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行的基础之——佛教九乘修行次第

繁体

在释教之中,咱们都知道佛法有大小乘之分,从整体上来说,小乘的佛法更接近原始释教的教旨,而大乘的佛法更像是后世佛法的丰厚和演变的产品。

修行者

尽管这样的解释并非完全正确,但却也代表了大部分人的观念,但在有些经典之中,佛法的分类更加细化,甚至有人提出了“九乘”佛法的概念。那么,何谓“九乘”佛法呢?

其实所谓的“九乘”佛法,只不过是在大小乘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细化,详细的分类如下:

小乘分为两类,一是声闻乘,二是缘觉乘。

大乘分为七类:一、显宗的菩萨乘。二、事部。三、行部。四、瑜伽部。王、玛哈瑜伽。六、阿努瑜伽。七、阿底瑜伽(大圆满)三种次序。

在“九乘”的概念中,从“声闻”到“大圆满”的一切法门,除了“人天乘”之外,全都归于出人间和修摆脱之法。

而“人天乘”的观念和见地,是指在信任轮回和因果的基础上,经过行善断恶。最终在来世得到“天果位”。因而,人天乘又称为人间乘。在“人天乘”的基础上,再提高一个档次,便是“出人间”的法:声闻乘。

在“九乘”佛法当中,“声闻乘”和“缘觉乘”都归于小乘的规模,只有唯识和中观以上的法门才能够称为大乘。

而大乘又分为两宗,即显、密二宗,其间密宗又细分为外密及内密。

当然。唯识也是在“声闻”和“缘觉”的基础上才发展起来的,比方:声闻乘所说的“人无我”,唯识宗也相同认可,但它却并不认可“声闻乘”所说的“地、水、火、风”四大实有存在的观念。

别的,唯识宗说全部唯心所造,中观论的观念也一样。但差异在于中观并不承认“有一个实有的阿赖耶识”。在大部分的释教经典之中,都承认中观在见地高于唯识宗。当然,密宗的见地又超胜于中观,就这样,各乘之间自下往上,层层精进,既有接受又有破有立。由此而构成一个繁复无比的大网。

而各分类之间,又各自发展,甚至有自己的经典,这或许正是释教经典浩若烟海的真实原因吧!

那么,学佛之人该怎么认识?

作为学佛之人,应该有如此认识:

一、不管佛法怎么分类,怎么的繁复,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那便是脱离苦海,醒悟成佛,这便是作为一个学佛之人有必要掌握的基本认识。由于一切的佛法,一切的经典都是讲离相,各类法之间,只是方法不同罢了。

佛像

二、找到并选择适合于自己修行的法门,唯有如此,修行才有意义。

在大乘和小乘的佛法中,有两种摆脱的方法,能够得到佛菩萨的果位或罗汉果位。一是利根者因才智而摆脱,一是愚昧者因忠诚而摆脱。前者是具有高深才智者,经由上师指导,透过敏锐的思惟,纤细的调查,剖析佛法,了解义理,以实修破除人我执和法我执,是为因才智随法而摆脱。

后者因忠诚而得到摆脱者,就像佛经故事里的某些罗汉,他们在成果之前,有的连皈依文或是一句佛号都没有办法背诵。比方,像周利盘特迦,连「清污垢,除妨碍。」这样的一句话,都无法记住。最终,佛陀依他的根器教化他,给他一把扫帚扫地,最终他因无比的忠诚意而开悟,最终成果了罗汉果位,这是因忠诚而得到摆脱中很有名的比如。

上师瑜伽,又称上师相应法,是让没有很高深才智的咱们,依托对根本上师绝最忠诚的崇奉,得以究竟摆脱的殊胜妙法,但这并不意味修上师瑜伽的人都是愚昧者。忠诚意是每个修行人必备的根本要件,不管是聪明的也好,愚笨的也好;不管是上上根器的弟子也好,非上上根器的也好,对于上师、佛、法、僧的忠诚意是绝对必要的。

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咱们会有很多缘由,向不同的上师们参学,学习释教基本的礼仪,了解一些佛法义理,修持某些仪轨法门,在这中心,咱们对之最具决计,能引导咱们进入法性之流,得以明心见性,由悟入证的,才是咱们真实的根本上师。这位让咱们洞澈心性本体的上师,不是一个往常的凡夫,也不是一般一般的上师,而是现已证悟空性,灵通佛法深密微妙精华,大悲与才智双运的具德上师。咱们修行,寻求超脱轮迴究竟摆脱之道,一定要依托具德根本上师修行精华窍门的教授,精进修持,最终自心与上师的才智相应,无二无别,才能证悟真实胜义,直至大圆满安闲的地步。

由于根本上师能带领咱们出离轮迴,破除咱们无始以来的无明漆黑,给予咱们永久的才智,是咱们的法身爸爸妈妈,其恩德胜过人间的全部。修学大圆满法,想要证悟究竟本体,端视咱们是否具足对根本上师的忠诚意;假如没有具备视根本上师如真佛的决计,那就无法修成大圆满,成果佛果。佛经上说:「胜义谛是依托决计而证悟的。」所以,能遇到希有尊贵的根本上师,是修行人最大的福报,假如有幸值遇,那就要下定坚定不移的决计,完完全全地以身心依止,生起有如真佛之想,依教奉行,并时时不忘向上师忠诚祈请。

当然,假如你遇到的是引导你走入尘俗法,让你的贪、瞋、痴、慢、疑和嫉妒不断增加的人,就不是真实的具德上师,千万不能跟随,那是很风险的事。

关于上师瑜伽这个法门,阿底峡尊者从前说:「还没有成佛,没有证悟菩提之前,有必要要依托殊胜的上师;没有证悟实相之前,有必要听闻上师的教授:一切的安泰,来自于上师的加持,所以应当酬谢上师的恩德。」著名的格西喀拉恭琼,是格鲁巴传承前身噶当巴派的一个大学者和大修行者,他也讲过:「修行者一定要了解,上师是人间法和出人间法一切成果的作者,假如不恭敬上师,对上师没有忠诚意和感恩心,即便精通三藏,也不会有任何成果。」

佛法是本存的,永久的,在咱们这个人间,佛法的来历是释迦牟尼佛,所以,咱们最殊胜、最伟大的上师当然是释迦牟尼佛。假如,对上师没有忠诚意,就谈不上对佛、法、僧有真实的崇奉。在密续的一切经典里,每一尊佛、本尊、菩萨的内涵本质,都是咱们的根本上师。想要与上师相应,靠的便是坚定不二的决计。

金刚乘中有许多不同的法门,以便不同根器的人修行。但是,一切的续部,每个传承法脉,不管哪一法门,都有必要要和根本上师相应。譬如,咱们修金刚萨埵法时,要观想金刚萨埵佛是一切上师的总集尊;修皈依的时分,皈依境的主尊莲师,其内涵本质也是咱们的根本上师;供曼达的时分,对境主尊本质也是咱们的根本上师;修上师瑜伽的时分,祈请的目标也是咱们的根本上师。所以说,上师瑜伽是十分殊胜,十分重要的法门。

很多密续对上师瑜伽极为赞赏,以为修上师瑜伽胜过一切全部生圆次序一切修行的法门。自性大圆满宁体的金刚乘,不像小乘教法,用不同的推理逻辑去剖析,来破除固执;一起,也没有下续部,依托一起成果,来获得究竟殊胜的成果;也没有上续部依托三灌顶,种种不同的比喻,特别是像才智灌顶中用水晶比喻法界,直接了解法尔等等这些方法。上师瑜伽在前行中之所以如此重要,是由于大圆满法是直接面对面教授详细实修的窍门,用窍门来教授最难了解的胜义,让咱们体悟胜义的法味,而不是用理论剖析来了解诸法实相,这是金刚乘最殊胜之处。

修上师瑜伽主要是依托什么呢?依托的是如纯金丝线般,没有被损坏誓词所污染的传承中,具有殊胜证量的上师。在不间断的清净传承里,没有毁坏任何誓词的上师所延续下来的法派,便是不变、不生锈的黄金传承。归于这传承中的上师,是灵通法界的,他们所教授的教法,都来自普贤王如来。

以咱们现在的才能,没有办法清楚知道,自己眼前所遇到的上师是不是现已灵通法尔,但是假如咱们遇到在「皈依善常识」一章里,所叙述具备德相的上师时,就要以完全的忠诚意,将上师当作真佛一样看待。时时以坚定不移的决计,猛利恭敬祈求,祈请上师赐与加持,生起证悟,与上师的才智相应而无二无别。既然,上师在咱们探究生命真相的道路上,扮演如此重要的人物,因而,在决议接近某位上师之前,一定先要调查这位上师是不是言行如一,是不是能够让咱们以身心依止并跟随的人?假如一旦决议跟随,这个时分当然更不能有所诬蔑。所以咱们依止上师之前,有必要要十分十分小心翼翼。

2024-03-17 13:52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可以念给去世的人吗

心经是可以念诵给去世的人的,在念诵的时候我们也是要有一个自己的方法的,这样我们在那时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去念诵。而且我们一心一意的去念诵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在念诵的时候是不能有任何的杂念的。我们可以..

念药师经有禁忌吗

其实我们修行的药师经并没太多的禁忌去紧固我们修行药师经,因为学佛就是学习自在,有太多的条框的话反而让我们感觉到经文枯燥,只要我们修行的时候将自己的心态放正,那么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药师经的含义的。印光大师..

普门品念诵及回向的方法是什么

回向是我们修行路上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回向并不只是将我们的功德回向出去,更是把我们的善念、善心传递出去,回向不会让我们的功德减少,反而会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功德。《普门品》是非常好的经文,念诵《普门品》也是..

楞严经重要偈句

其实在楞严经的每一卷中都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偈语,我们可以把这些当成是重点,然后背诵下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卷的重要偈语吧: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

达真堪布:念观音心咒有时候观想佛菩萨有时候观想众生如法吗

达真堪布:念观音心咒有时候观想佛菩萨有时候观想众生如法吗问:念观音心咒的时候,有时候观想的是佛菩萨,有时候观想的是众生,这如法吗?达真堪布答:修法的时候一定要按传承、按仪轨、按上师的要求去做。不要再往..

千万不要做这十件事,不然你会身相丑陋

千万不要做这十件事,不然你会身相丑陋《佛说业报差别经》一者好行忿怒。二者好怀嫌恨。三者诳惑于他。四者恼乱众生。五者于父母所无爱敬心。六者于贤圣所不生恭敬。七者侵夺贤圣资生田业。八者于佛塔庙断灭灯明。九..

听茶品禅

友人喜欢喝茶,有一次我问他:你听到过荼的声音吗?听到过它在澄澈的水中穿透丝绸般的下滑;听到过它在沉浸时的舒张、绽放,听到过它倾吐的阳光、绿色和花朵的消息吗?友人笑我痴于禅之玄思冥想,不知品茶之道;我笑友..

常言说“人善被人欺”,假如自己修安忍,会不会招人讥笑沦为他人眼中的“受气包”?

常言说“人善被人欺”,假如自己修安忍,会不会招人讥笑沦为他人眼中的“受气包”? 问:常言说“人善被人欺”,假如自己修安忍,会不会招人讥笑沦为他人眼中的“受气包”?索达吉堪布:修习忍辱,不应以别人的讥笑蔑..

平刻白杨木流线形水月观音挂件

平刻白杨木流线形水月观音挂件**内容简介** 该品主体宽4厘米,高5.7厘米,呈流线形,是用上等白杨木精心雕刻而成,工艺精湛,古朴端庄。正面是水月观音坐像,观音左手持莲花,安祥自在,在观音左边和下方分别刻有 水..

读地藏经哪些不好的

读诵地藏经很好,因为读诵地藏经不仅可以让我们明白在为人处世方面的一些道理,也可以帮助我们消减宿世业障的无上妙法,而且读诵地藏经还可以使我们得到地藏菩萨的孝道精神的意义和作用。那么读诵地藏经有哪些好处呢..

吉祥经解读

吉祥经解读 大吉祥经(经集)法句譬喻经·吉祥品人生最胜的吉祥(一)不亲近愚者此事最吉祥(二)宜亲近智者此事最吉祥(三)尊敬可敬者此事最吉祥(四)居所宜安适此事最吉祥(五)往昔曾修福此事最吉祥(六)引导心向正道此事最..

念药师经求财如何回向

药师经是非常经典的咒语,也是非常重要的咒语,我们修持药师经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念药师经求财如何回向。诵念药师经求财得..

堕胎的胎​灵哪去了?

堕胎的胎灵哪去了?堕胎的胎灵哪去了? 多多转发功德无量目前堕胎的人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趋势于低龄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堕胎呢?因为都没有明白堕胎的后果是有多么严重,只想着赶紧去掉这块“绊脚石”,或者是所..

宋李彦通《净土圣贤录》

李彦通,会稽人,为锻工。偶入邑中系念会,忽悟身世无常,归心净土。一日,得疾,云,我梦游净土,见二门扃锁甚固,适遇僧宗利,开门引入,见楼阁中佛与菩萨,吾将去矣。遂请睎经、道果二僧,至卧榻前,策发净业。令举家齐诵佛号,..

为什么拜罗汉?

为什么拜罗汉?为什么拜罗汉?罗汉是佛陀的学生,听闻佛陀的教育,用功修行,解脱了烦恼和痛苦。我们拜罗汉、数罗汉,就要学罗汉,听闻佛法,修正错误的思想、言语、行为,从而离苦得乐,身心清净,生活幸福。..

这样贴秋膘:小心贴出一身病

这样贴秋膘:小心贴出一身病导语: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为了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把苦夏失去的“膘”补回来,北京、河北等地流行“贴秋膘”。但是否所..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