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为何要称念阿弥陀佛名号
佛教平常给人影响最深的是僧俗弟子中很多人都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更将常人记忆定格在僧俗弟子互相见面时合掌问讯,称念弥陀圣号的这个动作上。很多时候,这个动作、这个圣号似乎代表了整个佛教似的。不管自己信不信,见了僧俗弟子,自然不自然或正式不正式地合掌问讯,称念弥陀圣号。
问讯和礼拜是佛教界僧俗弟子对佛陀、大德高僧、长者居士发自内心,表达在外形的恭敬方式和见贤思齐的礼遇方式。问讯者双手合十、低首弯腰,表现出问讯者对对方的尊敬。礼拜在佛教礼仪中要求五体投地,五体就是双膝、双手、头部五个部位。五个部位全部落在地上,表示出礼拜者的虔诚和被礼拜者德行,同时也能让礼拜者放下对自我的执著。
;南无阿弥陀佛,中的;南无两个字在佛教里面发音;那摩。;那摩是归依的意思。归是归投,依是依靠。譬如如子依母,如出得归。换句话说,就是让我们在身心方面得到依住。在身心得到依住后能够勇猛精进,闻思修证依次圆满,最终得到解脱成就。
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号。这个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在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让众生和他一样解脱成佛。我们比较熟悉的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他的左右胁侍,帮助他教化众生,佛教里面把三位圣人合称为;西方三圣。;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说明了;西方三圣和我们婆娑世界众生和他们的缘分。
佛陀在《佛说阿弥陀经》里面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和我们这个婆娑世界的众生缘分很深,只要行者具备信愿行三种资粮,一心称念阿弥陀经的名号,此人临命终时,阿弥陀经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和诸大圣众前来接应,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种殊胜因缘,佛陀在;三藏十二部经典当中无问自说,为弟子们演说了这部《阿弥陀经》。
阿弥陀佛,翻译为无量寿、无量光。说明了阿弥陀佛光寿无量,在佛教里面也称阿弥陀佛为;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寿在佛教代表福德,光在佛教代表智慧。佛陀告诉我们,凡要成佛,必得福德智慧圆满,才能无漏解脱,进入无余涅槃。
佛陀告诉我们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我们在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中,用佛号统摄万念,达到净念相续,彰现我们本来具足、清净圆满的佛性。在生活中,由于贪嗔痴三种根本烦恼的障蔽,我们本来清净圆满的佛性无法显现。因此佛在初成佛道时就发出这样的警语:;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所以,要我们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要在修学佛道的路上,勤修戒定慧;三学,断除贪嗔痴;三毒,在福德智慧圆满中解脱成佛。鉴于此,作为佛弟子,要常随佛学,法随法行。在菩提觉路上勇猛精进,警钟常鸣,用八正道作为修行的指南,用佛法指导生活,在生活中验证佛法。过去曾有修证的大德祖师们也一再告诉我们:;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佛在人间成就,佛陀将他走过的觉悟之路告诉我们,让我们要将佛法和生活结合起来,因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如果佛法和生活分离,就会;离世觅菩提,恰似求兔角了。
另外,福德和智慧就像;车的双轮,鸟的双翅,缺一不可。缺了就不能圆满,不圆满怎能成佛?佛之所以福智圆满,才被称为;两足尊。有些人将;两足尊解释为佛陀是两脚动物中最尊贵的人,听起来似乎有理,但没有说出根本;;两足尊是指佛陀烦恼断尽,福智圆满具足,无漏解脱,故名;两足尊。从中看出,佛陀让我们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要我们光寿无量,福智圆满具足,这才是称念;阿弥陀佛名号的根本归趣;并不是象现在有些学佛者那样,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只是等着在临命终时往生西方净土,被人们误认为学佛就是为了等死-死后往生西方。导致了人们产生错觉,认为学佛只是为了等死,或者是因这世的修行,得到来世的幸福。
佛法告诉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善恶前因的感召下,必得相同果报,这就是;因果相续的法则了。学佛修行的目的是要我们把握当下,换句话就是要我们;活在当下,用直面相对的态度面对现实,修因证果,解脱生死。往生西方是佛陀为现世当中没有解脱众生开示的一个方便法门,以免在;六道生死中轮回不休。
往生西方是让我们在现世当中解脱成就,在解脱成就的当下显露出我们内心的净土世界。不是叫我们死后才去往生,要知没有现实当中的往生,就没有死后的往生!再者,如果一个人信念真切,加上生前净念相续,在生命即将结束、心念非常微弱的时候还能心念不失,蒙佛接引而往生净土;如果一个人平常就抱着侥幸心态,信念不切,杂念纷飞,在生命即将结束、心念非常微弱的时候难保心念不失,不是惦念儿孙就是挂念其它,这时佛来接引也会犹豫不决,在杂念的牵引中堕落六道。;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心与佛相应,才能成佛,心与生死相应,结果大家不言自明!
佛法是解决烦恼的办法,佛法更是指导生活的方法,在佛法的指导下才能稳步向前、不断向菩提大道迈进。进而断除人法两个方面的执著,保持平常心,才能在生活中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进而把握自己。
念佛往生体现了佛陀的大慈大悲;称念佛号旨在叫我们净念相续中彰显本有的清净佛性;称念弥陀名号提醒我们修学路上必须要福慧具足;称念弥陀名号是告诉我们不要舍本逐末;称念弥陀名号是让我们在现实解脱中脱离六道生死。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中式文化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者风水玄机,就连方寸间的戒指佩戴,也有讲究。戴对了戒指能够富贵荣华,一旦戴错戒指可是要起反作用的。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含义不同。在国际上,戴在食..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第十七恃势乞求戒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物。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李元一李元一,唐代元和五年任饶州司马。有一个女儿住在另一个院中。半夜中忽然看见神人,惊吓而死,她的颜色并不改变。她的丈夫严讷从秦来,到达苍湖。恍恍惚惚地看见他的妻..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上师教言集:三殊胜的最后一个是“回向殊胜”。为什么要回向?不回向的话,我们所做的功德,说个比如,以后生起一个嗔恨心的话会毁坏这个功德。回向的话,这个功德就不会毁坏,..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13):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要向内努力,要将内心当中的烦恼减少,最终去除。首先我们要把心沉淀下来,才能感觉到心中烦恼的存在,..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上师(微博)教言集:如果一个人非常自私自利,非常执着,只想着自己,不考虑他人。那你每做事情都会过分,别人也会很失望,没有人会理你,自己也痛苦。所以,要学会随顺别人,多想想..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在戒色方面,一谈及女性,似乎有人就会马上警觉,对女人要远离,女人不净,女人如何可怕等各方面的想法。其实,真正的戒色,并非一味地丑化女性,这样的方法,兴许对初期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然而..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编者按:今天这则故事主要内容出自《历史感应统纪》,又据《因果报应故事类编》材料汇编而成。白起生平事迹出自《史记》,而死后轮回三恶道之说分别出自《高僧传》《夷坚志》《群..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大般若经》云:「若于苦行作苦行想,终不能为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作大饶益。然诸菩萨摩诃萨众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诸苦行作乐行想,于难行行作易行想,于诸有情作如父母、兄弟、妻子及己身想,为..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慈,是给予一切众生慈爱与安乐;悲,是因为知道众生受苦受难,内心发出强烈想要救度众生远离痛苦的心。我们常常将慈心和悲心,合称为“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够得乐、离苦之意。慈心,就..
同归净土
同归净土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摄一切法门,一切行门亦归结于净土,即印祖所言“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行者无论是修持世间善法还是出世间善法,以此..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在坦义始罗这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堂,许多贵族子弟都来此求学。学堂里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他不光收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对那些聪明伶俐的穷人家的孩子也照收不误。他向五百弟子传授经典,教导他们。在..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生活越来越好,科学的发展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而妈妈们在育儿方面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家长们现在不只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生长十分关心,而且对孩..
同修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
同修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一般我们做世间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时都要再三考虑,然后再做决定。我们帮助别人、利益众生是做好事,是佛菩萨的伟大事业。正因为如此,就更要小心谨慎,必须先观察、考虑清楚自己有没有这个..
首楞严义疏注经 第七卷
首楞严义疏注经 第七卷长水沙门子[王*(虍-七+(一/八/八/目))]集二破满慈执相难性显如来藏四。一致请三。一总述未了三。一展敬伸叹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
同性恋到底对不对?
同性恋到底对不对? 各位大德善知识 阿弥陀佛!! 不知道我的观点有什么不对,我觉得应该和大家相互探讨,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帖子会变成很笑的很不好意思为什么呢? 同性恋,只是爱的性取向有所不同,又没有伤害..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