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楼趣谭

繁体

有一个愚蠢无知的商人,有一天到朋友家里作客。他看见朋友住的三层楼,布置得富丽堂皇,华贵无比,心里很是羡慕,暗想道:「我辛苦了大半辈子,所集聚的财宝又不会比我的朋友少,但是所住的却是平房。我何不也盖一栋楼房,住得舒舒服服呢?」

于是他询问朋友:「盖这座楼房要花多少钱?」朋友告诉他数目之后,他不觉大吃一惊,说道:「要这么多钱,太贵了!太贵了!」

这个商人是个守财奴,悭吝小气,舍不得花钱,但又要贪图享受。回到家里,托腮想了一会儿,欢喜说道:「呵!我想出一个好办法了,朋友盖的这栋房子,一共有三层楼,我何不只盖第三层,第一和第二层可以不盖,这样不就可以省下三分之二的费用了吗?」

主意打定,就开始寻找建筑工人。路上,看见一家营造厂的房屋广告图样,就走进去询问:「你们能造三层楼房吗?」

老板应声出来,看见来人是个大肚皮商人,很阔的样子,相信他有钱,连忙请入里面坐,并且拿出很多房屋的蓝图来给他看,商人一字不识,摇摇头道:「不用看了,我的眼睛有点不舒服,看了这些反而觉得麻烦。我现在带你去看我朋友的房子,只要像他的样式就好了。」

老板跟着他一起来看朋友的房子,商人一再叮咛道:「知道吗?完全要和这座房子一模一样。要三层呵,记着!我是看过第三层的,真漂亮!真堂皇!」

老板连忙回答道:「没有问题,没有问题,不要说三层,我们连十多层的房子都盖过的!」

他们议好每一层的价钱之后,就开始在商人后面的菜园里动起工来。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只打了地基,还没有盖好第一层。商人一看,气极了,对包商工人发怒道:「岂有此理!你们真慢,开工这么久了,为什么还不把房子盖好?我要你盖的是三层楼房,你为什么不听话,偏要从下面第一层盖起?」

「谁盖房子都是从第一层盖起,先要打好地基,然后才能一层一层地往上盖。」

「胡说!我只要三楼,不要一楼二楼。你花了这许多冤枉钱,使我心痛。你们走吧,我要另外找人,不要你盖了!」

「你真愚痴,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像你这种人。随便你跑到那里去问,绝对没有盖房子而不打地基的人。」包商也气得连脖子都涨红了。

「什么地基天基,我不懂这一套,不要噜苏了,你走吧!」

包工和商人,算清了账就气愤地回家了。

此后,商人找遍了城中所有建造房屋的营造厂,谁也没有办法只给他建第三层的楼房。

商人仍然不知觉悟,还怪人说:「滚你们的吧!你们都是笨蛋,美观实用的三层楼不会盖,盖下面的一、二层,有什么用呢?」他自以为很聪明。

佛陀在祇园精舍中,把这件事讲给比丘们听,并且说道:「比丘们!你们依我的教法修行,不能求快。必须脚踏实地,从戒定慧的基本三学修起,不要妄想立即证果成佛,那就和愚人造三层楼一样,只求果位,那将永远得不到,修行也不会成功。唯有依次求证的人,才是得法的人。」

座中,有一位国王听了很欢喜,站起来说道:「佛陀!我听了你的话之后,希望我能以国王身再进步修到现比丘身的果位。然后再由比丘身进到罗汉、菩萨,而至于佛位,将来广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佛陀点点头微笑了。

储藏牛乳

穷乡僻壤里住着一个愚痴的农夫,畜养了一头母牛,就在母牛开始分泌牛乳时,他心中是既欢喜又不安。他不知如何处理这些牛乳,每见到母牛时,就唏嘘感叹。母牛没有乳时,心中烦恼,生怕牛不生乳;到了有乳时,又不知放在那里才好。

于是,他集中精神想着,忽然像是开悟似的说道:「对了!我有这头母牛,怎能不骄傲一下?我借此机会大开筵席招待客人,把城中的朋友请来,以牛乳款待嘉宾,借此也可和都市中的人往来结交,不是很好吗?」

拿定主意后,即刻准备妥当,往城市里邀请朋友,日落时分,才踏着疲倦的步伐回家。但是那天晚上因为兴奋过度,不能入睡,在床上翻来覆去,做着美丽的梦想。忽然间,他想到一个问题,不禁困惑起来:「算起来,我请的朋友真不少。如果一人一杯牛乳,所需用的牛乳也非同小可。如果我从今天起,每天将牛乳榨取而积聚起来,也没有许多大瓶子可以储藏。何况天气渐渐热了,新鲜牛乳多藏几天,不是会发酵吗?」

左思右想,没有好办法。忽然一转念,蓦地爬起来,自言自语:「有了!有了!不如把我所要的牛乳放在母牛的肚子里,等开宴会时,一并来取,那就省事多了。而且可以让客人喝新鲜的牛奶,不是再好也没有吗?」

想着想着,以为十分妥当,便又缩进被窝里,微笑地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清早,农夫赶快把正在吃奶的小牛牵开,也不天天去挤取牛奶,只是每日早晚拿些富有营养的饲料供给母牛,替母牛洗澡,爱护得很周到,希望到时能多挤取些牛乳。

宴会的日期到了,农夫手忙脚乱准备一切,把家里打扫整理得很干净,自己也换上一件新衣服,在门口接待贵宾。城市的宾客纷纷到齐了,农夫接待他们入席后说道:「谢谢各位不嫌偏僻,光临寒舍,我觉得真高兴。我养了一头母牛,有鲜美可口的牛乳,特地储存到今天才取出来,真是新鲜极了。」

说着,牵出母牛来挤乳,那知乳囊收缩,点滴全无,农夫紧张万分,急出满身大汗来,咒骂道:「我把每天的牛奶都藏在牛肚里,为什么没有了?到底谁偷去了呢?可恶的家伙,将来一定没有好下场!」

满座的贵宾听得哄堂大笑,有的更是对主人冷嘲热讽,弄得农夫欲哭无泪,如哑子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佛陀说:「修学菩萨道,行布施的人,不要等到钱多时,再来行布施做功德,那就错误了。应该把握时间,及时行善。否则就会和愚痴的农夫一样,结果一无所得,那是很可惜的。」

阿姜查尊者: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

阿姜查尊者: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找不到真正平静的地方,这是世间的本然。就以观照你自己的内心代替向外的追求吧!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或者你有些家庭困扰,经常想哭,你责怪他人:“这个人不..

嘎玛仁波切: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佛-

嘎玛仁波切: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佛?无论你学了多少天佛,念了多少天经,该业障现前的时候,还是会业障现前,这没什么不好,消业嘛!有些弟子学佛后,对很多事情的想法却变得很奇怪,甚至有一点儿离谱。有个弟子..

吠陀婆本生

贪恋金钱享受是人生痛苦之源,佛家禁绝一切贪欲,并规劝世人不要追求身外之物,《吠陀婆本生》的主题即在此。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吠陀婆的法师,他精通一种巫术:每年,当天上星宿排列成一定形态时,他就念咒作法使天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好处

《心经》是一部非常简短的佛法经典。它主要讲述了所有的物质和精神的表象其本质都是空的,我们不必执着于得到什么,也不用舍不得什么,也不要用自己的立场看待眼前的情境,这样人们就能少了很多烦恼,获得更多快乐。..

念诵药师经感应

念诵药师经感应是每个人都去感受到的,所以师兄一定要按照正确念诵药师经的步骤去诵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有感应出现,当师兄能够坚持的念诵的诵读时,也是能够全文都讲解了什么内容,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念药师经..

持诵楞严咒的感应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持诵楞严咒的感应。梦里:1、梦中,在一个..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不起贪计身见愿

第十 不起贪计身见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这是第十不起贪计身见愿。这一愿意谓:设使我成佛时,国中天人以般若的空性,破除对身见的贪恋执著;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阿弥陀佛因地..

钟茂森:碎碑刻碑

钟茂森:碎碑刻碑安士先生引用了一段历史的故事给我们说明,利物利人的果报,以及自利他又有什么果报。这是讲到一个「碎碑刻碑」的故事,他是从《感应篇》的注解里面节选出来的。唐朝有一位医学大师,叫做孙思邈,孙..

这样吃,全身疼痛都消失

这样吃,全身疼痛都消失作者: 素食星球这是个全民抗病的时代,医学的进步似乎让各种疾病都有了对策,罹患疾病的人会去医院接受治疗、定期服药或遵守特定的饮食和生活准则。但是疼痛呢?剧烈头痛、经痛、肠胃不适总是..

区分佛教和外道的五种方法

区分佛教和外道的五种方法区分佛教和外道的五种方法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说,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一、皈依。佛教皈依的是佛、法、僧三宝,而外道皈依的是遍入天、大自在天、上帝等。这次去甘肃看见很..

这样的黄鳝你还敢吃吗

这样的黄鳝你还敢吃吗真相实验:黄鳝体内有要命的寄生虫。每年进入春夏之交,是食用黄鳝的旺季,但你可能不知道,黄鳝体内有多种寄生虫,烹熟都未必能杀死。这些寄生虫、解剖黄鳝时,用肉眼都能看见!某君的爸爸是黄..

念《药师经》可断吃肉欲望

念《药师经》可断吃肉欲望现在人的心动荡得太厉害了,所以灾难就很多。大家都想着快、好,世间妄想多,想要享受得多,人间灾难就多。浮躁是最不好的东西,修道首先要除浮躁,内心要安详,安定,天下自得安宁。社会需..

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

今天有师兄问我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告诉师兄们,其实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是给不出来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的,药师经有药师经的功德作用,药师咒有药师咒的功德作用,我们只能说看自己需要哪一个的功德利益而选择哪..

邪淫的果报极其可怕!什么样的人容易行邪淫

邪YIN的果报极其可怕!什么样的人容易行邪YIN经论中说,以贪心、嗔心、痴心都可引起邪淫。一般来讲,大多数邪淫都是贪心引起的,这一点不用多讲,大家也应该很清楚。有些邪淫是嗔心引起的,如对怨敌的女人行淫,或者..

达真堪布: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

达真堪布: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问: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如果身口意达不到一致,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达真堪布答:虽然你发心没有完全到位,但是你同时也发了一些善心,也生起了一..

钱从哪里来?三则佛教短故事告诉您答案!

钱从哪里来?三则佛教短故事告诉您答案!佛教主张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轮回是无始无终的。如果我们在过去世很吝啬,未曾布施,那么即便今世得到了亿万遗产,也未必有福享用;如果我们在过去世多行布..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