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佛教为什么只有中国佛教吃素
在中国,传统的素食者多半是出于信仰而作出这个选择。中国佛教协会曾对僧人有过生活上的要求,即“素食、独身、僧装”。从中,可以看出汉传佛教对素食的重视程度。但在南传和藏传佛教中,却没有相关规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南传继承原始佛教的传统,托钵乞食,施主们给什么就吃什么,对饮食没有特别禁忌。至于藏传,虽和汉传同属大乘佛教,理应素食,但藏地气候寒冷,少有蔬菜,也没有形成素食的习惯。到了今天,随着三大语系佛教相互交流的深入,随着交通和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有不少南传和藏传的大德们开始提倡素食。因为素食不仅代表了一种饮食习惯,更是源自佛教慈悲精神的一种修行。所以,素食虽是作为汉传佛教特有的生活方式,但它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健康、营养等问题的重新认识,还有不少人由于宗教以外的原因选择了素食,其中不乏文体明星和各界知名人士。可以说,素食正在呈现世界化的流行趋势。虽然素食是汉传佛教特有的传统,但这一选择并非别出心裁,而是以大乘经教为依据的。佛教在西汉哀帝时传入中国,当时来华的印度僧人并未严格吃素,汉地自然也没有素食之风。直到梁武帝时期,经过他的大力倡导,素食才成为僧人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梁武帝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精通教义,经常搭上缦衣为王公大臣们说法。梁武帝在研读经典过程中发现,大乘经典明确提出,佛子应断除肉食。如佛陀在《涅槃经》中说:“善男子,从今日始,不听声闻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时,应观是食如子肉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佛陀接着告诉我们:“夫食肉者,断大慈种……其食肉者,若行、若住、若坐、若卧,一切众生闻其肉气,悉生恐怖。譬如有人近狮子已,众人见之,闻狮子臭,亦生恐怖。”作为大乘佛子,在成就智慧的同时,还要成就慈悲。而食肉会令众生心生恐惧,不敢接近,有违慈悲的修行。而在《楞伽经》中,佛陀也告诉我们:“夫食肉者,有无量过,诸菩萨摩诃萨修大慈悲,不得食肉。”接着,佛陀进一步阐述了肉食的过患和素食的功德:“贪著肉味,更相杀害,远离贤圣,受生死苦;舍肉味者,闻正法味,于菩萨地如实修行,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除了经典依据,“梵网菩萨戒”明确规定:“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断大慈悲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禁止肉食的原因就在于,吃众生肉会影响慈悲的修行,令众生对你心怀恐惧。菩萨要摄受众生,令众生欢喜,令众生乐于亲近,如果使他们感到恐惧之心,就不能与之广结善缘,进一步度化他们。是以,梁武帝根据这些大乘经律撰写了《断酒肉文》,劝勉四众弟子勿饮酒食肉,并明令出家众必须戒除酒肉:“若食肉者,障菩提心,无菩萨法,无四无量心,无大慈大悲。以是因缘,佛子不续。”
2024-03-17 13:52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 阿弥陀佛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一)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故名阿弥陀。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佛说阿弥..
忍得过,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
忍得过,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一是忍得过。忍一时之气,消百日之灾;能忍,不一定是懦弱。二是看得破。最大的淡定,不是看破红尘,而是看透人生以后依然能够热爱生活。三是拿得起。做人要有担当,不推诿逃避,直面惨淡..
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 两种熏习义③
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 两种熏习义③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续前)在唯识学中,讲到熏习义的经论很多,比较著名的,有二部论。第一部是无著菩萨的《摄大乘论》,此论以如来的十相殊胜殊胜语摄尽一切大乘佛法,所以名为..
心静身动的黄铁匠念佛成就:叮叮当当 我往西方!
心静身动的黄铁匠念佛成就:叮叮当当 我往西方!文:大安法师宋朝时,有一位姓黄的铁匠,大家都叫他黄打铁。他通过打铁感觉到人生很苦,一天不打铁一天就没有生计。天天在火炉旁烤着,抡着沉重的铁锤,想想看这个活..
嗔恨心、发脾气、骂人果报很厉害!
嗔恨心、发脾气、骂人果报很厉害!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 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 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恨心, 你就麻烦了, 你一千个大..
忍养福,慈养心,宽聚气忍能养福
忍养福,慈养心,宽聚气忍能养福忍能养福人活着,不过一口气。谁都有不顺心,谁都会不顺利。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成大事者必有大气,有大气者必有大忍。忍不是逃避,而是能量的一种积蓄,等到一定的时机选择爆发。善..
怎么样才能彻底放下一个人?
怎么样才能彻底放下一个人?喜欢一个人很容易,但是如果要放下一个人真的有点难,特别是对于那些初次投入爱海的小伙伴们。虽然很难,缘分尽了,感情也就不复存在了,本人向来追求的是对人对事,讲的是好聚好散,没有..
告诉你3点:如何确定婴灵被超度了?
告诉你3点:如何确定婴灵被超度了?各位缘主安康,我是师傅。接下来和大家继续说一说有关“婴灵超度”的事,此前向一些苦于婴灵的缘主们介绍了一下在家中自己超度婴灵的方法,很多人都说我按你说的去做了,如何确定..
心累之人
心累之人常听有人抱怨:“哎,活得真累!”一个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心累。心累,凡事看不开,就会导致肌体内各器官调节作用的失衡,久而久之,疾病就会缠身。两个一起跑步的人,跟在后面跑的总会显得累些;社会在发展..
心理养生四要素:善良、宽容、乐观、淡泊
心理养生四要素:善良、宽容、乐观、淡泊专家预计: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
心间有福田
心间有福田从前,有一对母女过河,母亲希望女儿能平安到达彼岸,女儿也希望母亲能平安到达彼岸。母女之间的利他心是人之常情,不是很伟大,凡是有良知的人都会这样想。河水特别急,两个人可能都会被冲走。女儿想:我..
慈诚罗珠堪布:往生净土的四种因,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
慈诚罗珠堪布:往生净土的四种因,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麦彭仁波切也讲过,虽然往生净土的条件有四个,也即净土四因,但其中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如果能具备这两个条件,往生就没有什么问题。第一是对阿弥陀佛的信心(第..
怎样优雅起来
任何一个理智正常的人,身上都有一种良好的教养。这是最基本的教养,潜在的善良的人都会去努力维护,它没有固定的形式,与道德也扯不上什么关系,在一个人去努力取悦他人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来。一个举止优雅的欧洲人..
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
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 我们得来很容易的经典,都是前人的生命换来的,我们确实应该双手恭恭敬敬地捧着,因为那字字句句都是圣人的血泪。 印光大师教我们,佛法从恭敬中求。..
恶语伤人,会遭恶报
恶语伤人,会遭恶报一个人所说的语言、身体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心灵的外现。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说话态度恶劣、语气生硬、暴躁无礼的人,任何人都不喜欢,他们势必招来诸多不满,甚至怨恨。先..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梵网经》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若佛子。应如法次第坐。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不问老少。比丘比丘尼。贵人国王王子。乃至黄门奴婢。皆应先受..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