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悟大师语录:珍惜今生光阴

繁体

彻悟大师语录:珍惜今生光阴(10)

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过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一念净,即佛界缘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动一念,即十界种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可不爱惜乎!苟知精神之可珍重,则不浪用。则念念执持佛名,光阴不虚度,则刻刻熏修净业。倘置佛名而别修三乘圣行,亦是浪用精神,亦是千钧之弩,为鼷鼠而发机。况造六凡生死之业乎?倘置净业而别取权乘小果,亦是虚度光阴,亦是以如意宝珠,而贸一衣一食。况取人天有漏之果乎?如是珍重,如是爱惜,则心专而佛易感,行勤而业易精。果得真生净土,亲见弥陀,时承开示,面奉慈音,妙悟自心,深证法界,延一念为长劫,促长劫为一念,念劫圆融,得大自在。得非自食其珍重爱惜之报乎?

谦君:我的素食因缘

谦君:我的素食因缘那年,终于有地方可以自己开伙做吃的,可以告别食堂大锅饭的日子。我向往自己做出好吃又营养的菜。将锅碗等用具准备好后,前往菜场卖鱼处,鱼蛋白质高,而且听说买活鱼营养更好,选了一条鱼,请卖..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浅释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祗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有淫念必落魔道,因为这样,如果不断淫念,而修禅定,就一边修,一边漏。要开悟而离不开淫欲,这就好像蒸沙石,..

地藏经诵读的作用

修行佛法的人很大一部分都诵读过地藏经,而修行地藏经不仅是可以帮助大家开悟,修行成佛,还有很多其它的作用,接下来我就详细的为大家讲解一下,诵读地藏经的作用有什么。1:经常念诵地藏经是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

金刚经寺庙木鱼唱诵

金刚经寺庙木鱼唱诵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这样也是能够帮助自己,使自己的内心能够很好的平静下来,这样才能够让自己去领悟金刚经中的含义,也是确保自己不会被一些别的事物所打扰。1、经常诵读金刚经的话,能使我..

华严经中的偈

华严经中的偈,是华严经里的精华,相当于我们汉语中的成语和典故一样有着非常深的意义。华严经中的偈是我们在修行华严经的时候必然会修炼的一个部分,所以说,我们能够早点认识华严经中的偈就能少走很多弯路。下面我..

地藏经诵完回向给病人怎么回向

地藏经念诵完后要记得做回向,这个时候你有什么愿望就可以直接去发愿了。在回向时,任何人都可以是回向的对象,如果你想为病人回向,那回向时,你可以直接说:愿将此次功德回向给生病的某某某,希望他能早日恢复健康..

重因果修善因

重因果修善因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事相有俩边,诸佛菩萨修一边,迷途凡夫修一边。一边是善因得善果,一边是恶因的恶果。诸佛菩萨晓得人生的真相懂得在自己性德里修善法,迷途凡夫则在境界里修恶法。善法是从真诚慈悲..

释迦牟尼佛最后的一天

释迦牟尼佛最后的一天佛陀涅槃有一天,佛陀的慈颜现出不可思议的光辉,比平常更圆满、更清净、更庄严,像日月一样,光明灿烂;像大海一样,深广无边。阿难问佛陀说道:“佛陀!自从我侍奉您以来,今天第一次见到佛陀的..

金刚经小回向文

金刚经对我们的人生有很大启示,也能让我们获得智慧,为此,不少人在读诵金刚经。只是读诵金刚经后需回向,通过回向可以让修来的功德不会消失,也能把自己的功德分享给他人,这样可以为他人进行超度,或是为他人祈愿..

普门品及完整仪轨

开始修行普门品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要怎样去修行普门品,并且还能够要怎样做,所以我们大家在修行普门品的时候,要先去了解一下普门品的仪轨,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去修行。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华严经中的十地菩萨修行

欲修行初地至十地,必须具备上面的十种条件1.信心:相信十地法门是成就一切智的法门。2.悲:拔众生苦。3.慈:与众生乐。4.捨:布施行,一切能捨,大捨成就。5.无有疲厌。6.知诸经论:增长出世间法,于一切经论,心无..

金刚经心咒念法

金刚经心咒念法是需要让我们多去学习的,只有让我们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式去念诵,才能让我们不会触发那些不好的事物,也是能让我们拥有好的见识,使我们能够增长自身的悟性,让我们对金刚经有更好的见解。读诵金刚经心..

释迦牟尼佛,一生说法49年,核心思想却只有这“四”个字!

释迦牟尼佛,一生说法49年,核心思想却只有这“四”个字!释迦牟尼佛,一生说法49年,核心思想却只有这“四”个字!释迦牟尼佛,一生中的49年都在说法,他曾不只一次的强调过“持戒清净”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学佛人来..

药师经的作用和好处

药师经的作用和好处很多很多,需要我们慢慢的发现,药师经中很多的智慧都能体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不再留心生活中的真善美,但总有一些人在去挖掘这些东西,给我们枯燥的生..

出家修行的年轻人

出家修行的年轻人如果一个人出家得道,他在家的父母能由此得到很大的功德和利益,所谓:一人成道,九祖超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出家修行证得道果后,非但他今生的父母,而且他往世九代的祖先和父母都会因此而往生到善..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十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十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十卷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中分别业品第四前已说众生世及器世。差别有多种不同。如此不同何因所作。非随一作者。以知为先所造。若尔云何诸众生。偈曰。业生世多异..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