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四卷15

繁体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四卷15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四卷15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受菩提记第四十四)

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

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

第四卷

受菩提记第四十四

北京净莲寺长老慈舟老法师《无量寿经科判》,谓本品内容为‘法师不退得记为劝’。其意为能演说本经者,信行不退,即得受记,以此普劝法师以及大众也。慈老之判,契合经旨。本品文初明说法得利。中段明不闻退转,并劝为他演说。末段受菩提记。

若于来世,乃至正法灭时,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摄取受持,当获广大一切智智。于彼法中广大胜解,获大欢喜。广为他说。常乐修行。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于是法,若已求、现求、当求者,皆获善利,汝等应当安住无疑。种诸善本,应常修习,使无疑滞,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

‘正法灭时’。一代佛化,历正法、像法、末法之三时。嘉祥《法华义疏五》曰:‘佛虽去世,法仪未改,谓正法时。佛去世久,道化讹替,谓像法时。转复微末,谓末法时。’所云正者证也。像者似也。末者微也。又《青龙仁王经疏三》曰:‘有教有行,有得果证,名为正法。有教有行,而无果证,名为像法。唯有其教,无行无证,名为末法。’至于正像末所经历之年数,诸经之说不一。古德多采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之说。(说末法为一万年者,如《大悲经》。)故知佛法住世尚约有九千年也。‘正法灭时’,广指像法与末法。当前正是末法之时。此时之众生,善根逊前,但其中必仍有过去生中广修功德,当前供佛念佛之人。故云‘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众生’者,《弥陀要解》谓等觉已还皆可名众生。是以众生中,上可有等觉大士,下则六趣凡夫,我等皆在其中。如是众生由于以往多生供养诸佛,念佛修善,故蒙彼如来威神加被,乃于现世‘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是以我侪遇此法门,应深庆幸,切莫错过,务当‘摄取受持’。则可‘获广大一切智智’。

‘摄取’者,《往生论》谓极乐依正一切庄严功德成就,‘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又《弥陀要解》曰:‘一一庄严全体理性。’若能了达极乐一切庄严成就,入一法句,从事达理,即事而真,谛信万德庄严,直入一句名号之中,净念相继是为‘摄取’之义也。盖弥陀名号正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法身功德不可思议,故名号功德亦复不可思议。‘受持’者,‘受’者,信受,依教奉行也。本经之宗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宗者,修行要径,依此而修,始名为受。‘持’者,执持名号与持诵本经也。十地菩萨不离念佛,此一句佛号,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是以等觉大士亦不离念佛。我等凡夫,但当老实念去。《要解》云:‘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灵峰大师此言,真得十方如来之髓。实应尽未来际顶礼膜拜此一句也。念佛时,即是善根福德同佛时,是故‘当获广大一切智智’。于我具缚凡夫,亦非份外。‘一切智智’是佛智之名。同于一切智。但以一切智,有时指佛智。如《法华经化城品》曰:‘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又《智度论》云:‘是故如来名一切智。’但有时又指声闻缘觉之智。如《智度论》又云:‘后品中佛说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是则谓一切智为二乘智矣。故为别于彼一切智,乃以一切智智专指佛智。《大日经疏一》曰:‘梵云萨婆若耶,即是一切智。今谓一切智智,即是智中之智也。’又‘一切智智,如实了知。名为一切智者。’又‘又谓此智,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菩提心为因者,谓行者如实知自心也。大悲为根者,谓行者发悲愿,拔众生之苦,与以乐也。方便为究竟者,为一切智智之果,即以利他之行而名之也。’又《仁王经》曰:‘自性清净,名本觉性,即是诸佛一切智智。’由上之经文可见,今日能闻能信此微妙净土法门之人,皆由过去生中,已曾供养诸佛,广修众善,忆佛念佛,因此乃得诸佛威力加被,故今始‘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此净土法门广摄万法,普收众类,故云广大。于此法门,若能信受奉行,当得一切智智,即是得佛智,如实了知,自心本来清净。

‘于彼法中,广大胜解,获大欢喜。广为他说,常乐修行’。(以上经文,节取《唐译》。)盖谓若人能于净宗妙法得广大胜解了达净宗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佛不二,念佛即佛之圆旨,则必能欢喜信受,常乐修习,复以此广劝他人也。

‘广为他说’,下复云‘为他演说’,本品末云‘专心信受,持诵说行。’,是皆普劝演说宏扬本经与净土法门。今者正是流通分,故劝演说,以广流通。如《愿力宏深品》云:‘转相教授,转相度脱。如是辗转,不可复计。’故知乐为人说,劝导一切众生,同入弥陀一乘愿海,方是知恩报恩之正行。妙法流通,正符如来本愿。是故《法华经法师品》曰:‘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曰:‘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是如来使,如来所遗,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又曰:‘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由上可证,演说《法华》,功德无尽。而本经正是‘法华秘髓’,如《弥陀要解》曰:‘当来经法灭尽,特留此经(即本经,文见《独留此经品》)。住世百年,广度含识。阿伽陀药,万病总持。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故知演说本经者之功德不可思议,亦必为诸佛之所护念也。下云‘常乐修行’,谕说法者应心口一如,言行一致,自不修习,何能劝人修习。

下复普劝断疑生信。若欲说法利人,则自身首须断尽纤疑。经曰:凡求是法,‘皆获善利’。故应‘安住无疑’,老实持念,勿生疑惑。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为诸善之本。当奉为纲宗,安住如是法中。‘应常修习,使无疑滞’。盖疑根未断,即是罪根。欲断疑根,应知方便。疑惑不断,只因慧心不朗。慧心不朗者,只以三垢障深。据《安乐集》,念佛三昧能除过去、现在、未来贪嗔痴一切诸障。垢去明生,则无疑滞矣。如是则不堕于诸天、二乘、懈慢国、边地、疑城,如是等等‘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珍宝喻彼中之乐,牢狱喻未得究竟解脱,而不自在也。

又《安乐集》曰:‘称名亦尔。但能专至相续不断,定生佛前。今劝后代学者,若欲会其二谛,但知念念不可得,即是智慧门;而能系念相续不断,即是功德门。是故经云:菩萨摩诃萨恒以功德智慧以修其心。若始学者,未能破相。但能依相专至,无不往生,不须疑也。’道绰大师此言,剖开诸佛秘藏,直显净宗心髓。但能信受奉行,依相专至,老实念去,纵未离相,决定往生净土。依相专至,凡夫能行。离相乃菩萨境界。《金刚经》‘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实非凡夫生灭之心所能及也。净宗妙用,实为方便中之方便。

阿逸多: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众生于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于须臾顷为他演说,劝令听闻,不生忧恼,乃至昼夜思惟彼刹,及佛功德,于无上道,终不退转。

世尊复举诸大威德菩萨,因未闻此法,而退转菩提,弥显流通此经之要。

‘如是等类大威德者’,乃能生佛法广大异门之大士。‘异门’对下句中之‘此法’而言。‘此法’者,净土法门也。‘异门’者,净土以外其余种种法门也。经云:‘涅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是诸菩萨,虽能于佛法中,开显净宗以外之种种方便法门。但以未闻此法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以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故。若不听闻修习,难于究竟自觉故。再者,念佛法门是普被三根迳中之迳,若不闻知此法,则难于普度有情,速脱生死,以圆满利他之行故。于自身则跋涉于艰险之途,于众生则导引于坑坎之路。未契如来方便,难入一乘愿海。是故将有一亿菩萨,因未闻此法而退转于无上菩提也。世尊欲令一切凡圣,悉闻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劝令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信受奉行,复能流通。虽仅于须臾之顷,‘为他演说’,劝人听闻是经,使之‘不生忧恼’。如是说法,乃至至心精进,‘昼夜思维彼刹,及佛功德。’如是之人,‘于无上道,终不退转’。

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彼人’即指‘于此经典......为他演说’之人。‘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指劫火。成劫之后为住劫;住劫之后有坏劫;坏劫之末有火风水三灾。此火灾亦称劫火。《仁王经》曰:‘劫火洞然,大千俱坏。’又《俱舍论》曰:‘风吹猛焰烧上天宫,乃至梵宫无遗灰烬。’佛记彼人,于临终时,纵使此三千大千世界,皆被劫火所烧,彼人亦能从中超出,往生极乐国土。彼人以持说是经之功德力,及十方如来威神加被力,故于此界,虽是劫火洞然,大千俱坏。仍能安稳自在,从容往生。如《普贤行愿品》:‘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佛复记曰:‘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佛为印证,如是之人,皆已于过去佛前,领受菩提记,皆当作佛;并为‘一切如来,同所称赞’。

末后普劝大众‘专心信受、持诵、说行’。《笺注》云:‘专心,谓心专一不杂余念也。’‘持诵’,受持读诵也。‘说行’,谓如经而说,依教奉行也。

这样的黄鳝你还敢吃吗

这样的黄鳝你还敢吃吗真相实验:黄鳝体内有要命的寄生虫。每年进入春夏之交,是食用黄鳝的旺季,但你可能不知道,黄鳝体内有多种寄生虫,烹熟都未必能杀死。这些寄生虫、解剖黄鳝时,用肉眼都能看见!某君的爸爸是黄..

念《药师经》可断吃肉欲望

念《药师经》可断吃肉欲望现在人的心动荡得太厉害了,所以灾难就很多。大家都想着快、好,世间妄想多,想要享受得多,人间灾难就多。浮躁是最不好的东西,修道首先要除浮躁,内心要安详,安定,天下自得安宁。社会需..

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

今天有师兄问我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告诉师兄们,其实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是给不出来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的,药师经有药师经的功德作用,药师咒有药师咒的功德作用,我们只能说看自己需要哪一个的功德利益而选择哪..

邪淫的果报极其可怕!什么样的人容易行邪淫

邪YIN的果报极其可怕!什么样的人容易行邪YIN经论中说,以贪心、嗔心、痴心都可引起邪淫。一般来讲,大多数邪淫都是贪心引起的,这一点不用多讲,大家也应该很清楚。有些邪淫是嗔心引起的,如对怨敌的女人行淫,或者..

达真堪布: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

达真堪布: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问: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如果身口意达不到一致,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达真堪布答:虽然你发心没有完全到位,但是你同时也发了一些善心,也生起了一..

钱从哪里来?三则佛教短故事告诉您答案!

钱从哪里来?三则佛教短故事告诉您答案!佛教主张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轮回是无始无终的。如果我们在过去世很吝啬,未曾布施,那么即便今世得到了亿万遗产,也未必有福享用;如果我们在过去世多行布..

怎样念药师经才有效

其实我们念诵药师经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念诵抄写,听等等都是方法,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心态,只有我们将自己的心态放正了,我们才能够知道经文讲述的道理。民间病:风病,热病,冷病,心病,业障病·····..

邪淫的果报如此之快!

我是一名刚刚皈依的佛弟子!皈依的那天弟子发愿要好好做人!皈依之前,我已离婚,一直处于茫然的状态,虽然外表坚强,但是内心已被掏空,对自己的孩子都没耐心!什么都不想做!这时我和自己的前男友联系上了,告诉他..

达真堪布:念六字大明咒时如何观想

达真堪布:念六字大明咒时如何观想问:念六字大明咒时如何观想?答:无论我们诵经也好,念咒也好,都要有三个殊胜的摄持: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首先,念佛、诵经、念咒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念..

每天抄写楞严经7遍好处有什么

首先,我对这个每天抄写7遍的楞严经不是很赞同,因为楞严经从开头到结尾,不计算标点符号等,还有将近六万三千多字。每天抄抄7遍的师兄我只能说一句“佩服”。好了,言归正传,我们都知道抄写楞严经是一件功德非常的..

阿赖耶识有漏种子的分类

影响种性的这些种子,种类是什么?什么东西会影响我们的种性?为什么他生出来是人天种性,他生出来是二乘种性,他生出来是菩萨种性呢?它的理由在哪里?它的过程是怎么来的?我们来看看种子的种类。首先,我们把阿赖..

阿弥陀佛:成就的佛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一宗,法门深广,三根普被,人人可修,若真是正信、切愿、实行,往生必定可期。《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现在国内修学佛法的,除西藏外,百分之九十都是修净土宗的,然现在..

阿罗汉的神通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阿罗汉者:怎么叫阿罗汉呢?方才说的四果阿罗汉,到这种阿罗汉的位置上,不需要再学了,这叫无学位;初果到三果,都叫有学位。四果阿罗汉又叫证道位,二果和三果叫修道..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问:请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先去想厌离娑婆,然后欣求极乐,最后回归于一声佛号。那回归这一声佛号的时候,我们坐下来念佛号,像我们年纪大,念念就没声了,那我也就默念了。可是我现在有一个问题,有的时候..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太好争斗,欲望炽盛,又极力去控制自己,导致内心压抑负累。当这种压抑负累到一定程度,就又难以控制,会通过邪欲这种方式释放出来。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确实是好争好斗,又压..

快绝望了,但只有忏悔改过才有用

我结婚两年了,和公婆分开过的,我丈夫有个哥哥没结婚(智障),我们有个可爱的宝宝,今年一岁多。我们99年认识,到结婚只用半年的时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听父母的,会选择他!我们吵架如家常便饭!结婚前两天是第..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