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出世解脱之善因 八关斋戒 十三

繁体

宽运法师:出世解脱之善因 八关斋戒 十三

(接1月9日文)

(三)「妄语之人,先自诳身,然后诳人,以实为虚,以虚为实,虚实颠倒不善法,譬如覆瓶,水不得入。妄语之人,心无惭愧,闭塞天道涅槃之门,观知此罪,是故不作。」

社会上自大、自满的人颇多,目空一切,尤如井底之蛙,感觉别人处处不如自己、不肯虚心求教、不接受批评。遇到这类人,只有三缄其口,对于他的过错,一律不会指正,这就是圣人所谓满招损,谦受益。又另外有一种人,说话喜欢夸大其词,言过其实,话讲得太满,最后不能还原,这都是先自诳身,然后诳人,自欺欺人的妄语。亦有些人,喜欢故弄玄虚,以虚为实,以实为虚,令人无从捉摸,还自以为很聪明。所谓言为心声,出自不真实心的颠倒虚伪妄语,对自己的人格极为损害。如把瓶子覆放,水不得入,是故不改掉虚妄心,福报只会减损,福不具足,对佛法便生不起敬仰心,更不能接受法水的流入了,这样便障碍往天道及涅槃的道。

(四)「复次,观之实语,其利甚广。实语之利,自从己出,甚为易得,是为一切出家人力,如是功德,居家出家人,其有此利,善人之相。」

守信用的人,语必诚实。人无信则不能立,我们不是隐居山林或是栖身孤岛,我们生活的社会是由群体组成的,一定要融入大众,才能立足。所谓「德不孤,必有邻」,又说「得道多助」,这些利益,都是从自身求得的,不是别人所赐,假若语不真实,则众人相见均皆回避。尤其从商者,妄语为害更大,顾客被骗一次,再没有下次光顾,且口口相传,损失不可计数。现社会讲求经济效益,信用良好的商人,可以得到多方面的经济支持,令资金更灵活地运用,相反,说话不负责,言而无信,受人鄙视。不管在家或出家,不诳语者,定会获益良多。尤其出家之人,行为世范,是众生的楷模,更不能妄语,身教尤胜言教。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诚信两字,只适合用于合情合理处,如非法不应做的事,就不能答应。不轻许,我毋负人,如轻诺寡信,事情未经思考便顺口答应,那是自找麻烦,行则于义抵触,不行则失信于人,左右为难,有损信义。故圣人言:「三思而后行」必须谨记。

(五)「复次,实语之人,其心端直,易得免苦。譬如稠林,曳木直者易出。」

谚云:「直心直受真福,巧计巧来祸因。」佛家则谓:「直心是佛」。诚实的人,因为心端正,不贪不骗,君子之风,霭霭大成,有高尚之人格,自然获得大众信任,助缘也大,做事无往不利,得益必然多,苦难必然免除。譬如在茂盛的树林里,直的树容易长出。

(六)「问曰:『若妄语有如是罪,人何以故妄语。』答曰:『有人愚痴少智,遭事苦厄,妄语求脱,不知事发,今世得罪,不知后世有大罪报。复有人虽知妄语罪,悭贪瞋恚愚痴多故,而作妄语。』」

愚痴少智慧的人,福薄业重,遇到不如意或苦难危厄之事,总是妄语抵赖,文过饰非,推卸责任,不知忏悔,不知事发之后,今世得罪,后世亦有大罪报。

人不贵不犯错,贵在知过能改,能改是勇,勇于承认过失,是担当精神,更不可推诿诬蔑别人。相反,过而不改,才是真正的过。

很多人虽然知道妄语有罪,但因为悭贪、瞋恚、愚痴的习气太重,改变不了自己,故而明知故犯。

(七)「复有人虽不贪恚,而妄证人罪,心谓实尔,死堕地狱。」

有人虽然不贪恚,但妄证人罪,冤枉好人,这些妄语,非亲堕地狱受苦不能偿还。

说到妄证人罪,略述一则有关公案。

点头妄证人罪.亦为妄语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十四说,过去有一曾供养辟支佛的人,因福德故投生大富之家,于事理都能通达,更不会说谎,大家都称他为「实语」。「实语」五岁时,因为父亲宠爱庶母,生母生起了嫉妒心,于是捏造小妾与人通奸,并强迫「实语」作证。「实语」不允,母亲再要求「实语」作证即可,毋须说话,由母亲说到重要处时,点头便是。「实语」为报怀胎九月之恩,无奈答应所求。庶母被诬与人通奸,被父亲赶回娘家后。庶母不甘被毁谤,而对一位得道的阿罗汉发恶愿说:「如我今日被汝毁谤,于未来世假令汝得阿罗汉果,我亦谤汝终不相舍。」她的两位兄长亦同时发誓言:「我于彼时为尔共证其事。」「实语」是释尊时代的实力子比丘,庶母即友女比丘尼,两位兄长即友地二比丘。因为这毁谤罪,「实语」千多岁在奈落迦地狱受烧煮苦,残余业报在五百生中常遭恶谤,今生虽已证得阿罗汉道,仍然遭受友女比丘尼及友地二比丘毁谤他与莲华色比丘尼有不净行。佛告大众,造黑业得纯黑报,白业得纯白报,黑白杂业得黑白杂业报,丝毫不爽。

根据这则公案,我们更深切明白妄语业报之可怕,倘若遭受无故的毁谤,毋须恶言还击,令怨越结越深,应即忏悔往昔恶业,并以诵经念佛功德回向这些怨亲,愿他证得菩提,冤结方能解除。身受毁谤之苦时,更要慎口,切勿毁谤于他。

慎口,不等于不说话,口业是从意念生起的,语言不过是表达,「实语」都没有说话,但「点头」的罪业,与说话相同。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李元一李元一,唐代元和五年任饶州司马。有一个女儿住在另一个院中。半夜中忽然看见神人,惊吓而死,她的颜色并不改变。她的丈夫严讷从秦来,到达苍湖。恍恍惚惚地看见他的妻..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上师教言集:三殊胜的最后一个是“回向殊胜”。为什么要回向?不回向的话,我们所做的功德,说个比如,以后生起一个嗔恨心的话会毁坏这个功德。回向的话,这个功德就不会毁坏,..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13):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要向内努力,要将内心当中的烦恼减少,最终去除。首先我们要把心沉淀下来,才能感觉到心中烦恼的存在,..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上师(微博)教言集:如果一个人非常自私自利,非常执着,只想着自己,不考虑他人。那你每做事情都会过分,别人也会很失望,没有人会理你,自己也痛苦。所以,要学会随顺别人,多想想..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在戒色方面,一谈及女性,似乎有人就会马上警觉,对女人要远离,女人不净,女人如何可怕等各方面的想法。其实,真正的戒色,并非一味地丑化女性,这样的方法,兴许对初期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然而..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编者按:今天这则故事主要内容出自《历史感应统纪》,又据《因果报应故事类编》材料汇编而成。白起生平事迹出自《史记》,而死后轮回三恶道之说分别出自《高僧传》《夷坚志》《群..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大般若经》云:「若于苦行作苦行想,终不能为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作大饶益。然诸菩萨摩诃萨众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诸苦行作乐行想,于难行行作易行想,于诸有情作如父母、兄弟、妻子及己身想,为..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慈,是给予一切众生慈爱与安乐;悲,是因为知道众生受苦受难,内心发出强烈想要救度众生远离痛苦的心。我们常常将慈心和悲心,合称为“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够得乐、离苦之意。慈心,就..

同归净土

同归净土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摄一切法门,一切行门亦归结于净土,即印祖所言“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行者无论是修持世间善法还是出世间善法,以此..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在坦义始罗这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堂,许多贵族子弟都来此求学。学堂里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他不光收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对那些聪明伶俐的穷人家的孩子也照收不误。他向五百弟子传授经典,教导他们。在..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生活越来越好,科学的发展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而妈妈们在育儿方面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家长们现在不只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生长十分关心,而且对孩..

同修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

同修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一般我们做世间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时都要再三考虑,然后再做决定。我们帮助别人、利益众生是做好事,是佛菩萨的伟大事业。正因为如此,就更要小心谨慎,必须先观察、考虑清楚自己有没有这个..

首楞严义疏注经 第七卷

首楞严义疏注经 第七卷长水沙门子[王*(虍-七+(一/八/八/目))]集二破满慈执相难性显如来藏四。一致请三。一总述未了三。一展敬伸叹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

同性恋到底对不对?

同性恋到底对不对? 各位大德善知识 阿弥陀佛!! 不知道我的观点有什么不对,我觉得应该和大家相互探讨,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帖子会变成很笑的很不好意思为什么呢? 同性恋,只是爱的性取向有所不同,又没有伤害..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一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一卢景裕后魏卢景裕字仲儒,节闵帝初年,做国子博士,信奉佛教,解释周易、论语。跟着他的兄长拜神。因为乡人反叛,逼迫他一起去对付西魏,后被捕押在晋阳监狱。他诚心念金刚经..

阎王的感叹

有个事业有成的年轻人,正值壮盛之年,却被黑白无常带到阴曹地府。;为什么这么早就把我抓来?他忿恨不平地问阎王。;你的时辰到了啊!根据黑白无常提的报告书中这样写着:浑浑噩噩,四肢无力,满脸愁容,健康不佳,压..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