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三十五卷

繁体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三十五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第三十五卷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辨业品第四之三

如是已辨二表业相。无表业相。初品已辨。然经部言。此亦非实。由先誓限。唯不作故。彼亦依过去大种施设。然过去大种体非有故。又诸无表无色相故。如是诸因。皆不应理。且非唯不作即名无表业。以无表业待胜缘故。谓唯不作。于立誓先与立誓后。无差别故。未立誓位。不作已成。复立誓限。便为无用。若谓不作要待胜缘方可得成。律仪性者。是则应许有别法生。现见世间。待胜缘合。必有有体别法生故。若谓立誓故得阿世耶。应责阿世耶名何所目。谓心心所法。如是差别转。若尔此息位。便失律仪。则应须数数重立誓受。若谓如是不作阿世耶。于一切时恒无息故者。彼言实尔。此体都无。无法无容有起息故。又独静处立誓要期。如此阿世耶。何非律仪性。既许此性必待胜缘。故知定应有胜法起。谓必应有殊胜法性。待如是缘。和合方起。非都无有殊胜法性。因广大教。加行方得。若异此者。是则应同诸婆罗门及离系者。矫设大方便。而空无所得。若谓如是立誓要期要对众前自显心愿。如证悔法方得成者。不服法衣。不落须发。不持应器。但对众前。立誓要期。从今已去。我定不作如是诸恶。应名出家受具戒者。又世现见。彼彼有情。种种施为殊胜加行。便有种种异类法生。既见出家受具戒者。施为种种殊胜加行。比知必定有胜法生。此于我宗。名无表业。纵汝立此名阿世耶。异心无心。恒随相续。此名于理亦无有过。若全无物而立此名。则成第四业道重罪。又彼所言。彼亦依过去大种施设。然过去大种体非有者。理亦不然。应共思择。过去法体。为有为无。方可难故。又过去世地等大种。能为生缘。非所许故。彼曾现在与无表色。能为生缘。今虽过去所生无表。续转无失。又言无表无色相者。理亦不然。前已说故。谓初品内。已辨斯理。无色法中。无此相故。彼约变坏及表示等诸相差别。释总色名。无色法中。无此相故。虽非此义遍一切色。而成无过。训释色词。或应识中亦有此失。以非诸识皆了别故。彼既无过。此宁有失。又释诸色。略有三义。一示现方处义。二触对变坏义。三约色施设义。谓有见色。可示在此在彼方所。故名为色诸有对色。可为手等触对变坏故名为色。诸无见无对色。约色施设。故名为色。非离身语此可施设。以无色界中此施设无故。或如过去未来诸色。虽无变坏等。而亦受色名。此亦应然。故彼非难。又定应许诸无表色是实有性。所以者何。颂曰

说三无漏色增非作等故

论曰。以契经说。色有三种。此三为处。摄一切色。一者有色有见有对。二者有色无见有对。三者有色无见无对。除无表色。更复说何。为此中第三无见无对色。此中上座。率自妄情。改换正文。作如是诵。一者有色无见有对。谓一触处。非所见故。是所触故。二者有色有见无对。谓一色处。是所见故非所触故。三者有色无见无对。谓余八处。非所见故。非所触故。定无有色有见有对。如是诵释。若有信受。或有正理。可许引来遮破我宗所立无表。然彼诵释。不离前来所说过故。曾无余经作此诵故。谁能信受。彼作是说。经部诸师。所诵经中。曾见有此。诸对法者。应专信学。对法诸师。由爱无表。令心倒乱。谬诵此经。故非无经。作如是诵。阿毗达磨诸大论师。实谓奇哉怀贤泛爱。如斯[怡-台+龙]戾越路而行。一类自称经为量者。犹能眷摄为内法人时与评论。甚深理教。然彼所诵。于诸部中。所有圣言。曾不见有。所释义理。违背余经。宁劝智人。令专信学爱无表色。正合其仪。佛于经中。自摄受故。谓象迹喻契经中说。有法处色。故彼经言。具寿此中有诸色法。唯意识境。体是色蕴。法处所摄。无见无对。若离无表。更有何色。说是色蕴法处摄耶。何不许斯是去来色。应十处色不通三世。许眼等去来皆法处摄故。又应违背各别处经。法谓外处。是十一处所不摄法。无见无对。此经遮眼等是法处摄故。又彼过去未来眼等。随应体是有见有对。由此不应是法处摄。又彼勿许过去未来眼等是色。以于尔时无变坏等诸色相故。是则前难。及释此经。自互相违。非为善说。又法处色。决定应有。各别处经。说外法处非如意处。说无色故。以法处中决定有色。不说无色。深为应理。辨本事品。已广分别。如是彼诵。违教理言。但合无知经部所诵。又彼所释。遮隔世尊教所摄受殊胜诸色。对法诸师。若信学此。便为不欲饶益自他。故彼不应劝人信学。由彼一类不乐极成圣教正理。专率己见妄为颂释。惑乱愚人。故我从今渐当舍弃。又彼所诵。非但违经。巨细推征。亦无正理。谓有何理。唯一触处。名为有对。非余碍色。诸有碍色。于自所居。障余用起。故名为对。有此对者。得有对名。现见色处。于自所居。展转相望。能为障碍。声等眼等。相碍亦然。现于所居。互相障碍。而言无对。意趣难知。故上座言。全无正理。又依训释。色取蕴名。证有对名。非唯目触。谓为手等所触对时。即便变坏。名色取蕴。由此足能证色处等皆是有对。所以者何。非唯大种名色取蕴及名手等。可说彼此互相触时。便有变坏。手等总聚。互相触对。则便变坏。是此中义。现见世间。以余聚物。触余聚物。则便变坏。故彼所诵。违正教理。经主于此作是释言。诸瑜伽师。作如是说。修静虑者。定力所生。定境界色。为此第三。非眼根境。故名无见。不障处所。故名无对。此释非理。以一切法皆是意识所缘境故。住空闲者。意识即缘诸有见色。为定境界。此色种类。异余色等。是从定起。大种所生。无障澄清。如空界色。如是理趣。辨本事品。因释梦境。已具分别。应如是责。如何定境。青等长等。显形为性。如余色处非有见摄。然从定起大种所生。极清妙故。又在定中。眼识无故。非眼根境。如中有色。虽具显形。而非生有眼所能见。或如上地色。非下地眼境。既有现在少分色处。不与少分眼根为境。如何不许有少色处。不与一切眼根为境。又于梦中所缘色处。应无见无对。唯意识境故。是故由经说有三色。证无表色。实有理成。又契经中说有无漏色。如契经说。无漏法云何。谓于过去未来现在诸所有色。不起爱恚。乃至识亦然。是名无漏法。除无表色。何法名为此契经中诸无漏色。此中经主。亦作释言。诸瑜伽师。作如是说。即由定力所生色中。依无漏定者。即说为无漏。未审经主。曾于何处逢事何等。诸瑜伽师数引彼言会通圣教。旦曾闻有五百阿罗汉。乃至正法住。不般涅槃。然未曾闻彼有此说。设有此说。于理无违。无漏定俱生所有诸色。以形显为体。不应理故。若许彼非形显为体。是无漏色。依定而生。此即应知是无表色。譬喻者说。无学身中。及外器中。所有诸色。非漏依故。得无漏名。然契经言。有漏法者。诸所有眼。乃至广说。此非漏对治故。得有漏名。为挫彼宗广兴诤论。具如思择有漏相中。故于此中不重弹斥。又非眼等非漏对治得有漏名。勿有世间诸杂染道成无漏过。后于义便。当广成立。世间道中。有能离染。又彼眼等。非如意法。意识说故。谓佛有漏无漏相中。作如是言。堕世间意。堕世间法。堕世间意识。是名有漏。出世间意。出世间法。出世间意识。是名无漏。非眼等中作如是说。故知彼说。但述邪计。然契经中。说无漏色。故无表色。实有理成。又契经说。有福增长。如契经言。诸有净信。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成就有依七福业事。若行若住。若寐若觉。恒时相续。福业渐增。福业续起。无依亦尔。除无表业。若起余心。或无心时。依何法说福业增长。此中上座作如是言。由所施物。福业增长。故如是言。乃至所施房舍久住。能令施主福业增长。恒相续生。又伽他中。亦作是说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第三十 经理白衣戒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着。于六..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主讲:悟演法师 今晚讲“坐禅”的重要性。末法时代,众生有许多习气毛病,把俗世习气带入佛法修行并且去做义思维,故佛法认知有许多弯路。这也是一个修行过程。但当我们..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以前我讲过,菩萨要不要发财啊? 像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个众生来跟祂说:「观世音菩萨,我现在生病,祈求祢帮我这个病去除」,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如果人缘不够广,不认识那个..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说阿弥陀经》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成佛的理念我们从小就有理想,长大了要有所作为,按照这种理想去奋斗。学佛也一样,成佛就是我们的理想。要实现成佛的理想需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大乘经典处处围绕着发菩提..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壹 叙说戒原由上慧下僧老法师..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修善益增慈悲心 要常修善法,善法就是培养我们超越苦的资粮。面对苦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情愿的去面对,那个苦就会产生种种的烦恼;一个是欢喜的接受,那苦就好像慈悲心。要对众生慈悲是很..

慧能大师开悟后的报告很简单!佛教所有法门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慧能大师开悟后的报告很简单!佛教所有法门修行的目的是什么?『睹纤毫而周性海』,纤毫是什么?就是一微尘,他看一微尘,遍法界虚空界他都知道。真的,惠能大师的报告,不就是显示这个吗?他报告很简单,见性,真放..

悟显法师:应当学习大乘佛法,示诸众生是一切智慧

悟显法师:应当学习大乘佛法,示诸众生是一切智慧「示诸众生一切智慧」,就是让众生能接触到一乘了义,接触到一乘佛法,这个是我们应该做的。「示诸众生一切智慧。」这「示」就是为众生开示,让他了解佛法、了解大乘..

慧光法师:诸圣圆融 相融相即

慧光法师:诸圣圆融 相融相即大乘佛教里面有很多表法。每一尊菩萨都是德,这些全部菩萨的品德总和,就是佛。 所以我们要修,透过一个德的门进入。譬如,透过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进入,一门深入,通达到实相。 这个要打..

总是生病,怎样才能让身体好起来?

我总是生病,怎样才能让身体好起来?达真堪布答:自己多去忏悔嘛!身体多病,这是杀业的果报;心里总是有恐惧,这也是杀业的果报。其实谁都有这个业力,只是现在还没有显现。你现在显现了,也没有什么不好,这是往昔..

憨山大师: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

憨山大师: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出家本为生死大事。今出家儿,不知生死为何物,但知随波逐流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古人参方行脚,访寻知识,单为究明己躬下事。今人行尽天下,历遍丛林,唯鼓粥..

千万不要堕胎,堕胎的女性往往多病!

千万不要堕胎,堕胎的女性往往多病!世间的女子医院、各大医院,电视荧屏充斥着无痛人流、快速人流等等琳琅满目的广告,诱导男男女女们认为堕胎是一件越来越轻松和不必承担任何后果的事情。很多人不相信佛法、大法师..

常说的天堂和地狱到底在哪里?

常说的天堂和地狱到底在哪里?天堂和地狱可以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当我们内心被喜悦充满时,这一刻就是天堂;当我们内心被烦恼占据时,这一刻就是地狱。天堂和地狱也可以在人间,有些人过得无牵无挂,洒脱自在,就如身..

嘎玛仁波切:怎样才能得到真佛的慈悲加持?

嘎玛仁波切:怎样才能得到真佛的慈悲加持?佛教的历史已经过去了2500多年,这里面有很多比我们聪明的人,比我们能力大的人,他们都在信佛、学佛。如果信佛、学佛没能给他们带来实质的好处,还有人会延续下去吗?当一..

善,有一千张面孔!

善,有一千张面孔!一在香港上班的时候,最常见到的现象就是一个个打扮精致的女人从ifc购物中心出来,穿过天桥走去四季酒店。就是那短短的一段路上有很多乞丐。他们其中的一个是一个年迈的老奶奶,没有下肢,一寸寸..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