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照向黑暗 黑暗自然消失

繁体

阳光照向黑暗 黑暗自然消失阳光照向黑暗 黑暗自然消失

黑暗的房间会看不见东西,那是缺少光线而不是没有东西。负担很重但却做得轻安,那不是不会累,而是做得甘愿,做得欢喜。同理,黯淡的人生不是没有希望,而是阳光尚未升起。阳光一旦升起,还需我们也打开心窗、敞开心胸,这样光明才会照射进来。很多人都会说:“为善最乐”,希望能透过行善的工作,做一个快乐的志工。但是,偶而随喜去行善一下,或随自己的方便去做个义工,可能还可以体会“为善最乐”的喜悦,因为这尚属随心所欲。盖因去为善的时候都是自己方便的时候,是自己刚好有空的时候,是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很少人是在情绪低潮、心情恶劣之际跑去行善,因为,一个活得不快乐的人绝对无法给人快乐,一个没有爱心的人也绝对无法奉献爱心,自己本身都已经缺爱的人要如何送爱?这就有如,自己都没有的东西要如何送给别人?选择自己心情好或快乐的时候去行善一下,当然能体会“为善最乐”,因为自己本来就已经很快乐。问题是,当行善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或布施已成为生命中的一个实践目标的时候,可能就要接受“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考验。这时候,可能不会每次行善都是为善最乐,甚至偶而也会感觉自己不再是快乐的志工。此乃做好事也会遭逢困境,仅有为善最乐还无法克服困难与挫折,尤其是做事容易做人难。要在逆境中让人事圆融,让行善之路畅行无阻,非有“悲智双运”的能力提升实不足以做到。因此,慈悲与智慧就有如生命中让万物滋长的阳光,唯有让阳光生生不息,生命才会持续散发光芒与热能。如此,人生纵有晦黯,也才有可能让它化暗为明,让生命的能量永续绽放。甘愿心就是使命感,欢喜心就是法喜。甘愿做,欢喜受,让生命无怨无悔、永不言累。曾经有人请示证严上人:“师父!您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每天日理万机,推动繁重的慈济志业,工作这样忙碌,难道不会累吗?”上人回答:“说不累是骗人,身体也会疲倦。但怀着欢喜心与甘愿心,就会有如阳光照向黑暗,黑暗会自然消失。”所以,做任何事只要有欢喜心跟甘愿心,自然就能“甘愿做,欢喜受”,如此才不会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这种“以使命感去做事”“以欢喜心去承受”的心念转折,其实就是让生命无怨无悔、永不言累的一种自我加持。黑暗的房间会看不见东西,那是缺少光线而不是没有东西。负担很重但却做得轻安,那不是不会累,而是做得甘愿,做得欢喜。同理,黯淡的人生不是没有希望,而是阳光尚未升起。阳光一旦升起,还需我们也打开心窗、敞开心胸,这样光明才会照射进来。问题是,阳光在哪里?何时会升起?生活中时时常怀欢喜心与甘愿心,其实就是一种大智慧,这就是慧光显现。它是让慧命永续成长,让人生充满阳光与朝气的希望所在。来自内心的慧光一旦显现,则我们不必出力,烦恼自动化为菩提,吃苦自动化为了苦。佛家说:“烦恼即菩提。”可能很多人无法体会个中意境。也有人劝人说:“吃苦当进补。”可能很多人无力转此心念,因为他们会抱怨说:“又不是你在吃苦!”但是,有一种生活经验是你我曾经体会过,那就是“做得欢喜甘愿就不累”。“做得甘愿”就是阳光已经升起,“做得欢喜”就是光明不再熄灭。来自内心的慧光一旦显现,则我们不必出力,烦恼自动化为菩提,吃苦自动化为了苦,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一体两面,只要我们用心慎选其中一面,另一面当然就会自动消失,生活的哲理就是如此奥妙。人生的际遇难免有忧悲苦恼、悲欢离合及喜怒哀乐。阴霾晦黯的人生是因为失去光明,所以乌云密布,看不到曙光。无怨无悔的人生是因为光明持续照耀,因此拨云见日,生命永远充满希望。人生难免遭遇狂风巨浪,或需走过黯黯黑夜,但我们仍需提起正念,告诉自己:“冬天虽来到,那表示春天已离我们不远。”有时,我们也要提醒自己:“黑夜虽来临,那表示黎明即将来到。”正念有如阳光,提起正念就是让光芒照耀。唯有确保慧光永不止息,才能令我们快速走过人生的黑暗期。生命中,如果阳光永续照耀,人生当然就会“黑暗消失,光明在望”。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一、诵咒须知诵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之前,须先洗面,洗手漱口。然后上香、献花、供水、供果。至诚恳切,念净口、净身、安土地真言各三遍,以净三业,而正身心。 1.净口业真言唵、修利、..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第十五 僻教戒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恶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中式文化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者风水玄机,就连方寸间的戒指佩戴,也有讲究。戴对了戒指能够富贵荣华,一旦戴错戒指可是要起反作用的。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含义不同。在国际上,戴在食..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第十七恃势乞求戒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物。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李元一李元一,唐代元和五年任饶州司马。有一个女儿住在另一个院中。半夜中忽然看见神人,惊吓而死,她的颜色并不改变。她的丈夫严讷从秦来,到达苍湖。恍恍惚惚地看见他的妻..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上师教言集:三殊胜的最后一个是“回向殊胜”。为什么要回向?不回向的话,我们所做的功德,说个比如,以后生起一个嗔恨心的话会毁坏这个功德。回向的话,这个功德就不会毁坏,..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13):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要向内努力,要将内心当中的烦恼减少,最终去除。首先我们要把心沉淀下来,才能感觉到心中烦恼的存在,..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上师(微博)教言集:如果一个人非常自私自利,非常执着,只想着自己,不考虑他人。那你每做事情都会过分,别人也会很失望,没有人会理你,自己也痛苦。所以,要学会随顺别人,多想想..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在戒色方面,一谈及女性,似乎有人就会马上警觉,对女人要远离,女人不净,女人如何可怕等各方面的想法。其实,真正的戒色,并非一味地丑化女性,这样的方法,兴许对初期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然而..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编者按:今天这则故事主要内容出自《历史感应统纪》,又据《因果报应故事类编》材料汇编而成。白起生平事迹出自《史记》,而死后轮回三恶道之说分别出自《高僧传》《夷坚志》《群..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大般若经》云:「若于苦行作苦行想,终不能为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作大饶益。然诸菩萨摩诃萨众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诸苦行作乐行想,于难行行作易行想,于诸有情作如父母、兄弟、妻子及己身想,为..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慈,是给予一切众生慈爱与安乐;悲,是因为知道众生受苦受难,内心发出强烈想要救度众生远离痛苦的心。我们常常将慈心和悲心,合称为“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够得乐、离苦之意。慈心,就..

同归净土

同归净土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摄一切法门,一切行门亦归结于净土,即印祖所言“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行者无论是修持世间善法还是出世间善法,以此..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在坦义始罗这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堂,许多贵族子弟都来此求学。学堂里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他不光收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对那些聪明伶俐的穷人家的孩子也照收不误。他向五百弟子传授经典,教导他们。在..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生活越来越好,科学的发展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而妈妈们在育儿方面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家长们现在不只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生长十分关心,而且对孩..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