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参一参腿疼的是谁

繁体

常怀敬畏心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总不出行住坐卧。禅堂的外面写的是;止语,希望大家不要散心讲话,在禅堂里没有必要讲话就不用讲,确实有要讲的话,就轻声低语。

行香时要跟着前面一个人,前后相隔一步半,为什么呢?隔远了掉大了,隔近了容易踩到前面师父的鞋子。跟圈子要看着前面一个师父衣服的中缝,不要看地上,头靠衣领,一个一个跟好。

出堂时不能突然从一圈子一下冲到门口,就跟开车一样还要打个方向灯,出家人注重四大威仪,不能这么莽撞。进来也是一样,要先跟三圈子,看到里面没人再跟二圈子,一圈子。不能一进来就直接插一圈子里,这些事情说起来是小事,表面上看是规矩,但实际上大家仔细想想是不是规矩问题呢?有人从你面前过你还硬生生的闯过去,就像一个开车的到斑马线看到行人不让,你觉得这是规矩问题吗?

有人还不知道不能穿堂,大家想想这是不是规矩问题呢?表面上看都是规矩问题,实际上这是个敬畏心的问题。你把中间放的这个佛像,当作佛菩萨供养没有?如果把它当做是佛,你怎么会在他面前穿去穿来呢?如果尊重在堂的各位师父,你怎么会从他面前就这么硬生生地闯过去呢?

行香的规则其实很简单,如果大家能够对自己、对佛法、对堂里的其他师父有敬畏心、有慈悲心,自然不会横穿到圈子前面,不会穿堂而过,进出堂的时候,自然也会脚步放轻。

为什么呢?因为你敬畏自己的生命。把对自己生命的敬畏用在行香,用在出堂、过堂,自然这些规则不用教就会了。如果你敬畏旁边的师父,敬畏堂里的师父,你上下座的时候,动作就会很轻。如果没有敬畏心,不把人家放在眼里,你的行为就会很粗,走路的声音就会很大。

腿子痛的是谁?

禅堂里讲的是参话头,腿子痛的时候你参了没有?这个痛是哪里来的呀?上座之前明明不痛,为什么上座之后就痛了呢?开静之后下来跑香,腿子又不痛了,这个痛与不痛,生生灭灭,它是怎么来的?又往何处去了呢?

所以禅堂里到处都是话头,你往道上会,就会发现到处都是禅机,否则处处看到的都是烦恼,大家把想如何腿子不痛的功夫拿出来,把眼睁大了仔仔细细看看这个痛在哪里,你看清楚了,看明白了,你在禅堂里面就得受用,要只是想腿子不痛,其实很简单,出堂腿子就不痛了,哪还用坐在这里想腿子怎么不痛?

腿子痛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用功的时候,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不能在腿子痛的时候痛下一锥,狠狠地参一参痛的是谁, 这个七就不可能有意义。只有在禅堂里处处自我反省,自我观察,自我观照,不管是吃茶,吃八宝粥还是上下止单,哪怕你是犯了规矩,都能从里面得到受用。如果只是想来这里学一个规矩,哪怕你坐得如如不动,也是枉然。

所以学规矩是第二,更重要的是学会照顾自己的话头,用心来看自己的得与失,看自己的烦恼,这样这个七一定会有收获。这种种烦恼大家看看它到底是什么原因,你把烦恼看清楚了,功夫上来了,跟参;念佛是谁是一样的。你要是往根上来追究,你的烦恼不是因为禅堂引起的,也不是规矩引起的,是自己心愿不够。

当腿疼的时候,你不愿意再坐的时候,挨了香板埋怨监香师父的时候,犯了规矩遭到班首师父呵斥的时候,你是一种什么心态?如果发的是大愿,自然会往道上会,如果发的是小愿,自然会生烦恼。

当年二祖慧可大师在香山寺静坐八年,然后到少林寺参达摩祖师。在山洞外面,雪齐腰深,依然要请法,这么艰苦,达摩祖师还说他;小智小德,轻心慢心,我们的腿子疼跟他比起来相去甚远,跟他八年静坐,坐破好多蒲团比起来相去甚远。

慧可大师都是小智小德,那我们用的是什么心呢?所以大家要精进努力,好好参一参这个腿疼的到底是谁?

不能以练腿为目的

上座以后很多人都喜欢靠壁,为什么要靠壁呢?说白了就是腿不行,自己要装一下面子。这个禅七时间比较短,偶尔靠一下,好像挺好,觉得自己坐得还挺舒服。但长久如此,轻则生病,重则损寿。因为一个是墙上的湿气,一个是身体的血液循环受阻,都会让身体受到很大影响。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求升反堕。

有的人打坐低头勾腰驼背,是要挨香板的。墙上贴的八种香板,是对大家的提携,是为了纠正大家静坐中的问题。如果不把这些坏毛病纠正过来,最后直接受损失的就是自己的身体。

如果腿子实在受不了,就轻轻换下腿,或者散盘。禅堂是明心见性的地方,不是为了练腿。不管是平时,还是禅堂里,大家不能以练腿为目的。我们静坐的目的,出家的目的,不是为了练腿。你散盘也好,双盘也好,功夫不到,死的时候谁都烧不出舍利子。

起七的时候,和尚说;个个学无为,你练腿到底是有为还是无为?你学禅定到底是有为还是无为?禅宗不能以练腿和其他有为法为目的。这些有为法只是一个助缘,是帮助我们的,如果你耽于此,就只能在化城,不能到涅槃城。

以前我们也见过很多师父,一上来就练腿,睡觉也盘腿,很快两年腿就双盘,直接就可以上座。上座后干嘛呢?上去就睡觉。这样的话,双盘练好了有什么用,无非就是换个姿势睡觉。

佛法的入门之处

功夫用不用得上,跟我们在堂里能不能适应规矩,是一个原则。如果你对佛法有至诚心,妄念就少,就容易上路。当你在静坐中功夫用得好的时候,身体会微热,有轻飘飘的感觉,心里也会觉得安详。

自然有一天境界来找你,自然有一天上一个念头过去了,下一个念头没有来,中间有一段是空白。这空白是没有妄念,是有觉性的,周围的一切清清楚楚。这时候你会知道,没有妄想是怎么回事,你自然就会知道佛法的入门之处。佛法不是靠理论、不是靠禅定来传承。

空不是什么都没有,从唯识角度来说,空就是第六意识的静态。我们平时打妄想,用的都是第六意识的动态,过一小会儿这个空就没有了,又开始打妄想了。

那你就继续用功,原来你是念佛的继续念佛,参话头的继续参话头,持咒的继续持咒,修天台注意呼吸的也继续。这个空会来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久。

为什么这个空会走呢?就是刚才我们说的,它是第六意识的静态。第六意识是生灭法,它是审而不恒。这个位置是佛法入门标志性的地方,也不是很神秘的东西。

很多人静坐一年半载,从什么都不知道的初学,都能到达这个位置,这时候才知道,佛法为什么总是说无相,总是说空?你会明白佛法是真实不虚的,不是靠文学形式感动人, 或是泡几壶茶很惬意,也不是封建迷信。这是个境界,不是嘴上说的,不是哲学思想,如果你把它当成学问,就是世间法。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把佛法的方向搞清楚,就不会出错。佛法说的是一个无为法,是无相。在修行中碰到的东西,是无相的,学佛以成佛为目标,才能保持对有为法的警惕。

净土宗念佛会有佛菩萨的幻相,会有人和你讲话。你在用功时见到的佛菩萨,一定是你见过的佛菩萨,你讲中文,他不会和你讲英文。为什么呢?你听到、看到的,都是你经历过的,是你最爱的东西。所以这些东西你不修行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修行的时候,你最爱的、最恨的都会出现。

这时候你怎么对付他们呢?《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我们追求的是佛法,追求的是无为法,把这个原则记好,就不会出错。你追求神通,追求怪力乱神,看到的就是怪力乱神,那你就落于有相了。这些不能长久,如果长久的话,危害就更大了。

你看佛教或是外道里,有很多会神通的人,我慢心非常重。佛法去除的是贪嗔痴慢疑,为什么修行后,贪嗔痴慢疑比谁都重?这说明是执着了有为法。所以大家在修行中,要把路看清楚。路走对了,就可以成佛;走错了,就是魔道、外道。

;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着魔。我们要求佛道,不要去追求有相的东西。这样才能平平稳稳,才能在修行的途中不犯错误。所以说《金刚经》就像我们修行途中的一把降魔宝剑,在修行中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看看《金刚经》,那你对这些幻听、幻视、小灵大不灵的东西自然不会生起执着。

女人,想嫁他,就别跟他同居!

女人,想嫁他,就别跟他同居!女人,想嫁他,就别跟他同居!女孩千万不要选择跟男人同居!本来有句话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无非是因为婚姻中,大大小小的琐事,油盐酱醋,家庭关系的介入,让原来纯净的感情沾染了很多..

造屋供佛的商人

造屋供佛的商人《四十二章经》中,佛说: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之者。何谓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之者?即是无所染着的清净心,因此,一无所求的虔诚供养,方为最无上的供养功德。舍卫国有一位商人,因..

大学上妇产科课程的时候

先说一下自己的成长背景,因为毕竟每个人背景不同观点也就会不一样。。。我出生在80年代初,但是因为提前上学所以我的同学都是70年代末的人;我本科是学临床医学的,需要学妇产科课程,和到妇产科病房和门诊实习;我..

噶玛仁波切:出现经济纠纷,自己吃亏忍让也会有罪业吗?

噶玛仁波切:出现经济纠纷,自己吃亏忍让也会有罪业吗?【问题】顶礼上师!请问师父:如果不想和众生结恶缘、不想受恶报,那么在处理一切世间事时,除了按常理衡量之外,是不是还要考虑善恶果报?比如,出现了经济纠纷..

大和:维持内房行业“中性”评级 首选世房、润地等四股

大和:维持内房行业“中性”评级 首选世房(00813)、润地(01109)等四股原标题:大和:维持内房行业“中性”评级 首选世房(00813)、润地(01109)等四股 来源:智通财经智通财经APP获悉,大和发表研究报告表示,上半年内..

楞严咒吊坠的佩戴方法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楞严咒吊坠的佩戴方法。经咒真言,皆为佛菩..

女生为何要自爱

女生为何要自爱这是戒色论坛清清姐的文章,可能有很多人已经看过了,但还是觉得有必要转发一下。女生为何要自爱?戒色论坛在提倡节欲养生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效,主要表现在男士方面。不少男性朋友已经开始朝向阳..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九华山开示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07)九华山开示(5)上师教言集:佛陀所宣讲的佛法里面会对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要求,要我们记忆的东西很多。但这不是给我们的压力,它讲的是真理,是正知正见,是一切法的真相,但我们就是不愿..

大德故事:不退大乘心

大德故事:不退大乘心 说起须达长者因布施精舍给佛陀,而能借舍利弗的天眼通看到天上的宫殿,关于舍利弗的眼睛,在他往昔因地中大概是六十小劫以前,行菩萨道时,有这么一段故事。舍利弗发心修菩萨道,行大乘布施,..

大乘戒和小乘戒的关系

昨天讲持戒既是修道的基础同时也是修行的目的,它俩不相违背,因为戒就是佛,佛就是戒,虽然是从相上来讲是戒,但它没有离开性,它只是性的一种表示,所以如果我们性到位,无不持戒。所以真正的大乘没有不持戒,不会..

大同华严寺不仅有中国第一铜造地宫和第二木塔,还藏有难解之谜

大同华严寺不仅有中国第一铜造地宫和第二木塔,还藏有难解之谜中国土地上古建众多,名山古刹,古寺高塔。由于地域和风俗不同,导致古时建造的古建会出现重名现象。一提华严寺,江西九江有,北京海淀有,山东青岛有,..

传喜法师:冤亲债主哪里来的?

传喜法师:冤亲债主哪里来的?选自《传喜法师文集荟萃》问:冤亲债主从哪里来的?师父:每天冤亲债主不都是外面来的,都是每天我们八识田里出来的,无量劫来我们的生命造就了种种黑暗面,黑暗面刹刹那那、分分秒秒,..

隐密暴露

世间每一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隐密,而隐密也有善的也有恶的。譬如隐恶扬善隐人家的过错,而扬人家的善德即是善的。反过来说,把人家的过错秘密公开出来,人家的善心善行隐藏起来,即是恶的,对别人如此,对自己呢?对自..

阳光的故事

爱心能够破除冰冷的感觉,及时的帮助,就像温暖的冬阳。天气转冷了,总是让人感到一股凄凄的凉意!每当天候转冷的时候,就会想到:富有的人家有暖和的棉衣或皮衣可以御寒;但是,一些一贫穷人家,房子无法遮风蔽雨,..

顶果钦哲仁波切:你会许愿吗?

顶果钦哲仁波切:你会许愿吗?任何时候我们都应为所有众生的利益许下广大的愿望我们执着于自己的程度,让我们几乎从来不去想他人的福祗----事实上,我们对他人的兴趣不比老虎对吃草的兴趣大。这和菩萨的观点完全相反..

女居士

在古印度有位女居士,是佛教的忠实信徒。她虽然没有出家当比丘尼,但对佛教的教义、法术十分精通,时时修炼钻研, 是位功道高深的女居士,很有名望。一天,女居士前往拘萨罗国游历,在迦旃延婆罗门的尼庵中的罗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