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如何成为现代的维摩诘大士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如何成为现代的维摩诘大士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如何成为现代的维摩诘大士
甫从澳洲传法返回台北,行程早被排得满满,马不停蹄每天忙到深夜三、四点,虽然身心也会疲惫,但一想到来访者期待以及殷切的心情,便还是欢喜予以酬对,因此也消退了身心的尘劳。这两天上海来了一批对禅学有兴趣的经商人士,和我三个月前早有约定,见面时请问他们看过哪些经书,倒也可以琅琅上口地讲出一些书目,在目前这个世道中倒也难得。他们说他们对《六祖坛经》最感兴趣,但总觉得和现实生活有许多冲突之处。我便笑笑地对这几位访客说到:「慧能大师的《无相颂》各位知道吧!」其中两位速度很快地点头表示看过,我便举其中的偈颂: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諠,
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我问说:「裡面的意思各位有所体会过吗?」没有很肯定的答话。我旋即说:「修行主要在于修心和用心,对于心有所把持,自在运用,则一切时、一切地,行住坐卧,动默语静,山居与尘嚣,居家和应酬,都是一派自然,绝对不会有任何矛盾与冲突之处,矛盾和冲突的是在于智慧和定力不足。」对方就问:「那请问老师,如何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真正做到精进修行?」我就告诉他们:「行一切法,离一切相,这个就是精进。学一切法,不被一切法所执着,这个就是禅定。虽然人处于红尘五浊之中,对一切外境可以不为所动,心自在安住不被所转,这个就是智慧,这个就是远离一切戏论,如如不动。」
这几位居士听我简单说完以后,似乎若有所悟,但其中一位又问:「老师,这些道理听起来似乎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应用得上,但是我们也曾经看您的书去尝试过,但总觉得某些地方好像卡住了,不知道原因出在哪?」我就跟他讲:「主要原因来自于根基不足,练习不久,这个是要有次第和方法的。第一,于一切境界要知是相,是相便捨。第二,对一切境界不要生起分别心。第三,对一切人事物不要生起任何念头。第四,对一切外相要懂得离相。第五,对一切境界和现象事过即捨,不住于心。渐渐地练习时日一久,心渐渐不为所动。对于一切内心与外境,都可以澹然以对,这个是初定。再来知心不动,心也不会因为这个不动而产生念头,知道心很澹然,也不会因为这个澹然而有任何的想法,渐渐地好和不好也没有任何的想法,再渐渐地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乃至吃饭、喝茶、谈笑、聊天中也清清楚楚,心中如同有一个镜子在检视着自他,知道但也不管,先做到这个基础,渐渐地又会进入到不同的领域。过去你们是因为不懂得方法,只是看书或看电视学来的知识,其实也不见得稳当。修行是不会有任何身分、地位、职业、地域、种族的分别的。」
我便又举了我最仰慕的维摩居士的例子,我对他们说:「我过去学禅,曾经深入《维摩诘经》很长一段时间,对于维摩大士的智慧与善巧更是依教奉行,奉为圭臬,不断地从中学习与揣摩。他其实在过去世早已成就,只因为慈悲而倒驾慈航与佛共世,他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所展现的都是佛法的大般若、大自在,他精通一切的法门,特别是对于世间八法已经到达化境,他知道甚麽样的众生应该要运用甚麽样的方法给予方便,随机逗教,千变万化。他的智慧超群,可以说是富可敌国,拥有数不尽的财产。为了救度众生经常和忤逆狂妄破戒者相处,依自身之心戒和过人的耐力感召而接引他们趋入佛法。用自己个人的禅定与智慧,常与身心昏昧错乱的人为伍,使其恢復正常,得到增长与智慧。他虽然穿着打扮极为入时,但内心四大威仪中始终没有散乱。虽然有时为了度化众生,也会随众生之所好游行于嬉戏游乐场所或声色场合,但他的心早就超越三界之外,同时教化影响这些场所的男女转入正常的营运与生活之中。他虽然日夜为群众所围簇,粉丝众多,但内心却是恆处于寂静之中。所穿着之服饰虽然极为华丽,但内心始终无任何骄奢之念。他虽然常与异教徒交游,但最终也能引导其他各宗趋入佛教。对于一切经咒,遍学无不精晓,为了要让佛法平民化,来往结交不排除男女老幼,都能使其称心满愿。为了要展现商贾之人应有的气派,而成为其中之佼佼者,受人敬重。」
总之,他在世的时候当时的国王和贩夫走卒无不都把他视为佛一般的尊崇,他和当时的释迦牟尼佛也常有往来应对,阿难和佛旁边的一些弟子们也经常因为他的智慧与辩才对他有所顾忌而自叹不如。对于这样子的一位出世的菩萨,在两千多年前早就如彗星般存在过,这绝对不是一团暂时的火焰,更不是众生颠倒的幻像,而是对于现世学佛的我们来讲,维摩大士无疑是错乱迷思大海中的宝筏,更是现世学佛的一股清流,也是现代人寻求证悟解脱最正确的指标。我个人小小的一个意见,在现在这个时代中,如果要对众生有利益,绝对不能再如同过去一般墨守成规,太过讲求宗教的仪式,或受到宗教的规条限制,真正的菩提心是要解决和处理一切众生的身心烦恼和障碍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让人家真正在生活上觉得受用,同时离开人世的时候也可以真正的获得自在解脱,这才是这个时代佛教所应该推广的。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对于从上海来的几位居士,针对他们对于学佛过程中所遭遇到大多数人的内心问题,提出了我很微浅的想法与建议。
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