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布国王:残杀五百罗汉,恒在地狱受苦

繁体

干布国王:残杀五百罗汉,恒在地狱受苦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个正在地狱受苦的怪物。牠的躯体庞大,没有双眼,全身溃烂,溃烂处还有许多小虫不停地吸食,真是苦不堪言。当它跑到平原时,有狮子、老虎、豹子、大熊等用铁嘴一块一块撕咬他的身体。而当它跑到河里时,又有铁嘴大鲨鱼与毒蝎子吃它、咬它。即使飞到空中,也有铁嘴老鹰、乌鸦、猫头鹰等争相啄食它。它无法忍受地跑进森林,顷刻间森林全变成铁刺林,布满剑、矛、弓等尖锐兵器,一一刺向牠,全身被刺得千疮百孔;跑到角落或山洞里,又有业力所现的恶人手拿着刀、矛、剑等各种武器攻击牠。它四处跳窜,无处安身,到处奔跑,到处受害,身心痛苦不堪,大声嚎叫。

这时,释迦世尊观察舍卫城的人民,发现应当用「使他们生起厌离心」的方法来教化他们,于是以神通力把这只怪物从地狱里勾召到人间,让它出现在舍卫城边的康丹河内。

由于这只怪物的业力不可思议,使牠到了人间还是受着地狱里的痛苦。牠四处奔跑,无论躲到哪里,都被各种野兽追咬、啖食,还被各种恶人以兵器穷追猛打,牠痛苦得大声哭喊嚎叫。

凄惨的叫声大到全舍卫城的老弱妇孺都能听到,一下子城中的众生全都跑来,亲眼看到这只来自地狱里的怪物,所遭受一幕幕极为痛苦的惨景,他们皆觉得不可思议,互相揣测讨论:「这到底是什么业缘?这到底是什么果报?」

这时,世尊要阿难聚集比丘们一起前往康丹河边。人们远远地看到佛陀向康丹河边走来,他们更是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未信佛法的人趁机毁谤:「你们看,世尊规定出家人不可以看集会,今天他却亲自率领比丘来河边观看……」

而信仰佛法的人则是满怀欣喜:「今天佛陀亲临,绝对会有精彩的授记,或有殊胜的法缘……」

世尊与比丘僧众就在大家纷杂的声音中来到河边,跏趺而坐。这时,世尊心想:「我应该让牠回忆前世,并能开口与我对答,使大众自然而然地深信因果。」接着就进入使牠能忆起前世,且能说人话的禅定。

「你是干布吗?」世尊慈祥地问牠。
「世尊,我是干布啊!」牠垂泪说。
「身口意所造的业有报应吗?」
「有啊,有报应啊!」
「所感受的果报,你觉得痛苦吗?」
「痛苦,非常痛苦!」
「你以前皈依哪位恶知识,造成今天这个样子呢?」
「不是其它人,而是我没调伏好自己的心。」

当世尊与牠问答的时侯,在场的人都觉得疑惑:「干布是谁啊?为什么它能回忆前世,还说有报应,受痛苦?」想请教世尊,却又因世尊的威严而不敢亲自去问,只好悄悄地请阿难尊者代为发问。

于是,阿难尊者对世尊恭敬顶礼问道:「世尊!刚才说话的那位众生是什么人?牠造了什么样的恶业,而遭受这样的痛苦呢?祈求您的开示,我们都希望听闻。」

佛陀告诉阿难:「在无量劫以前,俱光如来出世的时候,在他的教法下有五百罗汉。有一天,这五百位罗汉出游,到王宫内化缘后,来到附近的公园,在树下结跏趺坐,进入灭尽定。隔天早上,有位名叫干布的国王,带着王妃及眷属一同去花园中游玩。干布国王独自坐在角落,观赏周遭的景色,王妃眷属们则四处采花、摘果,自由地嬉戏。当她们看见树下安祥坐禅的罗汉们时,顿时生起无比的欢喜心,便对他们合掌、恭敬,祈求传法,其中一位长者对她们宣说佛法。

当时,国王听见花园中有男人的声音,因嫉妒而当场生起大瞋恨心,于是立刻抽出鞭子,冲向罗汉们,把他们打得遍体鳞伤,死去活来,又命令手下拿矛、剑等兵器刺杀他们,再把他们切割成一块一块的。干布国王邪眼瞅着已肢离破碎的罗汉肉身,余气未消地命令手下拿去喂狗。

比丘们,你们作何感想呢?当时的干布国王就是这位正受极大痛苦的众生。因为他以瞋恨心及邪眼盯着罗汉们,所以这辈子没有眼睛;又因为用鞭子抽打他们,所以全身溃烂;由于他残杀五百罗汉的恶业成熟,因此他从俱光如来到现在,都还在无间地狱中承受极大的痛苦。」

比丘们接着请问世尊:「世尊,那干布国王还需受多久的地狱苦报呢?」

世尊回答:「未来贤劫五百佛出世以后,干布才会脱离这种恶报,转生到贱种人家,成为一位猎人。某天,他在林中设下一些陷阱,准备次日再来取回猎物。恰巧当天来了一位独觉,在附近打坐入定,因此野兽不敢接近。

第二天,猎人满怀期待地四处察看,却只见到一位独觉坐在那里,其余陷阱都是一无所获。他当下生起大瞋心,心想:『要不是这位独觉,绝对能捕到猎物!』一怒之下,就把独觉杀死了。因此他死后又堕入无间地狱,受无量劫难忍的苦报。此业报受尽后,遇到正觉师如来出世,才在正觉师如来的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证果后,他示现比丘相外出游方。

有一天,他走到王宫附近的花园内坐禅。当时,有位国王正带着王妃一同游乐,王妃四处采花摘果,恰巧遇见他,对他生起信心,求他传法。在传法时,国王听见男子的声音,心生嫉妒而立即跑去举鞭抽打他,并命令手下拿刀、剑、矛等兵器刺割他,把他的身体切成块,丢去喂狗。直到此时,他的果报才完全受尽。」

听完释迦世尊宣说这个漫长的因果过程后,舍卫城的观众都觉得因果不虚,人身是苦,于是生起深深的厌离心。这时,世尊观知他们已能够受法,就为他们宣说相应的法。

闻法后,有些人得到加行道的暖、顶、忍、世第一位,有些得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罗汉果,有些得金轮王位,有些得梵天位,有的得独觉果,有的种下无上菩提的因,其它的人也对佛法生起信心而皈依佛门。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中式文化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者风水玄机,就连方寸间的戒指佩戴,也有讲究。戴对了戒指能够富贵荣华,一旦戴错戒指可是要起反作用的。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含义不同。在国际上,戴在食..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第十七恃势乞求戒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物。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李元一李元一,唐代元和五年任饶州司马。有一个女儿住在另一个院中。半夜中忽然看见神人,惊吓而死,她的颜色并不改变。她的丈夫严讷从秦来,到达苍湖。恍恍惚惚地看见他的妻..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上师教言集:三殊胜的最后一个是“回向殊胜”。为什么要回向?不回向的话,我们所做的功德,说个比如,以后生起一个嗔恨心的话会毁坏这个功德。回向的话,这个功德就不会毁坏,..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13):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要向内努力,要将内心当中的烦恼减少,最终去除。首先我们要把心沉淀下来,才能感觉到心中烦恼的存在,..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上师(微博)教言集:如果一个人非常自私自利,非常执着,只想着自己,不考虑他人。那你每做事情都会过分,别人也会很失望,没有人会理你,自己也痛苦。所以,要学会随顺别人,多想想..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在戒色方面,一谈及女性,似乎有人就会马上警觉,对女人要远离,女人不净,女人如何可怕等各方面的想法。其实,真正的戒色,并非一味地丑化女性,这样的方法,兴许对初期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然而..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编者按:今天这则故事主要内容出自《历史感应统纪》,又据《因果报应故事类编》材料汇编而成。白起生平事迹出自《史记》,而死后轮回三恶道之说分别出自《高僧传》《夷坚志》《群..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大般若经》云:「若于苦行作苦行想,终不能为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作大饶益。然诸菩萨摩诃萨众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诸苦行作乐行想,于难行行作易行想,于诸有情作如父母、兄弟、妻子及己身想,为..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慈,是给予一切众生慈爱与安乐;悲,是因为知道众生受苦受难,内心发出强烈想要救度众生远离痛苦的心。我们常常将慈心和悲心,合称为“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够得乐、离苦之意。慈心,就..

同归净土

同归净土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摄一切法门,一切行门亦归结于净土,即印祖所言“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行者无论是修持世间善法还是出世间善法,以此..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在坦义始罗这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堂,许多贵族子弟都来此求学。学堂里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他不光收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对那些聪明伶俐的穷人家的孩子也照收不误。他向五百弟子传授经典,教导他们。在..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生活越来越好,科学的发展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而妈妈们在育儿方面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家长们现在不只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生长十分关心,而且对孩..

同修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

同修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一般我们做世间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时都要再三考虑,然后再做决定。我们帮助别人、利益众生是做好事,是佛菩萨的伟大事业。正因为如此,就更要小心谨慎,必须先观察、考虑清楚自己有没有这个..

首楞严义疏注经 第七卷

首楞严义疏注经 第七卷长水沙门子[王*(虍-七+(一/八/八/目))]集二破满慈执相难性显如来藏四。一致请三。一总述未了三。一展敬伸叹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