嘎玛仁波切:生命的觉醒

繁体

嘎玛仁波切:生命的觉醒

生命之劫

生与死,是每个生命都需要面对的,而死是生命过程中最不受重视的。比起死,生比较能够被了解。特别是人类,当有新生婴儿初到这个世上,家人都会庆祝,每年会帮他过生日。至于死亡的部分,我们比较容易轻忽它,原因是不敢面对或害怕看到,恐惧谈死这件事。

实际上,人更需要面对的是死的问题,而不是生的问题。在母胎时,一直有母亲呵护着。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有很多亲朋好友在成长过程中陪伴着我们。人虽然孤独地来到世间,但只要学会与人互动就可以不孤独。

而死亡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孤独的,不管我们有多少亲情、友情、权力、金钱等等世间福报,在死亡时带不走,也失去意义,每个人必须独自面对死亡。无论人们如何恐惧死亡,当这时刻来临时,也不得不去面对。

所以,我们更需要学会面对死亡。

作为佛教徒,我们最大的功课是学会利用得来不易的身体,累积更多的福报和智慧,不让自己无助地死,而能够有智慧地选择面对死亡的方式。

假设没有宗教信仰,对死亡无知,多数人对死亡都会有诸多恐惧。很多人认为死亡后生命就结束了,好像火熄灭或水蒸发了,一无所有。实际上不是这样,生命在死后还是会继续。既然生命会延续,或说假设它会延续下去,那么在我们不知道的另一个生命状态中,比如中阴时,该怎么去面对?

根据我长时间以宗教方式做临终关怀的经验发现,不管活着的时候有没有信仰,很多人在面临死亡时,会看到地狱道或饿鬼道的众生出现在眼前,因而感到非常害怕。这时候,临终者会后悔在这一生中,虽然有足够的时间累积善业来避免这时的恐惧,却没有去做,以致在不得不面对的时候感到非常害怕。

对于像我们有信仰的人来说,这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因为我们相信轮回的存在,也相信这一世的生命是短暂的,随时随刻都会面临生与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生死就是一个过程的开始与结束,就好像每天早上从沉睡中醒来,前一日的生命已消逝,当天又是一个新生命延续的开始,这也是一种生与死。

一件事物延续的过程中,前面阶段的结束,可以称为“死”,后面新阶段的产生,可以称为“生”。生和死的发生,可以是极短的时间。比如思考事情,也许你从一个、二个、三个细节一直完整思考到最后,但也许在思考一个细节的中途时,思虑就中断了。这个过程可能延续了好几秒、好几分钟,乃至延续很久。在这些思想的运作过程中,都有短暂的生和死。

在一天又一天的生命循环过程中,我们每天都在做重复的事情,讲很多重复的话。这些重复的动作、语言或做人处事的方法,随着每天一再地轮回循环,已经愈来愈熟悉。如此延续下来的,就是佛教所讲的习气,或说是业力的延续。

而比较让人感到恐惧的是,在思想生生灭灭的过程中会造作很多不同的善恶业力,这些业力将会影响我们未来的生命。

好比一颗种子埋入土里,当它得到土壤、阳光、水分、肥料等滋润,会慢慢成长。从种子入土,长出青苗,到开花结果,实际上是同一株植物随着时间一直在变化。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而变化过程就像蝉脱壳一样,或许小时候的长相和老年时完全不一样,但某些特质会延续下来,包括习惯性的思维和动作。

惯性所累积的一切善恶念头和作为,将变成下一世福报和智慧的源头或种子延续下去。所以,在思想“生”起时,如何让它成为更有智慧、可以带来更多福报的种子,也就是如何播种正确的概念,变得很重要。

当一个念头生起的刹那,就开始在意识上播种。即使在母胎时,胎教也一样重要,因为胎儿是靠意识接收所有信息,不管是外在言语或母亲的思维,这些善恶的信息都会对胎儿的意识产生影响。

所以,很多母亲怀孕时喜欢多听美好正面的声音,不喜欢恶口伤人等负面的语言。而出生后,这种正面思想也会持续灌输,从父母到学校老师,以及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包括宗教上的教育,都是教导我们如何建立正确的观念。

例如,佛法教导的菩提心,让我们学习对所有众生负责任的心态,这也是在思想上播种的一种方法。

要遇到这种机会,还要有足够的福报。假设对老鼠等动物天天讲应该大发慈悲心,要对众生都平等看待,看待众生有如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贵,即使讲一辈子,它们也不可能认同,因为它们的福报还没达到这个层次。

在六道众生里,人类最能真正思考“我来自哪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也有能力让生命变得更好。

这件事情很重要,因为人如果一辈子都没有正确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到底我为何而来,那就跟其他动物一样了。但实际上,真正懂得生命的又有几个人?幸运的是,我们可以依靠学佛了解出生在这个世间的目的。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的是,暇满人身难得。人身之所以难得,是因为明白了人类跟其他动物的差别。如果对猫狗等众生讲道理或讲经说法,它们不一定听得懂,而听不懂不代表它们不比人类聪明。很多动物的某些能力比人类强很多,比如能展翅飞翔在天空的能力、在海中游好几万公里的能力,都是人类所欠缺的。

但是,人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是拥有能多层次思考的智能,可以思考未来,也可以思考过去,也就是具有反省的能力。

我们的生命不仅无法永恒,而且还很短暂。古人言“人生七十古来稀”,而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又有多少?

而且在一生中还要面临很多困难,寿终正寝的又能有多少呢?任何小生命一出生,表达健康的方式是哇哇大哭,而不是带着笑容,这就表示在母胎时就感受到这世界是个受苦的地方,来到这个世界就准备要面对痛苦。

所以,佛陀讲“苦集灭道”四圣谛时,第一个讲的就是苦。佛陀在第一次讲经说法时就连续讲了三次“苦”,才开始讲佛法。

我们的生命中有很多苦,而要了解为什么会有痛苦,就要寻找它的来源。

生与死的转换交替,说大了是生命起始和终结的交错,说小点,其实每分每秒的流逝都是一场生死演变。

有始有终本身就是一个规律,我们往往偏激地分别和取舍,只执著生而忽略死。

轮回中有很多的麻烦和痛苦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因为断章取义的执著所造成的。

不去理智尊重事物的常态,这就是一种颠倒。

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倘若我们能真正理解三心不可得的意思,那么生与死对于我们就不会有任何区别。

净土法门法师:往生极乐这才是第一桩大事

净土法门法师:往生极乐这才是第一桩大事六道里面的凡夫,有一等聪明觉悟的人,他知道身是累赘,不要身了,这个人在哪里?在无色界天。无色界天人没有肉身,他不要这个身体,我们一般人称他作灵界,中国一般人说他灵..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从哪里学起?修行从哪里开始?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从哪里学起?修行从哪里开始?学佛,我常常劝同学,学佛从哪里学起?修行从哪里开始?这个很重要,从端正心念开始。换句话说,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妄心就是念头、烦恼习气;真心没有念头,真心就..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人、真正想往生的人,每天都要做观想,什么时候?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人、真正想往生的人,每天都要做观想,什么时候?念佛人、真正想往生的人,每天都要做观想,什么时候?我们今天是看破了,在经文里头都懂得了,真的、假的我们有能力分辨了,全是假的,问题在哪里?..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功夫要得力,恶梦没有了,纵然作梦,梦里面的境界很清楚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功夫要得力,恶梦没有了,纵然作梦,梦里面的境界很清楚『持名即是甚深般若』,我们晓得禅宗所修的是般若,这一点大家也必须要了解,这是佛学常识。禅宗不是修六度里头的禅定,你要认为他修的禅定..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坐禅要能转心行才是真修行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坐禅要能转心行才是真修行「调心适意」,总的来说,极乐世界自性的妙德能帮助我们消业障。在实报庄严土里面,能帮助法身菩萨消除无始无明的习气;在我们凡夫身上,它能帮助我们消业障,帮助我们消..

普门品可以在家念么

普门品是可以在家里念的,而且可以让自己一直坚持下去,让自己能够有着更多的益处,让自己可以更多的去了解到其中的善,然后再去以此善念去更好的回向到这个世间,这样也是能让自身的功德更加的圆满,是能让自己可以..

这才是一个一生无忧的人

这才是一个一生无忧的人我们在学佛当中,在精进努力的时候,一定会听到各种言论,所以学佛要坚持,要学会趁早习惯人间给你带来的不同观点,把自己学佛的事做好,不要太在乎别人对你的评论,不要让别人来影响你的精进..

地藏经和药师经能一起诵读吗

地藏经和药师经是可以一起诵读的,但是不建议两本经书一起诵读,因为这样对大家的修行是非常的有影响,大家应该一本经书深入的修行,等这个经书修行透了之后,在修行下一本,不然两本经书一起修行,哪本经书都修行透..

这才是最大的财富

这才是最大的财富这才是最大的财富在非洲的一个偏僻山沟里,有一个小村子,四周全是高山峻岭。虽然群山为这里的居民挡住了寒风的侵袭,但行路难,村民们无法开拓山那边的一片肥沃土地。一次,一场大地震袭击了这片山..

不为人知的21个生活小妙招

不为人知的21个生活小妙招不为人知的21个生活小妙招 1.换季疲惫 给自己做一个“安眠枕”,在枕套下面多放些气味芬芳的杀菌植物叶片:月桂、蕨、榛树、针叶、薄荷和玫瑰花瓣。 2.眼睛红肿 用香芹汁湿敷消除眼睛红肿,..

美味健康素食姜汁拌菠菜

美味健康素食姜汁拌菠菜美味健康素食姜汁拌菠菜调料: 姜:6克 盐:5克 醋:10克 香油:10克 白砂糖:5克 味精:2克 各适量 1、菠菜的老根、老叶去掉,清洗干净,放沸水锅中烫熟,捞出摊开晾凉,挤掉一些水,切成半..

道证法师:自己是不是证到空性的菩萨那种程度,自己要先了解

道证法师:自己是不是证到空性的菩萨那种程度,自己要先了解道证法师:自己是不是证到空性的菩萨那种程度,自己要先了解我们若要说:“我菩萨生生世世为众生轮回,赴汤蹈火都愿意,都不怕。” 要说这种大话是很容易..

齐豫郑云龙合唱《弯弯的月亮》,开口惊艳评委,丝毫不输原唱刘欢

齐豫郑云龙合唱《弯弯的月亮》,开口惊艳评委,丝毫不输原唱刘欢齐豫郑云龙合唱《弯弯的月亮》,开口惊艳评委,丝毫不输原唱刘欢齐豫郑云龙合唱《弯弯的月亮》,开口惊艳评委,丝毫不输原唱刘欢..

黄鼠狼的复仇

黄鼠狼的复仇黄鼠狼的复仇八十年代抚顺新屯太平沟山坡的槐树林下面住着几户人家,有崔姓,金姓,杨,刘,常等。大家相安无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栖,年复一年四季更替。 刘大爷家和我是邻居,也算是大的家族,5个儿子..

香道文化的演变

香道文化的演变香道文化的演变香道文化的定义是从四库全书子部香谱卷上的三部香谱探讨来的。即1.香谱(宋洪芻字驹父著),2.陈氏香谱(宋陈敬字子中著),3.香乘(明周嘉胄字江左著)等。所记载的我国传统用香历史文化来定..

道证法师:为什么我们平时要念佛

道证法师:为什么我们平时要念佛有的人一听到别人跟他说‘阿弥陀佛’,他就说:‘不好意思啦,念小声一点啦,让别人听到不好意思啦!’你想想看,我们这张嘴什么不好的话都说,譬如现在最流行的什么‘伤脑筋’、‘真..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