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课 神异

繁体

第十九课 神异

一、佛教对神通灵异的看法?

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是神通灵异的显现。例如:肚子饿了,一碗饭菜,顿除饥渴;身体冷了,一件毛衣,驱走寒冷,都是神通灵异的显现。神通灵异不在别处,现前当下即是。又如一朵花,散发芬芳香味,淡化人间的浊气;一座桥,沟通往来行旅,给予大家的便利;一棵树,庇荫万千行人,散布清凉的气息;一盏灯,照亮暗夜道路,指引人们的前途。也都是另一种神通。

佛教对神通灵异的看法,不好奇,不贪求,明白神通敌不过业力的轮转,比不上清净的道德和不执不取的生命智慧。

二、佛教的神通,其内容如何?

神通是一种无碍自在、不可思议的能力,不仅佛、菩萨具足神通,连魔鬼神只也有神通。佛教认为神通有六种,统称为六神通:

1.天眼通,能见六道众生生死苦乐之相,及见世间一切种种形色。

2.天耳通,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的语言,及世间种种的音声。

3.神足通,即自由无碍,随心所欲现身的能力。

4.他心通,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思的事。

5.宿命通,能知自身及六道众生的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

6.漏尽通,断尽一切三界见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尽神通之力。

此外,依《宗镜录》载,神通又分为道通、神通、依通、报通、妖通等五种,或从证悟中道而得,或由修禅定而得,或由咒术、业报而得,善恶优劣,层次不一,其中唯有究竟圆满的漏尽通及道通才是吾人取证的对象。

其实神通并不限于呼风唤雨的幻术,吾人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随处可见神通。比方,饥时饭饱,渴时水止;万里路程只要搭乘飞机,数小时便能抵达,可说是神足通;肉眼难见的微生物,透过显微镜便能清楚看见,就是天眼通;精通各国语言的人,与人交谈无有障碍,这就是天耳通。一切经验的累积及智慧的判断都是相似的神通。

三、神通对我们的利害得失,应如何了解?

神通可以是弘教的方便,但不是万能的利器。优陀夷是一位有神通的阿罗汉,连毒龙也能降伏。一天,他喝醉了酒,睡在路旁,人事不知,佛陀见了说:「现在,他连一只青蛙也降伏不了。」

善用神通可以辅助教化,解厄抒困,譬如观世音菩萨应声化现,常常是苦难中的希望;隐峰禅师掷锡飞空,阻止两军厮杀,成为灾难的救星。为了迅速弘法,神通可以收一时之效,但假藉神通欺世盗名则害人害己。

反之,神通如果使用不当,容易成为危害他人的巫蛊邪术。因此,求证和运用神通,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要依于慈悲;二、要住于净戒;三、要安于忍耐;四、要用于平常。

四、神通可以改变业力吗?

依佛陀的教法,神通不是究竟的解脱之道,佛法讲因果法则,业力才是世间最大的力量,它是由身心造作,发乎于外的行为,是无法运用神通违背业果。佛陀时代,释迦种族因为侮辱琉璃太子,而遭到灭族的恶运,即使是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欲拯救释迦种族,最后被拯救的人仍然化为血水,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就是神通不敌业力的明证。

业力虽不受神通所抵消,并不表示定业完全不可转,如果有足够的时间,真心发露忏悔,向上向善,必能重业轻报,如同盐水注入大量的清水,便可冲淡咸味一般。

五、修行者一定要有感应吗?

修行的目的在于达到身心自在解脱,在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感应,譬如看见佛菩萨现身、放光,或自身种种变化等,虽然有时候是诸佛菩萨的化现,有时也可能是自然现象的变化,或其它原因,却无关于解脱。

其实生活中每天都有感应,如:叩钟必有回响,敲鼓即得音声,天上皎月水中映现,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异相感应无非是有为诸法的变现,如同空华水月,正信佛弟子应以平常心视之,感应只是启发信心,不应耽著留恋,妄执为所缘。

六、天灾人祸是由神所主宰的吗?

古时候,人类对自然现象不明白,以为下雨是龙神主宰,刮风是风神来临,闪电是雷神发怒,祝融禳灾则是火神撩拨。这些神话附会之说,到了科技发达的今日,都得到了明确的常识。尤其以佛教观点而言,人心主宰行为业力,由业力形成因果轮回,而宇宙世间原本就是由许多不同的业力所牵引而成,因共业而感得天灾人祸,遂知祸福吉凶全由自己主宰,非神明可以控制。

七、佛教对婴灵的看法?

佛教认为当吾人对生命有不当处理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忏悔。因为解铃还须系铃人,如何自我承担,自我化解所造之业?除了在佛前诵经,为不幸的生命祈福,为自己忏悔以外,更要积极作福行善、进德修业、贡献社会,以此功德回施一切同遭此苦者,必然感召好的果报,不必寄望别人为我们消灾免难。

2024-03-17 13:52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五不教悔罪戒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五不教悔罪戒《梵网经》 第五、不教悔罪戒「若佛子。见一切众生犯八戒。五戒。十戒。毁禁。七逆。八难。一切犯戒罪。应教忏悔。而菩萨不教忏悔。同住。同僧利养。而共布萨。同..

每日持诵楞严经感应有哪些

诸位师兄都知道楞严经是佛学的经典之一,而且楞严经作为佛学的万法根本,它自己本身就有着莫大的威力。所以就会有很多的人进行诵持楞严经。而就在很多人修习楞严经的时候他们都会在修持的时候遇到莫大的感应,因此很..

我的心理保健操——刘心武

我把自己城内的居处称做“绿叶居”。居室里的巴西木和大叶绿萝都表明了我对绿叶的偏爱。早在1979年,我就写过一个短篇,叫《我爱每一片绿叶》。爱叶之心,至今不变。我一般在晚上10点开始写作,在优美的古典音乐之中..

我老家的一则县志记载故事,大家怎么看??

我老家的一则县志记载故事,大家怎么看??明朝时候,有一个逃难的落魄家族,姓柳。因为祖上战乱,饥荒,散失了土地,成为流浪家族,一路流浪,从四川流浪到湖南。为了生计,他们从事商业,手工业,私人贩子。后来,..

恣意追逐功名利禄五欲,则苦患无穷

佛陀时代,有一次波斯匿王在静坐中思惟:世间上很少有人得到丰厚的俸禄却不心生憍慢,很少有人不贪着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很少有人不因嫉妒而恼害他人;大部分的人功成名就后总是骄傲自满,对于五欲之乐总是..

我是这样求子的

我是这样求子的我算过命,说我的婚姻不好,命里有三个孩子。我已经有一个女儿,而且,我过去愚痴,曾经堕胎两次,罪过极大。我的婚姻的确很不美满,在闹离婚期间,开始接触佛法。丈夫很想要第二个,最好是儿子。因为..

慧光法师:慈能予乐悲能拔苦

慧光法师: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慈是悲的母亲,慈悲是佛的祖母。 佛的母亲是谁啊?是摩耶夫人,佛的生身(即色身)是摩耶夫人怀胎然后生子所得。 但是佛之所以能够成就清静的、圆满的功德法身,是因为智慧,所以佛法身的母..

我被嗔心控制的感受

我被嗔心控制的感受学习了忍辱学处后,正好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切身体会了一次法义中讲到的“众生被嗔心控制不能自主”的感受。周日去公司加班,计划是审阅上周五下属要提交给我的工作成果,结果一看心里怒火就燃烧起..

我国神话中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为何不叫马面牛头?这才是原因

我国神话中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为何不叫马面牛头?这才是原因在我国神话体系中,一直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存在。这二位是中国佛教以及道教共同承认的两尊阴间神祇。他们的形象分别为牛头人身和马头人身。此二尊阴神专..

读地藏经怎么回向

每次读完地藏经后,大家都要记得回向,这样不但能让你的功德会变得更大,还能让你进行祈愿,帮别人超度等等,总之读完地藏经后回向好处是很多的。而读完地藏经后要怎么回向,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下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读地藏经怎么发愿

师兄在念诵地藏经前是需要发愿的,这个内容可以是师兄自己的心愿,直接念诵出来,也可以是念诵固定的发愿文,不管师兄是选择哪种发愿方法,都是要去进行这个步骤的,那么下面我就简单的为师兄分享一下发愿文吧!“祈..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一、诵咒须知诵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之前,须先洗面,洗手漱口。然后上香、献花、供水、供果。至诚恳切,念净口、净身、安土地真言各三遍,以净三业,而正身心。 1.净口业真言唵、修利、..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第十五 僻教戒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恶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中式文化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者风水玄机,就连方寸间的戒指佩戴,也有讲究。戴对了戒指能够富贵荣华,一旦戴错戒指可是要起反作用的。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含义不同。在国际上,戴在食..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第十七恃势乞求戒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物。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