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观法师:普门品讲记 4 诸法无我
达观法师:普门品讲记 4 诸法无我达观法师:普门品讲记 4 诸法无我古人依『无常、苦、无我』,立为三解脱门,南传佛教亦称此为三法印,由此可知其重要性!无常前面已说过,现在来谈苦。苦是依无常而成立的,佛于《杂阿含经》说:「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诸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缘起的现象必然是生灭,纵然是短暂的快乐,也终归于灭坏的。人生一切现象,其本质是苦的事实。富贵虽令人羡慕,但敌不过无常;名利虽然令人向往,但逃不过无常。先苦后乐,虽然可喜,但快乐消失后,会带来更大的痛苦。在人间,先富贵后贫贱,其痛苦的感受会更难过;在天上,先享福后堕落,其痛苦的感受会更无奈;在定中,先喜乐后躁动,其痛苦的感受会更深刻。凡夫以苦计乐,佛才说「无常故苦」的道理,以劝发厌离爱欲,方能真正离苦得乐。(三)、诸法无我一切痛苦都是因为『我』的概念所产生;因为有我的存在,所以有烦恼的产生。然而要破除此观念,唯有领悟『无我』的真相。但无我是初学佛法的人最不能了解及接受的观念;明明有我站在这里,你坐在那里,怎么会无我呢?要谈无我,应先思惟我是什么?我是『主宰』的意思。主宰,谓自己能作主及支配之义。大家想想,我们能主宰自己的身心及支配外面世界吗?身体会生、老、病、死,心里会忧、悲、苦、恼,外面的世界会成、住、坏、空,哪一项是我们能掌控的。我亦是『常』义,常是不变的意思。我能不变吗?从小到大,从少到老,从生到死,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有谁可以常存不变的。诸法皆因缘所生,包括我也是因缘生;既是缘生,必会缘灭,缘生缘灭便是无常的法则,谁都不能改变这个事实。再思惟,我是怎么形成的?是色、受、想、行、识五蕴所组成的;单独一项,都不是我。『色』若是我,为什么死尸不能活动;『受』若是我,为什么六根不与六尘接触时,就不生起任何的感受;『想』若是我,为什么没有境界时,就无其他想法;『行』若是我,为什么没有想法时,就不会有一切行为;『识』若是我,为什么离开所有的媒介,就不会产生任何辨识。我们都有身心;身是色,心是受想行识,身心合起来叫五蕴。是谁抓着五蕴?是『我』!是我抓着五蕴,那么我在那里?其实我不在那里,是自己的妄执创造一个错觉的我。只要明白,一切皆是因缘和合,五蕴内外,实无永恒不变的自我,生命只是不断的随因缘而转化。然『无我』概念,一定要建立在『无常』上,《杂阿含经》说:「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所以者何?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像茶杯是无常,所以茶杯无我;没有一个不变的主体,能使茶杯常在。我也一样,我是无常,所以无我;没有一个不变的主体,能使我常存。当我们深解无我,就不再执着自己和所拥的一切,当下将『我』消融,就能照见五蕴皆空,而解脱自在。观察自己可从『有我 → 无我 → 假我』这三个阶段来探讨。我们现在看到自己感觉上是常,常的状态就是好像有个我;有个我在这边上课,有个你坐在那边听课,有一个人在工作、在修行、在受苦。从第一个阶段『有我』谈起,是指一般人表面上的观察,误以为有个永恒的我;第二个阶段『无我』,是指深入观察,我是无常,非不变的;第三个阶段『假我』,是更深入观察,我虽变化,但却是有作用的。假设我们只停留在第一个『有我』,那跟没有修行一样,所有的人都误认有个我,且牢牢抓住不愿放下,所以要从『有我』的迷思,进入『无我』的观察。所谓观察?不一定是观察一个现象,思惟也是一种观察。『禅』是静虑的意思,所以称为禅观或禅思;是指静静的思惟,静静的观察。为什么要静虑?因为修止会得定,修观会得慧,所以叫做止观。儒家的经典《大学》也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实就是止观的意思。静静的思惟,观察自己,只要是人必然会死亡!死后,我将往那里去?未生之前,我又在那里?难道现在活着是『有我』,还没出生是『无我』,死亡之后亦是『无我』?还是生前就『有我』,只是记不起来;死后亦『有我』,只是不知道?当你仔细的观察思惟,会不会对生命产生怀疑,到底『有我』,还是『无我』?我到底是谁?顺治皇帝曾感叹的说:「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眬又是谁?」假设『有我』,为何我不能主宰生命的一切?为何我不能永生?为何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有我』只是一种假象和一种错觉,《金刚经》才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我是五蕴组成,色身是地、水、火、风所成,此四大又是其他因素所成的;如果色身是我,我应有能力让它不变化、不受苦,但事实上却是没有办法,佛于《杂阿含经》说:「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应于色病苦生,亦不应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无我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所以色身并非我。心是受、想、行、识,受要具备根、尘、识三事才能产生,《杂阿含经》说:「譬如两手和合相对作声,如是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行)。」要由眼根接触色尘,才能生出眼识等感受,当受生起,想、行便随之而起,所以此三者,皆随因缘的生灭而变化,所以受、想、行并非我。最后是意识,不论根本佛教所谈的六识,或是大乘佛教所论的八识,其实就是心、意、识,《俱舍论》解释:「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心、意、识三名,所诠义虽异,而体是一如。」识为前六识,能起分别;意为第七识,能思量、判断;心为第八识,阿赖耶识为集诸法种子,又生起诸法,所以有集起的作用。心本一心,而非三心二意,只是各有不同的功能及作用。若真有心,心在那里?达摩祖师命慧可把心拿来,二祖当下觅心了不可得,《圆觉经》说:「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识要有,色、受、想、行,心亦要六尘的境界,须具有这些因缘才能生起。我是独立、单一、不变之义,细细观察、思惟、分析,实无有一个独立、单一、不变的自我,因此确认『无我』,佛在《圆觉经》直接讲出众生的根本盲点:「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其实四大本空,五蕴无我,六尘非有。色身的形骸,心灵的思虑,从无始劫来,皆由因缘业力所生,念念生灭,相续无穷,像水涓涓不停,如灯焰焰不熄。身心假合,似一似常,凡夫不能察觉,以为有个不变的自我,所以被此邪见所缚。谈到这里,大家应该领悟到缘起的道理。缘生则有,缘灭则无,论『有我』、『无我』皆是落一边,生命是不断的随因缘变化无常,既不是常见,也非断见。人因不了解,五蕴身心的假我,所以误认于身心中,藏有不变的灵魂,为永恒的我,这便落入『常见』的想法;又有人误认,人往生之后,一了百了,更不相信业力、轮回之说,这便落入『断见』的想法。『无我』不是否认生命的存在,只是说明一切皆是因缘而起,所以我不是永恒的常见,亦非永灭的断见。《杂阿含经》说:「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离于二边,说于中道。」因缘集起,不可否定暂时存在的我,所以不生『无见』;因缘散灭,不可否定暂时消失的我,所以不生『有见』。不落断常、有无二边,才是缘起中道之正见。虽然『无我』,但不可否认现象界的『假我』,是有其作用的。明明有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成败兴衰等无常变化,此生虽是短暂的我,所以更应把握每个机会、每次因缘,来奉献自己的力量,无私的利益一切众生、成就一切善缘。文殊菩萨于《华严经》说:「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用心才能自觉自利,用心才能觉他利他,用心才能觉行圆满,所以惠能大师说:「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身心纵然假有,万象即便假象,但一切的事物,皆是妙用无穷,端看行者会不会应用。人身是五蕴的假合,无不变的实体,诸法皆是因缘所生,无我、无我所,毕竟无有我,此是究竟的真相,佛告罗睺罗:「当观诸所有色(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人因有我,所以生起我慢、我见、我爱,反而被这个执着的我所系缚,故佛又说:「罗睺罗!比丘如是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者,超越疑心,远离诸相,寂静,解脱;是名比丘断除爱欲,转去诸结,正无间等,究竟苦边。」了悟无我,才能离一切苦。
这样的黄鳝你还敢吃吗
这样的黄鳝你还敢吃吗真相实验:黄鳝体内有要命的寄生虫。每年进入春夏之交,是食用黄鳝的旺季,但你可能不知道,黄鳝体内有多种寄生虫,烹熟都未必能杀死。这些寄生虫、解剖黄鳝时,用肉眼都能看见!某君的爸爸是黄..
念《药师经》可断吃肉欲望
念《药师经》可断吃肉欲望现在人的心动荡得太厉害了,所以灾难就很多。大家都想着快、好,世间妄想多,想要享受得多,人间灾难就多。浮躁是最不好的东西,修道首先要除浮躁,内心要安详,安定,天下自得安宁。社会需..
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
今天有师兄问我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告诉师兄们,其实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是给不出来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的,药师经有药师经的功德作用,药师咒有药师咒的功德作用,我们只能说看自己需要哪一个的功德利益而选择哪..
邪淫的果报极其可怕!什么样的人容易行邪淫
邪YIN的果报极其可怕!什么样的人容易行邪YIN经论中说,以贪心、嗔心、痴心都可引起邪淫。一般来讲,大多数邪淫都是贪心引起的,这一点不用多讲,大家也应该很清楚。有些邪淫是嗔心引起的,如对怨敌的女人行淫,或者..
达真堪布: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
达真堪布: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问: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如果身口意达不到一致,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达真堪布答:虽然你发心没有完全到位,但是你同时也发了一些善心,也生起了一..
钱从哪里来?三则佛教短故事告诉您答案!
钱从哪里来?三则佛教短故事告诉您答案!佛教主张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轮回是无始无终的。如果我们在过去世很吝啬,未曾布施,那么即便今世得到了亿万遗产,也未必有福享用;如果我们在过去世多行布..
怎样念药师经才有效
其实我们念诵药师经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念诵抄写,听等等都是方法,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心态,只有我们将自己的心态放正了,我们才能够知道经文讲述的道理。民间病:风病,热病,冷病,心病,业障病·····..
邪淫的果报如此之快!
我是一名刚刚皈依的佛弟子!皈依的那天弟子发愿要好好做人!皈依之前,我已离婚,一直处于茫然的状态,虽然外表坚强,但是内心已被掏空,对自己的孩子都没耐心!什么都不想做!这时我和自己的前男友联系上了,告诉他..
达真堪布:念六字大明咒时如何观想
达真堪布:念六字大明咒时如何观想问:念六字大明咒时如何观想?答:无论我们诵经也好,念咒也好,都要有三个殊胜的摄持: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首先,念佛、诵经、念咒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念..
每天抄写楞严经7遍好处有什么
首先,我对这个每天抄写7遍的楞严经不是很赞同,因为楞严经从开头到结尾,不计算标点符号等,还有将近六万三千多字。每天抄抄7遍的师兄我只能说一句“佩服”。好了,言归正传,我们都知道抄写楞严经是一件功德非常的..
阿赖耶识有漏种子的分类
影响种性的这些种子,种类是什么?什么东西会影响我们的种性?为什么他生出来是人天种性,他生出来是二乘种性,他生出来是菩萨种性呢?它的理由在哪里?它的过程是怎么来的?我们来看看种子的种类。首先,我们把阿赖..
阿弥陀佛:成就的佛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一宗,法门深广,三根普被,人人可修,若真是正信、切愿、实行,往生必定可期。《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现在国内修学佛法的,除西藏外,百分之九十都是修净土宗的,然现在..
阿罗汉的神通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阿罗汉者:怎么叫阿罗汉呢?方才说的四果阿罗汉,到这种阿罗汉的位置上,不需要再学了,这叫无学位;初果到三果,都叫有学位。四果阿罗汉又叫证道位,二果和三果叫修道..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问:请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先去想厌离娑婆,然后欣求极乐,最后回归于一声佛号。那回归这一声佛号的时候,我们坐下来念佛号,像我们年纪大,念念就没声了,那我也就默念了。可是我现在有一个问题,有的时候..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太好争斗,欲望炽盛,又极力去控制自己,导致内心压抑负累。当这种压抑负累到一定程度,就又难以控制,会通过邪欲这种方式释放出来。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确实是好争好斗,又压..
快绝望了,但只有忏悔改过才有用
我结婚两年了,和公婆分开过的,我丈夫有个哥哥没结婚(智障),我们有个可爱的宝宝,今年一岁多。我们99年认识,到结婚只用半年的时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听父母的,会选择他!我们吵架如家常便饭!结婚前两天是第..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