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母的孝顺和忍辱行
对父母的孝顺和忍辱行
从前有一位菩萨单名叫作睒〔注:音「闪」〕,他常怀着广大的慈心,普遍润泽一切众生,更以大悲心怜悯那些愚痴无智不知道亲近三宝的人,他带着双亲居住在深山里靠近流水的地方。
父母亲年纪老迈且双目失明,睒常为此伤心难过,每当想到或提起这件事都会流泪哭泣。睒对父母非常的孝顺,每天夜里都会起来好几回,探视父母亲睡得是否安稳:够不够温暖、会不会太冷、是不是太热、有没有着凉等等。他事亲至孝的德行,不论是天神、地神、海龙王和全国人民大家都知道并且深受感动。睒平日奉行佛陀的教诲,行十善业:在身业上,他慈心不杀害众生,路不拾遗,坚守童贞不娶等,所以身行可能的过患都消除了;在语业上,决不会挑拨离间、恶口骂人、说话不实、言语无义、诬陷诽谤、偏邪虚假等,所以口行可能的过失也都断绝了;在意业上,更将心中的种种嫉妒、怨恨、恚怒、贪着等众多污秽不洁的心行也都停息了。他深信行善的人必定会有福报,作恶的人一定会招来灾祸。
睒用茅草搭盖房舍,以蓬蒿作草席;生活简朴清净而不贪着五欲的享受,修行的志向就像金刚一般的坚固。山里有流泉,水中盛开着莲花,岸边果树围绕,结满甜美的果实。睒每天一大清早便起来采集果子当作食物,即使各种果实产量丰沛,但是父母亲若还没有享用之前,他从来都不曾自己先吃。他的仁心孝行远照,连飞禽走兽都敢来依附、亲近他。
有一天,睒的父母亲口渴,睒去打水给双亲饮用,却遇上了迦夷国王来到山里打猎,国王弯弓发箭,要射山麋鹿,结果却误中睒的胸口。箭毒在体内随着血液流动而渐渐扩散,毒发的痛苦难以言喻。睒左右察看,流着泪哭泣的大声地说:「是谁用一支箭杀害了三个修道之人啊?我的双亲年纪老迈,又都双眼失明,一旦没有我的照顾,他们一定都活不下去了啊!」接着就高声哀嚎地说:「大象因为牠珍贵的的象牙、犀牛因为牠稀有的的犄角、翠鸟因为牠华丽的羽毛,才会被杀害。我又没有名贵的牙、也没有珍希的角、更没有耀眼的羽毛,到底为了什么原因要杀害我呢?」
国王听到哀嚎声,立刻下马趋前问他:「你是住在这深山里的人吗?」睒回答说:「我带着双亲住在这座山中,离开世间的各种染污烦恼,专心精进的修行道业。」国王听了睒所说的话,哽噎流泪,非常悲痛怜惜的说:「我做了不仁的事,残杀动物的生命,现在又杀害了普天之下最孝顺的孝子!」然后高声哭喊着说:「为什么会这样啊!」众臣们无论官位大小,莫不为此哽咽哀伤。国王接着又说:「我要倾全国之力来挽救你的性命!请告诉我,你的双亲在什么地方,我要当面向他们发露忏悔我的罪过。」睒说:「顺着这条小路走去,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有间小茅舍,我的父母亲就在那里。请替我禀白双亲,说我从此将与他们永别了,请他们不要伤心不舍,好好地安享天年。」话才说完,睒又更加的哀恸难当,忽然间就闷绝过去了。
国王及众臣们看到睒的情况,心中更加哀恸;顺着睒所说的小路,来到他们居住的地方。因为国王的随从很多,沿路行进时,使得草木发出肃肃的声音。睒的双亲听到后,猜测有陌生人到来,便开口问:「是什么人在外头啊?」国王说:「我是迦夷国王。」老人家说:「国王大驾光临,非常欢迎。来,这儿有草席可以坐下休息,还有甘果可吃。请您稍坐一会儿,我们的儿子去打水,马上就回来了。」国王看到这两位老人家对孩子溢于言表的慈爱,于是更加难过的哽噎。国王对两位老人家说:「我看到您二位修道之人这样的慈心对待孩子,我的心宛如刀割,悲痛无比。因为您们的儿子睒已经被我射杀了!」睒的双亲震惊悲痛地说:「我们的儿子犯了什么罪,而你要把他杀了啊?我们的儿子睒心性仁慈,常怀恻隐之心,他是连脚踏到地上都担心地会痛的人啊!他到底是犯了什么罪,而使国王您要杀他啊!」国王说:「睒是世间最孝顺的孩子,他实在是极贤德的人啊!因为是在我射麋鹿时,却不小心误杀了他啊!」双亲悲痛的说:「我们的儿子已经死了,我们将来要依靠谁啊?现在我们死定了!惟愿大王牵引着我们二位老人到孩子的尸体所在之处,我们一定要见到尸首最后一面,才能够死心。」
国王听完二老这一席话,更加哀恸。亲自牵着二位老人家,来到睒的尸首旁。父亲抱着睒,将他的头放在自己的膝盖上,母亲则抱着睒的双脚,二老悲痛地亲吻着睒的嘴及脚,二人都伸手去抚摸着睒被箭射中的伤口。他们痛苦地不愿接受这个事实而搥打着自己的胸口、掴打着自己的脸颊,仰起头大声哭喊着:「天神啊!地神啊!树神啊!水神啊!我的儿子睒,他尊敬供奉佛陀并且信受遵行佛的教法,尊敬贤达、孝顺父母,有着不分人我、广大无比的仁慈胸襟,甚至连草木都不忍心伤害啊。」接着又说:「假使我们的孩子睒,确实遵奉佛陀的教诲而且事亲至孝毫无虚假,上天鉴知的话,这支箭就应当拔出,剧毒都该消除,让我们的儿子能活过来,圆满他的孝行。如果睒不是我们所说的这样,那我们就是在说谎,就该一起死去,全都化为尘土。」
天帝释、四王天诸天大王、地神、海龙王,听到睒双亲的哀告声,都知道他们所说的话真实不虚,所以全都骚动不已。天帝释现身告诉睒的双亲说:「这么孝顺的孩子,我能救活他。」说完,就用天神的药,灌入睒的口中,睒马上就苏醒了过来。在场的二老以及睒、国王与群臣们,都悲喜交集,全都喜极而泣。
国王说:「信仰佛陀,奉行佛的教法以及事亲至孝的德行,才能得到这么殊胜的果报!」于是命令群臣说:「从今以后举国上下所有的人民,都要信仰佛陀,奉行佛陀教诲的十善业,学习睒事亲至孝的德行。」由于全国上下都这样的奉行着,因此国家便渐渐富强了起来,人民也安和乐利,以至于能天下太平。
佛告诉比丘们说:「我就是这样世世奉行诸佛的教诲,并且事亲至孝的善行,累积了高广的福德,最后乃至能成为诸天之上,三界至尊的天人师。而当时的睒就是过去世的我,迦夷国王就是阿难,睒的父亲也就是我今世的父亲净饭王,睒的母亲就是我此世的母亲舍妙夫人(摩耶夫人),天帝释就是弥勒菩萨。菩萨修习无生法忍,向成佛之道迈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忍辱行,就应当如是修、如是行。」
阿姜查尊者: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
阿姜查尊者: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找不到真正平静的地方,这是世间的本然。就以观照你自己的内心代替向外的追求吧!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或者你有些家庭困扰,经常想哭,你责怪他人:“这个人不..
嘎玛仁波切: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佛-
嘎玛仁波切: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佛?无论你学了多少天佛,念了多少天经,该业障现前的时候,还是会业障现前,这没什么不好,消业嘛!有些弟子学佛后,对很多事情的想法却变得很奇怪,甚至有一点儿离谱。有个弟子..
吠陀婆本生
贪恋金钱享受是人生痛苦之源,佛家禁绝一切贪欲,并规劝世人不要追求身外之物,《吠陀婆本生》的主题即在此。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吠陀婆的法师,他精通一种巫术:每年,当天上星宿排列成一定形态时,他就念咒作法使天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好处
《心经》是一部非常简短的佛法经典。它主要讲述了所有的物质和精神的表象其本质都是空的,我们不必执着于得到什么,也不用舍不得什么,也不要用自己的立场看待眼前的情境,这样人们就能少了很多烦恼,获得更多快乐。..
念诵药师经感应
念诵药师经感应是每个人都去感受到的,所以师兄一定要按照正确念诵药师经的步骤去诵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有感应出现,当师兄能够坚持的念诵的诵读时,也是能够全文都讲解了什么内容,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念药师经..
持诵楞严咒的感应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持诵楞严咒的感应。梦里:1、梦中,在一个..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不起贪计身见愿
第十 不起贪计身见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这是第十不起贪计身见愿。这一愿意谓:设使我成佛时,国中天人以般若的空性,破除对身见的贪恋执著;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阿弥陀佛因地..
钟茂森:碎碑刻碑
钟茂森:碎碑刻碑安士先生引用了一段历史的故事给我们说明,利物利人的果报,以及自利他又有什么果报。这是讲到一个「碎碑刻碑」的故事,他是从《感应篇》的注解里面节选出来的。唐朝有一位医学大师,叫做孙思邈,孙..
这样吃,全身疼痛都消失
这样吃,全身疼痛都消失作者: 素食星球这是个全民抗病的时代,医学的进步似乎让各种疾病都有了对策,罹患疾病的人会去医院接受治疗、定期服药或遵守特定的饮食和生活准则。但是疼痛呢?剧烈头痛、经痛、肠胃不适总是..
区分佛教和外道的五种方法
区分佛教和外道的五种方法区分佛教和外道的五种方法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说,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一、皈依。佛教皈依的是佛、法、僧三宝,而外道皈依的是遍入天、大自在天、上帝等。这次去甘肃看见很..
这样的黄鳝你还敢吃吗
这样的黄鳝你还敢吃吗真相实验:黄鳝体内有要命的寄生虫。每年进入春夏之交,是食用黄鳝的旺季,但你可能不知道,黄鳝体内有多种寄生虫,烹熟都未必能杀死。这些寄生虫、解剖黄鳝时,用肉眼都能看见!某君的爸爸是黄..
念《药师经》可断吃肉欲望
念《药师经》可断吃肉欲望现在人的心动荡得太厉害了,所以灾难就很多。大家都想着快、好,世间妄想多,想要享受得多,人间灾难就多。浮躁是最不好的东西,修道首先要除浮躁,内心要安详,安定,天下自得安宁。社会需..
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
今天有师兄问我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告诉师兄们,其实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是给不出来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的,药师经有药师经的功德作用,药师咒有药师咒的功德作用,我们只能说看自己需要哪一个的功德利益而选择哪..
邪淫的果报极其可怕!什么样的人容易行邪淫
邪YIN的果报极其可怕!什么样的人容易行邪YIN经论中说,以贪心、嗔心、痴心都可引起邪淫。一般来讲,大多数邪淫都是贪心引起的,这一点不用多讲,大家也应该很清楚。有些邪淫是嗔心引起的,如对怨敌的女人行淫,或者..
达真堪布: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
达真堪布: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问: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如果身口意达不到一致,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达真堪布答:虽然你发心没有完全到位,但是你同时也发了一些善心,也生起了一..
钱从哪里来?三则佛教短故事告诉您答案!
钱从哪里来?三则佛教短故事告诉您答案!佛教主张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轮回是无始无终的。如果我们在过去世很吝啬,未曾布施,那么即便今世得到了亿万遗产,也未必有福享用;如果我们在过去世多行布..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