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修道要有恒心
宣化上人:修道要有恒心
宣化上人:修道要有恒心
修行非一朝一夕,而是要念兹在兹,朝于斯、夕于斯,年年月月都是这样修行。
◎一九八二年六月六日开示于万佛圣城
树一天一天地长,你虽然没有见到它的生长,但不知不觉中它是在长大。等到十年或百年之后,它就变成有用的材料。树是这样子,我们人修道也是如此,不要着急,不要想今天修行,明天就要开悟,不是这么容易的。必须要天天锻炼,天天修行,也不管它有什么进步,你不退步就是进步。你只要一天一天把妄想减少,这就是进步;欲念一天比一天少,这就是进步;贪嗔痴心一天比一天少,这就是进步。不要求快,所谓“其进锐者,其退速”。你进得快,退得也快。你必须用恒常的心来修行,天天求忏悔,改过自新,所谓:
“一日无功可进,一日无过可改。”
所以我们修行就是要去习气毛病,去肮脏的思想,现出本有的光明,本来的智慧。这些智慧光明,是人人本具的,可惜被无明遮盖住了,就不能善用自己的智慧光明。无明遮障了,就想往下流;你若露出智慧,就会往上达,即是逆流。所以修行非一朝一夕,而是要念兹在兹,朝于斯、夕于斯,年年月月都是这样修行,恒常不变,时间久了,才能养成我们的般若智慧。不要“一日曝之,十日寒之”。这样你永远也不会有成就。我们要学树木的成长,一天一天长大,一日一日诚心来修行。
在修道期间,遇到任何境界、魔障、逆缘、顺缘,都要处之泰然,顺逆皆精进,把一切万事万物都看成是在为我们演说妙法。若是我们能了解万事万物都在说法,就可以知道那个妙不可言之处。如果能明白这个,就能知道自己本来的面目,就路还家,藉世间法而修出世法。
不被万法所迷,不被万相所惑,当一切境界来了,就能迎刃而解,不被境界所障,这样子久而久之,我们的智慧就会现前。我们的智慧之所以不现前,就因为看不破放不下,所以总也得不到自在解脱;就因为我们不向前进,只想往后退,遇到善缘犹豫不决,遇到恶缘就从而随之,跟着跑了,所以就流浪在六道之中,总也跑不出去,愈陷愈深,愈深就愈拔不出腿来。在这里流浪反觉得有点意思,所以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糊涂生来,糊涂死去,中间又不知所作为何?总是颠颠倒倒,找不出个所以然来。各位!这种人生就是糊涂的人生,总以为自己有名有利,有大成就了。其实人世间的成功,就是圣贤的失败,所以这个账应该算清楚,要做一个真正的明白人。你要一明白,永远明白,打破生死关,跳出轮循环,这样才是大丈夫的能事。
阿弥陀佛的七宝池,是一种什么样的宝物?大多数人不知道
阿弥陀佛的七宝池,是一种什么样的宝物?大多数人不知道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里,有这样一段经文:“是诸宝池底布金沙,四面周匝有四阶道,四宝庄严甚可爱乐。诸池周匝有妙宝树,间饰行列香气芬馥,七宝庄严甚可爱..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五不教悔罪戒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五不教悔罪戒《梵网经》 第五、不教悔罪戒「若佛子。见一切众生犯八戒。五戒。十戒。毁禁。七逆。八难。一切犯戒罪。应教忏悔。而菩萨不教忏悔。同住。同僧利养。而共布萨。同..
每日持诵楞严经感应有哪些
诸位师兄都知道楞严经是佛学的经典之一,而且楞严经作为佛学的万法根本,它自己本身就有着莫大的威力。所以就会有很多的人进行诵持楞严经。而就在很多人修习楞严经的时候他们都会在修持的时候遇到莫大的感应,因此很..
我的心理保健操——刘心武
我把自己城内的居处称做“绿叶居”。居室里的巴西木和大叶绿萝都表明了我对绿叶的偏爱。早在1979年,我就写过一个短篇,叫《我爱每一片绿叶》。爱叶之心,至今不变。我一般在晚上10点开始写作,在优美的古典音乐之中..
我老家的一则县志记载故事,大家怎么看??
我老家的一则县志记载故事,大家怎么看??明朝时候,有一个逃难的落魄家族,姓柳。因为祖上战乱,饥荒,散失了土地,成为流浪家族,一路流浪,从四川流浪到湖南。为了生计,他们从事商业,手工业,私人贩子。后来,..
恣意追逐功名利禄五欲,则苦患无穷
佛陀时代,有一次波斯匿王在静坐中思惟:世间上很少有人得到丰厚的俸禄却不心生憍慢,很少有人不贪着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很少有人不因嫉妒而恼害他人;大部分的人功成名就后总是骄傲自满,对于五欲之乐总是..
我是这样求子的
我是这样求子的我算过命,说我的婚姻不好,命里有三个孩子。我已经有一个女儿,而且,我过去愚痴,曾经堕胎两次,罪过极大。我的婚姻的确很不美满,在闹离婚期间,开始接触佛法。丈夫很想要第二个,最好是儿子。因为..
慧光法师:慈能予乐悲能拔苦
慧光法师: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慈是悲的母亲,慈悲是佛的祖母。 佛的母亲是谁啊?是摩耶夫人,佛的生身(即色身)是摩耶夫人怀胎然后生子所得。 但是佛之所以能够成就清静的、圆满的功德法身,是因为智慧,所以佛法身的母..
我被嗔心控制的感受
我被嗔心控制的感受学习了忍辱学处后,正好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切身体会了一次法义中讲到的“众生被嗔心控制不能自主”的感受。周日去公司加班,计划是审阅上周五下属要提交给我的工作成果,结果一看心里怒火就燃烧起..
我国神话中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为何不叫马面牛头?这才是原因
我国神话中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为何不叫马面牛头?这才是原因在我国神话体系中,一直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存在。这二位是中国佛教以及道教共同承认的两尊阴间神祇。他们的形象分别为牛头人身和马头人身。此二尊阴神专..
读地藏经怎么回向
每次读完地藏经后,大家都要记得回向,这样不但能让你的功德会变得更大,还能让你进行祈愿,帮别人超度等等,总之读完地藏经后回向好处是很多的。而读完地藏经后要怎么回向,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下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读地藏经怎么发愿
师兄在念诵地藏经前是需要发愿的,这个内容可以是师兄自己的心愿,直接念诵出来,也可以是念诵固定的发愿文,不管师兄是选择哪种发愿方法,都是要去进行这个步骤的,那么下面我就简单的为师兄分享一下发愿文吧!“祈..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一、诵咒须知诵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之前,须先洗面,洗手漱口。然后上香、献花、供水、供果。至诚恳切,念净口、净身、安土地真言各三遍,以净三业,而正身心。 1.净口业真言唵、修利、..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第十五 僻教戒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恶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中式文化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者风水玄机,就连方寸间的戒指佩戴,也有讲究。戴对了戒指能够富贵荣华,一旦戴错戒指可是要起反作用的。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含义不同。在国际上,戴在食..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