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教的「挂单」是什么意思
挂单是指我国汉传释教寺院中有一些已受过具足戒的比丘,为了悟道求法,常常遍行天下,游历各地寺院,肄业于诸高僧大德。释教中将他们到云游地梵宇中借宿称为挂单。
古往今来,每个年代都有许多和尚为了根究佛法的真理,常常不畏艰苦到各大名寺古刹参访善常识。这些行脚云游的游方僧到寺暂住,即称之为挂单。单,指寺院僧堂东西两序所录的寺中僧众名单,平常寺中和尚的衣钵就挂在名单下的钩子上,行脚僧入寺,要在东西两序墙壁上贴上名字,并把衣钵挂上,这就叫挂单。挂单也称为挂搭、挂锡,搭亦指衣钵,锡指行脚僧随身带着的锡杖。一般行脚僧入寺暂住,也要把锡杖挂在名单之下,《祖庭事苑》卷八曾说:西域比丘,行必挂钩,有二十五威仪。凡至室中,不得着地,必挂于壁牙上,今僧所至住处,故云挂锡。但后来寺院的挂单,已逐渐失掉本来的挂衣钵之意,而仅有入寺暂住之意了。
但凡受过具足戒的比丘,都能够以行脚僧的身份,到其他寺院挂单。但一年十二个月中,并不是一切的时刻都能够挂单,每年从正月十五日(冬安居完毕)至四月十五日(夏安居开端)、七月十五日(夏安居完毕)至十月十五日(冬安居开端)的这六个月,是云游肄业期。只需在这六个月里,比丘才能够脱离自己原住的寺院,遍访他寺,寻师参道,各个寺院也只需在这六个月里才招待前来挂单的行脚僧。
行脚僧入寺挂单,依照古时清规,要先到招待处与担任招待的职事僧相见,再去僧堂挂单,后参见寺中住持。元代今后,则改为先去供行脚僧住宿的旦过寮(客房),从众多行脚僧中,推举一位了解寺中清规的和尚为参头,将我们引至客司(即招待处),与客司的职事僧知客相见。行脚僧被引至客司,应先站立门口右侧,跟着参头一声暂到相看的禀报,知客行将行脚僧迎进屋内,行脚僧当非常谦恭地参见知客,知客揖首后燃起香,递上茶汤点心,问询来历。问毕,行脚僧才可动身施礼谢茶,并随知客回旦过寮。知客将行脚僧名字原籍等写成单票送交住持。
行脚僧欲正式挂单,很重要的一步是要礼拜寺中住持。礼拜之前,须先经过仆人禀报,如获依允,才可礼拜。寺中住持与行脚僧的相见,称为大相看,这是由于佛门讲究清净,没有平常数见之礼,故要待各地行脚僧来的多了,才一同相见。
待参见之后,行脚僧可向住持提出挂单的恳求。挂单的恳求,一般应在参头率世人见过住持,住持送出世人两三步后,再由参头率世人回身,走向住持近前禀报道:某等存亡事大,无常敏捷,以闻道风,特来依靠,伏望慈善录入。禀报之后不等住持答应,即抢先施礼一拜道:谢和尚挂单。待住持真实答应,还要施礼再拜,向住持请求帖子,所谓帖子,实践便是挂单的单。帖子的样式大致是这样的:
奉方丈慈旨,挂单一僧,府县人氏。曾师为徒,受过戒,今月日至本寺。报
只需有此帖,行脚僧就可到寺中管理部分,正式处理挂单手续,预备参与挂单归堂典礼。
寺院中挂单典礼又分为大挂单与小挂单两种。小挂单指仅在寺中过夜半个月的。若预备过夜半月以上或更长的时刻,则称为大挂单。
小挂单的归堂典礼,在寺院中管理部分得到住持同意的帖子之后举办。先由行脚僧将帖子送给仆人,阐明适奉方丈慈旨,令就上寮附名,再由仆人依据此帖向堂司(掌管禅堂的部分)放榜,堂司得到报榜,即令寺中杂役请行脚僧至禅堂用茶。请茶时,行脚僧应带着度牒或戒牒,作为对自己身份的证明。用过茶后,参头随之把世人的度牒或戒牒一一收上递与维那,请维那区分真伪,世人则再施一礼,然后参头送维那步出堂外。这时,跟着堂司内传反击小板的三声鸣响,寮主便由客房中走出迎候新挂单的行脚僧,互相互道寒喧。
新挂单的行脚僧与寮主问讯後,还要去东西两序问讯。其礼仪与见知客、见寮主迥然不同。待把东西两序应付完了,行脚僧应再次手拈燃香诣见方丈,这样、才算正式挂单了。
现代的挂单程式要比古代简洁许多。现代的云游僧,如果在参访途中借宿某寺时,就可向寺方要求挂单。在挂单时,如果是想挂单几天,就说:打扰常住。想留下来参学,则云:接近常住。挂单后,要依寺院的规则安单。但凡受戒者,都要学习挂单,挂单有必定的程序:
先至客堂挂单,人往东边凳子坐,衣单放在西单门口外。等候茶房或仆人来问好,办材料,之后告诉知客师。知客师穿戴大袍由房间出来,到门口看一看可有衣单,随后即走回门内东单椅子处,此时学人要机敏动身,向上,顶礼知客师父。知客师答:问讯。参僧即问讯,知客师坐下,参僧也随之坐下。知客师问话:从何来?上下何名?来为何麽?此时不能够答上○下○,要直称自己名○○。若是要长时间留下,即言:接近常住。若为短期数日,即言:打扰常住挂单。
知客师审阅戒牒。送单:礼谢知客师父。
由茶房、仆人带至云水堂或上客堂,知客师会在此请挂单者先礼佛三拜,再顶礼寮元师父毕,寮元师喊:送知客师回寮。此时学人要跟前三、四步至门槛目送知客师,直至不见身影才回头,再听寮元师父的叮咛,交待事项及日课行程。
若是接近常住者,寮元会将其具体的材料送至常住,由常住为其组织。一般是送至禅堂当清众学规则。来历非凡者,一般半年后即由清众升做悦众,逐渐成为纲要职事,若是一般领行单者,就不必定要经禅堂练习。
2024-03-17 13:52堕胎的胎灵哪去了?
堕胎的胎灵哪去了?堕胎的胎灵哪去了? 多多转发功德无量目前堕胎的人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趋势于低龄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堕胎呢?因为都没有明白堕胎的后果是有多么严重,只想着赶紧去掉这块“绊脚石”,或者是所..
宋李彦通《净土圣贤录》
李彦通,会稽人,为锻工。偶入邑中系念会,忽悟身世无常,归心净土。一日,得疾,云,我梦游净土,见二门扃锁甚固,适遇僧宗利,开门引入,见楼阁中佛与菩萨,吾将去矣。遂请睎经、道果二僧,至卧榻前,策发净业。令举家齐诵佛号,..
为什么拜罗汉?
为什么拜罗汉?为什么拜罗汉?罗汉是佛陀的学生,听闻佛陀的教育,用功修行,解脱了烦恼和痛苦。我们拜罗汉、数罗汉,就要学罗汉,听闻佛法,修正错误的思想、言语、行为,从而离苦得乐,身心清净,生活幸福。..
这样贴秋膘:小心贴出一身病
这样贴秋膘:小心贴出一身病导语: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为了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把苦夏失去的“膘”补回来,北京、河北等地流行“贴秋膘”。但是否所..
宋李秉《净土圣贤录》
李秉,不详其所出。绍兴末,为内廷官,历三朝,爵武功大夫,管御药院,乞宫祠以去。秉壮岁,慕禅宗,参净慈自得禅师,有省。已而归心净土,刻龙舒净土文以劝世。持诵谨笃,逾三十年。子元长,偕诸同好,结净业会于传法寺,秉与焉。..
钱财不要赚尽,留一些给别人赚
钱财不要赚尽,留一些给别人赚凡是都不能太过,太过就是不吉祥。福报不可享尽,势力不可用尽,好话也不可说尽。太有钱的人的痛苦,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要知道,钱财是水,太有钱的人,就是大河水,大河水是不好管理..
猕猴之喻醒悟退道沙门
猕猴之喻醒悟退道沙门昔日,佛陀在王舍城郊区的灵鹫山精舍里,为天、人、龙、鬼等众生宣说微妙法义。当时,有一人舍去了家宅、妻儿,来到精舍求见佛陀,希望能于佛陀座下出家修行。佛陀慈悲应允后,为其剃度,并且教..
全部与部分
有一个很穷困的女子,她将自己仅有的两文钱供养三宝,方丈和尚亲自为她回向。世事多变,这位女子后来做了皇后,就带着许多宫女再回到这个寺院修大供养。方丈和尚没有亲自主持,只让徒弟为她诵经回向。她觉得很奇怪,问老和..
阴阳师海之旅首领战怎么打 阴阳师海之旅首领战打法攻略及奖励
阴阳师海之旅首领战怎么打 阴阳师海之旅首领战打法攻略及奖励本文导航第1页:阴阳师海之旅首领战怎么打第4页:兑换奖励 五星蛋/黑蛋第2页:阴阳师海之旅玩法奖励详情第5页:海之旅头像框第3页:距之力以及每日任务阴..
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二条 「唯照念佛」之文
【正 讲】第十二条 「唯照念佛」之文 下面是讲《观无量寿经》。第十二文:弥陀光明不照余行者,唯照念佛行者之文。 阿弥陀佛的光明不照摄念佛之外修其它修行的人,只照念佛的人。我们愿生极乐世界,是在弥陀的光明照..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 阿弥陀佛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一)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故名阿弥陀。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佛说阿弥..
忍得过,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
忍得过,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一是忍得过。忍一时之气,消百日之灾;能忍,不一定是懦弱。二是看得破。最大的淡定,不是看破红尘,而是看透人生以后依然能够热爱生活。三是拿得起。做人要有担当,不推诿逃避,直面惨淡..
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 两种熏习义③
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 两种熏习义③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续前)在唯识学中,讲到熏习义的经论很多,比较著名的,有二部论。第一部是无著菩萨的《摄大乘论》,此论以如来的十相殊胜殊胜语摄尽一切大乘佛法,所以名为..
心静身动的黄铁匠念佛成就:叮叮当当 我往西方!
心静身动的黄铁匠念佛成就:叮叮当当 我往西方!文:大安法师宋朝时,有一位姓黄的铁匠,大家都叫他黄打铁。他通过打铁感觉到人生很苦,一天不打铁一天就没有生计。天天在火炉旁烤着,抡着沉重的铁锤,想想看这个活..
嗔恨心、发脾气、骂人果报很厉害!
嗔恨心、发脾气、骂人果报很厉害!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 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 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恨心, 你就麻烦了, 你一千个大..
忍养福,慈养心,宽聚气忍能养福
忍养福,慈养心,宽聚气忍能养福忍能养福人活着,不过一口气。谁都有不顺心,谁都会不顺利。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成大事者必有大气,有大气者必有大忍。忍不是逃避,而是能量的一种积蓄,等到一定的时机选择爆发。善..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