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菩提心和功德
雪漠:菩提心和功德
◎陈亦新:什么是菩提心?
●雪漠:菩提心就是利众之心,就两个字:利众。菩提心要发愿利众,不是只利自己。利众的行为有许多种,最简单的利众就是从帮助身边的人做起,向他们传播真理,进行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等等。首先要让身边的人明白和快乐。你不能跑到遥远的非洲去。有些人口口声声谈利益众生,却连老婆孩子也不管,反而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利众应该从身边的人做起,让他们快乐,让他们明白,让他们远离痛苦、远离烦恼。在此基础上,再谈其他意义上的利众。
最究竟的利众是法布施,让他人明白。而要想叫别人明白,首先是你自己要明白。要是连你自己都没有觉悟,没有明白,整天陷入烦恼,陷入痛苦,不能自拔,你还谈啥普度众生。所以,精进的修炼是必要的。当你明白之后,你才可能究竟地利他,让他人也明白,达成一种觉悟。当然,有些人能在世俗生活中利益他人也是值得称道的。
当你真正明白时,你就会把别人也当做亲人。我在某次对话中谈了我的一些经验。我说:“父亲的笑,是我最好的人生奖励。后来,我获了好多奖,参加了好多颁奖典礼,那场面我大多淡忘了,但我忘不了父亲的憨憨的鼓励的笑。前不久,父亲死了。我再也看不到他的笑了,每一想起,就想落泪。有时,一看到街头寒风中行乞的老人,我在心里就会不自觉地念叨:我再也没有爹爹了!心中就会涌起一种浓浓的悲哀。我就会给那些老人一点钱。要是我给的是硬币的话,我总是很小心地放进他们的碗中,我怕那响声,会令他们不快。那时,我眼中的他们,都是跟我父亲一样的老人。我总是在那些仍在经受苦难的老人身上,发现我死去的父亲的影子。所以,我很感激那些向我行乞的老人,是他们给了我一种孝敬父亲的感觉。”所以,到了一定的时候,你就真的会把众生当成父母。那时,你就可能没有丝毫的作意。当然,最究竟的利众是叫他们觉悟。所以,我总是在著书立说,我就想凭借自己的这支笔,叫更多的人离苦得乐。
◎陈亦新:什么是功德?
●雪漠:梁武帝问达摩:我为天下修了那么多的寺院,有没有功德?达摩说没有功德。他说得非常正确,现在很多人就是求功德,那么他有没有功德呢?没有。他只有福德,只会得到一种福报,并且这个福报还是有漏的福报,用掉了就没有了。功德源自清净心,当你供养上师想得到福报的时候,绝对只有福德而没有功德。什么叫功德?能让你明心见性的资粮就是功德。所以那些求功德的人在做着另外一种生意,想用供养上师的一百块钱得到三万块,或者更多钱,在供养的时候有一种巨大的贪心,像炒股的一样,把上师当做一种股票,这样的话怎么能成就?
--选自《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
宣化上人:为什么没有见到佛?
宣化上人:为什么没有见到佛?因为我们的私欲太重,无明太重。◎一九八O年十一月八日开示佛这个身,不是由五蕴所积聚成的,也不是从十二处或十八界来的。佛既没有一个形相,众生为什么能见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楞严咒全文注音版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楞严咒全文注音版。第一会(001)nā mó sà d..
宣化上人:我们人为什么会聪明呢
宣化上人:我们人为什么会聪明呢古人有几句话说得很有用:聪明乃是阴骘助,阴骘引入聪明路。不行阴骘使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我们人为什么会聪明呢?因为我们前生做了很多有德行的事。阴骘是什么呢?阴骘就是..
明吴氏女《净土圣贤录》
吴氏女,太仓人,生时趺坐而下。稍长,皈心佛乘,事亲孝,不愿有家。人或劝之,辄指天为誓。初从昆弟析诸字义。已而诵佛经,悉通晓大意,朝夕礼拜甚虔。俄梦神授以梵书准提咒,有病疟者,以梵字治之,立愈。尝于梦中得通宿命,自..
宣化上人:破除迷信的色彩_3
宣化上人:破除迷信的色彩我觉得中国佛教有很多迷信的色彩存在,有些不合情理的事情,令人起怀疑而不信佛。这种种的地方,必须要改革,如果不大刀阔斧修正一番,佛教的前途就不堪设想了!譬如上庙烧香,认为烧香越多..
居士分享:宅男到佛成寺建厕所,人生第一遭!
居士分享:宅男到佛成寺建厕所,人生第一遭!我是一个十足的宅男,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当得知佛成寺可以做义工时,在老婆的催促鼓励下,我来到了这个终身难忘之地改变自己。刚到佛成寺,我就被分到了工程小组,..
宣化上人:见到境界不动心_3
宣化上人:见到境界不动心学佛法的人,要认识佛法,要修持佛法,也就是吃佛法,穿佛法,睡佛法。行住坐卧都在佛法中。认识佛法的人,一切以利益他人为前提,绝对不为自己利益作打算。总而言之,要把自己的;我执打破..
宣化上人:佛有四无碍辩和八音说法
宣化上人:佛有四无碍辩和八音说法佛有四辩八音,什么叫四辩?就是四无碍辩:(一)义无碍辩。义,是意思,例如本来没有意思,可是佛一说法,就把这意义、意思,说出无穷无尽那么多。(二)法无碍辩。本来是一种法,可是..
宣化上人:你若这样修行,决定可以成佛道的,没有一点疑问
宣化上人:你若这样修行,决定可以成佛道的,没有一点疑问打破五蕴烦恼尘劳你想要有真正般若,必须要先照见五蕴皆空;没有烦恼,没有尘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你应该用你的大智慧,不要用小智慧。大智慧才能打破五蕴..
酸酸甜甜清热解暑爽口果醋藕片
酸酸甜甜清热解暑爽口果醋藕片爽口果醋藕片莲藕是夏季的绝佳选择,有清热解暑、调中开胃的功效,可以把它看做蔬菜,也可以看做水果,生着也能吃,鲜藕榨的莲藕汁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这道用果醋浸泡的藕片,富含维..
宣化上人:见到境界不动心_2
宣化上人:见到境界不动心_1学佛法的人,要认识佛法,要修持佛法,也就是吃佛法,穿佛法,睡佛法。行住坐卧都在佛法中。认识佛法的人,一切以利益他人为前提,绝对不为自己利益作打算。总而言之,要把自己的我执打破..
尼泊尔的“苦行僧”是如何修行的?有人60年不出门,每天只是冥想
尼泊尔的“苦行僧”是如何修行的?有人60年不出门,每天只是冥想写在前面:尼泊尔的“苦行僧”是如何修行的?有人60年不出门,每天只是冥想!在乔布斯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他不仅不吃肉、不喝酒,而且不洗澡、..
女子对阿难尊者一见钟情进而迷惑,被佛陀度化,成就阿罗汉果
女子对阿难尊者一见钟情进而迷惑,被佛陀度化,成就阿罗汉果在《摩登伽经》和《楞严经》中,有一段叙述摩登伽女迷惑阿难尊者而为佛陀所度化的故事。摩登伽女本是首陀罗族奴隶阶级的年轻女子。有一天,阿难从祗园精舍..
随和是一种素质和修养
有人说,随和就是顺从众议,不固执己见;有人说,随和就是不斤斤计较,为人和蔼;还有人说,随和其实就是傻,就是老好人,就是没有原则。那么,随和到底是什么?随和,是一种素质,一种文化,一种心态。随和是淡泊名..
大悲咒句解 16、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
大悲咒句解 16、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 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萨婆萨哆」是梵语,翻译过来就叫「大身心菩萨」。「那摩婆萨哆」也是梵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叫「童贞开士」。什么叫童贞开士?这也就..
传喜法师:如何看待烧纸钱的问题
传喜法师:如何看待烧纸钱的问题问:师父,如何看待给阴间烧纸钱的问题?传喜法师答:在民间常常有这种现象,有好处。对于一般性人产生不了观想的,就五分钱打一个(纸钱),这也是对无形众生的一种关怀。对他们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