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众,了解人性,弃除女态方可成道
初中时迷恋红楼,常为书中“宝黛”的爱情故事“泪湿枕巾鲛绡透,无病常添几分愁”。
当读到书中的一句“情到深处必主淫”时大为震惊!为此疑惑而寻译觅解了好长时间,之后渐在日后的禅法修习中心开意解。
秦可卿之死,晴雯病逝,尤二姐吞金,尤三姐自刎,凤姐的“哭向金陵事更哀”,湘云与黛玉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人说红楼是一部由情与欲勾绘的恨海情天,而今再读却不尽然……
还记得当年看贾瑞,一个看似低级龌龊、下流无耻之徒,痴迷于自己的情欲,不论王熙凤如何调戏如何算计,他始终不肯相信或者说不愿意相信凤姐对自己不好。最后抱着风月宝鉴,遗留了一滩精液而惨死,这种画面,想想都觉得难堪得无法细述……重翻旧卷忽而读懂了作者在此处对人性的悲悯,他一一陈述,笔下没有丝毫对错、厌恶和鄙视。有的只是一份孽债孽缘,以及人性的难以自制……世人都说王熙凤害死了他,真正害死贾瑞的,其实是他自己的情欲。
或许是精神上的洁癖,少年时一直都崇尚着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恋,认为那才是纯洁无染,爱的升华,情的至高点。
而今回想之前,自己很多时候缺少客观,竟是用自命清高的角度和嫉恶如仇的眼光去批判省度人性中无法规避的欲望和他的动物性,其实每个人生命中都有各自无法躲避的无奈:情欲、物欲、名利、地位……当局迷,旁观清。遗憾的是,真正的痴迷,在自己毫无半点觉醒的情况下从来是没办法拯救的。必将是穷其一生浑浑噩噩……
幻情幻欲幻风花,靡靡难遣造娑婆。
障道岂关风月事,唯是雪夜不识源。
如此,和初入佛门同出一辙,佛的姨母大爱道因听闻如来正法,遂决心出家。她三次向佛陀请求出家修道,均被佛陀拒绝。
女众的习气与过失
为何佛不许女性出家?并曰“女众出家犹如百亩良田里植种了蓖麻”。又言“佛之正法应住千年,因女众出家故今减五百年……”后经阿难尊者的再三向佛陀代为请求,佛陀为出家女众制定了恭敬比丘,尊重比丘的八种不可违法,即八敬法,使彼等受持而得戒。
女性出家一生只能一次,男人可以七次。
比丘受二百五十戒、比丘尼须受三百四十八戒。
以及经典中对女性的五障、五漏之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的思想及地位渐渐被重视和尊重,为何具有先知的佛陀却如此的轻视女性呢?
其实很多初学者和我当初一样,对佛教中貌似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产生诸多疑惑甚至自卑,其实这是不了解“平等”在佛教中真实的含义。可以说多出于凡人之见,甚至是对人性不够了解或者是了解的不够彻底,因而才会产生这样的一番疑虑。
“垂丝千尺意在深潭”。带着当初“情到深处必主淫”同样的不解,从这位千古第一女尼,第一祖师尼开始,认真研读佛说《大爱道比丘尼经》,探究了解“女态”这个以淫欲为核心而展现的种种行为举止下的习气与心态。
初读《大爱道比丘尼经》女人八十四态的时候,那一份如遭雷击般的震惊与惊醒,身为女性的我并没有细察,没有意识到自身原来存在着这么多缺失,原来那些认为平常的举止与行为却是内在心态的真实展现与写照,并深深为佛陀的智慧而折服,惊讶竟能将女态如此细致地一一指出,其透彻的程度,令我时常掩卷叹服。
古今有很多修行的女众,把《佛说大爱道比丘尼经》当成珍宝,视其八十四态为检校省察之宝镜,并把它当成治病妙方。
女众烦恼多,心量小,嫉妒心重,虚荣好饰,故作姿态,思念男子,自骄慢他,悭贪追悔……
女人喜画眉眼,擦口红来妆饰自己。
喜拨弄额前的头发,喜敷抹胭脂来迷惑男子。
女人喜欢穿丝罗、绣鞋等,以显现身材的曲线,展示风情。
女人喜故作姿态,喜欢摇头摇身表现女人袅婷的姿态以吸引男子,以引人注意。
……
喜斜着眼睛来窥视人。(或偷窥,或增加妩媚)
想见男子,见了面又低头不讲话,作出矜持的样子来。
女人想得夫婿,见面时又假装愤怒表现不可亲近孤傲的样子,欲擒故纵以自抬身价。
女人见男子来,假装生气,而男子知趣的走后,却又怒忧心悔。
女人随便讲话不经大脑,不识大体不知分寸,恣意任性,口无遮拦,不看时间场合先吐为快,好说是非。
女人喜欢诈诡狡猾不实,以美言谄媚来迷惑他人、欺骗他人,并以为他人不自觉知。
摘录经中一二,有人看后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女为悦已者容,先不说为悦己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为自己的尊严与形象何过之有?”
弃除女态方可成道
诚然,这些是世间俗女之常态。如果女人没有内在的气质与修养,以外在的容貌与姿态能树立起形象和引发他人从内心去尊重吗?恐怕一些不当的行为举止,诱发的只是他人对自己的欲望而已,甚至给自己招来祸端。
太虚大师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女子修行的确较为男子有更多的障碍。不论是从“学佛是大丈夫的行为”,还是从树立完美人格,“人成即佛成”的观点来讲,无畏的勇气和独立的承担力确实是女性比男性更要付出努力的地方。
女子由于千年奴役式的压迫而习惯性的自缚手脚,又因生理的不同具有着柔弱的本质,这样的本质驱使女性希望有所依靠,大多数的女子会因为没有依靠而缺乏安全感。因这样的感受而怯弱的女子便开始执着于吸引男子,情执的产生及本能的驱使,使得女子特别地执着于容貌与身体的美,并变得虚浮和花言巧语,陷入“女态十足”的沼泽中不能超越、自拔和利益他人。心胸的豁达和真诚,这些本具的尊贵,被颠倒的习性所遮盖。经文中佛陀不止一次的提到女性这样的迷乱现象,让大爱道等及一切后世真修行女性听后皆生惭愧……
全盘道出女子之通病,分析和解决问题,令铲除习气是此经的宗旨。因为不明白习性,学佛百年也只是徒劳。
它不是批判和鄙视,更不是不公平的看待,而是让修行者更真实的了解人性中存在的缺失与漏劣,并令自己真实地去面对与克服,以此为着手之处,铲除障道之源。
《楞严经》言:“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佛陀在经律中提到,女性是诱发男修行者情欲和贪欲的根源,为了防止欲火中烧,故对男修行者说女身不净,以女身为物件而修习不净观。其过程中,所采的方法及防范措施,有着他良苦的用心,并不是对女性的歧视。
女子出家修道,当屏弃八十四态,以解脱生死为大事,莫学在家俗态女子,浓装艳抹迷惑男人,使失道德、自缠入罪,流转轮回,不得解脱。
如佛在《大爱道比丘尼经》中所言:“天下男子不为女人所惑者,甚难!甚难!”
听闻佛说种种女态障碍修道,悲心的阿难尊者请教佛陀:“如此说来女人修道就很困难了啊!”
佛陀说:“不难也,但女人自作罣碍耳。”
如佛在《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下言:“此态自是女人所作耳,女人能自灭者,极可得灭耳。灭者,是现世阿罗汉也。”这就是佛陀对女众除弃此女人八十四态即可证得道果的授记。
青莲目半垂!为让修行人安稳办道,求法者珍惜其法而屡次拒绝女子出家的悲心,到后来详尽教导女性修学者破除习气的方法,一片苦心——只为不姑息纵容,令一切丑陋恶劣在朗朗慧日下无可遁形!其中的训诫或鼓励,无不体现佛陀无尽的悲心和慈护!
女众修行者,对佛说“女子八十四态”不可不知!
善女人,当虚心接受八十四态,以此为妙方,有则令其弃除,无则令其不生,方能医病疗心将习气铲除殆尽,以健全人格成就道业!
善女人若真正读懂了《佛说女人八十四态》,便会回光返照,自生惭愧心、忏悔心,不复生骄慢心,发心精进断除如是恶习者,当自清净,超凡入圣!
一个人具有女人的身体,但能除去精神的弱点,走向成佛的伟大事业,就是男子!
而一个男人虽具有丈夫相,如果落入精神的弱点,不能走向菩提之道,我谓此辈是女人。
如此澄明而平等真实的见解,纵经百世千秋读来依旧荡气回肠……
言女相不可得,而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法非男相非女相,问世间可有个定相令我转得?
痴儿,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这世间憎爱二苦如何?
须臾之间,但见龙女成佛!
2024-03-17 13:52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