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繁体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经的篇幅是比较短的,但是我们在修行阿弥陀经的过程中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在修行阿弥陀经之前要先去了解一下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修行阿弥陀经。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吧。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明蕅益大师要解

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

佛法难闻,凡情忽之也;净宗难信,旨奥罔解。佛法者何?净而已矣。所净者何?根尘识皆是也。故群经蕴义,无不在净;学而习于净,扼乎佛法之要矣。然三藏烟海,畏繁求专,得阿尔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古德汇而辑之,曰‘净三经’;近德益以华严行愿品、楞严势至圆通章,曰‘净五经’。前汇专之专者也,各明一义;后益选其专者也,自行化他之加行也。依圣言量,末法惟净成就,又云普被三根。姑无论其探源析流,遍饮其水;盱衡当时,果能贯彻三经者,宁多乎哉?仅弥陀一经,闻者较广,但亦依其文,而作讽诵,鲜能达其义,如法实修。虽有圆中钞及疏钞等,非不浩浩渊渊,探赜索隐;第以辞藻典雅清铄,非夫人尽能受;仍如宝珠裹衣,贫子不富。佛法难闻,似又不一其障也!蕅益大师要解出,文润而质,言简而精;性与相,双彰其谛;禅与净,融而无诤。求解者,豁显其义;求行者,详示其端。十三祖叹为观止,良有以也!古闽高僧圆瑛法师,复虑格于教相者,或犹难入,又随文逐句,增以讲义,使解若疏,讲若钞也;如是,则弥陀一经,三根庶普被矣!宁知尚有不然者:末世版本不竞,流通典籍,亦复为一障焉!台省净学,习是经解者,乃为上海锓版,序有‘壬午暮春’。迭次翻印,皆依原书摄影为之,后始察知多讹;凡所翻,无不讹也。虽亟思而正之,惟艰于校勘之求,罔须胜其事,细其心,且当恒其德也。辛亥夏,古粤许宽成教授,慨而任之;复得郑胜阳居士之助,遂铸铅易型,自成新版;并拟遍搜旧刊而封之,不使重出于世。嗟夫!无圆公讲义,要解不彰;无要解,阿弥陀经之秘不显;无阿弥陀经,净土之普不被;无净土,无量佛法不能济其穷矣。稔其事重大也如此,又安可再容鲁鱼亥豕,混淆于人心耶?闲尝省其咎由,其辞至无可遁,其事至无可委者:何以未先塼本于上海,后不肇末于台湾,任其悠久流讹,垂三十年也?不知而翻,是其疏;知而仍之,是其慢。信奉弘护云乎哉?今之刊也,在正其讹;讹正而后流通,冀少补既往之愆也。若因之忽者不忽,弗信者信,是又今刊之所切愿者矣。

中华民国六十年辛亥仲秋稷门李炳南谨识

圆瑛法汇序

闽中山川磅礴。灵气所钟。高僧辈出。黄檗心要。百丈清规。古德流风。至今犹有存者。圆瑛法师。籍隶古田。蚤岁脱俗。真参实学。孜孜弗懈。卒能成就其德业。光明俊伟。与先哲同揆。乡人士皈依座下者。如水趋壑。比岁卓锡浙东。先后住持七塔天童二寺。法雨覃敷。三根普被。余今夏曾诣天童。参承道席。是时方演讲楞严。缁素翕集。法师阐明义趣。机辩纵横。听者无不悦服。又以持戒为学佛之要。每反复诰诫而不已。信乎宗说兼通。行解相应。足为学者之模楷也。今上海佛学书局。以法师平生撰著。汇刻行世。征序于余。夫我佛设教。法门虽广。无非使人解黏脱缚。明心见性而已。学道之士。真积力久。有悟于第一义谛。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虽不立文字。可也。其或明宗弘教。发为文辞。等身著作。亦可也。何以故。此心既空。则文字与实相。不相违异。故法师愿力宏毅。所至修废举坠。钜细靡遗。至于挺身卫道。处事变艰危之会。不怵不挠。尤为难能可贵。惟其真理既彻。应物无方。虽炽然有为。而不著有为之相。故观法师之文。即事即理。圆融无碍。而佛法之体用彰明。具可于言外得之。呜呼。魔说害教。鱼目混珍。大法之陵夷甚矣。有如法师言句。引经据论。涵义深广。而归于平实。是能灿真灯放既昏。续慧命于将坠者。余安得不为之往复赞叹也哉。

经过以上的介绍,我们都了解到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的相关内容,我们在修行阿弥陀经除了要了解下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这个问题,还要去知道阿弥陀经白话文,从而使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更加的轻松。

2024-03-17 13:52

阿姜查尊者: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

阿姜查尊者: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找不到真正平静的地方,这是世间的本然。就以观照你自己的内心代替向外的追求吧!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或者你有些家庭困扰,经常想哭,你责怪他人:“这个人不..

嘎玛仁波切: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佛-

嘎玛仁波切: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佛?无论你学了多少天佛,念了多少天经,该业障现前的时候,还是会业障现前,这没什么不好,消业嘛!有些弟子学佛后,对很多事情的想法却变得很奇怪,甚至有一点儿离谱。有个弟子..

吠陀婆本生

贪恋金钱享受是人生痛苦之源,佛家禁绝一切贪欲,并规劝世人不要追求身外之物,《吠陀婆本生》的主题即在此。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吠陀婆的法师,他精通一种巫术:每年,当天上星宿排列成一定形态时,他就念咒作法使天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好处

《心经》是一部非常简短的佛法经典。它主要讲述了所有的物质和精神的表象其本质都是空的,我们不必执着于得到什么,也不用舍不得什么,也不要用自己的立场看待眼前的情境,这样人们就能少了很多烦恼,获得更多快乐。..

念诵药师经感应

念诵药师经感应是每个人都去感受到的,所以师兄一定要按照正确念诵药师经的步骤去诵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有感应出现,当师兄能够坚持的念诵的诵读时,也是能够全文都讲解了什么内容,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念药师经..

持诵楞严咒的感应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持诵楞严咒的感应。梦里:1、梦中,在一个..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不起贪计身见愿

第十 不起贪计身见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这是第十不起贪计身见愿。这一愿意谓:设使我成佛时,国中天人以般若的空性,破除对身见的贪恋执著;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阿弥陀佛因地..

钟茂森:碎碑刻碑

钟茂森:碎碑刻碑安士先生引用了一段历史的故事给我们说明,利物利人的果报,以及自利他又有什么果报。这是讲到一个「碎碑刻碑」的故事,他是从《感应篇》的注解里面节选出来的。唐朝有一位医学大师,叫做孙思邈,孙..

这样吃,全身疼痛都消失

这样吃,全身疼痛都消失作者: 素食星球这是个全民抗病的时代,医学的进步似乎让各种疾病都有了对策,罹患疾病的人会去医院接受治疗、定期服药或遵守特定的饮食和生活准则。但是疼痛呢?剧烈头痛、经痛、肠胃不适总是..

区分佛教和外道的五种方法

区分佛教和外道的五种方法区分佛教和外道的五种方法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说,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一、皈依。佛教皈依的是佛、法、僧三宝,而外道皈依的是遍入天、大自在天、上帝等。这次去甘肃看见很..

这样的黄鳝你还敢吃吗

这样的黄鳝你还敢吃吗真相实验:黄鳝体内有要命的寄生虫。每年进入春夏之交,是食用黄鳝的旺季,但你可能不知道,黄鳝体内有多种寄生虫,烹熟都未必能杀死。这些寄生虫、解剖黄鳝时,用肉眼都能看见!某君的爸爸是黄..

念《药师经》可断吃肉欲望

念《药师经》可断吃肉欲望现在人的心动荡得太厉害了,所以灾难就很多。大家都想着快、好,世间妄想多,想要享受得多,人间灾难就多。浮躁是最不好的东西,修道首先要除浮躁,内心要安详,安定,天下自得安宁。社会需..

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

今天有师兄问我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告诉师兄们,其实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是给不出来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的,药师经有药师经的功德作用,药师咒有药师咒的功德作用,我们只能说看自己需要哪一个的功德利益而选择哪..

邪淫的果报极其可怕!什么样的人容易行邪淫

邪YIN的果报极其可怕!什么样的人容易行邪YIN经论中说,以贪心、嗔心、痴心都可引起邪淫。一般来讲,大多数邪淫都是贪心引起的,这一点不用多讲,大家也应该很清楚。有些邪淫是嗔心引起的,如对怨敌的女人行淫,或者..

达真堪布: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

达真堪布: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问: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如果身口意达不到一致,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达真堪布答:虽然你发心没有完全到位,但是你同时也发了一些善心,也生起了一..

钱从哪里来?三则佛教短故事告诉您答案!

钱从哪里来?三则佛教短故事告诉您答案!佛教主张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轮回是无始无终的。如果我们在过去世很吝啬,未曾布施,那么即便今世得到了亿万遗产,也未必有福享用;如果我们在过去世多行布..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