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无进步可能是慢心作祟,什么是“慢”呢?

繁体

什么是“慢”呢?《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十七》把“慢”归纳成七种:

一者于劣计胜——慢

对不如自己的人,不把他放在眼里,对他们不屑一顾,态度很高傲,这个叫做“慢”。

二者于胜计等——过慢

对原本胜过自己的,可是我也认为他没有什么了不起,心里想压根儿他也跟我差不多,跟我是同等水平的,这个叫做“过慢”。他明明超过我,可是因为慢心的关系,你觉得他跟我差不多,所以叫过慢,这个有点过分了。

三者于胜计胜——慢过慢

对超过自己的,因为慢心的关系,反过来还认为自己超过他,这个又更过分了,叫做“慢过慢”。

四者恃所执我——我慢

第四种,自恃五蕴和合之“我”,以自我为中心,以为自己的就必定胜过别人,这个就叫做“我慢”。他可能认为我有钱、我力气大、我长得好看,他会想要驾驭别人、指挥别人,你们这些不如我的,就应该受我的差遣。这个就叫做“我慢”的表现。

五者计己多德,于增上功德法而起慢心——增上慢

第五种,未修行者没有,只有修行人才有的,专有的,叫做“增上慢”。就是他以为自己打个坐、修个法、念个佛、持个咒,他就以为他看到了种种的境界,以为他得了神通,其实是神经发作,这个叫做“增上慢”。就是比你原来的程度还要再增上,明明没有神通,你以为有神通;明明没有得禅定,你说我已经证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还跟人家说你禅定的境界怎样、怎样,这个都是增上慢。

六者计己少分劣他——卑慢

他外表很骄傲,谁都没有看在眼里,处处都要伪装自己很行,看什么都不屑,其实是怕人家瞧不起他,他内心自卑得不得了,所以他要伪装成自己很行的样子,这个就是自卑心所造成的自大狂,我们称为卑慢。

七者谓己有德——邪慢

第七种,就是“邪慢”。【以慢心故所应称赞而不称赞。所应礼奉而不礼奉。不敬耆宿。于师尊所不能听受。于智者所不能请问。】

邪慢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外道,一个是一般人。邪慢就是他常常在赞叹自己,别人不赞叹,我就自己赞叹自己喔!别人有优点,有好人好事他都不称赞,也不敬重有道德、有修行的人,师父长辈的话也不爱听,就喜欢到处夸耀自己的才能,这个叫做“邪慢”,因为他不是真正有才能。

还有另外一种,就是修外道的,比如有一些是专门修无益的苦行,以为有真实的功德,其实根本没有功德可言,可是他却到处宣扬自己最殊胜,还瞧不起那个不能够苦行的,说:“你可以吗?你可以像我这样吗?”这种就是一种邪慢,就是修外道的才有,他认为他修的那个法门是最好、最殊胜的,然后瞧不起其它的教派。

这七种慢心,可能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大家可以自己对照一下。而对于修学佛法的人来说,可能增上慢会成为更大的阻碍。有些人往往因为在修学过程中见到一点点“超乎寻常的迹象”就牵强附会地拔高自己的境界,认为自己已经修行多么了不起了,对于闻思正法也没了热情,对僧人也没了恭敬,就觉得自己法也学会了,境界也超过周围的同修了,其实是学修停滞乃至退步而不自知。

我们怎么去除增上慢呢?我们就可以思惟慢心有那些过患,你常常这样贡高我慢,有什么样的过失呢?第一个,会让自己的心量变得很狭小,那个慢心重的,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没有办法容纳别人的意见,所以时间一久,他心量变得很狭小,因为他自己最厉害了,他干嘛听别人的?见到别人好,我只是不想这样而已,我也不是不会,所以他就变得比较没有惭愧心,十一个善心所有惭、愧,会见贤思齐,可是慢心就让我们没有惭愧心。

当然慢心也会障碍自己的多闻,没有办法成就多闻,为什么?自以为了不起,当然就没有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会常常很虚心地向人讨教,就障碍自己的多闻。那也障碍自己的成就,见到佛、法、僧三宝,他觉得也没有什么值得恭敬的,当然他就不可能去听闻佛法、修行,不会去亲近僧宝,然后来闻、思、修,当然他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就,所以就障碍自己的成就。所以慢心使我们不能够谦恭、卑下,反而自高自大、轻视一切,当然这样就很容易造下各种恶业,尤其是轻视三宝的业是最严重的,当然造业就要轮回、就要受苦。

所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修到现在还不成就呢?搞不好有慢心在里面,如果是我经典也看了、法也修了、善知识也亲近了、道场也跑了好几个、师父也换了好几个、法门也是一样啊,可是为什么还不成就呢?问题就出在这里,现在找到问题了,所以慢心让我们没有办法成就,进步也很缓慢的原因就在这里,所以要怎么对治这个慢心?就是心中要常怀惭愧,我们刚才说惭愧心,觉得说不如人就要恭敬他,尤其要恭敬三宝,然后虚心的请教、学习,闻、思、修佛法,然后才可能成就。

评论问答

最简单的放生仪轨

“戒杀护生”是佛教慈悲观与生命观的重要体现。放生最好在有师父主持的情况下进行。在临时没有师父主持的情况下,以下这个简单的仪轨恭敬行之,功德无量!最简单的放生仪轨1. 称名(念三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西方..

这条幸福解脱之道你知道吗?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佛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然而,佛陀还是..

冤冤相报何时了?怎样才能了缘了债?

修安忍才能了缘了债有些人在家里过得很舒服,谁都不敢惹,自己也觉得好像成了菩萨一样。其实这不是什么好事,有人惹你才好呢。以前一位老师父,他带了一个小和尚。那个小和尚很淘气,经常不听话,老师父天天为他操心..

五台山菩萨顶开示:记住这一天。

五台山菩萨顶莲师殿开示大家可以随意而坐,被雨淋到也没事,就算为遣除业障而苦行。有垫子的坐在垫子上,没垫子的躲在两边的屋檐下,也可以坐在自己的鞋上,有雨伞的还是打开雨伞。稍微冷一点,但还是要为了求法而苦..

为什么全世界的佛教徒都在念阿弥陀佛?

这「阿弥陀佛」虽然只是四个字,可是所有的佛法都在「阿弥陀佛」这四个字里边包括着。释迦牟尼佛说每一部经典都有人请法,譬如《金刚经》是须菩提尊者请法,《法华经》是舍利弗尊者请法。唯独这部《弥陀经》是无问而..

五毒月来了,记住这个“消毒丹”

贪嗔痴慢疑,地狱五条根现在已经进入五月了,又是生机勃发之时。民间认为农历五月为毒月,但是对于佛教修行来说,这是很好的时节,每一个时辰都有它的微妙之处。我们身上每一平方厘米的皮肤里就有超过十万个微生物的..

今天殊胜日,萨嘎月最后一天,莫错过。

སྟོན་པ་ཐུབ་པའི་དབང་པོའི་མཛད་པ་བཅུ་གཉིས་ནི།达雅塔 嗡牟尼牟尼 玛哈牟尼耶嗦哈སྙིང་རྗེ་ཆེན་པོས་རྩོད་ལྡན་སྙིགས་མའི་ཞིང་།大..

梦中见佛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这个忆念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我们讲到这个忆念,这个感应的功德。我们看经文:【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好,我们看消文的..

今生与来世的福报,如涌泉般变多的秘密…...【索达吉堪布】

除了日常之衣、食、住等基本所需之外,其余财物不但于己无益,反会成痛苦之因;若能用于布施,则自己今生与来世的财富定会如涌泉般增上。欲界众生需依靠饮食才能得以维生,缺乏适当的饮食资具,将无法存活于世。但除..

有了福德,能遣除一切违缘【索达吉堪布】

一修行需要福报其实,不仅是这些大的事业,就是一个人出家,也要靠福报,不是想剃就剃:“上师,您给我剪一下吧,我要出家。”哪有那么简单?不忏悔,也不积累福报,一个地地道道的俗人,想一下子变成“金光闪闪”的..

恭迎药王菩萨圣诞!祈愿身无灾厄,心无挂碍

药王菩萨,为阿弥陀佛上首二十五菩萨之一,常随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并受阿弥陀佛嘱咐常护念佛人。是施与众生良药救治身、心病苦的菩萨,是《法华经》中燃身供佛的大菩萨。世尊说其将于未来世成佛,号净眼如来。2024年..

圣玄法师说,人生的意义是你影响了多少个人生

台湾的圣玄法师有座右铭曰:“在别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她的人生信念是:人生的意义,不是帮别人赚了多少钱,而是影响了多少个人生。她引用西方思想家的话说:在生命终点的时候,上帝不会问:你有多少..

遇到违缘时这样观想,如此能消除一切障碍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在一生的求学中,依止善知识非常重要。倘若没有善知识的引导,完全依靠自己的智慧、能力,想通达万法的实相相当困难,也可以说绝无仅有。所以,恭敬和承事善知识,是获得开悟的最关键因缘。我们为..

什么是佛的三身?

佛有三身,所谓法身、报身、应化身,本觉性体即法身,始觉智圆即报身,慈悲应现即化身。法身,梵语毘卢遮那,译为遍一切处,唯指本来清净理体。法身的本体,就时间上说,是竖穷三际,就空间上说,是横遍十方。如华严..

到底是每一天都真实地活着,还是不停地重复着同一天?

割爱辞亲如是行,岂求衣食及为僧。步步澄辉无别想,卓然独立妙明生。——释印肃(宋)文:耀弘法师宋朝的仁宗皇帝说:“若得为僧,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闻蝉噪高林,岂知炎热..

在家、出家修行的不同在哪里?

文:星云法师佛教有在家、出家等七众弟子(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尼、优婆塞、优婆夷),在家、出家学佛本来不分。不过,在家修行往往无法如出家修行那样专精、方便,因为在家生活有五欲尘劳,有妻子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