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 佛语典故

繁体

第十六课 佛语典故

俗云:「世间好语佛说尽。」佛教不仅义理幽微深奥,佛经中的词语典故更是优美动人。根据统计,佛教传入中国后,共为中国增添了三万五千多个新词汇,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内涵,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许多用语也都是从佛教名相演变而来,例如:宿世因缘、前因后果、一心不乱、十方世界、十恶不赦、入海算沙、大慈大悲、天魔外道、五体投地、大千世界、在劫难逃、劫后余生、一念之差、一尘不染、超凡入圣、六道轮回、功德圆满、吉祥如意、称心如意、神通广大、忍辱负重、勇猛精进、得其三昧、冤冤相报、醍醐灌顶等皆是。

经典中生动活泼的言辞,不但拓宽了人们的思惟空间,尤其扩充了许多寓意深远的辞汇。例如:一门深入、六根清净、刀头舐蜜、河东狮吼、不请之友、应病与药、法力无边、大彻大悟、随机应变、不知不觉、不即不离、心花怒放、耳根清静、自由自在、自作自受、自欺欺人、花花世界、作茧自缚、昙花一现、味同嚼蜡、聚沙成塔、现身说法、皆大欢喜、森罗万象、辩才无碍等,这些都是从经典撷取而来。

佛教经典尤其有很多美丽而发人深省的本生及譬喻故事,传入中国之后,受到大家的喜爱,随著传诵久远,进一步衍化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例如:一厢情愿、口吐莲花、步步生莲、天女散花、借花献佛、天花乱坠、盲人摸象、空中楼阁、井中捞月、顽石点头、磨砖作镜、三生有幸等,都是从佛教故事衍生而来。

禅宗主张不立文字,而历代祖师大德却留下数量庞大的禅门语录,尤其禅门以直指人心为上,禅师之间的机锋对话里更有许多一针见血的言论,形成我们现在常用的词汇。例如:一刀两断、一丝不挂、一知半解、三头六臂、七手八脚、打成一片、灰头土脸、千差万别、开花结果、无风起浪、火烧眉毛、心领神会、水到渠成、水乳交融、水涨船高、本来面目、手忙脚乱、头上安头、头头是道、对牛弹琴、有口皆碑、同床异梦、回光返照、衣钵相传、闭门造车、当头棒喝、抛砖引玉、作贼心虚、单刀直入、单枪匹马、拖泥带水、虎头蛇尾、枯木逢春、顺水推舟、铁树开花、逍遥自在、隔靴搔痒、痴人说梦、鹦鹉学舌、心心相印等,这些都是从禅门语录中新拓的词汇。

佛教对于词汇学的贡献不仅止于增加数量,佛教更丰富了中国本有词汇的意义,例如:安身立命、白衣拜相、和光同尘、见兔放鹰、瓮中捉鳖、两刃相伤、以毒攻毒、逢场作戏等。这些取自于中国本有的词汇或成语,经过佛教大德们在传述法义时,赋予新义,对于国人文学意境的提升也发挥了很大的助力。

此外,反映风俗民情,表露社会百态的中国俗谚中,也充满了浓厚的佛教思想,例如: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无事不登三宝殿;冻不死的葱,饿不死的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无恻隐之心非人,无慈悲之心非佛;若不与人行方便,念尽弥陀总是空;既来佛会下,都是有缘人;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若知牢狱苦,便发菩提心等。从这些民间谚语中,可以看出佛教词汇在中国社会里产生了潜移默化,移风易俗的效果。

清末民初的大学问家梁启超曾说:「夫语者,所以代表观念也,增加三万五千语,即增加三万五千个观念也。」文学博士朱庆之也说:「不研究汉文佛典,就无法写出真正的中古汉语文,特别是中古汉语词汇史。」由此可见佛教对中国词汇学的贡献。然而今日一般人不仅对此缺乏认知,一些佛教词汇甚至在有意无意间被人误用,结果形成一种思想的误导,例如佛教讲「涅槃」,本来是指一种解脱烦恼、自在放旷的境界,却被误以为是死亡的代名词;「本尊」本来是指修行佛道时所依之出世间最尊最胜者,但一些邪魔外道却拿来自封名号,招揽信徒等等,凡此,都是令人十分遗憾的事情。因此,今后对于美好的佛教词汇,我们除了应该提倡并研究其内涵之外,更应该为一些以讹传讹的佛教词汇正名,以免误导人心。

2024-03-17 13:52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一、诵咒须知诵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之前,须先洗面,洗手漱口。然后上香、献花、供水、供果。至诚恳切,念净口、净身、安土地真言各三遍,以净三业,而正身心。 1.净口业真言唵、修利、..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第十五 僻教戒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恶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中式文化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者风水玄机,就连方寸间的戒指佩戴,也有讲究。戴对了戒指能够富贵荣华,一旦戴错戒指可是要起反作用的。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含义不同。在国际上,戴在食..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第十七恃势乞求戒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物。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李元一李元一,唐代元和五年任饶州司马。有一个女儿住在另一个院中。半夜中忽然看见神人,惊吓而死,她的颜色并不改变。她的丈夫严讷从秦来,到达苍湖。恍恍惚惚地看见他的妻..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上师教言集:三殊胜的最后一个是“回向殊胜”。为什么要回向?不回向的话,我们所做的功德,说个比如,以后生起一个嗔恨心的话会毁坏这个功德。回向的话,这个功德就不会毁坏,..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13):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要向内努力,要将内心当中的烦恼减少,最终去除。首先我们要把心沉淀下来,才能感觉到心中烦恼的存在,..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上师(微博)教言集:如果一个人非常自私自利,非常执着,只想着自己,不考虑他人。那你每做事情都会过分,别人也会很失望,没有人会理你,自己也痛苦。所以,要学会随顺别人,多想想..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在戒色方面,一谈及女性,似乎有人就会马上警觉,对女人要远离,女人不净,女人如何可怕等各方面的想法。其实,真正的戒色,并非一味地丑化女性,这样的方法,兴许对初期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然而..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编者按:今天这则故事主要内容出自《历史感应统纪》,又据《因果报应故事类编》材料汇编而成。白起生平事迹出自《史记》,而死后轮回三恶道之说分别出自《高僧传》《夷坚志》《群..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大般若经》云:「若于苦行作苦行想,终不能为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作大饶益。然诸菩萨摩诃萨众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诸苦行作乐行想,于难行行作易行想,于诸有情作如父母、兄弟、妻子及己身想,为..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慈,是给予一切众生慈爱与安乐;悲,是因为知道众生受苦受难,内心发出强烈想要救度众生远离痛苦的心。我们常常将慈心和悲心,合称为“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够得乐、离苦之意。慈心,就..

同归净土

同归净土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摄一切法门,一切行门亦归结于净土,即印祖所言“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行者无论是修持世间善法还是出世间善法,以此..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在坦义始罗这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堂,许多贵族子弟都来此求学。学堂里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他不光收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对那些聪明伶俐的穷人家的孩子也照收不误。他向五百弟子传授经典,教导他们。在..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生活越来越好,科学的发展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而妈妈们在育儿方面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家长们现在不只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生长十分关心,而且对孩..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