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锡大师念佛开示

繁体

飞锡大师念佛开示飞锡大师念佛开示

飞锡。不清楚他的出身,最初专精学习戒律威仪,后来与楚金法师研习天台宗的教观。唐玄宗天宝初年(西元七四二年),曾游化到京城,最后居住在终南山紫阁草堂,并撰写《念佛三昧宝王论》三卷。其上卷,说明了普遍忆念三世一切诸佛的法门,大略如下:‘帝释的天网如果未张开,成千的璎珞如何能够看得到。罗网的大纲如果高举起来,网子的条目自然也一齐打开。曾经洗浴于大海的人,即是已经用过了百川的流水,就如同称念万德洪名诸佛名号的人,必定能够成就三昧。然而世间的人,有称念过去释迦牟尼佛的,有忆想现在阿弥陀佛的,唯独未曾听闻有人专念未来诸佛。为什么呢?因为诸佛如来乃是天上天下至尊至贵的圣人,而众生则是最卑微低下的凡夫,因此众生自然会恭敬诸佛而轻视凡夫。但是,如果高下尊卑的分别心一生起,则诸多的妄想就纷纷兴起。恭敬和傲慢的取舍念头一建立,那么平等的一真法界就隐没了。《般若经》说:“一切的有情都有如来藏性,自性和普贤菩萨一样平等不二,这是因为一切众生本来自体即是周遍法界的缘故。”就像贫穷的女人身怀尊贵的王子,良米隐藏在谷壳糟糠里面,这个道理就如同明镜一样明白易见。人们都轻慢侮辱未来的白毫相光(指佛),而不敢轻视现在具足金身的如来。然而一切众生造罪的缘由,大多是在未来佛身上,而不是在过去和现在佛身上。如果我们否定一切众生具足佛性、否认众生与佛无别,那么未来佛又如何能够产生而存在呢?若是能够知道母亲因为怀著王子而尊贵,而良米又因为谷壳糟糠而得以保全,能够生起相应于《法华经》常不轻菩萨的恭敬心,那么念佛三昧,就可以不求速成而成。因此不论婢女或盗匪,我们都不可以稍有轻视之心。同样地,饿鬼地狱畜生也应当要给予平等普遍的恭敬,乃至没有所谓的善可以执取、没有所谓的恶可以舍弃。若能如此,那么随著每一个念头的生起,就无不是慈悲平等的佛心了。’此书的中卷,说明念现在佛专注一境的法门,其文大略如下:‘《悲华经》说:“密苏王子,从发菩提心以来,在行走的步步当中,在起心思虑的念念之间,常常都在忆念诸佛。如今他已经登上了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现今生于美妙安乐的净土,那就是现在的阿佛是也。”我认为无论是经行于田间小路、或者徒步于幽深的山林里,固然都要像密苏王子一样心心念念不离于佛。即使是如诸侯大臣,正驾起华丽的马车出门,庄饰于车马上的玉器摇动而撞击鸣响、两旁又有卫士执持仪杖随从而行,而自己身上则穿著富贵的衣服带著玉佩,前往朝见天子的时候。或者官兵将领,统帅著整齐威严的军阵旗帜,带领著浩浩疾行的车马时,又怎么可以不谨慎用心于每一步之间,使我们的心不离于念佛呢?凡是所有的人们,从出生到死亡之间,没有一个人没有呼吸的出入息。一般的世间人多以珠玉宝石或菩提子为念珠,我则是以出入息为念珠。我们称念佛号,如果依随著呼吸,那么就有很大的依靠。何必害怕一息不来而已经入于来世了。我在行住坐卧当中常用这个念珠,纵使昏沉睡眠的时候,也能够怀念著阿弥陀佛而睡著,醒了之后马上就继续念佛。如此不断用功,必定能够在梦中见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如同钻木取火,当浓烟升起的时候,就是火要燃起之前的相貌,如果不断地梦到阿弥陀佛,那么念佛三昧就快要成就了。如此想要面见阿弥陀佛的白毫相光,亲自蒙受阿弥陀佛授记成佛,那真是万无一失了。有人问:“如果是这样,只要能相继不断地用心去忆想阿弥陀佛,就不必高声去念佛了?”答:“排除散乱的关键要点,在于念佛时的音声,念佛时的音声如果不振奋高昂,那么心念恐怕就暗暗地浮动不定。这有五种意义:如同拔茅草一样,拔一根时由于根结相连而其他的也一起拔了起来(比喻仰仗阿弥陀佛的超拔与善友彼此的相助),并凭借著在后面的鞭策(自己痛念生死无常而振奋高声的念佛),只要以终其一生的性命来对抗生死轮转,那么就可以永久辞别于将来无量劫百千的忧苦,这是第一点。返闻音声的观照一旦达到,万千的妄想念头就如冰雪般消融于阳光之下,那么本自具足如同茂盛丛林一样众多的清净功德,便自然而然流露出来。就好像在千山万岭之间,繁盛长青的松树独立孤挺地显露出来一样,这是第二点。阿弥陀佛金色的容貌光明闪耀出种种鲜丽的色彩,宝华不断如大雨淅沥地从虚空中坠落,这种美妙殊胜的景况,现今就可以如同观察自己指掌一样地清晰,这些都是由于念佛的音声所达到的,这是第三点。又如同搬运木石,如果太重而无法移动向前时,只要同时发出音声大声地呼号,那么就可以飘然轻易地举起来,这是第四点。与魔军强敌兴兵作战,若是彼此实力相近,正当旗鼓相望对阵交接的时候,如果使用号角声律帮助作战,则可以用整齐的号令,产生坚定的力量,以攻破强大的敌人,这是第五点。音声和静默两者俱全,修止与作观一起并进,这个正符合了佛陀的旨意,如此不是很好吗?”《华严经》说:“宁愿受无量的苦痛,可以听闻到佛的音声,而不愿意享受一切快乐,却听不到佛的名号。”佛的名声遥远地震动三千大千世界,能令一切众生开启善行萌发善根,犹如春天的雷声,唤醒了沉睡了一季的花草树木,怎么可以轻视念佛时的音声呢?’下卷则说明,理事双修、即生无生法门,大略如下:‘世间一般人都说念佛是有念的工夫,而我则说念佛就是无念。因为凡是所有的心念当下即是空寂,怎么可以说它是有念。并非令念头消灭才叫作空,怎么可以说令心虚无断灭,才称为无念呢?心念的本性当下就空寂的,怎么可以有“当它生起就称为有念、当它消灭就称为无念。”的这种生灭取舍相呢?没有所念的心,这叫作“应无所住”;却又净念相继地念佛,这叫作“而生其心”。另外,没有所念的心,叫作“从无住本”;而修行念佛,叫作“立一切法”。没有所念的心,叫作“念即是空”;而修行念佛,叫作“空即是念”。这正是说明中道的双寂而又双照的境界。虽观照而常处空寂,即是“没有能念的心”;虽空寂而常起观照,即是“而修行念佛”。这就是诸佛如来空寂而又观照的三摩地,也就是念佛三昧究竟的境界。因此这个念佛三昧,能生首楞严王师子吼三昧。

评论问答

雨宝经感应

念诵雨宝陀罗尼经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使我们的一切疾病得到消除,也可以为我们化解一切的灾难和疾苦,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的富有和快乐,而且通过念诵雨宝经还可以帮助我们破除烦忧,使我们的内心更加的清明..

雨宝陀罗尼经回向发愿

雨宝陀罗尼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求财的经文,我们每天念诵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还有就是我们最好在念诵雨宝陀罗尼经之后进行回向,及时的做好回向是非常重要的。《雨宝陀罗尼咒》又称《能获一切财宝伏藏陀罗尼》。出自《..

那一场求浆的偶遇

那一场求浆的偶遇那一场求浆的偶遇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据说这一场艳绝人寰的际遇,始于寻春独行,酒渴求饮。故事出处是唐朝孟棨《本事诗情感》一书。酒渴不是酒瘾犯了..

蘑菇素面肠

蘑菇素面肠蘑菇素面肠原料: 素面肠(面筋制品,素食专卖店有售)、白蘑菇、红椒、荷兰豆 做法: 1、素面肠解冻切斜片,白蘑菇洗净切厚片,红椒切块,荷兰豆洗净。 2、起锅热油,先下面肠炒至微黄,在加配料一起翻炒,..

金刚经可以传播吗

金刚经在佛法中的地位是非常的高的,是经过众人加持和修行的,如果我们将金刚经传播出去的话,这在佛法中是非常大的一件功德,所积攒的功德也是无量的,所以说传播金刚经是完全可以的,对我们的也是非常有益的。1、..

金刚经说的是啥

金刚经这部经典所讲的内容深厚,智慧也深,所以有些人在修金刚经时,对金刚经所讲的内容不太了解。其实金刚经所讲内容是需要大家用心去领悟的,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的意思。那金刚经到底说的是啥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转业改命的原理和方法[大安法师]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心何以能转业?心与道合,心与佛合,即能转业。业何以能缚心?心依常分,任运作受,即为业缚。一切现前境界,一切当来果报..

陈道明:发呆的美好

陈道明:发呆的美好陈道明:发呆的美好有三十岁的朋友告诉我,他活得很焦虑。社会走得太深,你就会焦虑。能对生活多控制一点,焦虑就会少一点。 一天到晚在饭桌上跟人吃饭说话——说的话跟自己毫无关系,说的都是张..

六祖坛经有几品

《坛经》为无上法宝,共有6品,世人多以读小说心情流览,诚福薄慧浅之流;宜字字溶入心中,必裨大用。即“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十二字,能透澈了解,亦堪称参学事毕。【摘自《耕云书笺》】行由品第一时大师至..

学佛先做人开始:南怀瑾

“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这一段话,有那一个佛教徒做到了?我常说我不是佛教徒,因为我没有资格当一个佛教徒。佛说假定有一个人,看见怨家,如己父母,这多难啊。视怨家犹如自己的亲..

请同修们在空余时念佛

请同修们在空余时念佛净土宗修学主要是念佛。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至心称念,无上功德。念佛一开始,会心猿不定,杂念纷飞。杂念妄想是我们多生的习气,一时消除不了,不要管他,接着念佛。有一同修告诉我:在念佛前说..

贪着五尘会引发疾病

贪着五尘会引发疾病《摩诃止观辅行》的第三十二卷上说:贪着美好的色、声、香、味、触这五样东西都会产生疾病。因为色、声、香、味、触这五样东西,会蒙蔽我们的心智和德性,所以叫做“五尘”。 (一)沉迷色境的人..

贪财色如刀尖舔血有割舌之险

贪财色如刀尖舔血有割舌之险【原文】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佛说四十二章经》【注释】财物和美色对于人来讲,就像小孩子贪图刀刃上粘着的丁点儿蜂蜜:它吸引人的那..

诸佛在世间,世人常不识

诸佛在世间,世人常不识徐足之诸佛在世间,世人常不识。佛门大德常如是感叹,净空法师常如是感叹。古代三位著名和尚,寒山、拾得、丰干,都是在寺庙的厨房里打杂的,烧火,挑水,舂米,伺候大众。寒山大师,相传为文..

谁看得出你是女众

谁看得出你是女众有一位比丘尼请教龙潭禅师:“要如何修持,下一辈子才能转为大丈夫相?”龙潭:“你出家为尼已经多久了?”比丘尼:“过去出家有多久,这与未来有什么关系?我问的只是想知道将来是否有转为男相的一..

诸佛欢喜: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扩大招生

诸佛欢喜: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扩大招生往期入学学僧( 摄影:马江洲) 通讯员马江洲讯:全国各地佛学院招生考试近日基本结束,不少人仍然致电咨询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招生情况。为满足有志求学的僧青年的愿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