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经验浅谈

繁体

念佛经验浅谈

1发愿。末学根基差,烦恼习气厚重,根本不懂发什么大愿。菩萨四弘誓愿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每次读到都会很激动,末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发了四微誓愿。这相对于菩萨的四弘誓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相对于我自身情况来说这是可行的。我能做到的。所以乐意为之。

吾曾在佛前发下誓言,愿永世不移:

一愿常闻佛法,不堕恶道。

二愿得遇明师,亲近善知识。

三愿专一念佛,往生净土,住不退转。

四愿自度度他,自利利他,弘扬净土法门。

2专一。佛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专一念佛,更得佛力加持,事半功倍!佛在经典里并没有说要众生念到一心不乱才接引往生。但在很多经典都说到要一心、要专一。专一念佛。净土法门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专一无杂,则万修万人去。现摘录《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有关“一心不乱”章句供参考: 舍利子,生彼佛土诸有情类,成就无量无边功德。非少善根诸有情类,当得往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又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又舍利子,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说诚谛语: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净佛土者。一切皆应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生彼佛土。《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3十念。每天早晨和入睡时我都会对着西方连续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再念回向偈“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一遍。深知此法之益处,行之久久,能让此心专注、归依阿弥陀佛。这又不用发费您多长时间,也就几十秒钟时间吧何乐而不为。这是非常适用于现代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十念法实在是妙不可言。其出处在佛经无量寿经十念必生愿和观经下品下生文中都有提到。后来许多高僧大德对十念法都有弘扬阐发。像印光大师十念记数法、净空法师简易十念法等等。兹录王龙舒古德的《龙舒净土文》修持法门一供诸位善友参考: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有一愿云(取意文)。我作佛时。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十声念我名号而不生者。我不作佛。是此佛自有誓愿度人。唯假人之十念。以表归依之心。每日早晨。合掌向西顶礼。念南谟阿弥陀佛十声。复顶礼念大慈菩萨发愿偈一遍云。愿同念佛人。共生极乐国。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复礼而退。至诚如此。无不往生。但恐九品中不高耳。如不识字人。教念此偈。得大福报。

4克期。初发心。刚开始念佛那段时间,可能是初发心的关系,所以比较赤诚,看了一位祖师大德(宣化上人)的开示说是念佛只要你不怕苦,苦一日,二日,乃至七日才能得一心不乱。于是照做了,虽然不能像祖师大德那样行住坐卧,穿衣吃饭睡觉都在念佛,但心确实念兹在兹,一心在念佛,这样念了五,六日就对念佛生起很大的信心,可以感受到念佛初相应的境界。可是后来因为杂缘就往下退了,所以现在想想念佛发心真的很重要。什么叫发心?古德云“愿为一滴杨枝水,洒做人间并蒂莲”“愿将东土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发心就是您的愿力。

5深信。末学个人的经验是学习善导大师机法深信,念起佛来,不再像以前那样悠悠泛泛了,心比以前要安定一些了,喜悦一些了,得到的体验如初发心时那样念了五,六日就对念佛生起很大的信心。和初发心那种信心、喜悦感相似!当然这只是末学的一点很浅显的经验,仅供参考。学习践行善导大师机法深信。在机谦卑,在法恭敬。更是印证了印光大师法语:“佛法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所以说佛佛道同,祖祖同源,佛法在恭敬中求。唐善导大师,开净土莲宗,示持名念佛,悟机法深信,入一向专称。善导大师开示的净土教理是机法深信,学习践行机法深信则能增加信心与愿生心。此后就能够自然而然的相续念佛,一向专称,毕命为期。善导大师最重要的是机法两种深信: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对机法两种深信要有体悟性的内涵。善导大师已经说得很明白,就是说我们生死凡夫,沉溺在六道轮回的苦海中,唯有阿弥陀佛才能真正意义上把我们救上岸。最有能力救我们出苦的是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发了救渡众生的四十八大愿。观世音菩萨特别慈悲,寻声救苦,那只是慈悲方便,救你一时之苦。其实观世音菩萨最希望的应当是众生信佛念佛,往生西方净土。因为阿弥陀佛能够救你长时永劫苦。众生念佛往生,将来出离三界、脱出轮回就再也不用受苦了。这才是究竟了义。所以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念佛就是回头,就是回家。南无阿弥陀佛……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浅显的念佛经验,愿与诸位善友拿出来交流分享。之所以愿意写出来,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现阶段人口非常多,中国就有十几亿!全世界有几十亿!在中国盛唐时期人口也就一亿左右,清朝号称四万万,中国许多朝代大都只有几千万人口,觉得人身可贵,佛法更加可贵!阿弥陀佛。愿那些的大德善知识、能拿出你的金手指,不吝珠玉,写出佛法、念佛法门的万千华章。让我等末学受益!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中式文化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者风水玄机,就连方寸间的戒指佩戴,也有讲究。戴对了戒指能够富贵荣华,一旦戴错戒指可是要起反作用的。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含义不同。在国际上,戴在食..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第十七恃势乞求戒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物。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李元一李元一,唐代元和五年任饶州司马。有一个女儿住在另一个院中。半夜中忽然看见神人,惊吓而死,她的颜色并不改变。她的丈夫严讷从秦来,到达苍湖。恍恍惚惚地看见他的妻..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上师教言集:三殊胜的最后一个是“回向殊胜”。为什么要回向?不回向的话,我们所做的功德,说个比如,以后生起一个嗔恨心的话会毁坏这个功德。回向的话,这个功德就不会毁坏,..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13):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要向内努力,要将内心当中的烦恼减少,最终去除。首先我们要把心沉淀下来,才能感觉到心中烦恼的存在,..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上师(微博)教言集:如果一个人非常自私自利,非常执着,只想着自己,不考虑他人。那你每做事情都会过分,别人也会很失望,没有人会理你,自己也痛苦。所以,要学会随顺别人,多想想..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在戒色方面,一谈及女性,似乎有人就会马上警觉,对女人要远离,女人不净,女人如何可怕等各方面的想法。其实,真正的戒色,并非一味地丑化女性,这样的方法,兴许对初期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然而..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编者按:今天这则故事主要内容出自《历史感应统纪》,又据《因果报应故事类编》材料汇编而成。白起生平事迹出自《史记》,而死后轮回三恶道之说分别出自《高僧传》《夷坚志》《群..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大般若经》云:「若于苦行作苦行想,终不能为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作大饶益。然诸菩萨摩诃萨众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诸苦行作乐行想,于难行行作易行想,于诸有情作如父母、兄弟、妻子及己身想,为..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慈,是给予一切众生慈爱与安乐;悲,是因为知道众生受苦受难,内心发出强烈想要救度众生远离痛苦的心。我们常常将慈心和悲心,合称为“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够得乐、离苦之意。慈心,就..

同归净土

同归净土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摄一切法门,一切行门亦归结于净土,即印祖所言“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行者无论是修持世间善法还是出世间善法,以此..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在坦义始罗这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堂,许多贵族子弟都来此求学。学堂里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他不光收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对那些聪明伶俐的穷人家的孩子也照收不误。他向五百弟子传授经典,教导他们。在..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生活越来越好,科学的发展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而妈妈们在育儿方面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家长们现在不只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生长十分关心,而且对孩..

同修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

同修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一般我们做世间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时都要再三考虑,然后再做决定。我们帮助别人、利益众生是做好事,是佛菩萨的伟大事业。正因为如此,就更要小心谨慎,必须先观察、考虑清楚自己有没有这个..

首楞严义疏注经 第七卷

首楞严义疏注经 第七卷长水沙门子[王*(虍-七+(一/八/八/目))]集二破满慈执相难性显如来藏四。一致请三。一总述未了三。一展敬伸叹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