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信仰与现实本无冲突
雪漠:信仰与现实本无冲突
信仰与现实本无冲突
生命真正的尊严,在于一个人有真正的向往。向往什么呢?向往一种比自己更加伟大、比自己更加高尚的存在。当一个人对某种精神保持敬畏时,才可能向往它。最高的敬畏,不是一种奴性的心态,而正是一种向往,是一种智慧境界的体现。
许多朋友都把信仰看成是独立于生活存在的一种东西,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我说过,脱离了水塘的莲花,除非它是假花,要不就定会凋谢。所有的信仰,所有的出世之心,只有在有了入世行为的时候,才有意义。
有一个年轻人对我说,他想要生活得好一点,所以不得不接受许多世俗的东西,没法再去做志愿者等高尚的事情,否则连生存可能都很难。我对他说,当你觉得某种东西世俗或者不世俗的时候,实际上是你自己的分别心在作怪。你别去管啥是世俗的,啥又是不世俗的,你只要管自己的心是不是善。我举个例子,当一个乞丐朝你伸手时,你是否能用一种对待上司和父母的态度去对待他?不要将日常生活视为一种世俗,将做志愿者视为高雅,要始终以平常心待人。你心中只要保持了一种善念,就成了。即使你在做律师,别人来找你打官司,这本是一种世俗的交易,但是你用一种善心来待他、帮助他,使他比遇到你以前更懂得善待别人的时候,这种世俗的交易也就远远超越了世俗。我也很世俗。在我的家乡,有些人谈到我的时候会说:“雪漠这家伙,特别能挣稿费!”我并不是总给人以很神圣的感觉。只是我做到了有钱没钱都很快乐。我绝不会用我的生命、自由和尊严去换钱。当你也能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就自然不会被这个世界左右了。
好多人觉得,在这个市场环境非常恶劣、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要想有钱,就要付出道德的代价,要是品德高尚,就可能受穷,最终还可能被利欲熏心的人所消灭。但是我告诉你,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现在好多所谓的发展,实际上是在试图满足人类这种无止境的欲望,所以个人的发展也罢,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罢,带给人类的,却是烦恼。比如,现代科学越发达,可能人类毁灭得越快,因为它会消耗大量的能源,消耗大量能源的时候,人类就会建核电站,就会觊觎别国的丰富资源,进而发展核武器,这个世界就多了许多纷争和战乱,一旦核这种能量失去控制,它就会给整个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贪婪的人眼里,总有自己没拥有的东西,总想去拥有那些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这种“求”的心态,会让他永远都无法活得轻松与快乐。相反,知足常乐。好多西部人,即使住在山上,吃得很少,穿得很朴素,幸福感也一点都不比待在大城市弱。因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之后,人的幸福和物质条件没有关系,它只跟人的心灵状态有关系。你的心态是不是平和,你的心灵是不是安宁,这决定了你生活的质量,不是别的。
快乐是这样,尊严也是这样。有人觉得,被人骂了两句,自己就失去了尊严。实际上,能被人伤害的不是尊严,而是一种脸面,一种虚荣。真正的自尊,是内心的坚守,是实现了心灵自主之后的一份坦然。这种东西,不是人家骂两句、打两下就能夺走的。所以,不要认为没钱就不能快乐,没钱就没有尊严。只要你有一颗向善的心,忘记自己的好多得失,自然就会活得快乐,也自然能够活得有尊严。这时你所实现的,才是一种生命真正的尊严。好多大树,它们在狂风中晃动了身躯,但根部仍然牢牢地咬住泥土,风住之后,它们就会像往常一样,坦然,安住,好像啥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人也该如此。除了生命真正的尊严,生命真正的价值,其他的好多东西,比如虚荣,毁誉等等,都不过是一些记忆,是转瞬即逝的东西,好也罢,坏也罢,你想留也留不住,所以根本没有任何真正的意义。
生命真正的尊严,在于一个人有真正的向往。向往什么呢?向往一种比自己更加伟大、比自己更加高尚的存在。当一个人对某种精神保持敬畏时,才可能向往它。最高的敬畏,不是一种奴性的心态,而正是一种向往,是一种智慧境界的体现。久而久之,你就会生起一种我们称之为“佛慢”的东西,你会坚信自己就是佛,我与本尊无二无别,坚信只要坚持修行,就能拥有佛那样伟大的人格。当你真正具备了佛那样的人格时,你就跟释迦牟尼一样伟大。如果你不具备那样的一种精神时,就必须对它保持敬畏和向往。你不能把佛当成朋友,因为你不会用所有的生命与灵魂,去向往一个朋友的境界,你更不会放下生命中所有的东西,精进修行,只为了拥有朋友的一种精神。当你把佛当成朋友的时候,你仅仅会欣赏他,赞叹他,但你不会想要变成他,这也就无法改变你的生命状态,无法使你真正受益。
许多人看到佛家反复强调欲望是痛苦的根源,就以为佛家智慧只有这么一点点东西,这也是不对的。它只是一滴水,而佛家智慧则是一片汪洋大海。佛学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精神。有的人,比如雷锋、孔繁森等等,他们不信仰佛家,但却拥有一种佛家所提倡的精神——利众的菩萨精神。佛家认为,这些人也是菩萨。因为佛家是超越名相的。《金刚经》上就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名词性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精神,看多少佛家经典,懂多少佛家的名相,也不代表你一定就拥有佛的精神。相反,只要具有利众精神,在行为上利众,就具有菩萨精神,不管他是不是形式上的佛弟子。比如,托尔斯泰把土地分给农民,把农具也分给农民,放弃版权,创立学校,其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众生,都是为了利众,这时候,他就有一种典型的菩萨精神。
所以说,不要被好多名相束缚住,不要以分别心去对待、划分事物,不要拘泥于形式,但求一言一行利众向善,就能体现出你所敬仰的一种精神,诠释你的信仰,同样也不要计较结果。这个时候,你自然就会变得快乐,变得逍遥。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中式文化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者风水玄机,就连方寸间的戒指佩戴,也有讲究。戴对了戒指能够富贵荣华,一旦戴错戒指可是要起反作用的。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含义不同。在国际上,戴在食..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第十七恃势乞求戒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物。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李元一李元一,唐代元和五年任饶州司马。有一个女儿住在另一个院中。半夜中忽然看见神人,惊吓而死,她的颜色并不改变。她的丈夫严讷从秦来,到达苍湖。恍恍惚惚地看见他的妻..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上师教言集:三殊胜的最后一个是“回向殊胜”。为什么要回向?不回向的话,我们所做的功德,说个比如,以后生起一个嗔恨心的话会毁坏这个功德。回向的话,这个功德就不会毁坏,..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13):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要向内努力,要将内心当中的烦恼减少,最终去除。首先我们要把心沉淀下来,才能感觉到心中烦恼的存在,..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上师(微博)教言集:如果一个人非常自私自利,非常执着,只想着自己,不考虑他人。那你每做事情都会过分,别人也会很失望,没有人会理你,自己也痛苦。所以,要学会随顺别人,多想想..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在戒色方面,一谈及女性,似乎有人就会马上警觉,对女人要远离,女人不净,女人如何可怕等各方面的想法。其实,真正的戒色,并非一味地丑化女性,这样的方法,兴许对初期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然而..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编者按:今天这则故事主要内容出自《历史感应统纪》,又据《因果报应故事类编》材料汇编而成。白起生平事迹出自《史记》,而死后轮回三恶道之说分别出自《高僧传》《夷坚志》《群..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大般若经》云:「若于苦行作苦行想,终不能为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作大饶益。然诸菩萨摩诃萨众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诸苦行作乐行想,于难行行作易行想,于诸有情作如父母、兄弟、妻子及己身想,为..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慈,是给予一切众生慈爱与安乐;悲,是因为知道众生受苦受难,内心发出强烈想要救度众生远离痛苦的心。我们常常将慈心和悲心,合称为“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够得乐、离苦之意。慈心,就..
同归净土
同归净土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摄一切法门,一切行门亦归结于净土,即印祖所言“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行者无论是修持世间善法还是出世间善法,以此..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在坦义始罗这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堂,许多贵族子弟都来此求学。学堂里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他不光收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对那些聪明伶俐的穷人家的孩子也照收不误。他向五百弟子传授经典,教导他们。在..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生活越来越好,科学的发展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而妈妈们在育儿方面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家长们现在不只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生长十分关心,而且对孩..
同修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
同修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一般我们做世间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时都要再三考虑,然后再做决定。我们帮助别人、利益众生是做好事,是佛菩萨的伟大事业。正因为如此,就更要小心谨慎,必须先观察、考虑清楚自己有没有这个..
首楞严义疏注经 第七卷
首楞严义疏注经 第七卷长水沙门子[王*(虍-七+(一/八/八/目))]集二破满慈执相难性显如来藏四。一致请三。一总述未了三。一展敬伸叹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