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 佛教与音乐
第十七课 佛教与音乐
在人类的生活领域里,音乐的用途非常广泛,哀乐令人伤心,和乐令人和谐,军乐令人振奋,圣乐令人心净。音乐没有人我的隔阂,可以通于古今中外,是有情世界共同的语言,无论是风声雨声、流水激石,或是虫鸣鱼跃,兽吼禽鸣,乃至人类男女老幼的喜怒哀怨之声,一切音声分别产生不同层次的共鸣,形成一种自然的乐章。所以,凡是真善美的音声,都是宇宙万有的力量,也就是美妙的音乐。
音乐在佛教里,是十供养之一。雅正和谐的音声,对教化人心有莫大的功效。波斯匿王率领大军征讨鸯伽摩罗,路经只洹精舍,听到呗比丘唱诵梵呗,军队马匹都被其音声摄受,连波斯匿王也感动得杀心尽除,使得即将爆发的一场战争因此而消弭于无形。《大智度论》说:「菩萨欲净佛土,应求好音,国中众生闻好音声,其心柔软,心柔软故,受化较易。」在极乐净土里,音乐就是主要的教化工具,《阿弥陀经》云:「彼佛国土,常作天乐。」「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佛教音乐,可远溯于印度文化中的「吠陀」。古吠陀时代盛行歌咏偈颂,佛陀延用其法,采伽陀,即偈颂,作为弘扬佛法的方便,并且允许比丘专作「声呗」。在《十诵律》中,佛陀赞许跋提比丘:「听汝作声呗,呗有五种利益:一、身体不疲;二、不忘所忆;三、心不疲劳;四、声音不坏;五、言语易解。」梵呗,就是以清净曲调赞颂十方诸佛菩萨的真理法言。《南海寄归内法传》里记载,唱诵梵呗具有「能知佛德深远,能体悟佛法,能令舌根清净,能得胸脏开通,能处众不惶不惧,能长命无病」等六种功德。
梵呗音乐可摄受人心,当梵音一起,可以令人妄念顿消。佛世时,天人作乐赞歎,成为法会中的盛事。马鸣菩萨作戏曲「赖吒和罗」,就度化了五百位王子出家;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用铜锣、皮鼓、横笛、螺贝、弓形竖琴等作为乐器,推广佛教音乐,以陶冶人民的性灵。二世纪中叶之后,迦腻色迦王倡导梵呗,盛极一时,甚至传到于阗、疏勒等地。六、七世纪时,戒日王亦以梵呗音乐作治世教化的方法,甚至传播越过葱岭、天山南麓,以龟兹为发扬中心;另经天山北麓,以高昌为盛行之地。藏传佛教根据《大日经》中说:「一一歌咏,皆是真言;一一舞戏,无非实印。」有专职表演乐舞的僧众,被称为「乐神」。
佛教初传中国,最早有比丘改编民曲或宫乐,逐渐成为中国佛教音乐的特色。《高僧传》载:「天竺方俗,凡是歌咏法音,皆称为呗。至于此土咏经则称为转读,或称梵音。」三国时,曹植在渔山听海潮音,谱为佛教音乐,称为「渔山梵呗」;南齐晋陵王萧子良,曾请高僧造「经呗新声」;梁武帝更推动佛教音乐,以制正乐,演说佛法,集合儿童青年歌唱佛曲;甚至于「无遮大会」、「盂兰盆会」等仪礼中加入赞呗、朝暮课诵、唱诵法言,从此梵呗与中国传统的音乐互相融和,寺院因而成为传统音乐的保存与发扬中心,宋代大儒程明道曾观云门上堂,两序肃仪,钟鼓清音,不觉歎道:「三代礼乐,尽在斯矣!」
从南北朝到初唐,僧众在佛教音乐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如道照、昙宗、智周、法称等人,个个都是「尤善唱导,出语成章」,「唱说之功独步当世」。而敦煌石窟中所发现的大量「唐曲」,以演化佛教经义为内容,是一革新的唱说,再加上歌曲的新文学体制,称为「俗讲」,首开中国佛教音乐民歌化的风气。
近代太虚、弘一两位大师合作「三宝歌」;黄自先生亦谱有「目莲僧」、「佛曲」等多首,后有李炳南、心悟、星云及杨咏谱、吴居彻、李中和、萧沪音,有的作词,有的谱曲;甚至有慈惠、慈容等佛光山诸位法师,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国家音乐厅、香港红磡体育馆以及日本、欧洲、美、加等地,以「梵音海潮音」作为传教的工具。佛教文化服务处则录制唱片发行;佛光山录制卡带、CD跟进;花莲和南寺运用多媒体,有的透过计算机动画,有的透过计算机网络弘法,可以说现在已达到「乐声所至,不言而化」了。
2024-03-17 13:52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一、诵咒须知诵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之前,须先洗面,洗手漱口。然后上香、献花、供水、供果。至诚恳切,念净口、净身、安土地真言各三遍,以净三业,而正身心。 1.净口业真言唵、修利、..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第十五 僻教戒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恶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中式文化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者风水玄机,就连方寸间的戒指佩戴,也有讲究。戴对了戒指能够富贵荣华,一旦戴错戒指可是要起反作用的。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含义不同。在国际上,戴在食..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第十七恃势乞求戒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物。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李元一李元一,唐代元和五年任饶州司马。有一个女儿住在另一个院中。半夜中忽然看见神人,惊吓而死,她的颜色并不改变。她的丈夫严讷从秦来,到达苍湖。恍恍惚惚地看见他的妻..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上师教言集:三殊胜的最后一个是“回向殊胜”。为什么要回向?不回向的话,我们所做的功德,说个比如,以后生起一个嗔恨心的话会毁坏这个功德。回向的话,这个功德就不会毁坏,..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13):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要向内努力,要将内心当中的烦恼减少,最终去除。首先我们要把心沉淀下来,才能感觉到心中烦恼的存在,..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上师(微博)教言集:如果一个人非常自私自利,非常执着,只想着自己,不考虑他人。那你每做事情都会过分,别人也会很失望,没有人会理你,自己也痛苦。所以,要学会随顺别人,多想想..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在戒色方面,一谈及女性,似乎有人就会马上警觉,对女人要远离,女人不净,女人如何可怕等各方面的想法。其实,真正的戒色,并非一味地丑化女性,这样的方法,兴许对初期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然而..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
名将坑俘被迫自杀 轮回恶道警示天下编者按:今天这则故事主要内容出自《历史感应统纪》,又据《因果报应故事类编》材料汇编而成。白起生平事迹出自《史记》,而死后轮回三恶道之说分别出自《高僧传》《夷坚志》《群..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
慧光法师:调心的方便《大般若经》云:「若于苦行作苦行想,终不能为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作大饶益。然诸菩萨摩诃萨众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诸苦行作乐行想,于难行行作易行想,于诸有情作如父母、兄弟、妻子及己身想,为..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
嘎玛仁波切:如何修慈心和悲心慈,是给予一切众生慈爱与安乐;悲,是因为知道众生受苦受难,内心发出强烈想要救度众生远离痛苦的心。我们常常将慈心和悲心,合称为“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够得乐、离苦之意。慈心,就..
同归净土
同归净土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摄一切法门,一切行门亦归结于净土,即印祖所言“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行者无论是修持世间善法还是出世间善法,以此..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
名字只是一个称呼在坦义始罗这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堂,许多贵族子弟都来此求学。学堂里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他不光收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对那些聪明伶俐的穷人家的孩子也照收不误。他向五百弟子传授经典,教导他们。在..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
哈佛大学研究:孩子的右脑开发会让其更聪明,但别错过了这个年龄生活越来越好,科学的发展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而妈妈们在育儿方面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家长们现在不只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生长十分关心,而且对孩..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