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霖警官:从一碗酸辣汤简单地体会什么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

繁体

黄柏霖警官:从一碗酸辣汤简单地体会什么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黄柏霖警官:从一碗酸辣汤简单地体会什么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看经文的第四行,「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我刚才有稍微引用一下《金刚经》的道理。我现在再引一段《金刚经》里面讲的,「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这一段我是特别再把它加进来,是因为「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因为我们要知道,我们要破掉这个我执不容易。你我执破了,你就出三界了。

所以六度里面把布施摆第一。你要修六度菩萨行是要做什么?就是要行菩萨道。那行菩萨道要做什么?要成佛。佛陀跟我们讲,你不行菩萨道不能成佛啊。所以我们说菩萨是法王子。所以菩萨道里面的六度万行,它把布施摆第一个。所以佛陀告诉须菩提,如果你想真正做一个发心的菩萨,如果你还有我相,你说,我是菩萨,那你就不是菩萨。所以《金刚经》常常在一直在强调这个我。他说,我是初果须陀洹,那你就不是须陀洹。所以,我破掉了,那小乘就成阿罗汉了。所以佛陀说,菩萨如果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有寿者相,他就不是菩萨了。

接下来佛陀又说了,他说,「菩萨于法」,「菩萨于法」是什么意思?我们简单的说,菩萨在日常生活里,菩萨在待人处事,菩萨在行住坐卧,「法」当然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包括有为法、无为法,都可以叫一切万法。所以菩萨在日常生活里面,在根尘接触,六根接触六尘,佛陀跟你讲,「应无所住」。那为什么要「应无所住」呢?因为你无所住,你才有办法破执着。所以佛陀说,「应无所住」,就是你必须要去悟。要体悟以后,要悟那个空性,你能够无所住,就是你证悟这个空性,那心中没有执着、分别。没有执着、分别的时候,它就无所住了。他无我的时候,他如果有执着就有我,它没有执着、分别的时候,他无我的时候,他再去做布施。所以你应无所住,就是你无我的时候,你破执着、分别的时候,你再去行布施。

佛陀告诉你说,你要怎么去训练、去熏习?你能够做到无这个四相,那就从日常生活做起。那日常生活怎么做呢?佛陀告诉你八个字,「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跟章嘉大师教净空法师从布施下手,其实是一样的,同一个道理。所以佛陀教我们说,「应无所住」来去实践这个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那么这个可能各位觉得会很深。我简单跟各位讲,你去逛百货公司,你去逛名品百货,你走过去,你看到美色美食,你一定会住相生心。所以为什么我们从财布施开始舍,我们就是要舍掉这个习气,最后是要舍掉这个习气。刚开始是舍财,最后舍掉这个身体的执着,最后舍掉这个习气,最后舍掉这个妄想。

那我就在这个六尘布施里面,我用一个不住味尘布施来跟各位分享,如何做到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有一次我去吃素食的时候,我就看到一个师姐点酸辣汤。我们要知道,我们这个觉性本来是无所住的,但是现在为什么变成有所住呢?因为我们的习气、我们的毛病、我们的执着。那我就看到这个师姐在点酸辣汤的时候,这个老板就把原来这个酸辣汤,它不是现煮的,他就煮的一锅以后把它保温,老板就把这个酸辣汤,保温的酸辣汤就端出来。这个师姐一喝到酸辣汤,舌根碰到这个酸辣汤,这个酸辣汤就是味尘,她碰到这个酸辣汤的时候,马上就说,这个酸辣汤不热,我不吃。谁告诉她说,这个酸辣汤不热呢?她的觉性告诉她的。但是我们就是保不住那个第一念,我们那个第一念是我们的觉性,那就是我们的佛知佛见。但是我们的第二念,我们的习气就跑出来了,我们的执着就跑出来了,所以我们保不住第一念,那我们就有三心二意。第二念出来以后,就是分别、执着了。所以第二念出来,那个是妄心。所以这个小姐就跟老板说,我不要吃。那叫老板一定要再煮一汤热的。

所以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了解说,就会知道酸辣汤冷跟热,不冷不热,会知道酸辣汤的酸甜苦辣的,这个知道的知是谁呢?就是我们的觉性。所以大经里面讲,「知之一字,众妙之门」。我们这个佛性,有见闻觉知的作用,透过六根产生见闻觉知的作用。所以知道这个酸辣汤是冷的、是热的、是明的、是暗的、是好的、是坏的,就是我们的自性、我们的觉性。但是你迷了以后,他就会着相,喜欢明的,不喜欢暗的;喜欢美的,不喜欢丑的;喜欢好吃的,不喜欢不好吃的,那就是染着了,那就有憎爱了。

我们的觉性,它是,六祖大师讲,我一再在讲经里面讲过,跟惠明将军讲那句话,「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哪个是明上座?」就是我们这个觉性,是「明上座」,是本来的面目。所以那个第一念,知道它是甜的,不甜的;是冷的,是热的。所以我们在六根接触六尘的当下那一念很重要。我们念佛人,念念都是要舍,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代表什么?阿弥陀佛代表清净。

所以你在吃的时候,当下你就是阿弥陀佛,面也是阿弥陀佛,吃也是阿弥陀佛,味道也是阿弥陀佛。既然阿弥陀佛,它就平等。平等,它就没有好跟坏,没有善跟恶的对待,没有美跟丑的对待,没有好吃跟不好吃的对待,那才叫做平等,我们讲说富贵跟贫贱不二。所以佛法讲不二,不二就是平等。心里不执着,就平等了。所以一句阿弥陀佛,它提醒你这个觉性平等。所以你在夹这个面起来吃的时候,你知道得很清楚,那么马上转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代表清净、平等、慈悲,那你就吃下去了。那就没有所谓憎跟爱,憎就是讨厌,爱就喜欢。就没有所谓的热跟不热,热跟不热就放下来了,热跟不热就舍掉了。舍掉这个习气就舍掉这个业力,那你心就清净了。

所以修行布施要从哪里修?要从根尘接触修。那境界在哪里?境界在根尘接触的地方,你就会心生则种种法生。老法师常常跟我们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生贪心,它就生贪心。你生清净,生阿弥陀佛,它就变成阿弥陀佛,所以念佛就可以成佛,是这个道理,佛代表清净。你不从这个地方修,你嘴巴念佛,可是心做不到阿弥陀佛,那就是古德讲,喊破喉咙亦枉然,不得解脱叫枉然,你自己绑自己嘛,苦的是你自己不是别人,也不是面店的老板。你吃不到热腾腾的酸辣汤面,你就一肚子气,不高兴,带着不高兴离开面店回到家,还是不高兴。下次就觉得很讨厌,不想再走进这间面店。招谁惹谁?是你自己惹自己,你还怪别人?所以境缘无好丑,好丑生于心。苦的是你自己,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堕落的是你,跟别人有什么关系?

所以我们如果能从这个地方去悟到这个觉性,那个就是古德说的,没有开悟以前,如丧考妣,就像父母死掉一样,迷迷糊糊的这么一直哭。悟了以后,抓到根本,抓到核心了,也是如丧考妣啊,什么意思?哎呀,痛哭一场,原来我以前颠倒迷惑这么久,就为了它。所以这一段具足无量义。所以佛陀告诉你,方法在这里,你要在生活上去修。经本只是提供我们一个指月标,指月标就告诉你月亮在哪里,指出你一条明路。但是佛陀告诉你,「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你在做任何事情,不单是有形的,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无形的内舍六根也是大布施。

所以净空法师曾经在,我上一次,前两个月跟他随师到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巴黎净宗学会的莲友做三时系念,老法师这个开示,老法师就讲这一段。他说,《金刚经》的道理,佛陀告诉你们,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很难做到。老法师就讲,但是老法师告诉莲友说,可以做到的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你六根接触六尘,你就转成阿弥陀佛就没错了。就像我刚才讲的,你吃那个酸辣汤面,热跟不热,热也是阿弥陀佛,热就是你喜欢的嘛,不热也是阿弥陀佛,你不喜欢的嘛。什么叫平等清净?放下喜欢跟不喜欢,那个所现出来的心就是菩提心,那个就是我们本来面目,那就是平等心,那就是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的心没有憎跟爱,所以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平等救度。因为那是一真法界,绝待的清净世界。

所以佛陀才跟我们讲,「菩萨不住相布施,福德不可思量」。我们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缘,有福德就会有智慧,所以要开智慧。没有福德不行,没有福报不行。福德从什么地方出来的?业障要消啊,习气要断,毛病要断。所以我们就从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从世间在日常生活里面,行住坐卧里面去修这个无所住,而生其心,「内舍六根,外舍六尘」。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四十四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因果教育弘化网】

评论问答

黄念祖:因果是不虚的

黄念祖:因果是不虚的黄念祖:因果是不虚的“世间之事,更相患害”,有些事情相更换的,要彼此互相成为患、成为害,患是祸患,害是毒害。“虽不临时”,虽不是马上就在眼前给你表现出来,可是因果是不虚的,决定所谓..

金刚经和地藏经有什么区别

《金刚经》和《地藏经》都是非常经典的经文,也是很多人都在修持的经文。两部经文都是有大智慧的经文,都可以让我们修至果满成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金刚经》和《地藏经》的区别是什么。《金刚经》《金刚经..

金刚经要念多久比较好

在修行金刚经的时候,我们是要每天都坚持的去念金刚经的,刚开始念金刚经的时候,在念完一遍之后,可以停下来修行会,能让自己减少很多的杂念,让自己懂得金刚经中很多的知识,修行金刚经的时间久了之后,也就不会有..

钱是您的,资源是大家的

钱是您的,资源是大家的德国是个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国家,说到奔驰、宝马、西门子、博世没有人不知道,世界上用于核反应堆中最好的核心泵是在德国一个小镇上生产的。在这样一个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一定是纸醉金迷灯红..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1卷)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1卷) 0238 08 P0766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1卷)【隋 芨多译】 No. 238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隋大业年中三藏笈多译 归命一切佛菩萨海等如是我闻。一时世尊。闻者游行..

每天念阿弥陀经几遍好

我们每天在念阿弥陀经的时候,具体需要念几遍,看自己的情况决定就行了。要是你每天的时间都是比较富余的话,那么你就可以每天多去诵读几遍。因为关于每天要读诵几遍是没有规定的,如果时间不多的话可以少读几遍。如..

都摄六根,抛开虚妄执著

都摄六根,抛开虚妄执著都摄六根,抛开虚妄执著我们学佛做人有时候用心是最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在人间我们经常说一句话“你这个人六根未净”,实际上就是你还没有完全断掉这..

所谓善、恶磁场的影响

所谓善、恶磁场的影响 凡夫肉眼看不见,就说不存在,以苦为乐造下不善因,实乃一叶障目痴愚无明啊!呜呼哀哉!凡夫肉眼看不见的,并非是不能察觉的。所谓磁场波长便是啊,善的意念会发出善的波长磁场,恶的意念会发..

陈圣性贞女贞孝净业记

陈圣性贞女贞孝净业记 真如法性.生佛体同。迷悟攸分.凡圣迥别。欲复本有之心性.须断幻妄之惑业。欲断惑业.非严持净戒.力修定慧不可。戒定慧三.力极功纯。则妄惑彻底消灭.本心全体显现矣。譬如磨镜.垢去明存..

阿秋法王:你是为了我才变成今天这副模样啊,我的爸爸妈妈

阿秋法王:你是为了我才变成今天这副模样啊,我的爸爸妈妈众生越是丑恶,便越是自己未孝未利益他们的最好证明(阿秋法王精彩的开示)由于自己有一颗高高低低的心,故难将一切摄为自己悲心利用的对象。因为在生生世世..

达照法师:人成即佛成,学佛修行必备六个先决条件

达照法师:人成即佛成,学佛修行必备六个先决条件达照法师:人成即佛成,学佛修行必备六个先决条件我们经常听到:“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可见学..

修行前需做好五件事,调整呼吸最重要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环境作保证,如安定的社会和清净的道场,也要有好的小环境作保证,小环境就是我们自身。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自身要做好五件事情,即所谓的调五事饮食上要不饥不饱;睡眠上要不节不支;身体上要不宽不..

清献赵抃居士悟道因缘

清献赵抃居士悟道因缘清献公赵抃(bian)居士,蒋山法泉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悦道,自号知非,衢州(今浙江境内)西安人。北宋仁宗至和年间(1054-1056),任殿中侍御史,为人耿介,弹劾不避权贵,京城里的人都称他为铁..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最近有某一位任职某财团高阶的同修,忧心忡忡地跑来见我,他说:「我考虑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我决定要离职,而且我也无法考虑到太太对我的不解,因为我实在太痛苦了。」我问他..

骗子

有个人卧床不起,病情十分严重,他绝望地祷告众神,说若能使他病愈,他一定奉献一百头牛 。众神想试验他一下,便用灵丹妙药,使他康复了。他病好下床后,没用真正的牛来酬谢众神,而用面团做成了一百头牛,放在祭坛..

民国桑氏女《净土圣贤录》

桑氏女,辽宁辽阳人。父母茹素念佛,信心虔笃,女自幼相随,信行尤切。于民国二十一年,四月八日,随其父至附近立山庙进香,居于念佛堂。至十七日,乃知时至,向其父言,阿弥陀佛,许明日子时来接我。便同其父出堂,回家,启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