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生命的宝藏,每个人都拥有

繁体

雪漠:生命的宝藏,每个人都拥有

生命的宝藏,每个人都拥有

你要用心灵感受世界,用心灵感受生活,用心灵感受生命本身,你要跟自己的灵魂对话,你要从各种生生灭灭的现象中归纳最朴素的真理,正如佛陀在菩提树下的经历一般。唯有如此,你才能发现生命本具的宝藏。

我的小说《西夏咒》里的主角琼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我指的是作为朝圣的苦行僧的那个琼,他实际上也是《大漠祭》里到他乡去寻梦的灵官。他走了很远的路,见识了很多人事物,但是没能找到所谓的圣地,后来他回到破败的金刚家,却在那里看到了金刚亥母(修行者的精神图腾之一)的种子字。他于是明白,自己一直寻找的地方正是自己的家乡。

多年来,我一直行进在“朝圣”途中,而从不去管我经历过什么寺院。某年,我朝拜了五台山的几乎所有寺院,但我没有记下一个名字。只记得,约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宁静地行走在那“朝”的途中。我心中的朝圣,不是去看哪座建筑或是地理风貌,而纯属对一种精神的向往和敬畏。我所有的朝圣仅仅是在净化自己的灵魂,使自己融入一团磅磗的大气而消解了“我执”。

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并不难,但想要真正明白它,你就必须向内看,关注自己的心灵,把外部世界加诸于你的一切都忘记,包括各种常识、理论、知识与经验,甚至忘记你的肉体。你要用心灵感受世界,用心灵感受生活,用心灵感受生命本身,你要跟自己的灵魂对话,你要从各种生生灭灭的现象中归纳最朴素的真理,正如佛陀在菩提树下的经历一般。唯有如此,你才能发现生命本具的宝藏,获得一种解脱的智慧。

或者我们不应该说“获得”,因为这种智慧不是依赖他人赐予的,也不是一种发明,不是脱离于你的存在,它是一种本来就在那里的东西。那么我们换一种说法,用“开启”:开启你生命的智慧宝藏,开启你内心的神秘花园,开启你内在的快乐密码;也可以说“发现”:发现你本有的快乐,发现你本有的智慧光明。修行人们经年累月地苦修,不过是为了扫干净心里的陈年污垢,打破包裹心灵的硬甲,让自己的心变得柔软、敏锐,拥有一份了知一切、宽容一切但并非盲目的爱。这种爱,是建立在发现本有智慧之基础上的,这本有的智慧光明,就是心性的自然智慧,它是佛家所说的“本元心”,也叫真心。

真心一直伴随着众生的心性,没有间隔也不会有断续,只不过大多数人不能认知它而已。认知它的时候,真心就显现了。不能认知它的时候,乌云就遮住了太阳。但不能说这时没太阳了。太阳一直都存在,只不过妄心的阴云遮盖住了太阳而已。

真心就像太阳,它虽然不具备太阳的热量,但却能照亮一个人心灵的暗夜,使人们告别所有的迷惑与茫然,洞悉生命的真相,找到人生的方向与活着的意义。正如打开窗帘,让明亮的阳光投入漆黑的屋子里一样,明心见性的那个刹那,一切都会变得清清楚楚、明明朗朗。明心见性,就是开悟,就是认知真心,见到空性。

当你的心灵变得空寂明朗的时候,你绝对舍不得用念头去打扰它,你会像品一杯上好的清茶一样品它。一切曾让你像饿狼追逐猎物一样追逐着它们的东西,这时都变得索然无味,你不明白自己为啥要忍受那么大的痛苦,不顾一切地追求它们,但是你也懒得再去想那原因。追过就追过吧,放弃就放弃吧,错误也罢,正确也罢,一切都过去了。你只想品那宁静,只想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只想专注于每个当下。因为你明白,你能够控制的仅仅是当下而已。一切变得简单、自然,一切都像流水一样,不断行进着。你的思维,你的心,再不会被禁锢于往日的某个地方,你终于明白了什么叫“活在当下”。我的一个学生对我说,以前她总觉得自己生活的地方很大,大到能将她包围,它就是她的世界,但是当她坐上飞机,再低头俯视那一点点缩小的土地与建筑之时,她发现世界比自己想象中更加辽阔,它不只有她生活的城市、她身边的人,还有整个宇宙、不计其数的生灵。确实是这样。人,并不是世界和宇宙的主宰,每个人能够主宰的,仅仅是自己的心灵。可一旦你真正成为心灵的主宰之时,你心中的世界便会整个改变模样,你对世界的感受也会截然不同。

真心是生命本具的东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认知它。对于俱足无伪信心的人来说,认知真心易如反掌;对于没有信心的人来说,认知真心难于登天。最难的地方,在于它“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错”。它跟爱一样,真正爱过的人,才知道爱是啥觉受。当你止息了所有杂念,观察自心时,你就会发现,你的心本是一颗晶莹剔透的水晶。这是无法用苍白的言语来描述的境界。因为,对于没喝过龙井的人来说,任何对龙井的描述,都不可能让他明白龙井的味道。所以,我只能引导你发现内心的宝藏,你必须自己去走这条追索之路。

这路也许不太好走,你会感到,自己仿佛在无尽的黑夜中穿行,饱受未知与迷茫的折磨,不知道前进的方向是否正确,也不知道何时才能走到黑夜的尽头,你甚至不知道这黑夜是否有着尽头。你的世界里似乎没有了白昼。黑暗中,你磕磕绊绊地向一个或许正确的方向跋涉,泥沙碎石磨伤了你的身体,地下的污水让你全身都湿透了。你很疲惫,但你不想放弃,你在一种巨大的向往中坚定地前行。你知道,走出黑夜就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在这笃定中,会突然出现一团微弱的光明,那个瞬间,你的一切念头都消失了,你的心中只有清明与喜悦。你的跋涉终于有了方向,你的心里充满了力量。你倾听着心脏坚定的跳动,甚至不再惧怕所有障碍、污垢的伤害,你知道怎样去消解这种伤害,更觉得那也算不上是伤害。就像你明知自己深爱的人就在荆棘林的后面,为了见到她,你宁可忍受全身的刺痛,那痛楚总会消失,但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却将成为你为爱而跋涉的证据。在与那痛楚的搏斗中,你的爱和你曾经脆弱的心灵一天一天变得强大、终至不会被外物所撼动,这过程,实在充满动人的诗意。

阿姜查尊者: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

阿姜查尊者: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找不到真正平静的地方,这是世间的本然。就以观照你自己的内心代替向外的追求吧!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或者你有些家庭困扰,经常想哭,你责怪他人:“这个人不..

嘎玛仁波切: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佛-

嘎玛仁波切: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佛?无论你学了多少天佛,念了多少天经,该业障现前的时候,还是会业障现前,这没什么不好,消业嘛!有些弟子学佛后,对很多事情的想法却变得很奇怪,甚至有一点儿离谱。有个弟子..

吠陀婆本生

贪恋金钱享受是人生痛苦之源,佛家禁绝一切贪欲,并规劝世人不要追求身外之物,《吠陀婆本生》的主题即在此。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吠陀婆的法师,他精通一种巫术:每年,当天上星宿排列成一定形态时,他就念咒作法使天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好处

《心经》是一部非常简短的佛法经典。它主要讲述了所有的物质和精神的表象其本质都是空的,我们不必执着于得到什么,也不用舍不得什么,也不要用自己的立场看待眼前的情境,这样人们就能少了很多烦恼,获得更多快乐。..

念诵药师经感应

念诵药师经感应是每个人都去感受到的,所以师兄一定要按照正确念诵药师经的步骤去诵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有感应出现,当师兄能够坚持的念诵的诵读时,也是能够全文都讲解了什么内容,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念药师经..

持诵楞严咒的感应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持诵楞严咒的感应。梦里:1、梦中,在一个..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不起贪计身见愿

第十 不起贪计身见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这是第十不起贪计身见愿。这一愿意谓:设使我成佛时,国中天人以般若的空性,破除对身见的贪恋执著;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阿弥陀佛因地..

钟茂森:碎碑刻碑

钟茂森:碎碑刻碑安士先生引用了一段历史的故事给我们说明,利物利人的果报,以及自利他又有什么果报。这是讲到一个「碎碑刻碑」的故事,他是从《感应篇》的注解里面节选出来的。唐朝有一位医学大师,叫做孙思邈,孙..

这样吃,全身疼痛都消失

这样吃,全身疼痛都消失作者: 素食星球这是个全民抗病的时代,医学的进步似乎让各种疾病都有了对策,罹患疾病的人会去医院接受治疗、定期服药或遵守特定的饮食和生活准则。但是疼痛呢?剧烈头痛、经痛、肠胃不适总是..

区分佛教和外道的五种方法

区分佛教和外道的五种方法区分佛教和外道的五种方法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说,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一、皈依。佛教皈依的是佛、法、僧三宝,而外道皈依的是遍入天、大自在天、上帝等。这次去甘肃看见很..

这样的黄鳝你还敢吃吗

这样的黄鳝你还敢吃吗真相实验:黄鳝体内有要命的寄生虫。每年进入春夏之交,是食用黄鳝的旺季,但你可能不知道,黄鳝体内有多种寄生虫,烹熟都未必能杀死。这些寄生虫、解剖黄鳝时,用肉眼都能看见!某君的爸爸是黄..

念《药师经》可断吃肉欲望

念《药师经》可断吃肉欲望现在人的心动荡得太厉害了,所以灾难就很多。大家都想着快、好,世间妄想多,想要享受得多,人间灾难就多。浮躁是最不好的东西,修道首先要除浮躁,内心要安详,安定,天下自得安宁。社会需..

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

今天有师兄问我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告诉师兄们,其实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是给不出来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的,药师经有药师经的功德作用,药师咒有药师咒的功德作用,我们只能说看自己需要哪一个的功德利益而选择哪..

邪淫的果报极其可怕!什么样的人容易行邪淫

邪YIN的果报极其可怕!什么样的人容易行邪YIN经论中说,以贪心、嗔心、痴心都可引起邪淫。一般来讲,大多数邪淫都是贪心引起的,这一点不用多讲,大家也应该很清楚。有些邪淫是嗔心引起的,如对怨敌的女人行淫,或者..

达真堪布: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

达真堪布: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问: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如果身口意达不到一致,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达真堪布答:虽然你发心没有完全到位,但是你同时也发了一些善心,也生起了一..

钱从哪里来?三则佛教短故事告诉您答案!

钱从哪里来?三则佛教短故事告诉您答案!佛教主张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轮回是无始无终的。如果我们在过去世很吝啬,未曾布施,那么即便今世得到了亿万遗产,也未必有福享用;如果我们在过去世多行布..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