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今得善本(夏莲居会本)之大事因缘

繁体

《无量寿经》今得善本(夏莲居会本)之大事因缘

弥显本经即华严、即禅、即密;一切含灵依此度脱

(一九九○年十月宣读于日本第三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

(1)净土第一经。《无量寿经》称为净土第一经,盖由于经中宣示:弥陀因地之殊胜大愿与精进行持,极乐依正之超逾十方,三辈往生之条件与正因,娑婆秽土之五恶痛烧,一乘愿海之不可思议。万德洪名之究竟方便;以一真法界为体,圆明具德事事无碍为相用;广摄一切善法,普度九界众生;以十念必生一念亦生故称顿教,因最易最稳出三界而号易行,一切含灵依此度脱,当来经灭独留此经。中国大德赞此经者不胜枚举。日净宗大德道隐师赞此经为专中之专,顿中之顿,真中之真,圆中之圆。盖因此经不仅为净宗纲要,实为世尊一代时教之指归也。

(2)五种原译苦无善本。《无量寿经》如是殊胜,而中国古德注释此经者,唯隋净影、唐嘉祥两家。千余年来读诵者希。实因此经存世之五种原译瑕瑜互见,彼此差别甚大。此经东来极早,自汉迄宋,可考之译本共十二种。(七种佚失,名单见拙著《大乘无量寿经解》)现存者为①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汉译),②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吴译),③无量寿经(魏译),④无量寿如来会(唐译),⑤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宋译),五者之中魏译流通较广。而净宗九祖蕅益大师则认为唐译最佳。但各译皆有缺陷,例举于下:

①汉译,有贤者名为大瘦短,比丘尼名为生时侍者头痛。魏译谓极乐地辄开裂。是皆译者笔拙之处。②十念必生乃阿弥陀大愿之核心,汉吴两译均未彰明。③国无女人与莲花化生两大愿,于魏译愿文未显。④唐宋两译文义较优,但于五恶痛烧之宏文,竟告阙如。且各译之间差异极大,例如弥陀大愿,汉吴古译为二十四愿,魏唐两译为四十八愿,宋译则为二十六愿。彼此相异有如此者。是以清初彭绍升居士曰:此经阐扬者少,实以无善本故。

(3)校会之本。宋王日休居士悲五原译无善本,使圣教度生之旨紊而无序,郁而不彰。乃取汉吴魏宋四译,会集成经,名为《大阿弥陀经》。王本一出,举世流通。但王本颇多舛误。莲池大师谓为抄前着后、去取未尽。彭绍升居士斥为凌乱乖舛,不合圆旨。窃按王本之病有三:①抄前着后,抄引经文于前,自选文句于后。既是会集旧译,焉可杜撰经文。②魏译三辈往生皆发菩提心,而王本唯中辈发菩提心,下辈不发(此不但杜撰,并乖圆音),上辈则未曾谈及。故谓去取未尽,高下失次。③五译中唐译文义俱精,王氏所会独缺此译(王本为本经第六种)。

第七种。彭绍升居士为宏此经,乃取魏译而删节之,仍名无量寿经。较原译简炼。但只是节本,未能救王氏之失。

第八种。清咸丰中魏承贯居士,备取五译,会成一册,嗣定名为《摩诃阿弥陀经》。魏本文辞精简,包举纲宗,八种相较,实居魁首。但可憾者,魏氏虽力求字句皆有来历,以救王本之过,而未能尽免。例如:①魏氏谓往生中无有胎生。而魏唐宋三译皆曰有胎生者。②魏氏以生时痛是为五痛五烧数句,概括魏译数千言,魏本之文并无来历。③魏氏谓极乐宫殿或依宝树而住,亦各译所无。④魏氏谓法灭之时,唯余阿弥陀佛四字,广度群生,亦非本经原文。是以魏本仍未完善。

(4)胜缘成熟,善本兴世。先师夏莲居老居士,力踵前贤,誓成善本。掩关数载,稿经十易。文句精义,悉本原译,而流畅自然,浑若天成。会本稿成,名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夏本一出,风行寰宇。四众弟子,获睹善本,欢欣鼓舞,不可名状。赞扬读诵,讲播印刷者,风起云涌。加拿大、美国现七处成立净宗学会,台湾、新加坡,亦皆成立。于此善本修习宏扬,现能背诵全经者日益增多,闻经获益者不可胜计。本经印行已超卅余万部。录音带亦流行海外。台湾新印之《净土五经读本》即以夏会本为无量寿经读本,余八种列为附本。本经光明,方兴未艾。

夏会本广撷众妙,圆显圣心,大开如来秘藏,顿显慈尊妙心,《华严》之事理无碍,事事无碍法界,备显会本之中。禅密妙谛悉寓此经之内。一切含灵因此得度,当来经灭,唯此独留。可见善本兴世实为大事因缘。

(5)事理无碍法界。会本中佛答弥陀成佛时处,文曰: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见宋译)。有世界名曰极乐。法藏成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上文中无有来去生灭,亦非过现未来,所显者理体也,有极乐,有弥陀者,事相也。揽理成事,因事显理,体用齐彰,从容中道。正显理事无碍之旨。

又会本采魏译之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惠以真实之利,复采宋译中住真实慧,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于是经中具三真实,成为一经纲宗。亦即一代时教之教眼。真实之际乃真如实相之本际,故为理体。真实之慧者,从本体流现之妙智,如珠生光。相也。真实之利,乃本体之大用,亦即一切众生所获究竟坚固之实惠也。又此三真实,正如涅槃三德,(伊)字三点,非一非三,不纵不横。真实之际,法身德也;真实之慧,般若德也;真实之利,解脱德也。由真实之体流出真实之慧,令一切众生普得究竟解脱真实之利。是以极乐国土一花一香,悉皆法身妙智之流现,时时处处,法音宣流,妙音普闻,若有见闻,悉皆增上。九品万类,一生彼土,永不退转,决定成佛。正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之妙用。事理圆融一切无碍。

(6)事事无碍法界。 事理无碍法界乃大乘经论所同宣,事事无碍法界唯《华严》所独显。华严宗立十玄门以表事事无碍。今此会本一如《华严》同具十玄。可证本经正是《华严》之中本。今依《探玄记》次第,引据经文以表本经十玄。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大疏》曰:如海一滴,具百川味。表一法成,一切法同时具足圆满显现。今此经中泉池功德品:其水一一随众生意(见宋译)。只是一水,而能同时满足一切众生意。于一法中同时具足圆满无碍。

(二)广狭自在无碍门。《大疏》云:如径尺之镜,见十里之影。今经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见魏译),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见宋译)。极乐一树是狭,十方佛土是广。无限广大之境,现于一狭之中,正表广狭自在。

(三)一多相容不同门。《大疏》曰:若一室之千灯,光光相涉。如一室多灯,一灯之光可遍全室,余灯之光亦遍全室,并皆在此一灯光内。彼此相容各各皆然。本经中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无量宝香成彼土一物,是多法

入一法。香遍十方,是一法遍多法。皆一多相容之旨。 、

(四)诸法相即自在门。《大疏》曰:如金与金色,二不相离。本经中,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见唐译)。一音声中具种种众生所愿闻。彼此不离,相即自在。

(五)隐密显了俱成门。《大疏》曰:若片月澄空,晦明相并。经中赞如来曰:光明无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见宋译)。佛光是显,日月火珠是隐,隐处具显,显处具隐。两者俱成。

(六)微细相容安立门。《大疏》曰:如琉璃瓶盛多芥子。此表极微之中可含无量诸法,同时涌现。本经极乐国中莲花,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莲之一光乃莲光中三十六百千亿分之一,实至微细。但含摄三十六百千亿佛,表极广大。于极微中安容诸佛,同时涌现。

(七)因陀罗网法界门(因陀罗网乃帝释天宫之网,网有千珠,互相映照)。《大疏》曰:若两镜互照,传耀相写。如上所引经文,极乐有无数莲,一一花放难数光,一一光现难数佛。经中复云: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如是一一之佛,其国中各有无数莲,莲放光,光现佛,重重无尽。

(八)托事显法生解门。《大疏》曰:立像竖臂,触目皆道。一尘一毛,扬眉瞬目,皆显全体法界。经中道场有菩提树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三者无生法忍。见树得证无生,全显托事显法之妙。

(九)十世隔法异成门。《大疏》曰:若一夕之梦,翱翔百年。本经会中菩萨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见唐译)。一念多劫,正表延促同时。

(十)主伴圆明具德门。《大疏》曰:如北辰所居,众星拱之。随举一法,则余一切法趋之而为伴。故一法圆满一切法之功德。今此经中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见唐译)。净心念佛一声,便具往生,定成正觉之无量功德,可见六度万行,三藏十二部,禅门一千七百则公案,一切功德法,皆趋一句名号之中。彻显六字洪名,圆具万德。又弥陀因地于发四十八愿后颂曰:一切皆成佛。正如《首楞严》一切事究竟坚固。依正主伴,无非法身。有情无情,悉是如来。此一句子,顿开诸佛秘藏,吐露三藏心髓。道破宗门玄旨,直显无上密意。一真法界,圆明具德,事事无碍十玄之旨,贯彻全经。

(7)禅净不二。持名秘要:自念自听,自呼自应。点出自字。净宗正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妙显心字。本经极乐国人自然无为一旦开达明彻,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见汉译)。一旦者,蓦地触着碰着。开者,开解。达者,达本。明者,明心。彻者,彻悟。以上经文,正显《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中自得心开。亦即禅门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观佛三昧经》:佛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常照)。《大集经》曰: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即无上深妙禅。盖万缘放下,即无所住;一念单提,正是生其心。但当老实念佛,自然暗合道妙。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句句是金刚般若,念念显妙明本心。故云:念佛即是自心现。又云:一声佛号一声心。又念佛时即见佛时,见佛时即成佛时。禅净不二,因果同时,超情离见,不可思议。

(8)密净不二。称名何异持咒,大日即是弥陀,净宗正是密教显说,根本并无二致。此中密意因善本而弥显。例如会中菩萨皆升灌顶阶,授菩提记,为教菩萨作阿阇黎。常习相应无边诸行(见唐译)。表来会之诸方菩萨,咸得受位灌顶,并普教十方菩萨亦作密教金刚上师。恒常宏修无边密宗相应诸法。又如泉池功德品,波扬无量微妙音声,其中有甘露灌顶受位声(见唐译)。极乐国中泉池交流,周遍其国。水波声中,有甘露灌顶与灌顶受位妙法音声。波声即是佛声。佛声所宣正是彼土会众之愿乐欲闻。泉池遍国,故宣扬灌顶受位之法音,亦周遍其国。

又密净两宗同为他力派与果教门。经中第十八愿为十念必生。第二十愿为临终接引。凡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之人,愿文曰: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本经小本《阿弥陀经》之唐译本,谓临终佛迎时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表凡夫往生全凭佛迎加佑,乃能念佛往生。全凭佛力,故称他力门。又十念必生,使带业凡夫,横出三界,径登不退者,实因此句佛号正是阿弥陀如来之果觉。亦即东密所判第十住心之秘密庄严心。东密兴教大师曰:从阿字出生一切陀罗尼,从一切陀罗尼出生一切诸佛。今以此无上殊胜之如来果觉,作为具缚凡夫因地之心,乃使因心顿同果觉,因果同时,性修不二,果教妙法,极圆极顿。

(9)法灭尽时,独留此经。 本经之首,佛告阿难,一切含灵皆因此经而得度脱。经末复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盖以本经正是:真实之际所显示,真实智慧之流现。乃能真实普利众生也。善导大师曰: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可见善本庆成,正契如来兴世之大事因缘。现此善本正如旭日初升,光明渐盛于寰宇,当来经灭,此经仍如灯塔,划破长夜于末世。善本出现,今正是时。见闻宏赞,莫不获益。两土导师,恩德无极。

2024-03-17 13:52

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