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对佛教误解有多深?

繁体

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反应常常会是那是迷信、太消极,太保守.把佛教作为智慧之学,最起码作为哲学思想来看的,真是少得可怜。

智慧的佛教,教人获得心灵自在的佛教,教人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佛教,如何落到这步尴尬境地?中国社会对佛教的误解,竟是如此之深!

把佛教看成消极的,会说佛教提倡四大皆空。这是误解佛教中空的含义。佛教所谓的空,其实并非空空如也的意思。其一意思是指世上没有实在的永恒不变的东西,所谓的缘聚缘散。这不是客观实相吗?除非不愿意承认客观的人,才会说这是消极。

另外,佛教的空,其实含藏有,所谓的真空妙有大空大有空有不二。如同宇宙之空旷,才有星河之灿烂。也犹如越虚心的人才会学到越多的东西。这样的空,不知道为何被理解为消极呢?

一些人因为生活的挫折,心灰意冷,于是想到逃避想到了出家做和尚。这于是又被看作佛教是消极的一个罪证。你可以到山里到寺院里出家去图清净,但那并不是佛教的真正精神。

实际上,真正的出家有着无比积极的意义。出家的僧人担负着传承佛法、帮助天下人破除烦恼的责任。成为和尚住进庙里,是因为可以心无旁骛地真参实悟,学到真本事,最后是需要把佛法普及开来的。就如同埋头做实验,实验成功之后是要用在现实生活造福百姓的。出家的目的是要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决不是只求一己清净。

很多人之后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跟现实生活脱了节。这也是误解为消极的原因。其实,学佛者是不应该脱离生活和本分的工作的。所谓一切治生产业不离佛法。做好应该该做的事,是学佛的人最起码的条件。

也有许多佛教人士,因循守旧,不能跟上时代精神,不努力学习新的知识。通常看到学佛者,无论见到什么人,都是一口说了千百年的佛话,难怪要造成人们反感。前一段有僧人学习MBA被当作新闻。这反应着对佛教的误解。僧人们学习现代社会的知识,应该是分内之事而不是另类。比如有一些僧人建立博客跟人们交流佛教,这是完全应该的事。当然值得鼓励。六祖慧能说:无边法门誓愿学,现代的各种知识,难道不就是僧人们该学的法门吗?

在救助社会贫苦方面,中国佛教界也比较少见到行动。能见到的是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寺院都在努力获得资金,建造富丽堂皇的各种大殿。这倒真跟许多或富或穷的地方大建豪华办公楼的现象有得一比。建设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如果把多一些资金用在救助社会苦难上,应该更能实践佛教的精神吧。

又有一些人说,推崇佛教的国家都很落后。那请看中国历史。唐代佛教发达,正是兴盛朝代;宋代有深厚的禅文化的底蕴,你看那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和谐富裕的气象。

又有人误认为,学佛就要吃素。释迦牟尼从来没有说过学佛要吃素。也不知为什么许多人一想到学佛,就把吃素联系在了一起。吃素值得提倡,你尽可以吃素,可是那跟佛教的真正精神没有关联。实际上,随着修习佛教的深入,因为身体的清净,的确会自动自愿地少吃荤多吃素,但那不是一种强迫而为。

又有说佛教跟科学研究有矛盾。干脆就抬出爱因斯坦的话来解释吧。他说: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所有误解中最大的误解,是认为学佛就是信佛,把释迦牟尼当作神而不是人来看。常常一谈到佛,别人都会问:你信佛?真正学佛者,贵在真参实悟。未加求证就信的,并非真正的信。你完全可以就这样去信,但这不是释迦牟尼倡导的精神。

释迦牟尼不知有多少次告诉跟他学习的人,要独立求证不要盲从他。他儿子罗猴罗不好好参学,说爸爸你保佑我不行了吗?释迦回答:吾尚不能自保,何能保汝?意思是,我都不能保自己,怎么能保护你呢?你自己好自为之,自求智慧解脱吧。德国的尼采了解佛教的精神,他说: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释迦牟尼是一个大教育家,是一个心灵解放的导师,是一个觉悟的人,他不是神。

博大又精微的佛教被误解得太深。难以尽言。有多少积非成是的东西,就需要多少的智慧来正本清源。还原一个真正的佛教精神,需要多少慧眼,多少慧力,需要摈弃多少迷信,放下多少宗教情绪!

2024-03-17 13:52

宋李秉《净土圣贤录》

李秉,不详其所出。绍兴末,为内廷官,历三朝,爵武功大夫,管御药院,乞宫祠以去。秉壮岁,慕禅宗,参净慈自得禅师,有省。已而归心净土,刻龙舒净土文以劝世。持诵谨笃,逾三十年。子元长,偕诸同好,结净业会于传法寺,秉与焉。..

钱财不要赚尽,留一些给别人赚

钱财不要赚尽,留一些给别人赚凡是都不能太过,太过就是不吉祥。福报不可享尽,势力不可用尽,好话也不可说尽。太有钱的人的痛苦,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要知道,钱财是水,太有钱的人,就是大河水,大河水是不好管理..

猕猴之喻醒悟退道沙门

猕猴之喻醒悟退道沙门昔日,佛陀在王舍城郊区的灵鹫山精舍里,为天、人、龙、鬼等众生宣说微妙法义。当时,有一人舍去了家宅、妻儿,来到精舍求见佛陀,希望能于佛陀座下出家修行。佛陀慈悲应允后,为其剃度,并且教..

全部与部分

有一个很穷困的女子,她将自己仅有的两文钱供养三宝,方丈和尚亲自为她回向。世事多变,这位女子后来做了皇后,就带着许多宫女再回到这个寺院修大供养。方丈和尚没有亲自主持,只让徒弟为她诵经回向。她觉得很奇怪,问老和..

阴阳师海之旅首领战怎么打 阴阳师海之旅首领战打法攻略及奖励

阴阳师海之旅首领战怎么打 阴阳师海之旅首领战打法攻略及奖励本文导航第1页:阴阳师海之旅首领战怎么打第4页:兑换奖励 五星蛋/黑蛋第2页:阴阳师海之旅玩法奖励详情第5页:海之旅头像框第3页:距之力以及每日任务阴..

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二条 「唯照念佛」之文

【正 讲】第十二条 「唯照念佛」之文 下面是讲《观无量寿经》。第十二文:弥陀光明不照余行者,唯照念佛行者之文。 阿弥陀佛的光明不照摄念佛之外修其它修行的人,只照念佛的人。我们愿生极乐世界,是在弥陀的光明照..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 阿弥陀佛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一)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故名阿弥陀。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佛说阿弥..

忍得过,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

忍得过,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一是忍得过。忍一时之气,消百日之灾;能忍,不一定是懦弱。二是看得破。最大的淡定,不是看破红尘,而是看透人生以后依然能够热爱生活。三是拿得起。做人要有担当,不推诿逃避,直面惨淡..

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 两种熏习义③

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 两种熏习义③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续前)在唯识学中,讲到熏习义的经论很多,比较著名的,有二部论。第一部是无著菩萨的《摄大乘论》,此论以如来的十相殊胜殊胜语摄尽一切大乘佛法,所以名为..

心静身动的黄铁匠念佛成就:叮叮当当 我往西方!

心静身动的黄铁匠念佛成就:叮叮当当 我往西方!文:大安法师宋朝时,有一位姓黄的铁匠,大家都叫他黄打铁。他通过打铁感觉到人生很苦,一天不打铁一天就没有生计。天天在火炉旁烤着,抡着沉重的铁锤,想想看这个活..

嗔恨心、发脾气、骂人果报很厉害!

嗔恨心、发脾气、骂人果报很厉害!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 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 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恨心, 你就麻烦了, 你一千个大..

忍养福,慈养心,宽聚气忍能养福

忍养福,慈养心,宽聚气忍能养福忍能养福人活着,不过一口气。谁都有不顺心,谁都会不顺利。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成大事者必有大气,有大气者必有大忍。忍不是逃避,而是能量的一种积蓄,等到一定的时机选择爆发。善..

怎么样才能彻底放下一个人?

怎么样才能彻底放下一个人?喜欢一个人很容易,但是如果要放下一个人真的有点难,特别是对于那些初次投入爱海的小伙伴们。虽然很难,缘分尽了,感情也就不复存在了,本人向来追求的是对人对事,讲的是好聚好散,没有..

告诉你3点:如何确定婴灵被超度了?

告诉你3点:如何确定婴灵被超度了?各位缘主安康,我是师傅。接下来和大家继续说一说有关“婴灵超度”的事,此前向一些苦于婴灵的缘主们介绍了一下在家中自己超度婴灵的方法,很多人都说我按你说的去做了,如何确定..

心累之人

心累之人常听有人抱怨:“哎,活得真累!”一个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心累。心累,凡事看不开,就会导致肌体内各器官调节作用的失衡,久而久之,疾病就会缠身。两个一起跑步的人,跟在后面跑的总会显得累些;社会在发展..

心理养生四要素:善良、宽容、乐观、淡泊

心理养生四要素:善良、宽容、乐观、淡泊专家预计: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