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霖:莲池大师之病堂警策

繁体

黄柏霖:莲池大师之病堂警策黄柏霖:莲池大师之病堂警策

好,我们再看下面这一句,『云栖警老仪式』,「云栖」就是我们的净土宗第八祖莲池大师。因为他在云栖山,所以一般祖师大德他所驻锡的地方,都会称他叫「云栖」,这云栖山就是云栖大师,他就是莲池大师。比如说,天台山智者大师,我们一般有时候会讲天台大师。所以云栖大师就是莲池大师,他名袾宏,字佛慧。他以前我们有介绍过,他刚开始是儒家的,学儒家的,初为儒生,三十岁后就出家,行脚多年,住在杭州的云栖山,创建禅林,立志念佛,严持戒律,着有《云栖法汇》,就有《莲池大师全集》。这个地方提到说,「云栖警老仪式」,这莲池大师对于生老病死,他在《云栖法汇》里面《云栖共住规约别集》之十一,这里面有一篇是「老堂警策」。《云栖共住规约别集》第十二里面有一篇叫「病堂警策」,这内容很接近。《感应篇汇编》所引出来的内容是在「病堂警策」这一篇的文章。

这一篇文章我们把它唸一下,「病堂警策」,《感应篇汇编》引用的就是这一段,「佛言:『人命无常,促于呼吸。』平人亦尔,何况病乎?我今殷勤来相警策,惟愿大德,勿以人微而轻其语。当观此身四大不调,百骸欲散,饮食渐减,医药无灵,便利床敷,呻吟枕席。譬之鱼游釜内,倏忽焦糜。灯在风前,刹那熄灭」,它这地方《感应篇》讲『刹那消灭』,原文是「刹那熄灭」。「故知此身不久」,《感应篇》讲『况此身不久』,「必赴死门。前路茫茫,毕竟何往?」《感应篇》讲『未知何往』。「大德!诚如己事已办,非愚所知。其或未然,可不猛省无常,战兢惕励。谛思净土,决志往生。放下万缘,一心念佛」。这一段可以给人家做开示用,也可以有些人还在迷惑颠倒,用这一篇,或者是生病的人用这一篇来给他做一个警策。

我们把它翻成简单的白话,「病堂警策」,莲池大师说了,佛说,「人命无常」,佛陀说,人命在呼吸间,「人命无常」就是人命在呼吸间,所以「促于呼吸」,一气不来就是冥阳两隔。「平人亦尔」,平常人就都是这样,你平常就要这样观照了,何况是生病呢?「何况病乎」。「我今殷勤来相警策」,我现在来给你劝导,来给你说法安慰,来警醒你,我今很虔诚的来给你劝请。「惟愿大德」,就是希望你,「勿以人微而轻其语」,莲池大师都很谦卑,他说,我只是一个出家人而已,「勿以人微而」,就看不起他的话。

「当观此身四大不调,百骸欲散」,你要观照我们这个身体是四大和合的,但是有一个不合,四大,地水火风,有一个不调的话,我们地大,就是我们的骨头啦、肉啦,这个坚硬性,我们身体上的口水、血液就是溼润性,我们身体上的体温就是炎热性,我们身体上的呼吸这个气就是流动性。如果有一个不调的话,「百骸欲散」,人就好像生命要结束一样。这四大不调,开始生病的时候,就是四大不调了,饮食就这样慢慢减少了,医药就不灵了啦,拉屎拉尿就不行了啦,都在床铺上拉屎拉尿了啦,这叫「便利床敷」。在病床上,就是「呻吟枕席」,只有在那边喊病痛。

这个时候就像什么呢?就像鱼游在热锅上一样,「鱼游釜内」,下面火在烧,「倏忽焦糜」,一下鱼就被煮烂掉了,被煎烂掉了。又好像什么呢?这个人在病床上临命终的时候,生病的时候就像什么?灯在风前,风一吹就熄掉了,「灯在风前,刹那熄灭」,一下子就熄灭掉了。就知道说,「此身不久」,这个生命是保不住的,「必赴死门」,最后终究要离开这个人间,「必赴死门」。「前路茫茫」,前途茫茫,要往哪边走呢?「毕竟何往」呢?「大德」,他又劝对方了,「诚如己事已办」,如果你已经明心见性了,如果你烦恼已断了,如果你什么都放下了,「己事已办」,就是阿罗汉说,我「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了,「己事已办」就是我全部都放下来了。

「非愚所知」,莲池大师很谦虚说,那我就不知道了,「非愚所知」了。「其或未然」,如果你还有没有放下来的呢?你如果心还没有放下来呢?「可不猛省无常」,你要不要警醒自己呢?猛厉的反省无常迅速。《无量寿经》讲,「无常根本。蒙冥抵突」。「战兢惕励」,战战兢兢,警惕自己。「谛思净土」,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决志往生」,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放下万缘,一心念佛」。莲池大师这个「病堂警策」讲得非常好,这个如果生病的人还在迷恋六尘、迷恋红尘,用这个话来给他安慰。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四八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阿弥陀佛:成就的佛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一宗,法门深广,三根普被,人人可修,若真是正信、切愿、实行,往生必定可期。《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现在国内修学佛法的,除西藏外,百分之九十都是修净土宗的,然现在..

阿罗汉的神通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阿罗汉者:怎么叫阿罗汉呢?方才说的四果阿罗汉,到这种阿罗汉的位置上,不需要再学了,这叫无学位;初果到三果,都叫有学位。四果阿罗汉又叫证道位,二果和三果叫修道..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问:请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先去想厌离娑婆,然后欣求极乐,最后回归于一声佛号。那回归这一声佛号的时候,我们坐下来念佛号,像我们年纪大,念念就没声了,那我也就默念了。可是我现在有一个问题,有的时候..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太好争斗,欲望炽盛,又极力去控制自己,导致内心压抑负累。当这种压抑负累到一定程度,就又难以控制,会通过邪欲这种方式释放出来。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确实是好争好斗,又压..

快绝望了,但只有忏悔改过才有用

我结婚两年了,和公婆分开过的,我丈夫有个哥哥没结婚(智障),我们有个可爱的宝宝,今年一岁多。我们99年认识,到结婚只用半年的时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听父母的,会选择他!我们吵架如家常便饭!结婚前两天是第..

想发财,却不去做能发财的事[达真堪布]

拼命地想发财,为了发财付出了那么多,经历了那么多,但是能发财的事情却不去做。佛法多圆融,多方便啊!都可以做布施,我们还不做,多愚痴,多可怜啊!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学佛的人,太可怜了,不会学,不会修,自..

陈大惠居士:16行偈

陈大惠居士:16行偈*陈大惠居士在丁嘉丽居士家中念佛共修时,眼前出现了16行偈生命已入倒计时, 首先就要破情执;家亲眷属全是债,讨债还债这一世;身外之物全是假,若能带走是愚痴;放下万缘精进修,灾难只是来考..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弟子问:师父,我每天早课诵普门品、念佛,也有时候早课内容想多加一部地藏经,请问:念完普门品、念完佛后念三皈依和回向,然后诵地藏经后再多念一遍三皈依回向,这样行吗?师答不用,念完地藏..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作者:秦东魁一切外部环境都会随着内部能量场进行转变。我最近看到一个报道,一个没有双腿的残疾人,跑成冠军。他的这个能量场非常强,他能被万物所滋润,不因为身残,就..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问:下面一个问题。我念佛不为自己,为了救度父母,希望父母临终时不要受折磨,不要堕地狱,能够得度。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定弘..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第三十 经理白衣戒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着。于六..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主讲:悟演法师 今晚讲“坐禅”的重要性。末法时代,众生有许多习气毛病,把俗世习气带入佛法修行并且去做义思维,故佛法认知有许多弯路。这也是一个修行过程。但当我们..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以前我讲过,菩萨要不要发财啊? 像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个众生来跟祂说:「观世音菩萨,我现在生病,祈求祢帮我这个病去除」,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如果人缘不够广,不认识那个..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说阿弥陀经》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成佛的理念我们从小就有理想,长大了要有所作为,按照这种理想去奋斗。学佛也一样,成佛就是我们的理想。要实现成佛的理想需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大乘经典处处围绕着发菩提..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壹 叙说戒原由上慧下僧老法师..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