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幻士仁贤经
佛说幻士仁贤经全文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灵鸟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菩萨五千俱。皆神通菩萨,一切大圣悉得总持辩才无碍,其名曰:师子菩萨、师子意菩萨、诚乐菩萨、道御菩萨、大御菩萨、光首菩萨、光净菩萨、寂意菩萨、人明菩萨、开化人菩萨、常应菩萨、慈氏菩萨、文殊师利六十贤者。一切五千菩萨,皆此上首者也。梵王、帝释、四王诸天、龙王、神无央数。于时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群臣僚属,供奉世尊衣被、饮食、医药、床卧之具。世尊名称普闻远至,是为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佛世尊,诸神通慧普见所睹无余,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法不共,不舍大慈,不废大哀。慧眼佛眼具足变化无极,神足变化,说本变化,教授变化得无极。发意之顷,能使三千大千世界州城河海,须弥众山龙神天宫,铁围山川、沟坑树木、国邑墟聚,在一毛孔,从劫复过一劫。
是时,王舍大城中,有一幻士名曰颰陀,明经解术晓了幻伎,所作巧黠多所喜悦,所兴如意名闻于远。其摩竭国诸余幻者皆所不及,所至到处最上第一。除诸见谛清净士女得法忍者,一切人民莫不倾侧,如所言者无不迷惑,随未曾有法,而以此幻邪行之术,得众利养。幻士仁贤,闻佛世尊名称普徽如来至真等正觉,闻已自念:我身转化摩竭人民及诸州城,莫不受教。唯未化沙门瞿昙,亦未曾试及诸弟子,我宁可试知可惑不?假能惑者,摩竭人民皆共同心来供事我。
于是仁贤,缘本功德承佛威神,出王舍城至灵鸟山。见佛世尊光踰日月百千亿倍,明净无垢光炎远照,髻相之耀灼若摩尼,晔如莲华清净,超梵八部音说法广度。见佛色身具足严妙,意甚踊跃心自念言:我欲试佛诸通之慧审普见不?便行趣佛,稽首作礼,用试佛故:缘此请佛,设知我意当不受请,若不知者必受无疑。佛知其意,愍伤仁贤及王舍城一切人民,欲度之故默然受请并比丘众。
时仁贤念:沙门瞿昙,无诸通慧亦不普见,以不见故今当晓试。是时,仁贤稽首作礼,绕佛三匝而退。
贤者大目揵连白佛言:幻士仁贤内怀诳诈,请佛及僧,云何受之?
佛告目连:汝且安默,如来深究一切群民长夜迷惑,因化立之以平等行。天上世间无能施秽欺惑佛者,如来以断淫怒痴乱,无余瑕垢灭诸缚著,离八十垢得不起法忍,以故三界无能惑者,一小幻士何所能谐?如来解畅一切法幻,自致最正觉,使诸人界及其本原,皆使巧妙幻过。仁贤终不能与佛幻术等,百倍、千倍、无数亿倍,不可假托以为比喻。
佛告目连:于意云何?幻士仁贤,宁能庄严化三千大千世界令净好不?
对曰:唯然,此幻不能。
佛言:如来发意之顷,能使三千大千世界严净入一毛孔,佛之幻术终不惑。正使十方佛国,有风名随岚及断截风,飘坏三千大千世界,还复如故。有风名追逐风、住止风,旋转世间。有风名曰波栗屠那,回行三十二天。有风名曰摧破,崩坏须弥。有风名曰拘那,起大火上至三十二天。有风名曰常来,起劫烧天地。有风名曰炽火,使三千大千世界一时俱燃。有风名曰浇洒,起大雨。有风名曰枯竭,除尽水灾之变。
佛告目连:今我粗说是诸风名,从劫过劫无有竟时。云何,目连,宁有人能止虚空,坐诸风之中作四器行,使此诸风入一芥子,其于芥子无所挂碍亦无毁害,令诸天人安隐娱乐而不惊怖?如来幻法而复过是无有极也,非弟子、缘一觉地之所能及。
于时,目连在众会前,稽首作礼白佛言:唯然,世尊,我等为得善利。所以者何?世尊威神巍巍如是大尊无极,其人民闻佛如来此变化者,欢喜踊跃逮得善利,便发无上正真道意,一时欣然功德无量。
于是幻士仁贤,入王舍城还归到家。即其日夜,于城内秽恶流聚最不净处,化于其中作大讲堂,悬缯华盖而起幢幡,现地平正树木茂盛,瓶罃珍器香炉镫锭,散众华香,于讲堂傍植八千宝树,枝叶华实众色馚馥,一一树下为诸比丘敷师子座。于讲堂中央,特为如来设师子座,众宝为足校饰无量,高四丈九尺。于座四面化四宝树,作百味之馔若干种食。其为供者合五百人,端正皎洁宝璎珞身。
幻士仁贤化作是已,时四天王,往诣幻士所化作讲堂,谓仁贤言:甚善!仁者,乃请如来,于此讲堂而供养佛。宁可听我次助所乏,欲造宫室以奉如来?于是仁贤,益用踊跃得未曾有,报听天王:宜知是时。四天王即化作立宫室极妙姝好,仁贤所建厌蔽不现。
时,天帝释与三万二千夫人,俱到幻士讲堂,谓仁贤言:善哉快乎!真得善利!乃请如来于化饰讲堂以供养佛。宁可听吾给助所乏,欲造宫殿以奉如来?于是仁贤,倍复踊跃得未曾有,私自疑怪,报听帝释:宜知是时。天帝即化作大殿馆,踰于忉利最胜之宫,化植宝树,超乎已质拘者之树姝好,厌蔽仁贤、四王所立,讲堂宫室所校诸树。
仁贤则自念言:世尊非凡,乃有如是神妙尊天及诸天子,兴大供养奉事如来。今我宁可没灭我之所建,大为迷谬,岂忍以此举向上尊乎?于是仁贤,欲没所幻而不能灭,遍作诸术亦不可灭,幻食供助讲堂严饰师子之座,永为真实而不可变。
仁贤惊怪心自念言:往昔所言,幻现则现,欲没即没,今为如来变作化供而不能改。
于是天帝知仁贤所念,便告言:如卿为佛化作严净供具,不能变复使如本,故其见如来发欢喜心,常得安隐至泥洹道。
尔时,仁贤踊悦怡怿,晨旦白佛:饭时已到,愿可自屈。
于是世尊,著衣持钵,与诸菩萨及比丘僧眷属围绕,往诣仁贤庄校讲堂。佛时变化,使仁贤知坐所为立师子之座,四天王亦见如来坐所造宫师子之座,帝释自念:如来坐我所化庄严之座。
时王舍城诸不信法众邪异道,弃自贡高及嗔怒心,一切共诣庄严讲堂,今日共观瞿昙所现感应。其边道法清净士女,悉共喜踊往诣讲堂:今日我等当见如来至真等正觉,听师子吼睹其变化。
于是仁贤,蠲除自大稽首佛足,白世尊言:唯愿如来,原我罪过本愚所作,欲乱如来,化作此食助供侍使,师子诸座亦皆化作。心中念悔欲得灭没所可化现,佛为圣尊矜恕为意,诸所施造令不复变。
于是佛告仁贤:一切人民及其所有皆如幻化,诸坐比丘亦如幻化,如我之身亦是慧幻,此三千大千世界则复为化,因缘罪福一切诸法亦如幻化,皆由因缘各在合会,便持所化饭食之具分布施设。
于是幻士仁贤,梵王、帝释、四天王,诸助供者,擎化食供养世尊及比丘众。
于是贤者大迦叶说偈言:
如今所设座, 及其处上者,
定意为平等, 善哉施无上!
舍利弗颂曰:
如今供具心, 及其受者意,
如是常等觉, 是疾毕信施。
须菩提颂曰:
是施无所施, 受者无所受,
其有应是行, 是为毕信施。
阿难颂曰:
是施为尊乘, 食者无有心,
其身意无著, 是为世众祐。
于是光英菩萨曰:
譬如彼幻士, 仁贤现此化,
一切世亦然, 愚者不及解。
光造菩萨曰:
譬如坐树下, 悉以幻化作,
所有幻亦空, 适等无差异。
师子菩萨曰:
不闻师子吼, 小兽树间鸣,
师子适震吼, 驰走窜十方。
仁贤卿有恨, 以幻惑人民,
如来所现幻, 众魔不能当。
师子意菩萨曰:
是饭食化作, 供助者亦幻,
食饭者皆化, 善哉祠无上。
慈氏菩萨曰:
油醍醐浇火, 其明益炽盛,
仁贤幻如是, 佛幻为普现。
软首童子曰:
譬如本此处, 一切皆化造,
仁贤所兴幻, 欺诳惑众人。
一切法如是, 本为悉平等,
不觉了当来, 愚痴行生死。
于是世尊,欲劝化幻士仁贤,则于讲堂之东化造殿舍,长者处其中,谓仁贤曰:今何所作?
答曰:我供养沙门瞿昙及比丘僧。
长者答:幻士,勿说是言!今者世尊,在王阿阇世宫而食,及比丘众。时仁贤承佛威神,见佛及僧在王宫食。
时,佛复化作长者来入讲堂,问仁贤曰:今何所作?答曰:今供佛及僧。长者答曰:勿说是言!今佛及僧游于异道分卫。时仁贤承佛威神,见佛之众于异道分卫。
复有长者到仁贤所曰:今何所作?答曰:供佛及众。长者答曰:勿说是言!今世尊在耆域医王后园,为四部众讲说经道。仁贤承佛威神,见佛在耆域后园,为四部众讲法。
时,天帝释谓仁贤曰:今何所作?答曰:我供佛及众。帝释答曰:勿说是言!今者如来,在忉利天昼夜树下为诸天人讲法。仁贤承佛威神,见佛在忉利天为天人说法。幻士仁贤见诸树上,枝叶花实皆有宝座,如来相好具足僧众围绕,在诸化师子座上。四天王、帝释、梵王,而化师子座皆见坐如来,并王舍城诸街里巷馆宇,皆见如来。遍诸佛世尊前,皆见仁贤悔过自韪。
时仁贤目之所睹,不复见余但见如来,幻士喜踊即生善心,用欢喜故得佛意三昧,从定意起叉手于佛前,以颂问佛曰:
今我睹见, 如来神足, 发意之顷, 化若干佛。
其数百千, 复过是限, 若江河沙, 诸佛如是。
我本自谓, 广学幻术, 于阎浮利, 无与等者。
今日观见, 佛之神足, 计校譬喻, 不可为比。
今我目睹, 不复见余, 普见诸佛, 相好庄严。
是故今我, 欲问法王, 何许是佛? 唯愿尊说。
奉事何佛, 为第一供? 施何所佛, 功德最大?
何所清净, 受施众祐? 愿为说是, 平等普见。
我今首过, 一切所犯, 身所试佛, 世雄导师。
其于尊人, 不行恭敬, 是为自弃, 不得所愿。
诸天已闻, 及与帝释, 于是众会, 一切普达。
我今为发, 菩萨之心, 用一切故, 今悉度脱。
今我为请, 一切众生, 皆使饱满, 甘露安隐。
令睡瞑者, 疾得觉悟, 逮得奇特, 智慧灯明。
谁能化变, 如是所现, 闻其所言, 安定柔软,
其慧无碍, 导行最上, 彼不生心, 道意最尊?
愿为我说, 微妙道行, 为奉何尊, 疾逮佛道?
云何如是, 为具足行, 一切弟子, 所不能及?
无行之行, 德为何类? 正义云何, 而谛听闻?
何谓所乐, 礼节经行? 云何而发, 所生无疑?
云何精进, 闻受无厌? 何时逮得, 坚固听闻?
云如之何, 讲说法教? 何谓光耀, 法皆照人?
云何施道, 而得慈行? 云何得立, 无异之心?
何谓祠祀, 所在充备, 于众人民, 为坚固慈?
云何善师, 当奉习效? 云何恶友, 而当远离?
云何得往, 见佛世尊? 已得见值, 云何供养?
当学何学, 得为上尊? 云何精学, 而得智慧?
云何于戒, 而为清净? 云何逮得, 三昧定意?
何所施设, 成严净行? 云何舍离, 非法之义?
云何于道, 而伏其意, 示现降魔, 欲尘系缚?
云何听受, 思惟经义, 其心不舍, 一切众生?
云何教化, 人物群黎, 坚固奉德, 无所行处?
云何于人, 而不舍行, 善权慈心, 仁爱之迹?
云何神通, 而得具足? 何谓意志, 道心尊特?
云何一切, 得成所愿, 逮得分别, 总持法忍,
辩才清净, 行不退转, 深奥之意, 解义第一?
云何于是, 得极过度, 已得道证, 微妙晓了,
一切皆知, 是佛道行, 于道坚住, 而不动转?
唯愿说是, 上妙之义, 诸通之慧, 明智如海。
世尊愍伤, 愿为我说, 我思逮得, 坚固奉行。
于是佛为幻士仁贤说偈曰: 2024-03-17 13:52
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