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确定我们该确定的,淡化我们该淡化的

繁体

嘎玛仁波切:确定我们该确定的,淡化我们该淡化的

人是无完人的,每个人都有缺点,都有心灵或是性格上的缺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是个完美之人,因此会有很多的标准和条条框框去对准他人。大家要知道,我们之所以会对自己以外的人,挑三拣四,指手画脚的,那是因为我们自己的不完美,所以我们看见了他人的缺失,这就是凡夫心不清净的特点,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需要修行的原因之一。每个人的缺点,都是因为五毒所致,因此也在业力的驱使下,带到了今生。我们需要修行的起初,也是为了降伏我们的心相续之流。每个众生,之所以还是众生,也之所以还在六道之中,就是因为我们有太多封闭而且被我们执着且视为“珍宝”的习性。

大家不要以为,成为了佛教徒,或是已经修行数年,就总觉得自己成为了“圣人”一般,更加放大化的去看待不是信徒或是同门之间的缺点和毛病。这种错误的偏执,是因为我们连最起码的佛教理论都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要知道,业力和习气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是多生多世累积的。而且我们哪怕今生修行佛法,也不能错误的以为,这是一个切分完美与不完美的“快速按钮”。业力的形成,不是一时的问题,那么通过修行来转化我们的习性,那也肯定不是立马奏效的事情。

大家必须要清楚,所有的修行方法,都是为了开启我们的心性,让我们知道,我们自己本来清明的自性是怎么被遮挡住的,我们需要通过一步一步的方法,去降伏我们的自心流,进而训练自心流,最终通过认清自心虚妄无实,如乌云般遮盖住我们光明自性的事实。对于佛法的认知,是一个很深刻且严肃的自我对话,而不是拿来指点与我们一样因业力困扰,而仍在轮回的平等众生。所以,在修行中,对于自我修正以外的对与错的问题,不是需要我们大家格外关心的,而是需要淡化的。等我们真正能明心见性的那一刻,就能体会圆满的自性,是所有众生本自具有且平等如初的,那么清净的内心自然看见圆满无暇的显现。

如果说,我们的眼里还能看见很多的对对错错,而且是人我是非的话,那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修行的开始,我们对于佛法认知的基础就没有夯实。这么说的道理在哪里呢?佛法里,一再强调,让我们大家思维轮回的过患,暇满人身难得,因果不虚,以及无常和死亡,这叫转心四念法。在大圆满修行中,一开始就强调前行的重要性,这是基础,也是我们净化自心的根基。如果,我们没有确实的思维过,轮回的过患,而且去理解苦、集、灭、道这四圣谛的意义,我们会以为修行佛法是种娱乐,这就是错上加错的开始。如果我们不去思维暇满人身的难得,我们就会蹉跎度日,苦中作乐的执着追求世间八法的一切,把修行佛法作为另一种取悦自己和他人的手段,这就是不明白人身难得的颠倒,我们以为,下一世还能轻松得到如今生一样的人身,进而盲目的消耗福报。

如果,我们不懂因果的真实不虚,那么我们今生的所作所为都会被自认为是应该或是应得的,进而贪嗔痴慢疑的内心,仍然会在攀比与分别之中,不断的被助长,而不知又是累积了无数形成恶果的成因。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没有深刻的理解并思考无常和死亡的含义,那么我们就不会有切实的慈悲之心和修行的迫切感迸发出来。无常和死亡,对于我们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没有约定,没有等级观念,更没有世间八法的标准,在无常和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众生平等。

所以,如果说我们真实的去思维过轮回是苦的种种,思维过人身难得,而且是暇满人身的可贵,我们就没有时间或精力,还致力于人我是非,对与错的标准之间了。如果,我们能更深的知道因果不虚的道理,那么当心相续被五毒牵引时,我们只会对自己的起心动念感到羞愧,而不是看见外在的纷纷扰扰。如果我们更加用心思维无常的潜伏,以及死亡的真实性,那么可以说我们才会真正用心的去修行,把佛法真切的落在实处,而且慈悲之心也是会越发的流露。因此,大家可以审视一下自己,在修行之路上,到底什么才是我们该确定的,什么才是我们应该淡化的。

宋李秉《净土圣贤录》

李秉,不详其所出。绍兴末,为内廷官,历三朝,爵武功大夫,管御药院,乞宫祠以去。秉壮岁,慕禅宗,参净慈自得禅师,有省。已而归心净土,刻龙舒净土文以劝世。持诵谨笃,逾三十年。子元长,偕诸同好,结净业会于传法寺,秉与焉。..

钱财不要赚尽,留一些给别人赚

钱财不要赚尽,留一些给别人赚凡是都不能太过,太过就是不吉祥。福报不可享尽,势力不可用尽,好话也不可说尽。太有钱的人的痛苦,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要知道,钱财是水,太有钱的人,就是大河水,大河水是不好管理..

猕猴之喻醒悟退道沙门

猕猴之喻醒悟退道沙门昔日,佛陀在王舍城郊区的灵鹫山精舍里,为天、人、龙、鬼等众生宣说微妙法义。当时,有一人舍去了家宅、妻儿,来到精舍求见佛陀,希望能于佛陀座下出家修行。佛陀慈悲应允后,为其剃度,并且教..

全部与部分

有一个很穷困的女子,她将自己仅有的两文钱供养三宝,方丈和尚亲自为她回向。世事多变,这位女子后来做了皇后,就带着许多宫女再回到这个寺院修大供养。方丈和尚没有亲自主持,只让徒弟为她诵经回向。她觉得很奇怪,问老和..

阴阳师海之旅首领战怎么打 阴阳师海之旅首领战打法攻略及奖励

阴阳师海之旅首领战怎么打 阴阳师海之旅首领战打法攻略及奖励本文导航第1页:阴阳师海之旅首领战怎么打第4页:兑换奖励 五星蛋/黑蛋第2页:阴阳师海之旅玩法奖励详情第5页:海之旅头像框第3页:距之力以及每日任务阴..

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二条 「唯照念佛」之文

【正 讲】第十二条 「唯照念佛」之文 下面是讲《观无量寿经》。第十二文:弥陀光明不照余行者,唯照念佛行者之文。 阿弥陀佛的光明不照摄念佛之外修其它修行的人,只照念佛的人。我们愿生极乐世界,是在弥陀的光明照..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 阿弥陀佛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一)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故名阿弥陀。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佛说阿弥..

忍得过,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

忍得过,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一是忍得过。忍一时之气,消百日之灾;能忍,不一定是懦弱。二是看得破。最大的淡定,不是看破红尘,而是看透人生以后依然能够热爱生活。三是拿得起。做人要有担当,不推诿逃避,直面惨淡..

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 两种熏习义③

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 两种熏习义③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续前)在唯识学中,讲到熏习义的经论很多,比较著名的,有二部论。第一部是无著菩萨的《摄大乘论》,此论以如来的十相殊胜殊胜语摄尽一切大乘佛法,所以名为..

心静身动的黄铁匠念佛成就:叮叮当当 我往西方!

心静身动的黄铁匠念佛成就:叮叮当当 我往西方!文:大安法师宋朝时,有一位姓黄的铁匠,大家都叫他黄打铁。他通过打铁感觉到人生很苦,一天不打铁一天就没有生计。天天在火炉旁烤着,抡着沉重的铁锤,想想看这个活..

嗔恨心、发脾气、骂人果报很厉害!

嗔恨心、发脾气、骂人果报很厉害!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 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 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恨心, 你就麻烦了, 你一千个大..

忍养福,慈养心,宽聚气忍能养福

忍养福,慈养心,宽聚气忍能养福忍能养福人活着,不过一口气。谁都有不顺心,谁都会不顺利。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成大事者必有大气,有大气者必有大忍。忍不是逃避,而是能量的一种积蓄,等到一定的时机选择爆发。善..

怎么样才能彻底放下一个人?

怎么样才能彻底放下一个人?喜欢一个人很容易,但是如果要放下一个人真的有点难,特别是对于那些初次投入爱海的小伙伴们。虽然很难,缘分尽了,感情也就不复存在了,本人向来追求的是对人对事,讲的是好聚好散,没有..

告诉你3点:如何确定婴灵被超度了?

告诉你3点:如何确定婴灵被超度了?各位缘主安康,我是师傅。接下来和大家继续说一说有关“婴灵超度”的事,此前向一些苦于婴灵的缘主们介绍了一下在家中自己超度婴灵的方法,很多人都说我按你说的去做了,如何确定..

心累之人

心累之人常听有人抱怨:“哎,活得真累!”一个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心累。心累,凡事看不开,就会导致肌体内各器官调节作用的失衡,久而久之,疾病就会缠身。两个一起跑步的人,跟在后面跑的总会显得累些;社会在发展..

心理养生四要素:善良、宽容、乐观、淡泊

心理养生四要素:善良、宽容、乐观、淡泊专家预计: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