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法界颂
赞法界颂(八十七颂)
圣龙树菩萨造
归命十方佛法身及报化
愿共诸众生速成法界性
轮回三恶道法界理凝然
本来常清净诸相不能迁
寂静如虚空处处悉周遍
体皆离彼此非深复非浅
乳未转变时酥醍醐不见
烦恼未伏除法界无由显
如酥处乳中酥本妙光莹
法界烦恼覆圆满体清净
如灯被障碍非能照余物
无明恒覆心法界非明了
如灯离障碍处处物能照
烦恼破坏时真如恒显现
初中及最后二障不能扰
如净琉璃珠恒时光照曜
光明物所障被障明非见
法界烦恼覆真如理难显
圆寂体光洁轮回不能染
勤求趣法界轮回非能揜
如米糠缠裹谷体米非无
烦恼覆真如真如烦恼有
如谷去其糠米体自然见
若离烦恼糠法界理方显
妄执有世间芭蕉终无实
法界非世间亦非虚妄见
如人饮甘露热恼悉皆除
若证法界性烦恼热皆弃
灭除烦恼焰法界甘露现
一切有情中高下皆平等
体实果不生执种果非有
智慧出生时有为非法界
法界本无处究竟方可证
清净恒光洁日月皆莹净
法界无垢染如龙夜雨尘
况似罗睺面光明恒灿然
譬如火浣布处火能离染
垢去布犹存光明转莹净
贪爱令心染虚妄有轮回
亦如火浣布真空妄非有
三毒生死本智慧火能烧
法界体常有朗然恒照曜
烦恼染称垢世尊恒所宣
垢灭真如显如汲地中泉
法界体无垢根随能覆藏
若除烦恼尽莹净叵难量
法界本无我二形及女男
体无虚妄执何处更思惟
法界离憎爱根尘境本无
虚妄执为因差别从此生
真空非苦恼贪爱苦恼因
耽染由妄想三界乃轮回
怀孕在于腹婴子未言见
二障覆真如法界不能证
种种生疑虑见慢及恚痴
妄计有真实真实计非有
兔角体非有妄执令真实
法界离妄执妄执真非有
如色必破坏微尘犹可知
法界非破坏三时不能得
有生还有灭荣辱亦皆随
法界非生灭云何言所知
兔角本非有三世犹可思
真空非兔角思虑不能知
真空称善逝色相悉皆亡
应化随缘有修因离执非
圆通如日月水现影皆同
色声双泯绝差别云何有
三世可寻思生缘时决定
若悟己身法己身云何有
如水居热际处热觉悟非
寒际理亦然圆通皆如是
心恒烦恼覆迷惑不能了
若离烦恼缠觉悟而非有
如眼观诸色离障能照曜
真空理亦然照曜离生灭
耳识闻于声离妄及分别
法界性亦然分别妄非有
鼻能嗅诸香妄执性非有
色相二俱亡真空亦如是
舌根自性空味界恒远离
识空体亦然法界理如是
身根自性净冷暖触非有
法界理亦然触处常远离
意缘法称最自性恒远离
诸法性本空圆通理如是
见闻及觉知相应法亦空
了绝诸妄想见闻理亦非
根尘起妄执清净体源无
迷执有根尘根尘理非有
世间并出世空性本无差
我法由迷起遍计自轮回
法界理清净贪嗔痴本无
迷悟从心起三毒法假名
迷执自缠缚了达假名智
菩提非近远三世理非有
烦恼笼迷执世尊经所宣
智生惑染灭妄执勿相缠
去来执最胜体空犹可思
菩提非妄执正证亦知非
水乳同一处鹅饮乳非杂
生空烦恼离二障亦非杂
妄执我非无了达本非有
涅盘清净理二我俱非立
三檀齐修施尸罗离过非
忍因端正果精进勇勤依
静虑令心止般若用无疑
愿兼方便力安住胜菩提
菩提难妄执真空生灭无
了达空本性二相亦非有
乳糖离甘蔗离蔗糖非有
三乘趣菩提离种体非有
守护稻谷种芽茎必得生
守护菩提种菩提从此起
譬如于黑月光明未能见
有情烦恼缠真如未明显
月初光虽有渐渐而增长
初地证菩提菩提未圆满
十五月圆满处处光皎洁
解脱显法身法身理无缺
染污意相应缠缚俱生灭
解脱一切障三世悟非有
初大僧祇满三檀普遍修
断除分别障欢喜智难俦
三业误兼犯防非重及轻
尸罗圆满戒离垢独标名
二障恒时染俱空慧刃除
发光能照曜破灭渐无余
远离根随染渐增焰慧威
菩提称最胜烧照转光辉
真俗称二智相应互起违
合令无所碍难胜事恒时
十二缘生智巡环理趣全
甚深称最胜般若现于前
世俗二乘行久修道已明
相无功用满最后称远行
智用无分别恒时任运成
众魔降退散不动独彰名
善慧名无碍十方演法希
身云甘露雨应物最堪依
众德犹如水虚空喻似身
重粗皆蔽塞大法智称云
审谛轮回事孰能免业牵
要知无苦恼净土勿相缠
归命佛真子位登智慧云
细微皆断尽超苦离诸尘
灌顶诸光照根尘普遍身
金刚寂大定众苦勿相亲
大宝花王座俱胝众妙成
庄严皆普遍功德实难思
十力兼无畏三身四智圆
六通恒自在应物化机缘
照曜如圆月恒时焰炽燃
十方无不遍灿烂转光鲜
永绝缘生染恒时处涅盘
菩提称最胜化益物情欢
智用深如海随机现应身
水清来月影处处度迷津
况似颇胝宝随缘现影同
物情根有感周普事无穷
饿鬼恒饥渴不能见水泉
众生无少信宿业自萦缠
化现身诸相光明皆灿然
佛虽恒在世不睹宿无缘
晓了尘沙界根随染久无
二空殊胜智妙用化童愚
清净绝诸垢自他受用身
恒居色究竟利益五乘人
救护众生苦俱胝寿命长
二严无有尽功德叵难量
佛演一乘法随机悟浅深
莲花无垢染玉本绝瑕侵
少分而称赞广宣理趣玄
愿将诸功德普利施人天
2024-03-17 13:52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 阿弥陀佛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一)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故名阿弥陀。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佛说阿弥..
忍得过,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
忍得过,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一是忍得过。忍一时之气,消百日之灾;能忍,不一定是懦弱。二是看得破。最大的淡定,不是看破红尘,而是看透人生以后依然能够热爱生活。三是拿得起。做人要有担当,不推诿逃避,直面惨淡..
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 两种熏习义③
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 两种熏习义③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续前)在唯识学中,讲到熏习义的经论很多,比较著名的,有二部论。第一部是无著菩萨的《摄大乘论》,此论以如来的十相殊胜殊胜语摄尽一切大乘佛法,所以名为..
心静身动的黄铁匠念佛成就:叮叮当当 我往西方!
心静身动的黄铁匠念佛成就:叮叮当当 我往西方!文:大安法师宋朝时,有一位姓黄的铁匠,大家都叫他黄打铁。他通过打铁感觉到人生很苦,一天不打铁一天就没有生计。天天在火炉旁烤着,抡着沉重的铁锤,想想看这个活..
嗔恨心、发脾气、骂人果报很厉害!
嗔恨心、发脾气、骂人果报很厉害!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 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 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恨心, 你就麻烦了, 你一千个大..
忍养福,慈养心,宽聚气忍能养福
忍养福,慈养心,宽聚气忍能养福忍能养福人活着,不过一口气。谁都有不顺心,谁都会不顺利。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成大事者必有大气,有大气者必有大忍。忍不是逃避,而是能量的一种积蓄,等到一定的时机选择爆发。善..
怎么样才能彻底放下一个人?
怎么样才能彻底放下一个人?喜欢一个人很容易,但是如果要放下一个人真的有点难,特别是对于那些初次投入爱海的小伙伴们。虽然很难,缘分尽了,感情也就不复存在了,本人向来追求的是对人对事,讲的是好聚好散,没有..
告诉你3点:如何确定婴灵被超度了?
告诉你3点:如何确定婴灵被超度了?各位缘主安康,我是师傅。接下来和大家继续说一说有关“婴灵超度”的事,此前向一些苦于婴灵的缘主们介绍了一下在家中自己超度婴灵的方法,很多人都说我按你说的去做了,如何确定..
心累之人
心累之人常听有人抱怨:“哎,活得真累!”一个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心累。心累,凡事看不开,就会导致肌体内各器官调节作用的失衡,久而久之,疾病就会缠身。两个一起跑步的人,跟在后面跑的总会显得累些;社会在发展..
心理养生四要素:善良、宽容、乐观、淡泊
心理养生四要素:善良、宽容、乐观、淡泊专家预计: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
心间有福田
心间有福田从前,有一对母女过河,母亲希望女儿能平安到达彼岸,女儿也希望母亲能平安到达彼岸。母女之间的利他心是人之常情,不是很伟大,凡是有良知的人都会这样想。河水特别急,两个人可能都会被冲走。女儿想:我..
慈诚罗珠堪布:往生净土的四种因,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
慈诚罗珠堪布:往生净土的四种因,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麦彭仁波切也讲过,虽然往生净土的条件有四个,也即净土四因,但其中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如果能具备这两个条件,往生就没有什么问题。第一是对阿弥陀佛的信心(第..
怎样优雅起来
任何一个理智正常的人,身上都有一种良好的教养。这是最基本的教养,潜在的善良的人都会去努力维护,它没有固定的形式,与道德也扯不上什么关系,在一个人去努力取悦他人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来。一个举止优雅的欧洲人..
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
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 我们得来很容易的经典,都是前人的生命换来的,我们确实应该双手恭恭敬敬地捧着,因为那字字句句都是圣人的血泪。 印光大师教我们,佛法从恭敬中求。..
恶语伤人,会遭恶报
恶语伤人,会遭恶报一个人所说的语言、身体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心灵的外现。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说话态度恶劣、语气生硬、暴躁无礼的人,任何人都不喜欢,他们势必招来诸多不满,甚至怨恨。先..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梵网经》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若佛子。应如法次第坐。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不问老少。比丘比丘尼。贵人国王王子。乃至黄门奴婢。皆应先受..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