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

繁体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

导语:“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这是六祖慧能当时以佛的境界写的四句偈,不是凡人的境界。现在我们的身心被客尘污染得一塌糊涂,需要运用佛法,让我们的菩提树茁壮成长,让我们的明镜台不断拭净,直到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现出本具圆满的如来藏。

虽然每个人都具备佛性,却因为客尘污染,不得明心见性。什么叫客尘污染呢?就像天空本来很晴朗,太阳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但因为云、雾、霾、尘的作用,往往会将太阳遮住,让我们无法看见。这正如没有成佛之前的凡人之心。

禅宗六祖慧能有一个四句偈非常有名:“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这是佛的境界,不是凡人的境界,六祖当时已经证悟空性。

就好比一个从梦里醒过来的人,告诉我们:“梦就是梦,你做恶梦也是梦,你做美梦也是梦。只要醒过来,梦皆不存在,又谈何做梦呢?”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偏偏只喜欢大师们觉悟后的境界,通常忘记自己这棵菩提树要悉心照料,自己的明镜台上有客尘污染,需要不断地努力擦拭。

现在我们的身心被客尘污染得一塌糊涂,不要说用明镜照自己的脸,连镜子是不是镜子都搞不清了,这个镜子就叫做如来藏。

我们的身体是本具佛性的坛城,可这个身体的坛城,这棵菩提树已被污染了,充满了已成熟和即将成熟的业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不欲临苦等等人世间的苦难,我们一直都在感受着,因为无明覆盖,人们个个“苦此不疲”。

我们的这棵菩提树要茁壮成长,需要经常修剪残枝,我们这个明镜台,也要不断清洁,净化我们的身体、语言和思维。

小乘佛教依靠严守戒律、约束自己来清净修行,如结夏安居这样的苦行。大乘佛教用《三十五佛忏悔文》,拜八十八佛、三昧水忏等方法忏悔。

密法金刚乘里,通过修金刚萨埵法门忏悔罪业,金刚萨埵百字明咒,又被称为忏悔之王。所有的佛,都有自己的愿力,金刚萨埵佛曾发愿:将来所有的众生想要清净自己罪业的时候,我来帮助他们。

自古以来,很多高僧大德都说过:“罪业没有任何功德,可以忏悔是它唯一的功德。”每个凡夫俗子都会犯错,所以要懂得忏悔,懂得将污垢洗干净。

我们自身出汗会脏,灰尘、环境等污染也会弄脏身体,所以我们每天刷牙洗脸,怕身体脏了,别人觉得我们臭,为了面子一天到晚去努力洗身体,可内心又脏又臭为什么不去洗干净呢?洗心才能革面,我们非常幸运可以用佛法天天洗心。

如果有人请你喝茶,茶壶是用黄金打造的,外表非常干净,但里面的水是污染的,你愿意喝吗?就算茶壶外表脏兮兮的,如果里面干净,且是山泉水非常纯净清甜,你一定会高兴地把它喝下去。

最好是茶壶里外都清洁得干干净净,里面的水也洁净清甜,我们的心应该这样跟身体配合,让我们自身的菩提树茁壮成长,让我们的明镜台不断清净,直到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现出本具圆满的如来藏。

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

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 我们得来很容易的经典,都是前人的生命换来的,我们确实应该双手恭恭敬敬地捧着,因为那字字句句都是圣人的血泪。 印光大师教我们,佛法从恭敬中求。..

恶语伤人,会遭恶报

恶语伤人,会遭恶报一个人所说的语言、身体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心灵的外现。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说话态度恶劣、语气生硬、暴躁无礼的人,任何人都不喜欢,他们势必招来诸多不满,甚至怨恨。先..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梵网经》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若佛子。应如法次第坐。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不问老少。比丘比丘尼。贵人国王王子。乃至黄门奴婢。皆应先受..

怎样做才能使各宗各派和合

问:各宗各派应是圆融一体的,互不相违,从发出离心、菩提心、积累资粮、净除业障,直至成就佛果,都是异曲同工的,没有差别。可是现在道场、僧众、居士间常有纷争。怎样做才能使道场和合,僧众和合,居士和合?达真..

总是受到亡者干扰,怎么办?

问:我请师父开示,我身体挺好,为什么时不时的受到一些亡者的干扰?像是病了一样,但又没有实病,经过一些处理就好了。 答:因为我们产生了幻觉。就是说这些不正确的观点,所谓的仙啊,附体啊。甚至用《地藏经》现..

恭祝佛陀成道日

恭祝佛陀成道日(腊月初八)恭祝佛陀成道日本师释迦牟尼佛二十五岁等身像释迦如来成道日,即释迦牟尼成道日或佛成道日,是在农历十二月八日。是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行成佛的日子。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为寻求人..

念阿弥陀佛圣号神奇治病

念阿弥陀佛圣号神奇治病末学自上次见一师兄发表一篇念阿弥陀佛治牙痛的文章后,效仿其做法,并收到非常神奇的效果!首先,末学今年初开始茹素,可能是去年坐月子时吃不少肉,导致一直便秘,吃什么水果呀,练瑜伽啊,..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九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九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九卷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中分别世间品之四复次夜摩等天宫其量云何。上四天如须弥娄山量。余部说如此。复有余师说。向上倍倍广。复有余师说。初定地量。同一四洲..

怎样发菩提心?

怎样发菩提心?第一,学习关心一切众生,要学会关心每一个人,人 溺我溺,就是看见人家掉进水里,要感觉像自己掉进水里 一样;人饥己饥,就是人家饥渴了,饥饿了,就像自己饥 饿了一样;利己利人,达己达人,就是不管..

读地藏经可以超度婴灵吗

读地藏经是可以超度婴灵的,但是在超度时需要通过回向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顺利的为婴灵超度。大家在为婴灵超度时们可以直接说:愿将此次诵经功德回向给去世的婴灵,希望他能得到解脱,去往极乐世界,也希望他能投胎..

愿法融入心,愿心得堪能

噶当派的大德经常祈祷:愿法融入心,愿心得堪能。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人的心没有与法相应,表面上离开世间很久了,实际上还是很容易受到染污。一个人即使在山里呆了很久,如果他内心没有佛法的境界,到城市里以后遇..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7 相信“无中生有”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7 相信“无中生有”7 相信“无中生有”如果能够把开悟放在你的修行或思考前面,你的修行或思考就不会是自我中心。我所谓的“开悟”,意思是相信“无”……我发现,去相信“无..

宋昙诜《净土圣贤录》

昙诜,广陵人。幼从远公出家,勤修净业,兼善讲说。注维摩诘经,行于世。尝述莲社录,记往生灵迹。元嘉十七年,集众谓曰,自建寺以来,至此五十年,吾之西行,最在其后。即跏趺称佛百声,闭息而寂,年八十。(东林传)..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卸任的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在晚宴将要开始的时候,一位老人领着一个小女孩来到了庄园的..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二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二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第二卷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本事品第一之二于色蕴中已说根境唯余无表此今当说。颂曰乱心无心等随流净不净大种所造性由此说无表论曰。乱心无心等者。等言谓通两处..

楞严经里的智慧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楞严经是一部开悟的无上法典。楞严经里蕴含的智慧真的是非常多的,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慢慢的感悟楞严经里的智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楞严经里蕴含的智慧。1.文字优美、学修兼备..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