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课 佛教的第一

繁体

第二十课 佛教的第一

有了第一次,才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无数次;无量无限,就有无尽的希望。例如,佛教有了佛陀第一次转*轮,于是有今日无量的法宝,有正法住世。对于根源,不能忘本,因此,佛教徒对于佛教的许多「第一」,不能不知。兹分印度、中国和佛光山,略述佛教的第一。

一、印度

1.第一次转*轮:佛陀成道后,在鹿野苑对憍陈如等五比丘宣说四圣谛,是为第一次说法,从此有了最初三宝弘化人间。

2.第一位比丘尼:佛陀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即大爱道比丘尼。

3.第一位沙弥:罗睺罗。

4.第一位优婆塞:迦尸城的俱梨迦长者。

5.第一位优婆夷:俱梨迦长者之妻。

6.第一位皈依佛陀的国王:频婆娑罗王。

7.第一座精舍:频婆娑罗王所建的竹林精舍。

8.第一次制戒:佛陀弟子须提那,出家后又与妻子行欲行,佛陀以此犯戒因缘而制戒。

9.最初的迫害:婆罗门女战遮系木盆于怀中,扬言腹中之子乃释种。

10.第一次经典结集:佛灭后,在王舍城召集的五百结集。

11.第一次部派分裂:第二次经典结集之后的部派分裂。

12.第一尊佛像:佛陀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优填王因思念而造佛像。

二、中国

1.第一座寺院:东汉明帝所建的白马寺。

2.第一位西行求法僧人:朱士行。

3.第一位华籍出家人:后汉严佛调。

4.第一位比丘尼:洛阳竹林寺的净检尼。

5.第一位信佛者:后汉明帝异母兄弟楚王英。

6.第一位东来的印度僧人:东汉的竺法兰、迦叶摩腾。

7.第一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由竺法兰、迦叶摩腾所译。

8.中国梵呗起源:汉魏陈思王曹植于游渔山,闻空中梵天之赞,乃摹其音节,撰文制音,写为梵呗。

9.第一次传戒:魏齐王时代,印度僧昙摩迦罗到洛阳译出《僧只戒本》,并施行受戒羯磨戒法。

10.第一尊佛像:后汉末年,笮融在徐州所建金铜像。

11.第一座石窟:北魏时昙曜开创的云岗石窟。

12.第一本高僧传:梁代慧皎所著《梁高僧传》。

13.第一本比丘尼传:南朝梁宝唱在天监十六年(五一七)所撰写的《比丘尼传》。

14.第一本佛传:梁代僧佑所撰《释迦谱》。

15.第一本经典目录:东晋道安所撰的《综理众经目录》。

16.第一部大藏经:宋太祖开宝四年刊印的蜀版大藏经。

三、佛光山

1.佛教青年歌咏队--一九五三年成立于宜兰念佛会。

2.第一个佛教儿童班--一九五三年成立于宜兰念佛会。

3.一九五三年即运用幻灯机弘法。

4.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开始推行家庭普照。

5.第一个青年学生会--一九五五年成立于宜兰念佛会,乃结合初、高中青年学生的组织。

6.一九五四年四月于宜兰雷音寺兴建讲堂。

7.一九五七年八月出版星云所著《释迦牟尼佛传》精装版。

8.佛教电台弘法--一九五七年于台北民本电台制作「佛教之声」节目。

9.一九六九年七月在佛光山举办大专夏令营,有一百多人参加。

10.首创于国家殿堂弘法--一九六九年起,三十年来不断于国家殿堂(国立艺术馆、国父纪念馆、中山堂等)举行佛学讲座。

11.首创僧众等级制度--一九七二年即订有人事法规,建立僧俗二众序列等级评定制度。

12.佛教电视弘法--一九七九年九月在中华电视台,制作播出「甘露」弘法节目。

13.第一间典藏佛教文物的博物馆(佛教文物陈列馆)--一九八三年元月一日正式启幕于佛光山。

14.第一座佛教全岛巡回义诊医院(云水医院)--一九八三年六月成立。

15.第一部含注解、标点、分段的佛教大藏经(《佛光大藏经》)--一九八三年八月、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一九八七年三月相继出版《阿含藏》的《杂阿含》、《中阿含》、《长阿含》、《增一阿含》。

16.为提倡临终关怀,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于佛光山万寿堂设置安宁病房。

17.一九八四年九月在高雄普贤寺创办都市佛学院。

18.一九八六年元月在佛光山兴建麻竹园,举办第一次信徒讲习会。

19.一百零八位法师环岛行脚托钵--一九八七年四月五日起程,为期一个月,走完台北至佛光山全程六百公里。

20.用白话撰写的佛教大辞典(《佛光大辞典》)--一九八八年十月正式出版流通。

21.第一次在美国举行三坛大戒--一九八八年于美国西来寺举行。

22.一九八九年起开办北传短期出家修道会,每年寒暑假各举行三梯次。

23.一九九○年在美国筹建西来大学,一九九一年登记立案。

24.自一九九○年十一月开始,首办世界佛学会考,分二十种文字试题。

25.首办为期三个月的三坛大戒--一九九一年三月举行,有五百位来自世界各地学僧参加。

26.首立檀讲师、弘讲师制度--为结合信众力量,培养弘法人才,于一九九一年所设立。

27.第一座信徒大楼(檀信楼)--一九九一年七月兴建于佛光山。

28.佛教梵呗音乐会(梵音海潮音佛教音乐会)在国家会堂演出--一九九二年三月于国家音乐厅演出。

29.一九九三年元月分别在台北、彰化、台南举行禅净密三修法会。

30.第一次佛门亲属会--一九九三年二月在佛光山开办。

31.举办全国性心灵净化社会运动--一九九三年十月举行七诫运动、一九九七年五月举行慈悲爱心列车活动、一九九八年七月举行三好运动。

32.国际游学佛学院(胜鬘书院)--一九九四年九月正式开办,以六个月为一期。

33.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在台北监狱举行八关斋戒修道会,有一百五十余受刑人参加。

34.一九九四年十月第一批非洲黑人出家剃度。

35.非洲佛学院(南非佛学院),于一九九四年十月创立。

36.佛光缘美术馆--一九九五年三月成立于台北道场十楼。

37.由高雄县政府兴建的「老人公寓」(崧鹤楼),一九九五年六月委托佛光山慈悲基金会承办管理。

38.第一所学杂费全免的私立大学(佛光大学南华管理学院)--一九九六年正式招生开学。

39.佛教卫星电视台--佛光卫视于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四日于林口举行开播典礼,一九九八年元旦正式开播。

40.在印度举办国际戒会--一九九八年二月在印度菩提迦耶举行。

以上所列举的只是部份的佛教第一,当然并不止于此,甚至未来还有更多的佛教第一,有待吾等佛子继续开创。

2024-03-17 13:52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一、诵咒须知诵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之前,须先洗面,洗手漱口。然后上香、献花、供水、供果。至诚恳切,念净口、净身、安土地真言各三遍,以净三业,而正身心。 1.净口业真言唵、修利、..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第十五 僻教戒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恶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中式文化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者风水玄机,就连方寸间的戒指佩戴,也有讲究。戴对了戒指能够富贵荣华,一旦戴错戒指可是要起反作用的。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含义不同。在国际上,戴在食..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第十七恃势乞求戒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物。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李元一李元一,唐代元和五年任饶州司马。有一个女儿住在另一个院中。半夜中忽然看见神人,惊吓而死,她的颜色并不改变。她的丈夫严讷从秦来,到达苍湖。恍恍惚惚地看见他的妻..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上师教言集:三殊胜的最后一个是“回向殊胜”。为什么要回向?不回向的话,我们所做的功德,说个比如,以后生起一个嗔恨心的话会毁坏这个功德。回向的话,这个功德就不会毁坏,..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13):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要向内努力,要将内心当中的烦恼减少,最终去除。首先我们要把心沉淀下来,才能感觉到心中烦恼的存在,..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上师(微博)教言集:如果一个人非常自私自利,非常执着,只想着自己,不考虑他人。那你每做事情都会过分,别人也会很失望,没有人会理你,自己也痛苦。所以,要学会随顺别人,多想想..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在戒色方面,一谈及女性,似乎有人就会马上警觉,对女人要远离,女人不净,女人如何可怕等各方面的想法。其实,真正的戒色,并非一味地丑化女性,这样的方法,兴许对初期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然而..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编者按:今天这则故事主要内容出自《历史感应统纪》,又据《因果报应故事类编》材料汇编而成。白起生平事迹出自《史记》,而死后轮回三恶道之说分别出自《高僧传》《夷坚志》《群..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大般若经》云:「若于苦行作苦行想,终不能为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作大饶益。然诸菩萨摩诃萨众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诸苦行作乐行想,于难行行作易行想,于诸有情作如父母、兄弟、妻子及己身想,为..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慈,是给予一切众生慈爱与安乐;悲,是因为知道众生受苦受难,内心发出强烈想要救度众生远离痛苦的心。我们常常将慈心和悲心,合称为“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够得乐、离苦之意。慈心,就..

同归净土

同归净土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摄一切法门,一切行门亦归结于净土,即印祖所言“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行者无论是修持世间善法还是出世间善法,以此..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在坦义始罗这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堂,许多贵族子弟都来此求学。学堂里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他不光收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对那些聪明伶俐的穷人家的孩子也照收不误。他向五百弟子传授经典,教导他们。在..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生活越来越好,科学的发展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而妈妈们在育儿方面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家长们现在不只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生长十分关心,而且对孩..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