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体的仙是造什么业才得这种果报的
问:仙是做什么样的业才得到这种果报呢?
成刚法师答:仙?畜生啊,你指什么仙呢?
(提问者:就是总附在人体上作乱的仙。)
这个附在人体的,《楞严经》说,天魔就是指欲界第六天魔王波旬说的,天魔,魔王、魔民、魔女,他们具有五通,我们修学佛法的人想出离魔界,因为我们都是妄心用事,都是魔的眷属,现在我们发心要修行,想出离这个魔界,就减少他的眷属,所以他感到非常惊恐畏怖,采取种种办法来搅扰我们修行之人,所以我们在修禅定的时候,对于修行人来说,稍微有一点妄想,心魔起了,它就飞精附人,来迷惑行人。我们就贪著,起惑造业,将来堕三途道。
佛在《楞严》经里说有五十种魔境。天魔就指六欲天魔王眷属说的。因为这些人,魔王、魔民、魔女它在生时,过去世也发心学过佛,也修戒修善,但是它贪、嗔、痴性,生死惑业没有断除,贪著五欲,搅扰行人,所以将来它就会失掉天人的果报,最后堕落三途道。这是指天魔说的。
那么这个仙,佛在《楞严经》里说有十种仙,仙属于人道,以人相称,有地行仙、飞行仙、空行仙等等,一共有十种。这十种仙各有他的因缘。仙人虽然能够长寿,但是他毕竟还是不能出离生死轮回。有的能活上千年,甚至几千年,但最终还得堕入六道生死,因为它都是虚妄建立。人道的仙一共有十种。住在山林,住在须弥山腰,各有处所,各有徒众。
汉朝时有个东方朔,他是当时一个很有名的人物,皇帝经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他遇到一个叫黄石公的,黄石公就是一个仙人。黄石公对他说:我脱胎换骨,每三千年换一回筋骨。他说:我已经换了三次了。就是仙人寿命比较长,但是最后还得堕落生死,因为他都是妄想建立。炼长生不老术,返老还童术,取日月之精华,炼丹服药,但这都是炼筋骨皮肉上的事情,心还是贪、嗔、痴性,没有得到彻底地净化,不能断除生死惑业,所以虽暂得如是,还在生死道中,以人相称。
至于黄仙、狐仙、蛇仙、龙仙等等,这些畜生仙,所说黄鼠狼、狐狸、蛇它们都是一种畜生道。另外龙属于天上的畜生,也属于畜生道。为什么堕落到畜生道呢?因为都是循业发现,循因结果。因为造了恶业,所以一般像黄鼠狼和狐狸都比较诡计多端,奸诈,神出鬼没,所以它才堕落畜生道。像蛇、蟒之类的都是它作人的时候嗔恨之毒不除,所以最后堕落蟒蛇之类。龙也是这样,都是生死道,都是在苦海里。蛇、黄鼠狼也不是所有都成仙的。龙,因为龙生在龙宫,它本身能大能小,能种种变化,还能变化人,变化种种形状,因为它就具足那种神通,它用一滴水就可以遍满三千,让普天之下都下雨,所以它有它的业报。
黄鼠狼、蟒、蛇之类,年头多的,不像其它的。你比如说,一般的黄鼠狼在农村专门贪食众生肉,吃小鸡,造杀业,贪食血肉,这就是它的业。虽然都是黄鼠狼之类,畜生之道,但是它也有思维,也有心,也有佛性,妄心重。但是也不一样,有的知道这是一种过患,所以不去杀害生灵,不贪血肉,能够把自己规范一下。年头多了,就有点邪通,修点邪法,就是这样。但是它妄心没断,所以它知道人的心理以后就附人的体,捉弄人,危害人,主宰人的身心,最后使人生活不能自理,甚至陷入病态。这种危害,尤其是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佛在经里说:天魔、鬼神、外道炽盛世间,自称为佛、菩萨。佛菩萨因为是觉悟净化的人,不妄想执着,所以佛菩萨并不公开宣扬说我是诸佛菩萨。凡是宣扬我是诸佛菩萨的,我是什么什么佛再来,我是什么什么菩萨化身,都是虚妄用心,来显发自己,都是外仙的作用。这些畜生类仙都是妄心用事。它们妄想妄情的程度不一样。
当然它们也有某种善心,但因为它妄心不断,就像我们似的,我们纵然发心学佛,但是贪嗔痴性、恶的气氛、生死惑业没有彻底断除,有的时候在某种境界上还要嗔恨、烦恼,还要有所表示,甚至还要进行危害。这些仙也是这样,它都是妄心用事,有所贪求,甚至贪著酒肉供养,贪著祭祀,别人祭祀它们,给它们上酒肉,恭敬它,赞叹它,它附人的体,大部分狐仙、蛇仙、黄仙,都有邪通,它迎合众生的心理需要,因为众生都多有病苦,多有灾难,无处乞求,它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所以种种做祟,传授方法,教令被附体的人顶仙出马看病。所以佛在经里是这样说的:师与弟子俱陷王难。最后都得受到国家法律限制。
因为它不是医生,看病是医生的事情。都是狐仙、黄仙、蛇仙附体,传授方法,自称是观世音菩萨,是某某佛,说灾说异,动乱人心。然后叫被附体的人顶仙看病。农村跳大神、巫婆、神汉之类的都是属于这些。都是虚妄做业,都是做生死业。但是我们能提起正念了,邪不侵正,它就想危害也不可能。都是因为我们相信它,情绪低落,向它有所乞求,无处希望,所以它就乘虚而入,将来它们也要堕落三途道的。因为它们危害人。
现在这样被附体的,包括我们信佛的,不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发起我们的正信,所以都是迷惑而信,把鬼神、外仙当成佛法,最后走入歧途,招惹灾难,不能自我解脱,苦不堪言。所以都是做业。我们相信它的了,我们现在也是做业,将来也得受生死之报。有的人由于外仙附体,佛也不信了,甚至诽谤佛,破戒犯斋,最后将来受极大苦。就像佛经里说的,将来堕落三途道地狱、饿鬼、畜生道。
邪,不正为邪。佛说的五乘佛法: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乘是运载的意思。佛金口宣扬的法是真实之语,真实可信,都是正法,是纯净化的。除了佛法以外,世间十方世界古今中外一切教化、一切事物都是生死法,都是生死的道路,唯有佛说的法是解脱法,是安乐法,是出苦得乐的真实不虚的人生谛理。天下好话佛说尽。应当说的话,觉悟人心的,净化人心的,使众生出苦得乐的真实之语,佛已全部说之。佛说的每句话、每个字都是真实之语,诚实可信,都是正法,纯而不杂。除了佛法以外都是生死法。如果从这个开佛知见,出离生死,出苦得乐,究竟成佛的这一大事因缘来说,唯有佛法才是正法,正,就是不邪为正,不夹杂着邪知邪见、恶的气氛。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 阿弥陀佛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一)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故名阿弥陀。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佛说阿弥..
忍得过,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
忍得过,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一是忍得过。忍一时之气,消百日之灾;能忍,不一定是懦弱。二是看得破。最大的淡定,不是看破红尘,而是看透人生以后依然能够热爱生活。三是拿得起。做人要有担当,不推诿逃避,直面惨淡..
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 两种熏习义③
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 两种熏习义③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续前)在唯识学中,讲到熏习义的经论很多,比较著名的,有二部论。第一部是无著菩萨的《摄大乘论》,此论以如来的十相殊胜殊胜语摄尽一切大乘佛法,所以名为..
心静身动的黄铁匠念佛成就:叮叮当当 我往西方!
心静身动的黄铁匠念佛成就:叮叮当当 我往西方!文:大安法师宋朝时,有一位姓黄的铁匠,大家都叫他黄打铁。他通过打铁感觉到人生很苦,一天不打铁一天就没有生计。天天在火炉旁烤着,抡着沉重的铁锤,想想看这个活..
嗔恨心、发脾气、骂人果报很厉害!
嗔恨心、发脾气、骂人果报很厉害!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 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 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恨心, 你就麻烦了, 你一千个大..
忍养福,慈养心,宽聚气忍能养福
忍养福,慈养心,宽聚气忍能养福忍能养福人活着,不过一口气。谁都有不顺心,谁都会不顺利。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成大事者必有大气,有大气者必有大忍。忍不是逃避,而是能量的一种积蓄,等到一定的时机选择爆发。善..
怎么样才能彻底放下一个人?
怎么样才能彻底放下一个人?喜欢一个人很容易,但是如果要放下一个人真的有点难,特别是对于那些初次投入爱海的小伙伴们。虽然很难,缘分尽了,感情也就不复存在了,本人向来追求的是对人对事,讲的是好聚好散,没有..
告诉你3点:如何确定婴灵被超度了?
告诉你3点:如何确定婴灵被超度了?各位缘主安康,我是师傅。接下来和大家继续说一说有关“婴灵超度”的事,此前向一些苦于婴灵的缘主们介绍了一下在家中自己超度婴灵的方法,很多人都说我按你说的去做了,如何确定..
心累之人
心累之人常听有人抱怨:“哎,活得真累!”一个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心累。心累,凡事看不开,就会导致肌体内各器官调节作用的失衡,久而久之,疾病就会缠身。两个一起跑步的人,跟在后面跑的总会显得累些;社会在发展..
心理养生四要素:善良、宽容、乐观、淡泊
心理养生四要素:善良、宽容、乐观、淡泊专家预计: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
心间有福田
心间有福田从前,有一对母女过河,母亲希望女儿能平安到达彼岸,女儿也希望母亲能平安到达彼岸。母女之间的利他心是人之常情,不是很伟大,凡是有良知的人都会这样想。河水特别急,两个人可能都会被冲走。女儿想:我..
慈诚罗珠堪布:往生净土的四种因,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
慈诚罗珠堪布:往生净土的四种因,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麦彭仁波切也讲过,虽然往生净土的条件有四个,也即净土四因,但其中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如果能具备这两个条件,往生就没有什么问题。第一是对阿弥陀佛的信心(第..
怎样优雅起来
任何一个理智正常的人,身上都有一种良好的教养。这是最基本的教养,潜在的善良的人都会去努力维护,它没有固定的形式,与道德也扯不上什么关系,在一个人去努力取悦他人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来。一个举止优雅的欧洲人..
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
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 我们得来很容易的经典,都是前人的生命换来的,我们确实应该双手恭恭敬敬地捧着,因为那字字句句都是圣人的血泪。 印光大师教我们,佛法从恭敬中求。..
恶语伤人,会遭恶报
恶语伤人,会遭恶报一个人所说的语言、身体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心灵的外现。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说话态度恶劣、语气生硬、暴躁无礼的人,任何人都不喜欢,他们势必招来诸多不满,甚至怨恨。先..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梵网经》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若佛子。应如法次第坐。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不问老少。比丘比丘尼。贵人国王王子。乃至黄门奴婢。皆应先受..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