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摩诃迦叶度贫母经

繁体

佛说摩诃迦叶度贫母经全文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度于君民。与除馑众菩萨大士。天龙鬼神世间人民。无央数众会听经。是时摩诃迦叶。独行教化到王舍城。常行大哀福于众生。舍诸豪富而从贫乞。摩诃迦叶时欲分卫。若其未行先三昧正受。何所贫人吾当福之。即入王舍大城之中。见一孤母。最甚贫困。在于街巷大粪聚中。傍凿粪聚以为岩窟。羸劣疾病常卧其中。孤单零丁无有衣食。便于岩窟施小篱以障五形。迦叶三昧知此人宿不植福是以今贫。知母寿命终日在近。若吾不度永失福堂。母时饥困。长者青衣而弃米汁。臭恶难言。母从乞之。即以破瓦盛着左右。摩诃迦叶到其所咒愿言且多少施我可得大福。尔时老母。即说偈言。

举身得疾病  孤穷安可言

一国之最贫  衣食不盖形

世有不慈人  尚见矜愍怜

云何名慈哀  而不知此厄

普世之寒苦  无过我之身

愿见哀矜恕  实不为仁惜

摩诃迦叶。即答偈言。

佛为三界尊  吾备在其中

欲除汝饥贫  是故从贫乞

若能减身口  分铢以为施

长夜得解脱  后生得豪富

尔时老母。重说偈言。

实如仁所言  生世无功德

今在粪窟中  不净涂其身

饮食无分米  羸形而不覆

如今之极贫  施意与愿违

摩诃迦叶。重说偈言。

母说处不悦  饥穷无以施

若其有施意  此则不为贫

若复知惭羞  此则着法衣

如母此二事  衣食为备足

世有颛愚人  俗衣宝谷多

无惭不念施  计后此大贫

惶荒设福德  可谓为希有

信哉罪福众  至诚不虚说

尔时老母闻偈欢喜。心念前日有臭米汁。欲以施之则不可饮。遥启迦叶。哀我受不。摩诃迦叶答言。大善。母即在窟匍匐取之。形体裸露不得持出。侧身偻体。篱上授与。迦叶受之。尊口咒愿使蒙福安。迦叶心念。若吾赍去着余处饮之者。母则不信。谓吾弃之。即于母前。饮讫荡钵。还着布囊中。于是老母特复真信。迦叶自念。当现神足令此母人必获大安。即没入地更在虚空。身出水火。半身以上现其水出。半身以下复现火出。又复变化改易。飞腾虚空。从其东出没于西方。南北亦尔。时母人见此踊跃。一心长跪遥视迦叶。迦叶告曰。母今意中所愿何等。世间豪富。转轮圣王。及四天王释梵诸天。若复欲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若复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惟三佛者。悉可得果其愿。尔时母人厌于世苦。闻天堂上审为快乐。即启迦叶。愿以微福得生天上。于是迦叶忽然不现。老母数日寿终。即生第二忉利天上。威德巍巍。震动天地。光明挺特。譬如七日一时俱出照曜天宫。释提桓因即自惊悸。何所人者。福德感动。将无此间有胜吾者。即以天眼观此天女福德使然。释提桓因。即偈问言。

此女从何来  大光明照曜

譬如七大日  一时俱出现

震动吾宫殿  威德难可当

本修何福德  得来升此天

是时天女。答帝释偈言。

本在阎浮提  粪窟不净中

羸老兼疾病  衣食不充备

三千大千土  释迦文佛尊

次有大弟子  名摩诃迦叶

哀矜从母乞  说法我心欢

贡其臭米汁  施少获愿多

一心供福地  愿欲生天上

弃身粪窟中  来生忉利天

尔时天女即自念言。此之福报。缘其前世供养迦叶所致。假令当以天上珍宝种种百千施上迦叶。犹尚未报须臾之恩。即将侍女持天香华忽然来下。于虚空中散迦叶上。然后来下五体投地。礼毕却住。叉手叹曰。

大千国土  佛为特尊  次有迦叶

能闭罪门  昔在阎浮  粪窟之前

为其贫母  开说真言  时母欢喜

贡上米[泳-永+(米*番)]  施如芥子  获报如山

自致天女  封受自然  是故来下

归命福田

天女说已。即与侍从俱还天上。然后帝释心念。此女于阎浮提臭恶之中。以其米汁供养迦叶乃致此福。迦叶大哀。但福劣家不及大姓。当作良策。于阎浮提诣迦叶所。兴设福祐。释提洹因即与天后。持百味食盛小瓶中。下诣王舍大城巷边作小陋屋。变其形状似于老人。身体痟瘦偻行而步。公妻二人而共织席。自现贫穷乞人之状。不储饮食谷帛之具。摩诃迦叶后行分卫。见此贫人而往乞食。公言。至贫无有如何。迦叶咒愿良久不去。公言。我等夫妻甚老。织席不暇。向乞少饭。适欲食之。闻仁慈德。但从贫乞欲以福之。今虽穷困。意自割捐以施贤者。审如所云令吾得福。天食之香非世所闻。若豫开瓶苾芬之香。迦叶觉之全不肯取。即言。道人。弊食不多钵来取之。迦叶钵取受咒愿施家。其香普熏王舍大城及其国界。迦叶即嫌其香无量。即便三昧思惟其本。方坐三昧。公及母还复释身。迳疾飞去空中弹指欢喜无量。迦叶思惟即知帝释化作老公。而为此变欲增福祚。吾今已受不宜复还。迦叶赞言。善哉帝释。种福无厌。忍此丑类。来下殖福。必获影报。帝释及后倍复欣踊。是时天上伎乐来迎。帝释到宫倍益欢喜。佛告阿难。此贫母人。一切世间无能及者。惠虽微少福报甚多。以其苦厄兴至心故。致无量福。福应之报。释提桓因天上自恣。而舍豪尊来下殖福。获报难量。是以如来说檀第一。阎浮提人愚痴可矜。其如此比有少少耳。汝当广宣如来真言。佛说是时。天龙鬼神。四辈弟子比丘僧。兴设大福而至达嚫。愿及众生。随其志愿。皆得果报。佛说经已。一切众会莫不欣乐。稽首作礼。

佛说摩诃迦叶度贫母经

2024-03-17 13:52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 阿弥陀佛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一)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故名阿弥陀。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佛说阿弥..

忍得过,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

忍得过,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一是忍得过。忍一时之气,消百日之灾;能忍,不一定是懦弱。二是看得破。最大的淡定,不是看破红尘,而是看透人生以后依然能够热爱生活。三是拿得起。做人要有担当,不推诿逃避,直面惨淡..

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 两种熏习义③

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 两种熏习义③唯识学派的妄心熏习义(续前)在唯识学中,讲到熏习义的经论很多,比较著名的,有二部论。第一部是无著菩萨的《摄大乘论》,此论以如来的十相殊胜殊胜语摄尽一切大乘佛法,所以名为..

心静身动的黄铁匠念佛成就:叮叮当当 我往西方!

心静身动的黄铁匠念佛成就:叮叮当当 我往西方!文:大安法师宋朝时,有一位姓黄的铁匠,大家都叫他黄打铁。他通过打铁感觉到人生很苦,一天不打铁一天就没有生计。天天在火炉旁烤着,抡着沉重的铁锤,想想看这个活..

嗔恨心、发脾气、骂人果报很厉害!

嗔恨心、发脾气、骂人果报很厉害!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 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 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恨心, 你就麻烦了, 你一千个大..

忍养福,慈养心,宽聚气忍能养福

忍养福,慈养心,宽聚气忍能养福忍能养福人活着,不过一口气。谁都有不顺心,谁都会不顺利。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成大事者必有大气,有大气者必有大忍。忍不是逃避,而是能量的一种积蓄,等到一定的时机选择爆发。善..

怎么样才能彻底放下一个人?

怎么样才能彻底放下一个人?喜欢一个人很容易,但是如果要放下一个人真的有点难,特别是对于那些初次投入爱海的小伙伴们。虽然很难,缘分尽了,感情也就不复存在了,本人向来追求的是对人对事,讲的是好聚好散,没有..

告诉你3点:如何确定婴灵被超度了?

告诉你3点:如何确定婴灵被超度了?各位缘主安康,我是师傅。接下来和大家继续说一说有关“婴灵超度”的事,此前向一些苦于婴灵的缘主们介绍了一下在家中自己超度婴灵的方法,很多人都说我按你说的去做了,如何确定..

心累之人

心累之人常听有人抱怨:“哎,活得真累!”一个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心累。心累,凡事看不开,就会导致肌体内各器官调节作用的失衡,久而久之,疾病就会缠身。两个一起跑步的人,跟在后面跑的总会显得累些;社会在发展..

心理养生四要素:善良、宽容、乐观、淡泊

心理养生四要素:善良、宽容、乐观、淡泊专家预计: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

心间有福田

心间有福田从前,有一对母女过河,母亲希望女儿能平安到达彼岸,女儿也希望母亲能平安到达彼岸。母女之间的利他心是人之常情,不是很伟大,凡是有良知的人都会这样想。河水特别急,两个人可能都会被冲走。女儿想:我..

慈诚罗珠堪布:往生净土的四种因,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

慈诚罗珠堪布:往生净土的四种因,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麦彭仁波切也讲过,虽然往生净土的条件有四个,也即净土四因,但其中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如果能具备这两个条件,往生就没有什么问题。第一是对阿弥陀佛的信心(第..

怎样优雅起来

任何一个理智正常的人,身上都有一种良好的教养。这是最基本的教养,潜在的善良的人都会去努力维护,它没有固定的形式,与道德也扯不上什么关系,在一个人去努力取悦他人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来。一个举止优雅的欧洲人..

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

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 我们得来很容易的经典,都是前人的生命换来的,我们确实应该双手恭恭敬敬地捧着,因为那字字句句都是圣人的血泪。 印光大师教我们,佛法从恭敬中求。..

恶语伤人,会遭恶报

恶语伤人,会遭恶报一个人所说的语言、身体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心灵的外现。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说话态度恶劣、语气生硬、暴躁无礼的人,任何人都不喜欢,他们势必招来诸多不满,甚至怨恨。先..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梵网经》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若佛子。应如法次第坐。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不问老少。比丘比丘尼。贵人国王王子。乃至黄门奴婢。皆应先受..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