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波法师:回归无为法,缘聚缘散

繁体

静波法师:回归无为法,缘聚缘散

在小乘的《俱舍论》中,有三种无为法。大乘的《唯识论》中说有六种无为法。

《大乘百法明门论》里面说:八种心法,五十一种心所有法,十一种色法,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最后是六种无为法。

曾经在北京佛学院上学时所待过的地方叫法源寺,在法源寺里,有一尊佛像叫毗卢遮那佛。那尊毗卢遮那佛上边有五方佛,中央的是毗卢遮那佛,东方的是阿閦佛,北方的是成就佛,南方的是宝生佛,西方的是阿弥陀佛,所以叫五方佛。

而在他们的下边,有无数尊佛,有人说有一千零五十六尊。这意义何在?就是告诉我们,佛陀法身遍一切处。什么叫遍一切处?哪里都有佛陀,遍的意思就是:无处不在。

我们今天应该认识的毗卢遮那佛,翻译过来就是遍一切处。遍一切处,这个是,那个是,任何事物都叫佛陀。有人说:我怎么就看不见呢?因为你有业障眼,所以你就看不到佛陀。

以法性为身故名法身,学佛最根本点、着眼点,就是要以法性为身。如果我们总是看见什么释迦牟尼佛托钵,还有后面这样一尊佛像,那不意味着我们有多大成就,只能说明我们比较有缘分而已,而不是真正有什么觉悟境界。

毗卢遮那佛像的后边,就是观世音菩萨像。我们每每看到这尊毗卢遮那佛几乎没人来拜,很多人从山门一进来就去找观音菩萨,问:哪个是观音菩萨?大家就说:毗卢殿后边的就是观音菩萨。有人强调:我找观音菩萨。他找观音菩萨干什么呢?求观音菩萨帮忙办事。所以,大家都找观音菩萨。

你看我们极乐寺也有这个证明,什么证明?观音殿里挂了那么多的锦旗可见,观音菩萨总是帮人办事,大慈大悲。但是,你看一般人找观音菩萨办的都是什么事?都是轮回的事,大家说是不是?办的都是世俗的事,几乎没有一件解脱的事,虽然观音菩萨: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观世音菩萨之所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他的目的是告诉我们:一切都是过程,最终要从那个名利、有为法中走出来,走进无为解脱的佛法。只是有太多的人,总是执迷不悟。

《维摩经》有: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就是佛菩萨度众生的过程中,先要给你好处,同你拉近关系,满足你的一些愿望,然后让你慢慢地放下你所拥有的执着。在满足你的愿望之后,你终究会明白:这些东西是无常和无我,只能再见、放下、解脱!因为拥有的是有为法。

有为法,就不是永恒,我们为什么放不下呢?放不下就没有解脱的希望了。我们的佛法就是少欲、无为,就是人生的真理,因为我们是学无为法的。

五方佛,千佛绕毗卢,应该说我们要转变:转变我们旧有的观念,转变我们请佛菩萨办事、到寺院里贪求的观念。别人或许会告诉你:求吧,求吧。 比如,1986年的时候,我就想去中国佛学院读书,有人告诉我:求吧,求吧!我于是使劲祈求,结果没有用。1988年的时候,我没有祈求,但却考入了中国佛学院了。这是我的经历。

1986年时,我的的确确是祈求,晚上不睡觉,熬得眼睛通红。最后有人问我:你怎么回事?我这正在祈求佛陀说:有求皆苦,确实如此。求之不得,是苦啊!对此,我抱怨了很长一段时间。1988年时,让我去,我不想考试了,被师父骂了一顿所以要随缘,不要攀缘。

我们要改变,要转变,要回归。回归什么?回归无为法,回归缘聚缘散,随它来去: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我们不假造作,也不给它加任何一个条件,没有主观色彩,没有要求,也不希望有回报,也不拒绝有收获。这就是无为法,那就是回归了我们信仰的家园。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问:下面一个问题。我念佛不为自己,为了救度父母,希望父母临终时不要受折磨,不要堕地狱,能够得度。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定弘..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第三十 经理白衣戒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着。于六..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主讲:悟演法师 今晚讲“坐禅”的重要性。末法时代,众生有许多习气毛病,把俗世习气带入佛法修行并且去做义思维,故佛法认知有许多弯路。这也是一个修行过程。但当我们..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以前我讲过,菩萨要不要发财啊? 像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个众生来跟祂说:「观世音菩萨,我现在生病,祈求祢帮我这个病去除」,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如果人缘不够广,不认识那个..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说阿弥陀经》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成佛的理念我们从小就有理想,长大了要有所作为,按照这种理想去奋斗。学佛也一样,成佛就是我们的理想。要实现成佛的理想需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大乘经典处处围绕着发菩提..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壹 叙说戒原由上慧下僧老法师..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修善益增慈悲心 要常修善法,善法就是培养我们超越苦的资粮。面对苦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情愿的去面对,那个苦就会产生种种的烦恼;一个是欢喜的接受,那苦就好像慈悲心。要对众生慈悲是很..

慧能大师开悟后的报告很简单!佛教所有法门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慧能大师开悟后的报告很简单!佛教所有法门修行的目的是什么?『睹纤毫而周性海』,纤毫是什么?就是一微尘,他看一微尘,遍法界虚空界他都知道。真的,惠能大师的报告,不就是显示这个吗?他报告很简单,见性,真放..

悟显法师:应当学习大乘佛法,示诸众生是一切智慧

悟显法师:应当学习大乘佛法,示诸众生是一切智慧「示诸众生一切智慧」,就是让众生能接触到一乘了义,接触到一乘佛法,这个是我们应该做的。「示诸众生一切智慧。」这「示」就是为众生开示,让他了解佛法、了解大乘..

慧光法师:诸圣圆融 相融相即

慧光法师:诸圣圆融 相融相即大乘佛教里面有很多表法。每一尊菩萨都是德,这些全部菩萨的品德总和,就是佛。 所以我们要修,透过一个德的门进入。譬如,透过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进入,一门深入,通达到实相。 这个要打..

总是生病,怎样才能让身体好起来?

我总是生病,怎样才能让身体好起来?达真堪布答:自己多去忏悔嘛!身体多病,这是杀业的果报;心里总是有恐惧,这也是杀业的果报。其实谁都有这个业力,只是现在还没有显现。你现在显现了,也没有什么不好,这是往昔..

憨山大师: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

憨山大师: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出家本为生死大事。今出家儿,不知生死为何物,但知随波逐流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古人参方行脚,访寻知识,单为究明己躬下事。今人行尽天下,历遍丛林,唯鼓粥..

千万不要堕胎,堕胎的女性往往多病!

千万不要堕胎,堕胎的女性往往多病!世间的女子医院、各大医院,电视荧屏充斥着无痛人流、快速人流等等琳琅满目的广告,诱导男男女女们认为堕胎是一件越来越轻松和不必承担任何后果的事情。很多人不相信佛法、大法师..

常说的天堂和地狱到底在哪里?

常说的天堂和地狱到底在哪里?天堂和地狱可以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当我们内心被喜悦充满时,这一刻就是天堂;当我们内心被烦恼占据时,这一刻就是地狱。天堂和地狱也可以在人间,有些人过得无牵无挂,洒脱自在,就如身..

嘎玛仁波切:怎样才能得到真佛的慈悲加持?

嘎玛仁波切:怎样才能得到真佛的慈悲加持?佛教的历史已经过去了2500多年,这里面有很多比我们聪明的人,比我们能力大的人,他们都在信佛、学佛。如果信佛、学佛没能给他们带来实质的好处,还有人会延续下去吗?当一..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