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制度

繁体

第六课 制度

一、什么是佛教的僧伽制度?

佛教对僧团的管理,以「六和敬」为主要的僧伽制度。六和敬不仅是建立僧团的重要基础,推而广之,也是建立清净和乐的佛化家庭,乃至安和乐利社会的重要根基。六和敬是:

1.身和同住:在行为上不侵犯人,彼此互相帮助、尊重,平等和谐的生活,这是相处的和乐。

2.口和无诤:在言语上和谐无诤,不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彼此说话诚挚,语气委婉,这是语言的亲切。

3.意和同悦:在精神上志同道合,不计较是非利害,不比较人我得失,养成开阔的胸襟、愉悦的心境,这是心意的开展。

4.戒和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大家养成奉公守法的习惯,公平合理的生活,这是法制的平等。

5.见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识,对佛法有共同的认识,以佛法作为行事的最高标准,不越离轨道,这是思想的统一。

6.利和同均:在经济上均衡分配,同享应有的福利与照顾,使大家都能有舒适、安稳的生活,这是经济的均衡。

二、什么是佛教的信徒制度?

佛教的信徒制度有:

1.皈敬三宝: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入门。佛、法、僧三宝是佛教徒信仰的中心,也是超越世间的圣财。佛如光,能圆熟众生,是为世间的教主;法如水,能滋润众生,是为人生的真理;僧如田,能生长众生,是住持佛法的善知识。三宝的重要,就好比阳光、雨水、大地,缺一不可。唯有皈敬三宝,才得以长养法身慧命,升华心灵世界,跨越人生的藩篱。

2.受持五戒:是信仰的实践。戒为一切善法的根本,戒的本质是不侵犯,从不侵犯中,完成身口意三业的清净。受持五戒,可以增长信心,可以生出功德,可以产生力量,可以人身平安,可以增加道念,可以慧由心生,可以获得尊重,可以产生和谐。

3.听经闻法:凡遇有听经闻法的机会,要发心前往参加;或藉由研读经典,从中认识佛教的精神所在,提升信仰的层次。

4.深信因果:佛教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如是因,得如是果的因果定律。佛经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佛教徒要远离苦恼,不仅要明因识果,更要深信因果,不悖因果。

5.护持正法:三宝弟子的责任是「护法」,即护持正法,为佛教贡献心力、财力、人力,都是护法的行为。譬如:对毁谤三宝者,挺身辩解;支持佛教教育的事业,培养佛教青年等。综言之,最重要的是不护持迷信、邪信的宗教,要护持正信的佛法。

三、什么是「僧事僧决」?

凡有关出家僧团之事,如:佛门清规及寺院各项职务的行事等,应该依止戒律的制订,遵循清规以及长老师长的公决,或依往例等原则办理。出家僧侣弘法,在家居士护法,如此,信众可以积极参于寺院各项护法、义工,协助僧众弘法的推动,以其丰富的社会资历,提供寺院事务的谘商,或对社会协助弘传与教化,也可办理文教等佛门事业。但若逢僧团发生任何事端,不评论僧团的好坏是非,以免滋生困扰;对溜单的僧众,不宜收留,以免犯「五逆重罪」中的破和合僧之过为要。僧事应由僧团全权处理,如此才能维护僧团的和乐、清净,信众也才能如法护法。

四、在家居士可以经营管理寺庙吗?

佛教自早期就有许多居士林、念佛会、莲社、各种善堂,都是由在家居士发心负责,其职务可以称林长、会长、社长、堂主,但不宜称「住持」,因住持为住持三宝之义。居士成立的团体,以从事佛教的慈善事业为主,不宜从事法会佛事经忏等。此外,婚丧喜庆的法事,应交由僧众负责。佛陀以「出家内弘,在家外护」为教团纲纪、佛法久住的准则,为令僧信和合、教团伦理有序,应各司其职,相辅相成,互助合作。

五、在家居士可以从事经忏佛事吗?

僧众负有住持佛法、广度众生的任务;在家居士则可在寺院中奉献服务、护法卫教,两者各有角色,不容混淆。尤其在家居士不可以越俎代庖,将经忏佛事作为谋生之道。

六、僧信之间应如何相处?

僧众对待信徒之道:

1.教他佛法,助长家和。

2.鼓励发心,爱家爱人。

3.劝其正业,正勤正乐。

4.传授正法,增加信心。

5.老病死生,给予开导。

6.人我烦恼,为其化解。

在家信徒待僧众之道:

1.四事供养,恭敬尊重。

2.请转*轮,随缘学习。

3.宣扬圣德,赞叹有道。

4.护持道业,助其修道。

5.随其修行,增益品德。

6.令众无缺,广增僧信。

七、如何认识寺院庵堂的性质?

佛教修行者的修道场所称为寺院、庵堂、道场、精舍、伽蓝、兰若、丛林、讲堂、莲社、佛刹、学舍、念佛会、布教所、居士林等,现在一般均以「寺院庵堂」作为佛教的专用名称。

「寺」,古为男众修行者所居,原为我国古代接待贵宾的官署。西域高僧竺法兰、迦叶摩腾到中国时,朝廷使其暂住于寺,后建白马寺使二人安居于此译经,此后「寺」即为佛教建筑的专有名词,白马寺也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

「院」,以学习为主,如佛学院。院,原意为周围有垣,转称为周垣或指回廊的建筑物,或指官舍等。直至唐太宗敕令建造大慈恩寺供玄奘大师做为译经的场所,名为翻经院,自此成为佛教建筑物称为「院」的端绪,一般以侧重文教方面者,称为「院」。

「庵」,为女众修行者所住。是指出家人或隐遁者远离村落所居住的简陋草庵。后世特称比丘尼所居住的地方为庵。然而庵寺昔日原本通指僧或尼所居之寺,并不限于比丘尼所住之寺。

「堂」,为在家学佛者共住的地方之通称。又指供奉佛像,或者作为讲经修行等用途的建筑物。

2024-03-17 13:52

阿弥陀佛的七宝池,是一种什么样的宝物?大多数人不知道

阿弥陀佛的七宝池,是一种什么样的宝物?大多数人不知道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里,有这样一段经文:“是诸宝池底布金沙,四面周匝有四阶道,四宝庄严甚可爱乐。诸池周匝有妙宝树,间饰行列香气芬馥,七宝庄严甚可爱..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五不教悔罪戒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五不教悔罪戒《梵网经》 第五、不教悔罪戒「若佛子。见一切众生犯八戒。五戒。十戒。毁禁。七逆。八难。一切犯戒罪。应教忏悔。而菩萨不教忏悔。同住。同僧利养。而共布萨。同..

每日持诵楞严经感应有哪些

诸位师兄都知道楞严经是佛学的经典之一,而且楞严经作为佛学的万法根本,它自己本身就有着莫大的威力。所以就会有很多的人进行诵持楞严经。而就在很多人修习楞严经的时候他们都会在修持的时候遇到莫大的感应,因此很..

我的心理保健操——刘心武

我把自己城内的居处称做“绿叶居”。居室里的巴西木和大叶绿萝都表明了我对绿叶的偏爱。早在1979年,我就写过一个短篇,叫《我爱每一片绿叶》。爱叶之心,至今不变。我一般在晚上10点开始写作,在优美的古典音乐之中..

我老家的一则县志记载故事,大家怎么看??

我老家的一则县志记载故事,大家怎么看??明朝时候,有一个逃难的落魄家族,姓柳。因为祖上战乱,饥荒,散失了土地,成为流浪家族,一路流浪,从四川流浪到湖南。为了生计,他们从事商业,手工业,私人贩子。后来,..

恣意追逐功名利禄五欲,则苦患无穷

佛陀时代,有一次波斯匿王在静坐中思惟:世间上很少有人得到丰厚的俸禄却不心生憍慢,很少有人不贪着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很少有人不因嫉妒而恼害他人;大部分的人功成名就后总是骄傲自满,对于五欲之乐总是..

我是这样求子的

我是这样求子的我算过命,说我的婚姻不好,命里有三个孩子。我已经有一个女儿,而且,我过去愚痴,曾经堕胎两次,罪过极大。我的婚姻的确很不美满,在闹离婚期间,开始接触佛法。丈夫很想要第二个,最好是儿子。因为..

慧光法师:慈能予乐悲能拔苦

慧光法师: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慈是悲的母亲,慈悲是佛的祖母。 佛的母亲是谁啊?是摩耶夫人,佛的生身(即色身)是摩耶夫人怀胎然后生子所得。 但是佛之所以能够成就清静的、圆满的功德法身,是因为智慧,所以佛法身的母..

我被嗔心控制的感受

我被嗔心控制的感受学习了忍辱学处后,正好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切身体会了一次法义中讲到的“众生被嗔心控制不能自主”的感受。周日去公司加班,计划是审阅上周五下属要提交给我的工作成果,结果一看心里怒火就燃烧起..

我国神话中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为何不叫马面牛头?这才是原因

我国神话中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为何不叫马面牛头?这才是原因在我国神话体系中,一直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存在。这二位是中国佛教以及道教共同承认的两尊阴间神祇。他们的形象分别为牛头人身和马头人身。此二尊阴神专..

读地藏经怎么回向

每次读完地藏经后,大家都要记得回向,这样不但能让你的功德会变得更大,还能让你进行祈愿,帮别人超度等等,总之读完地藏经后回向好处是很多的。而读完地藏经后要怎么回向,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下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读地藏经怎么发愿

师兄在念诵地藏经前是需要发愿的,这个内容可以是师兄自己的心愿,直接念诵出来,也可以是念诵固定的发愿文,不管师兄是选择哪种发愿方法,都是要去进行这个步骤的,那么下面我就简单的为师兄分享一下发愿文吧!“祈..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一、诵咒须知诵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之前,须先洗面,洗手漱口。然后上香、献花、供水、供果。至诚恳切,念净口、净身、安土地真言各三遍,以净三业,而正身心。 1.净口业真言唵、修利、..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第十五 僻教戒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恶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中式文化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者风水玄机,就连方寸间的戒指佩戴,也有讲究。戴对了戒指能够富贵荣华,一旦戴错戒指可是要起反作用的。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含义不同。在国际上,戴在食..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