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味从何而来?

繁体

对于以苦、集、灭、道四谛为真理的佛教思想,在生活中用茶来比拟,的确是最用心的。  首先,禅和茶同为苦中甘甜,回味悠长。无论多好的茶,必须用适当的开水
冲泡;无论多高深的禅,也当在生活中体验。所以,历代高僧都强调在生活中修
行,用修行来指导人生。  苏东坡和了缘禅师于河边论道,一个喝酒,一个品茶。东坡先生将吃剩的骨
头扔于河上,引狗去追,东坡先生即兴一句狗咬河上(和尚)骨,将了缘禅
师立于禅之上。了缘禅师略一思索,将东坡先生写的诗扔于河上,顺口一句水
漂东坡诗(尸)。境界更高,无常更妙。  故于苦中生乐,乃禅茶一味之妙。  其次,禅和茶同为集中清醇,爽心宜人。集者,缘分也。所以以茶为道是要
看缘分,古人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很多人以为天天用一套豪华的茶具,泡一壶高档的茶叶,燃一柱上等的沉香,
供上鲜花、伴上雅乐,年纪轻轻,侍者伺候着,花几个小时时间在那里小口细酌,
以为茶道,其实,那是在等死。  当辛苦的农民在太阳下劳累耕种一天后,满头大汗的回到家里,亲人用粗制
的大碗,泡上一碗温暖的、粗制的红白茶,老农一口倒进肚中,长长的舒口气,
哪个爽,才叫禅茶一味;当工作了一周后,礼拜天全家人来到公园,带上家乡的
小吃,泡上几碗盖碗茶,在冬日的阳光下聊天、打牌,亲情融融,老少乐乐,这
才是禅茶一味;退休了,几个老工人、老干部泡一大壶保温茶,在寺庙的后院子
风中对弈欢饮,不相让步,这才是禅茶一味。  对境而生意,于缘而起禅,本不可强求。  故于集中生乐,乃禅茶一味之趣。  再者,禅和茶同为灭中妙香,回味悠长。灭者,成住坏空之无常也。所以禅
和茶本无好坏、无对错、无取舍、无断常,香自本来。  无好坏:皆染污而生,本质空性,所以无需执着。  无对错:还需因人而异,绿茶凉胃,红茶生热,无论多高档,体质不同,也
得各取所需才是恰当。  无取舍:用则受益,不用也不关生死。解脱非禅而在于心,生死非茶而必须
水,无禅亦能解脱,无茶也能解渴。  无断常:若得个中妙,禅茶都是道,执断执常都不可取。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喝茶,但居于乡下山野,多为寺院僧团奔走,故以不
渴即为大乐,偶尔闲暇,得阳光下,徒弟高兴想起了,泡杯好茶来,也自得
其乐,悠哉游哉!  法不可说,不可问,各自欢喜就好!(素全法师)

阿弥陀佛:成就的佛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一宗,法门深广,三根普被,人人可修,若真是正信、切愿、实行,往生必定可期。《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现在国内修学佛法的,除西藏外,百分之九十都是修净土宗的,然现在..

阿罗汉的神通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阿罗汉者:怎么叫阿罗汉呢?方才说的四果阿罗汉,到这种阿罗汉的位置上,不需要再学了,这叫无学位;初果到三果,都叫有学位。四果阿罗汉又叫证道位,二果和三果叫修道..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问:请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先去想厌离娑婆,然后欣求极乐,最后回归于一声佛号。那回归这一声佛号的时候,我们坐下来念佛号,像我们年纪大,念念就没声了,那我也就默念了。可是我现在有一个问题,有的时候..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太好争斗,欲望炽盛,又极力去控制自己,导致内心压抑负累。当这种压抑负累到一定程度,就又难以控制,会通过邪欲这种方式释放出来。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确实是好争好斗,又压..

快绝望了,但只有忏悔改过才有用

我结婚两年了,和公婆分开过的,我丈夫有个哥哥没结婚(智障),我们有个可爱的宝宝,今年一岁多。我们99年认识,到结婚只用半年的时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听父母的,会选择他!我们吵架如家常便饭!结婚前两天是第..

想发财,却不去做能发财的事[达真堪布]

拼命地想发财,为了发财付出了那么多,经历了那么多,但是能发财的事情却不去做。佛法多圆融,多方便啊!都可以做布施,我们还不做,多愚痴,多可怜啊!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学佛的人,太可怜了,不会学,不会修,自..

陈大惠居士:16行偈

陈大惠居士:16行偈*陈大惠居士在丁嘉丽居士家中念佛共修时,眼前出现了16行偈生命已入倒计时, 首先就要破情执;家亲眷属全是债,讨债还债这一世;身外之物全是假,若能带走是愚痴;放下万缘精进修,灾难只是来考..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弟子问:师父,我每天早课诵普门品、念佛,也有时候早课内容想多加一部地藏经,请问:念完普门品、念完佛后念三皈依和回向,然后诵地藏经后再多念一遍三皈依回向,这样行吗?师答不用,念完地藏..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作者:秦东魁一切外部环境都会随着内部能量场进行转变。我最近看到一个报道,一个没有双腿的残疾人,跑成冠军。他的这个能量场非常强,他能被万物所滋润,不因为身残,就..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问:下面一个问题。我念佛不为自己,为了救度父母,希望父母临终时不要受折磨,不要堕地狱,能够得度。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定弘..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第三十 经理白衣戒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着。于六..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主讲:悟演法师 今晚讲“坐禅”的重要性。末法时代,众生有许多习气毛病,把俗世习气带入佛法修行并且去做义思维,故佛法认知有许多弯路。这也是一个修行过程。但当我们..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以前我讲过,菩萨要不要发财啊? 像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个众生来跟祂说:「观世音菩萨,我现在生病,祈求祢帮我这个病去除」,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如果人缘不够广,不认识那个..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说阿弥陀经》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成佛的理念我们从小就有理想,长大了要有所作为,按照这种理想去奋斗。学佛也一样,成佛就是我们的理想。要实现成佛的理想需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大乘经典处处围绕着发菩提..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壹 叙说戒原由上慧下僧老法师..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