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大悲咒制伏鬼神故事四则
念大悲咒制伏鬼神故事四则
我将选出《夷坚志》中,描述大悲咒有制伏鬼神威力的四个故事。
[驱逐疠鬼]
有个人叫做洪洋,一天坐著轿子要从江西乐平回家,当时太阳已下山,两个仆人负责抬轿,另一个仆人则帮他挑行李,他想要在半夜之前赶回家。距离乐平南方二十里是吴口市,再过去五里则是鱼陂阪,当他们到达那里时,已经是半夜二更时分了,有点微微的月光照著。
突然间,巨大的声响从山中传出,听起来就像是数十棵的巨树同时被砍倒一般,那声响愈来愈近,洪洋最先以为这可能是一只老虎,但他所听到的声音又不像是发自于老虎。他急忙下轿,寻找避难的地方。心想若要回到吴口市已不可能,若要再往前走,则距离有人居住的地方路程还很远,正不知是该前进或后退时,他们看到在道路左边有处小涧沟没有水,可以蔽身,便赶紧爬下去,但那不明的怪物早已站在他们面前。它的身长足足有三丈高,从头到脚都像似灯笼,两个抬轿的仆人几乎快吓死了,挑行李的仆人则窜入轿中屏住呼吸。
洪洋平素有持诵大悲咒的习惯,他很快就开始持咒,数百遍后,那怪物便站立不动,洪洋虽然吓得匍匐在地上,但仍诵咒不停,最后那怪物慢慢退后且大声地说:我要走了!便迳自朝向约一里外的方向离去,进入一户民宅后就不见了。
回到家中后,洪洋病了一整年才痊愈,帮他挑行李的仆人也是如此,抬轿的两位仆人则都吓死了。后来,洪洋到鱼陂阪那户民家打听,才知道全家有五、六人都死于瘟疫,因此断定那怪物就是疠鬼(《夷坚志》,乙志卷第十四,页 303-4 )。
[降伏蛇怪]
江西余干县乡民周生的妻子,生性淫荡。高宗绍兴十八年( 1148 )三月的某一天,周妻在回娘家途中,看见路上躺著一条大蛇,她以为它已经死了,就用脚跨了过去。走了几步路后,蛇突然立起来,且开始追赶她,当她仔细看它时,它突然变成三个年轻人,看起来像是三兄弟一般。年纪最长的一个开始调戏她,想跟她发生关系,周妻不顺从,其余两个弟弟则试图阻止他,但没成功。
当几个人正拉拉扯扯时,乡民龚犁匠刚好经过,他看到妇人正被一条大蛇缠住躺在地上。他想上前去营救她,但苦于身上没有带任何工具,所以不敢*近。但由于他有诵大悲咒的习惯,便开始大声念诵,并奋勇地大声喝叱它,那条蛇立即松开爬走了。当它转过山腰回头望时,再度变回三个年轻人的样子,身穿白色粗麻布衣,系著红腰带,一转身就消失不见了。这是我同乡张时济告诉我的故事(同上,支庚卷第八,页 1195 )。
[制伏邪灵]
张诚是江西吉水县人,在孝宗乾道元年( 1165 )八月时,到潭州省亲。当他到湖南礼陵时,住在一间客栈中,客栈主人看到他很高兴,殷勤地款待他,很恭敬地准备了一桌酒席,邀他共饮。张诚对这个没来由的隆重招待,内心感到非常讶异,他开始怀疑,于是以长途赶路而致身体疲惫为借口,推辞说不能喝酒,便早早上床睡觉去了。
他在半夜时醒来,看到厅堂上灯烛照耀,于是下床向内偷窥。看见客栈主人穿衣戴冠,备设酒菜,正在一幅画像前礼拜祈祷,张诚仔细听著他的祷词,发现他一直念著自己的名字。张诚心想客栈的主人一定是要把自己献祭给恶鬼,于是便不敢再入睡。直等到客栈主人离开厅堂后,他才仔细端详客栈主人所膜拜的那幅肖像,只见是一个眼如大灯的邪怪,他知道自己必然已经落入险境,无法逃脱了。他突然想起听说大悲咒可以制伏邪灵,他平时就有诵习,于是便开始虔诚地持念。才诵了几遍,就看见那大眼邪怪从卷轴中走了下来,在供桌上盘旋,一会儿便发出剥剥的声响,更化作无数的小眼睛,看起来非常恐怖。张诚赶忙于床上闭目,更迫切地持诵大悲咒,他听到有人猛力敲门的声音,想进来但没有办法,不久听到乌鸦啼叫,天就亮了。
张诚来不及收拾行李,便惊慌地离开客栈,只听到店家全家人正聚集哭泣的声音,没有人出来追他。离开两里远之后,他才敢停下来休息。听到过路人说:客栈主人在昨晚突然暴毙了!他询问原因后,才知客栈主人三代以来都膜拜妖鬼,据说每年必须要有一个人牺牲献祭,过去遭到杀害的人不计其数。假如他们没有找到陌生人,那么家中的主人就必须死,这次就真的灵验了。这是湖南的陋习,境内大部分地区都是如此,张诚自此不再出外游历。(同上,支癸卷第四,页 1247 )
[吓退蛇精]
高宗绍兴二十九年( 1159 )时,有个人从福建政和县到莆田去买一个姑娘,起初说要娶她为妾,但当他买了她之后,便要她沐浴、化妆,穿起鲜艳的衣裳,不跟她同房,也不敢冒犯她。在回家乡的半个月旅程中,他如侍奉主人一般地供承饮食,除了一个紧紧上锁的笼子以外,他也没有其他任何行李。每天晚上,他必定会焚香开锁,然后恭敬地跪在它面前祈求。这姑娘非常聪明,觉得事情有异,心想那个人一定有某种诡计,自己定会有不测之祸,所以就拒食荤腥,静心不停地持诵大悲咒。
当到达他的家乡时,他并没有回家,反而另外租了一间空屋,将那姑娘与笼子放在那里。几天之后,有天晚上他在笼子前准备了酒菜与水果,祈求完毕后,便点灯锁门离开了。那姑娘战战兢兢地坐在床上,更加用力持诵大悲咒。到了午夜,笼子发出声响并突然自动打开,她知道自己死定了,恐惧万分,可是一点办法也拿不出来,只能向佛陀默祷,祈求冤家解免,诸佛护佑她免于灾祸。过了好久,一条巨大的蟒蛇从笼子里爬出来,盘绕著身体四处张望,看起来似乎害怕著什么,然后就消失不见了。
她料想自己已脱离险境后,才慢慢起身下床往笼内看去,那儿只剩下一些碎纸钱。那时天还未亮,她打破墙壁跑出去告诉左邻右舍,邻里的人早已知道那人的行径,相约等他回来后,就将他扭送县衙法办。县令调查他所犯下的罪行,才知原来这是岭南流传的妖法,以生人来献祭恶鬼,在此之前已杀了好几个人来供奉蛇精了。这人最后被判了死刑,那女孩则被送回家乡去了。
2024-03-17 13:52阿姜查尊者: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
阿姜查尊者: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找不到真正平静的地方,这是世间的本然。就以观照你自己的内心代替向外的追求吧!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或者你有些家庭困扰,经常想哭,你责怪他人:“这个人不..
嘎玛仁波切: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佛-
嘎玛仁波切: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佛?无论你学了多少天佛,念了多少天经,该业障现前的时候,还是会业障现前,这没什么不好,消业嘛!有些弟子学佛后,对很多事情的想法却变得很奇怪,甚至有一点儿离谱。有个弟子..
吠陀婆本生
贪恋金钱享受是人生痛苦之源,佛家禁绝一切贪欲,并规劝世人不要追求身外之物,《吠陀婆本生》的主题即在此。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吠陀婆的法师,他精通一种巫术:每年,当天上星宿排列成一定形态时,他就念咒作法使天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好处
《心经》是一部非常简短的佛法经典。它主要讲述了所有的物质和精神的表象其本质都是空的,我们不必执着于得到什么,也不用舍不得什么,也不要用自己的立场看待眼前的情境,这样人们就能少了很多烦恼,获得更多快乐。..
念诵药师经感应
念诵药师经感应是每个人都去感受到的,所以师兄一定要按照正确念诵药师经的步骤去诵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有感应出现,当师兄能够坚持的念诵的诵读时,也是能够全文都讲解了什么内容,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念药师经..
持诵楞严咒的感应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持诵楞严咒的感应。梦里:1、梦中,在一个..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不起贪计身见愿
第十 不起贪计身见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这是第十不起贪计身见愿。这一愿意谓:设使我成佛时,国中天人以般若的空性,破除对身见的贪恋执著;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阿弥陀佛因地..
钟茂森:碎碑刻碑
钟茂森:碎碑刻碑安士先生引用了一段历史的故事给我们说明,利物利人的果报,以及自利他又有什么果报。这是讲到一个「碎碑刻碑」的故事,他是从《感应篇》的注解里面节选出来的。唐朝有一位医学大师,叫做孙思邈,孙..
这样吃,全身疼痛都消失
这样吃,全身疼痛都消失作者: 素食星球这是个全民抗病的时代,医学的进步似乎让各种疾病都有了对策,罹患疾病的人会去医院接受治疗、定期服药或遵守特定的饮食和生活准则。但是疼痛呢?剧烈头痛、经痛、肠胃不适总是..
区分佛教和外道的五种方法
区分佛教和外道的五种方法区分佛教和外道的五种方法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说,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一、皈依。佛教皈依的是佛、法、僧三宝,而外道皈依的是遍入天、大自在天、上帝等。这次去甘肃看见很..
这样的黄鳝你还敢吃吗
这样的黄鳝你还敢吃吗真相实验:黄鳝体内有要命的寄生虫。每年进入春夏之交,是食用黄鳝的旺季,但你可能不知道,黄鳝体内有多种寄生虫,烹熟都未必能杀死。这些寄生虫、解剖黄鳝时,用肉眼都能看见!某君的爸爸是黄..
念《药师经》可断吃肉欲望
念《药师经》可断吃肉欲望现在人的心动荡得太厉害了,所以灾难就很多。大家都想着快、好,世间妄想多,想要享受得多,人间灾难就多。浮躁是最不好的东西,修道首先要除浮躁,内心要安详,安定,天下自得安宁。社会需..
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
今天有师兄问我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告诉师兄们,其实念药师经药师咒哪个好是给不出来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的,药师经有药师经的功德作用,药师咒有药师咒的功德作用,我们只能说看自己需要哪一个的功德利益而选择哪..
邪淫的果报极其可怕!什么样的人容易行邪淫
邪YIN的果报极其可怕!什么样的人容易行邪YIN经论中说,以贪心、嗔心、痴心都可引起邪淫。一般来讲,大多数邪淫都是贪心引起的,这一点不用多讲,大家也应该很清楚。有些邪淫是嗔心引起的,如对怨敌的女人行淫,或者..
达真堪布: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
达真堪布: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问: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如果身口意达不到一致,祈请不到诸佛菩萨怎么办?达真堪布答:虽然你发心没有完全到位,但是你同时也发了一些善心,也生起了一..
钱从哪里来?三则佛教短故事告诉您答案!
钱从哪里来?三则佛教短故事告诉您答案!佛教主张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轮回是无始无终的。如果我们在过去世很吝啬,未曾布施,那么即便今世得到了亿万遗产,也未必有福享用;如果我们在过去世多行布..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