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惠:恶和善到底是什么关系-
陈大惠:恶和善到底是什么关系?
在前一个时期我一直有一个问题,在师父身边的时候就向老人家来求教,这个问题是个很原始的问题,你看世间无论是世界各地的宗教还是传统文化的儒家、道家、包括佛家,它都有一个特点:戒恶从善。可以说是大家不约而同的未曾谋面的,你说相差几千年,中国和外国都没见过面的,但是大家异口同声教给天下人就是这件事情---断恶修善。换句话说,把善要增长,把恶要给它断除掉,那么这个问题呀,原始的问题我就想到了,恶和善到底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把恶断掉要去修这个善?那你比如说何出此问呢?
大家就疑问哪,怎么会想起问这个问题来呢?你看师父老人家常常讲,【三字经】上第一句话「人之初 性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是自性,它无善无恶,所谓纯净的自性,所以这个「人之初 性本善」这个“善”哪,它不是善恶的善,是赞叹的意思,善哉善哉,太好啦!「人之初 性本善」那个“性”是自性的意思,那么现在问题就出来了,佛法也告诉我们,人的自性里边清净无染,你看人家问什么是学佛?四句话,第一句话是什么呢,「诸恶莫作」,恶的先断掉;第二句「众善奉行」,比那个又提高了一级;
第三个呢,「自净其意」,这句话了不得,师父常常讲,把自己信念里边善的恶的都拿掉,无善无恶,这叫什么呢?把自己的意念、心地给它打扫干净,善的也不好,也把它打扫干净,本来无一物嘛,自性里没有这个东西嘛,所以也要把它拿掉,自净其意呀,你说我恶的不做了,好,拿掉,那做了好多善事也得把它拿掉,这叫自净其意。然后呢,「是诸佛教」,这就是佛教啊。
我们通过佛教的这个宗旨、这四句话,我们就能够佐证师父老人家、古大德还有【大藏经】上佛陀的教导,说的都是一桩事情,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人的自性本自清净,六祖能大师所讲的,开悟之后他形容我们的自性,佛性,它的特点,本自清净,什么都没有,如果这里边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业障,那就是烦恼,我们就想请教师父一个问题,说自性是本自清净的,它什么都没有,无善无恶,那为什么还要修善,这是为什么?
它自性里边无善无恶,为什么要偏重这个善呢?为什么要修它呢?话又说回来,这个问题好像有一点愚痴,但是确实是想问,那修恶不行吗?修恶是不是也能成佛呀?成菩萨、阿罗汉,可不可以呀?换句话说,根本的问题就是善和恶到底是什么关系,这是我们学习这么多年来很根本的一个问题。我曾经有幸请教师父,师父就跟我讲,自性确实是无善无恶,但是众生根性不相同,所以要从善上去修,我就没听懂,我这个疑问还一直在心里边,善和恶到底什么关系,既然自性里没有这个东西,好,我就在这儿常常地思维。
这个【十善业道经】常常讲啊,观察善法,思维善法,想不明白,那么今天我们上午这个研究员班大家在一起,我就提了这个问题,那么这里边讲到了「陀罗尼」,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总持一切法,让善念常常生,让恶念不起,陀罗尼,我又想起这个问题来,这个善和恶为什么要保持这个善,多修善,让大众多修善,不要造恶,这善恶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记得我还曾经请教过师父这个问题,「能生万法」,那是不是说善的也是自性生的、恶的也是自性生的?
所谓「烦恼即菩提」,菩提和烦恼其实都是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那它们不是一样的嘛,那既然是这样的话为什么要专修善不修恶呢?修恶不能见性不能成佛吗?这是我一直以来最大的问题,今天我就请教师父,今天师父回答第一句话,师父先咳嗽了一声,提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在认真听,师父说第一句话,现在的人,大众,世间众生都已经堕落到了最低谷了,然后师父又讲,确实自性里边无善无恶,师父又讲到现在社会很多乱象,杀盗淫妄已经到了极点。
师父大概讲了有十多分钟这个问题,讲到最后就讲到传统文化,讲到【弟子规】这些,这个问题就没信儿了,这个师父说完了之后又该其他同学提问题了,我们在那儿就感恩师父,还是没说,不行,这个疑问已经提到了嗓子眼了,不吐不快呀,突然之间我就想到啊,好多年前师父说这个协会有好多,让我去取,我也到那儿请了这么一套,当时协会有,师父说你看,三个玻璃片,这是这个小的这个塑料纸片,这是黄色的,它很淡,接近于透明,应该是什么都没有,你看现在咱们之间,在我和摄像机之间什么都没有,这是什么呢,这就是自性,「本来无一物」什么都没有,它不是精神现象,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什么都不是。
但是呢,它能生万法,它什么都包含,这个需要我们慢慢体会,这是指自性,无始无明,它起了一念无明,起了个妄念,没有开始,突然起来的,它要是白色透明的那就好办了,它现在有点颜色呀,这点颜色,换句话说,本来是没有的,大家看我脸就变了颜色,我看这个世界变成黄的了,变色了,本来不是这样,本来是这样的,这一妄念起来,就迷了一分,大家看到,迷了一分,这个就是什么呢?最轻微的,最轻微的什么,最轻微的恶,它离纯净纯善差这么一层,这就是什么呢?
妄想,对吧,这就是恶呀,它就不善哪,「人之初 性本善」破坏了,加了一层妄念,然后呢,可怕在哪里呢,人不能在这时候觉悟,他继续迷上加迷,很快,你看这有个蓝色的,这比它呀,比这黄的,又不清楚了一些,又严重了一些,蓝色的,这是什么呢,这是分别,他就把这个世界就开始分开了,这是木头,这是水,这是铁,这是土,这是人,他就开始分别了,在妄念上边又加了一层分别,我看这个世界就看得更不清楚了,对不对,为什么呢?不但有妄心还有分别心,我看什么,看什么都怎么样,看什么都不对。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慈,是给予一切众生慈爱与安乐;悲,是因为知道众生受苦受难,内心发出强烈想要救度众生远离痛苦的心。我们常常将慈心和悲心,合称为“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够得乐、离苦之意。慈心,就..
同归净土
同归净土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摄一切法门,一切行门亦归结于净土,即印祖所言“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行者无论是修持世间善法还是出世间善法,以此..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在坦义始罗这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堂,许多贵族子弟都来此求学。学堂里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他不光收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对那些聪明伶俐的穷人家的孩子也照收不误。他向五百弟子传授经典,教导他们。在..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生活越来越好,科学的发展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而妈妈们在育儿方面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家长们现在不只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生长十分关心,而且对孩..
同修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
同修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一般我们做世间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时都要再三考虑,然后再做决定。我们帮助别人、利益众生是做好事,是佛菩萨的伟大事业。正因为如此,就更要小心谨慎,必须先观察、考虑清楚自己有没有这个..
首楞严义疏注经 第七卷
首楞严义疏注经 第七卷长水沙门子[王*(虍-七+(一/八/八/目))]集二破满慈执相难性显如来藏四。一致请三。一总述未了三。一展敬伸叹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
同性恋到底对不对?
同性恋到底对不对? 各位大德善知识 阿弥陀佛!! 不知道我的观点有什么不对,我觉得应该和大家相互探讨,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帖子会变成很笑的很不好意思为什么呢? 同性恋,只是爱的性取向有所不同,又没有伤害..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一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一卢景裕后魏卢景裕字仲儒,节闵帝初年,做国子博士,信奉佛教,解释周易、论语。跟着他的兄长拜神。因为乡人反叛,逼迫他一起去对付西魏,后被捕押在晋阳监狱。他诚心念金刚经..
阎王的感叹
有个事业有成的年轻人,正值壮盛之年,却被黑白无常带到阴曹地府。;为什么这么早就把我抓来?他忿恨不平地问阎王。;你的时辰到了啊!根据黑白无常提的报告书中这样写着:浑浑噩噩,四肢无力,满脸愁容,健康不佳,压..
史书记载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一
史书记载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一卢景裕后魏卢景裕字仲儒,节闵帝初年,做国子博士,信奉佛教,解释周易、论语。跟着他的兄长拜神。因为乡人反叛,逼迫他一起去对付西魏,后被捕押在晋阳监狱。他诚心念金刚经。..
同愿同行菩提道
同愿同行菩提道丽 群似水的暮春五月,阳光正暖,携一缕浅夏的芬芳走进菩提家园。5月28日,我们班迎来了进班以来第一次庆生会。班级共修结束之后,在慈善义工兰英师兄的精心安排下,为本班的六位师兄举行庆生会。熙攘..
阿姜查尊者: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
阿姜查尊者: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找不到真正平静的地方,这是世间的本然。就以观照你自己的内心代替向外的追求吧!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或者你有些家庭困扰,经常想哭,你责怪他人:“这个人不..
嘎玛仁波切: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佛-
嘎玛仁波切: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佛?无论你学了多少天佛,念了多少天经,该业障现前的时候,还是会业障现前,这没什么不好,消业嘛!有些弟子学佛后,对很多事情的想法却变得很奇怪,甚至有一点儿离谱。有个弟子..
吠陀婆本生
贪恋金钱享受是人生痛苦之源,佛家禁绝一切贪欲,并规劝世人不要追求身外之物,《吠陀婆本生》的主题即在此。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吠陀婆的法师,他精通一种巫术:每年,当天上星宿排列成一定形态时,他就念咒作法使天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好处
《心经》是一部非常简短的佛法经典。它主要讲述了所有的物质和精神的表象其本质都是空的,我们不必执着于得到什么,也不用舍不得什么,也不要用自己的立场看待眼前的情境,这样人们就能少了很多烦恼,获得更多快乐。..
念诵药师经感应
念诵药师经感应是每个人都去感受到的,所以师兄一定要按照正确念诵药师经的步骤去诵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有感应出现,当师兄能够坚持的念诵的诵读时,也是能够全文都讲解了什么内容,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念药师经..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