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慈悲喜舍是爱的最高境界

繁体

嘎玛仁波切:慈悲喜舍是爱的最高境界

通常情况下,如果大家相互认识,你有苦难我会很难过,你有快乐我会很高兴,因为我们很熟悉。

但是,我们的思想不只针对一个很熟或者不熟的人,对自己好的人、不好的人或仇人,甚至与自己不相关的六道一切众生,我们都希望他们远离痛苦得到永恒的快乐,这个就叫“慈悲”。

慈悲为怀的“慈”和“悲”,两个字是分开说的。慈,是给予安乐。悲,是拔除苦难。

“慈悲”是希望每个有生命的众生不要有苦难而拥有快乐。我们常说的“喜舍”是平等舍和快乐。平等舍是不要有分别心。如果我和你关系好,我希望你快乐,如果你是我的仇人,我就希望你越来越倒霉,心里诅咒;但是,当你真正学佛后你不敢这样想,因为你在诅咒别人时是你自己在造业,人家没有被车撞,你可能被车撞了,因为你心中的恶念会造就很不好的结果。

以前我们不明白,这样做了,无所谓;现在我们明白了,在播种的时候就把它断掉。

人不可能不起心动念,觉得这个人看不顺眼,心里嘀咕骂几句,有点嗔恨心、妒忌心、傲慢心,这很正常;但是,当念头产生起来,我们不要让它们延续。

历史上大乘佛教存在的区域以中国为主,号称“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观世音菩萨是与中国人最有缘分的一位菩萨。观世音菩萨的净土普陀拉的象征普陀山就在中国境内。中国拜观世音的人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多。

经常看到的观世音菩萨像有很多种,观世音就是观世间众生的声音,没有分别心,没有喜欢或不喜欢,只要众生祈求,他就一视同仁对待,听闻所有众生的声音,看所有的众生,然后一并解救他们。观世音菩萨在因地发大愿,天下的众生没有度尽就决不成佛。有一次观世音菩萨以为已经度尽天下一切众生、功德圆满时,再回头一看,地狱又满了。不管怎么度,地狱都是满满的,地狱众生毕竟有地狱众生的业力,菩萨不可能代替他们把业力消干净,那时观世音菩萨就有点退转信心,心想是不是发愿发错了,是不是发了个不太可能的愿力。

由于信心退转,观世音菩萨的身体裂为碎片。他的上师阿弥陀佛加持他的身体,重新聚合成千手千眼观世音的形象:让他拥有千手,拥有一千个转轮王的能力;每只手掌有一只眼睛,让他能够看到所有众生苦难并去解救他们;拥有十个头,象征从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最上面是佛头,代表他实际上是佛。这就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来历。

在佛教史上,唐朝以前观世音菩萨都是留胡子的大丈夫相,唐朝以后就渐渐演变成女相了。当然,菩萨无相,也没什么不可以。佛经中有一个故事,讲观世音菩萨因为慈悲众生而流眼泪,从第一滴眼泪到第二十一滴眼泪变成了二十一位女菩萨,即二十一度母,一般讲度母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的眼泪化身。

后来大家把观世音和度母混淆了,度母的形象代替了观世音,所以现在内地看到的观世音都是慈祥的母亲形象。送子观音、救苦救难观音,佛经里一般都是指度母。“欲求儿女得儿女,欲求财富财丰饶”,这两者本来就是一体的。

藏传佛教里比较多见的是四臂观世音,两只手在胸前合掌,中有摩尼宝,次左手拿莲花,次右手拿佛珠。四只手臂象征慈悲喜舍,其中舍是第一位的,叫平等舍。凡夫俗子有分别心,爱恨情仇分得很明白。观世音菩萨的平等舍,是没有这种分别心的。

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哪怕是仇人,作为佛教徒在修行念经的时候,一定要具备“度尽一切众生,让他们脱离痛苦,脱离轮回,究竟成佛”的念头,不能有分别心。

另外,希望所有众生远离苦难,不管地狱、畜生道还是人世间,都能脱离身体及精神上的痛苦和烦恼,这种希望众生脱离苦难的思想,叫“悲心”。

慈和悲是分不开的:希望有痛苦的人能脱离痛苦,希望有病的人好起来,希望有劫难的人远离劫难,这是悲心;

不仅希望众生远离痛苦,还希望他们能快乐、平安、祥和,能得到想要的一切福报和身心健康,这叫慈心。

不要奇怪观世音为什么是四只手,这只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只手。我到工地,跟木匠在一起我就变成木匠,他们会讲“师父你看这个木匠怎么做”;去看石匠,石匠会说“活佛,这个石头怎么切,你觉得怎么好看”,又变成石匠了;一会儿又到法座上讲经说法,那又变回是法师了。

玩电脑的难道就不能玩勺子,炒炒菜吗?你会经商,难道不会扫地?观世音菩萨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用途。

而我们常常死脑筋,只会做一种东西,每次都把自己定位在某一个我是做什么的,如“我是做IT的我就不能做贸易了,做贸易我不懂的”。

我们可以让自己做全方位的人,人都有这个本能,只要有需要,就可以改变。

就像观世音菩萨,付出你的大慈大悲大爱,你有那么多分别心干什么呢?

观世音菩萨有这样的大慈大悲,他多是以最慈祥的形象出现的。当众生不能用祥和的方式去调和时,观世音菩萨会用其他方式来示现。

有个观世音像长得特难看,叫马头明王,青面獠牙,脖子上有一马头。这是什么意思呢?马有承担,永远都是任劳任怨。有个故事说,罗刹喜欢抓人来吃,于是每天早上观世音菩萨会幻化成一匹白马,谁抓住他身上的寒毛就可以得到解脱。或用祥和的方式调服众生,或用愤怒的方式调服众生,这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四只手象征“慈悲喜舍”——希望所有的众生都不再有苦难,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快乐,所有众生不要分我喜欢你或我不喜欢你,平等看待每一个众生,我喜欢你也得成佛,不喜欢你也得成佛,你是人得成佛,你是动物也得成佛,你是鬼也得成佛,希望这种快乐永久维持下去(喜)——慈悲喜舍是爱的最高境界。

(诸佛菩萨们救度众生的慈悲,不会因为众生的不同而有所分别,唯一不同的就是救度的机缘是否成熟,众生的福报是否已经促成被救度的时机成熟。除此没有任何的缘由。大慈大悲的愿力,是不会舍弃任何一个苦难的轮回众生。但是我们每个众生的业力不同,就会有时间上的先后,所以,我们一直说要多积累福报和善业,这也是为我们离苦得乐能多争取一点时间。)

邪淫最直接的报应:卑微下贱,处处受人欺负

邪YIN最直接的报应:卑微下贱,处处受人欺负邪淫之人必定:面目丑陋、低贱卑劣、不被人重视、处处遭人呵斥、处处受人排挤、处处被刁难、人人皆敢欺负、做事情慌乱不堪、说话总是逻辑不清,办事总是费力不讨好!以上种..

地藏经和药师经可以一起念吗

地藏经和药师经都是佛经当中很重要的经典,各自都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不建议 一起念,因为这样在修行的时候是会有影响的。所以大家在念这两部经文时,可以分开念,当把一部经书念完后,再去念另外一部,这样才能很..

道本无界 诛仙2仙魔佛阵营转换系统

道本无界 诛仙2仙魔佛阵营转换系统仙魔无界,谁能辨我是正邪?《诛仙2》仙魔佛造化阵营转化系统精彩启动,雾气萦绕的仙家之地、六根清净的佛门禁地、萧杀神秘的魔之领域,重新选择你的进修之地!成仙、修佛或是入魔..

道证法师:学佛人,你喜欢坐电梯还是走楼梯?

道证法师:学佛人,你喜欢坐电梯还是走楼梯?下面我们打个比方来说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坐电梯”,不论是脚力很好的,或是脚受伤很难走的,或是坐轮椅的,或是用推车送的病人,不论是好人、坏人,只要有信愿,搭上..

楞严经浅释卷二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当尔之时,阿难及在会诸大众,听闻佛所教诲后,心和身都非常舒适自在。又回想无始劫以..

酒醉念佛,也能驱鬼

酒醉念佛,也能驱鬼自流井街市狭窄,往往后临溪上,以木支板,为楼居之,开窗则可俯视溪水,比屋皆然,触目无异。篾工某,夜作,闻两鬼相语于水际曰:我明日得替代,当脱苦去矣。他鬼曰:为尔贺,其人云何?鬼曰:午..

道是无情却有情:张雅轩丧子实为善报

道是无情却有情:张雅轩丧子实为善报你比如张雅轩,他是王凤仪先生最得力的弟子,他也是办女学使女学倡兴大发展的最得力的助手。他原来出身是一个马贩子,马贩子就是贩卖马匹,贩卖牛啊、驴啊、骡子、马啊这些东西。..

这才是一切痛苦的来源

这才是一切痛苦的来源有名的东园鹿子母讲堂的捐赠者毘舍佉,因为孙女苏达坦不幸逝世而十分难过,就前去向佛陀叙说她的悲通之情。佛陀安慰她:“毘舍佉,妳看看舍卫城里一天有多少人去世?如果他们都是妳的孙女,妳岂..

遇事发脾气,就跟地狱的缘断不了

遇事发脾气,就跟地狱的缘断不了人要修行,首要断贪。贪心很可怕,贪心要不断,就跟饿鬼道的缘分没有断。无论贪什么,世间名闻利养,甚至于佛法,贪佛法也不行。不论你贪的对象,问题是你有贪心,你只要有贪爱,你跟..

钟茂森博士:以恶为能

钟茂森博士:以恶为能【以恶为能。】 这是以造作恶业为能事。我们现在看当今社会,社会大众好像都把贪瞋痴为能事。你看大家所争的、所比的都是谁赚钱最多,这是贪;谁更霸道,这些都是『以恶为能』。这一条太上老君..

这是否与一门深入的原则相抵触

问:平时念《阿弥陀经》及佛号,有时帮莲友临终助念结缘《地藏经》,这是否与一门深入的原则相抵触?大安法师答:修行净土法门,宜专精。善导大师提出专修的五种正行:一心专门读诵净土经典;一心观想忆念阿弥陀佛及..

方海权:为什么功德要回向往生极乐世界

方海权:为什么功德要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摘自《人生改造命运要义》我们改命求福之人,必须福慧双修。修福我们已经明白应该怎么做,而修智慧就是要深入佛圣贤所讲的教典,使自身明心见性。并且要以念阿弥陀佛的方法..

人矛盾的心理

人矛盾的心理人生每个人都有希望,希望的将来是美丽的,可是失望却是最痛苦的。要实现未来的希望,现在必须付出努力的代价。必须要劳心劳力和忍耐,甚至准备尝尝失败的痛苦,最后才有享受成功的快乐。人类的心里往往..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障碍太多怎么办-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障碍太多怎么办?这桩事情只有佛搞清楚、搞明白了,教我们远离,不受外头的环境干扰,我们念佛功夫才得力;如果还受外面干扰,我们念佛的功夫被它破坏了。这是要很高很高的警觉。如果这个障碍太多,..

钟茂森博士的九大孝愿

钟茂森博士的九大孝愿一. 我从今日至未来际,对于父母,倾尽所有,乃至身命,以至诚心,礼事供养,昼夜六时,心不间断。若对父母,或因悭吝不舍,或贪利养名闻,不勤奉事,我则名为欺诳如来。 二. 我从今日至未来际,..

道安——佛教文化忠诚追随者

道安——佛教文化忠诚追随者道安——佛教文化忠诚追随者说起为佛教文化进入中国,在中国得以落地生根并且能够让佛教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变得易于传播的人物,不得不提起道安的名字。他是佛学在中国得以打下广泛群众基础..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