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开示

繁体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开示

证实法师

(一)

诵 《金刚经》应该注意几个事项,先唱香赞,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接着念开经偈,再念经题。译师不念,法会因由分第一至第三十二是梁朝周明太子讲习 《金刚经》时,作的科判而划分出来的,在持诵的时候也不念,因为如果念了,就会把经文隔开了,不能连贯、一气呵成,经意与经文就被打断了,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力量就减少了。全部经文诵完后,要念三遍补缺真言,为的是对自己在念的时候,因打了妄想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念错了字或念漏了字所造成的过失,能做一修补。最后作回向,这是诵 《金刚经》的大概程序。

(二)

《金刚经》是讲般若智慧的经典,佛陀成道以后,一共说法 49 年,其中有 22 年在宣讲般若经典,般若经典主要阐述如何开发我们的智慧与本性 ,佛教的特质就在于智慧。我今天讲的小题目是心的安顿,我们要开发本有的智慧、本性的智慧光明,就需要把心安顿下来。

几年前,我看过台湾圣严法师写的关于禅修方面的书,对初学者而言要在较短的时间里能够体会到佛法的智慧,体会到佛陀给我们讲的法味,可以从圣严法师这本书里得到一个善巧方便的法门。我们一般人平常注意力都是投放在外面五彩的世界中,没有真正关注我们的内心,我们的注意力是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这时需要把我们身体、心安住下来,把视线从远处收回而注视着鼻端,鼻端上好像有只眼睛在注视自己的心窝,然后保持这种状态,随着一呼一吸的呼从一数到十,再从一数到十,不断重复数下去,丢掉了又拉回来。通过这种禅修的训练,可以使自己的念头、注意力专注起来,心的能量就会高起来,就像我们平常注意力集中时,读书听讲的效果就要好得多。通过训练,让我们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念头的主人 ,我们会观察到念头是如何生起来,又如何消失掉,我们只是观察念头,而不随着念头走。我们每天作这样观察念头的训练,到了一定的阶段后,我们会发现自己观察、觉照的能力都提高了,会发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念头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的智慧也会随之增长。

《金刚经》就是讲心的安住,我们来看第二、三分,通过须菩提尊者的发问,佛告诉了我们应如是降伏其心。佛法所讲的智慧不同于世间所说的聪明,它是透过纷繁的事相直探事物的本质。佛告诉我们要通过发无上的菩提心,来安住我们杂乱的心,来降伏我们的妄心,菩提心就是要度化所有的众生,包括卵、胎、湿、化等等生命形态。发了这种觉悟、智慧的菩提心就是觉悟人生,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就是奉献人生,所以,我们的心要安住在生活禅上面。 降伏了我们的心,就能得到般若智慧, 《金刚经》是围绕般若智慧来讨论的,由于时间关系,心的安顿就只能讲这些了。

(三)

早在二千年以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铺上吉祥草,他端坐在吉祥草上发了一个坚固的誓愿,如果自己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和无上的智慧,就在这个地方不再起来。于是,他开始认真地思维宇宙人生的真理,进入了甚深微妙的禅定,终于在 四月初八 的凌晨,目睹天上的启明星而获得彻悟。他彻悟后,不禁发出深深地感慨: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若离妄想执著,一切智慧则自然现前。佛陀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后,并没有在那里欣喜若狂,而是在关心着众生,佛陀讲众生与佛在体性、本质上是平等的,都有如来的佛性和本具的智慧光明,都有佛的三身四智,但是众生还在痛苦、烦恼之中,还在生死大海中流转、漂流,枉受轮回之苦,原因是众生有妄想、执著。佛的光明智慧是全部打开了,他的光明是穿越时空、无所不在、普照一切的。这种佛性好比太阳,本来就在天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佛性,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的。佛除去了一切的妄想、执著,他的这一轮太阳、他的法身,就像万里无云万里天一样在天空中朗照,没有一丝云彩作点缀。众生的佛性被埋藏着,好比太阳被乌云遮盖,我们没有回光返照的能力,我们这种智慧光明就照射不出来。如果我们离开了妄想、执著,就好像把乌云给驱散,我们的智慧会像佛一样开显出来。凡夫在生死轮回中是不自在的,佛在果地上得到了大自在,但凡夫与佛在佛性上是无二无别,好比太阳不会因乌云的遮盖而失去了光辉。佛之所以出世,就是为了众生悟入佛的知见,就是要帮助众生开显和佛一样的智慧光明。《 法华经》讲: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世间,是为众生开示佛之知见,佛是为了成就众生而来。

历史上成道的人有很多,大家最熟悉的恐怕是六祖惠能大师,他在五祖弘忍祖师那里,听讲 《金刚经》而彻见自己的本性、见性成佛。《六诅坛经》里惠能大师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自性指的是我们的佛性、真如,但由于我们的妄想、执著,使我们对这些本有的东西没有证得,这种妄想就是我们的私心杂念,妄想的延续形成了无始无终的时间流。坐禅的人会感到在某一枝香自己坐得很舒畅时,时间好象一会儿就过去了,有些入定的禅修者,可以控制自己的一个念头保持很长一段时间,这就是有很多禅修者的寿命比较长的原因。如能把妄想、执著除去,或者进行转化,那就可以超越时间,大乘经典里讲到,那些证得佛性的大菩萨们一念能进入几千万年,可以把几千万年融入到一念之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证明了时间是一种虚妄性。普通人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实体的主宰和永恒不变的东西,其实任何一件事物都是由各种条件、因素,在不同的背景下组合而成的, 《金刚经》讲这是一合相,就是大家凑合在一起,本身是没有主次之分,没有一个主宰和永恒不变的东西。凡夫对各种事物的执著,便构成了宇宙中的空间,如果除去了这种妄想、执著,就可以从三维空间进入四维、五维与多维空间中去,这时我们所了知的东西就更多了。佛能在一滴水里看到八万四千虫,看大千世界就像看手中的一个水果,这就是佛没有妄想、执著后,所具有的智慧能力。

般若经讲的是如何除去妄想、执著,就是要把心安住下来,安住在真实的状态下。菩提心有世俗与圣义的两种,世俗的菩提心,是从事相上说的,即有善事可做、有慧可求、有众生可度、有佛可成,是用觉悟、奉献的心来降伏我们自私自利的妄心,发起帮助、成就众生的善愿,是愿菩提心;付出行动,是行菩提心。圣义的菩提心 , 是从理体上说的,是没有形相的,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成就众生是要在不同的因缘、时空、人文环境下,根据众生的不同根性,要因材施教悟入实相当中,本身也是一种因缘。因缘组合的东西就是空性,空性即是真谛,真谛就是法性空,虚空的空性近似于法界体性,与圣义谛很接近,一般用虚空来比喻法界体性。从法界体性讲,众生有如来智慧德相,佛开示的法义只是帮助众生除去覆盖在智慧光明上的乌云而已,佛是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光明、修证移植给众生的,同时,众生也不需要,因为众生本自具足。所以,佛法不是这些经本,从真正意义上讲,经文不是佛法,但它诠释了佛法,我们又离不开这些经文。从世俗谛上讲,各种事物是因缘和合的,度化众生也是需要时机因缘,所以,度化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者。我们在帮助别人时不要有回报之心,我们的心如安住在空性上,就可以保持自己的心态如如不动,和大道契合、融为一体,我们要用这个圣义的菩提心来降伏我们的心,除去我们的妄想、执著,开发我们的如来智慧德相,也就是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四)

我们平常要注意训练深呼吸,深呼吸锻练好了有助于健康长寿,数息观就能取到这种作用,大家在诵经持咒时,应尽量把气吸足再慢慢放出。

《金刚经》主要有两条线索,从世俗谛上、从事相上看,对因果报应、断恶修善、净化生命、有法可求、有佛可成、有众生可度等等,是时时刻刻加以肯定,这是佛陀和须菩提在讨论法界体性时,贯穿的一条线索。另一条平行线索是从真谛、圣义谛、理体上看,那些在世俗谛的当体上的法界体性只是一种空性,这种东西无声无息地运行,无形无相地存在,没有一种体相可以把握、琢磨与思考。所以,作了善事、成就了众生以后,当体要观察它本身的空性,要否定对它的执著,就能更好地契入法界体性当中,更好地与法性融合在一体。在 《金刚经》里有 20 多处佛说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类似结构的句子,佛先肯定了世俗谛的东西,接着又从理体上否定掉,后又从世俗谛上给一个假名。

《金刚经》主要内容是讲般若空性的智慧,要破除对我们身体与精神的执著,即人我执;要破除对宇宙万物认为有一个主宰的执著,即法我执。概括讲就是要用空性的智慧斩断人我执与法我执,成就法身与报化身。因时间关系,没办法作详细的解释,在此,我介绍几本书供大家去阅读,有《金刚经拮据》、江味农居士著的《金刚经讲义》、 《爱心中爆发的智慧》、《性源宝藏》,避免我在此挂一漏万的弊端。

顺便讲一下有关六道轮回的问题,这一直是科学界、宗教界所探讨的话题,有的人可能不承认这种假设。其实,我们人对外界的感知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就像是手指头摸不到自己,我们的肉眼看不见红外线、紫外线等,耳朵听不到超声波。正是我们有很多方面的局限性,我们所感知的宇宙、法界中的事物,只是很少一部分,更多的东西是我们不知道的。六道轮回是佛陀对各种生命形态的描述,是一种大致的划分,包括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及地狱道,不同的生命形态是由不同的妄想、执著所感召的,也就是由每个人的业力所致。

诵持般若经典的功德是很大的,六祖听 《金刚经》后悟道,五祖把衣钵传给了六祖,为避免别人的嫉妒而遭迫害,五祖让六祖连夜南逃。有很多门人去追赶六祖,第一个追上的是曾做过将军的惠明,六祖便把衣钵放在一块大石头上,自己藏在草丛里,惠明去取衣钵时,怎么用劲也拿不动。原因是六祖证道后,本性与法界体性已契合,这种与大道融为一体的东西是无形无相的,它可以任意转变任何物性,这种力量就是般若的力量。六祖圆寂时,其门人哭哭啼啼,六祖告诉他们不要哭,自己已经知道去处。六祖大师的肉身至今还保存在广东南华寺,说明六祖大师对自己的生死已有主动权,可以作自己的主人。我们学佛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掌握自己的生死主动权。

受时间的限制,对 《金刚经》的讲解就简单地谈这些,谢谢大家!

2024-03-17 13:52

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