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佛光学与当代思潮及未来使命
第二课 佛光学与当代思潮及未来使命
自从十八世纪欧洲掀起工业革命以后,带动科技进一步的发展,自由民主的思潮逐渐抬头,人权慢慢地苏醒。到了近代,物质生产丰富,人类的欲望增加,然而却是无休无止地推动著人类以各种方法掠夺地球的资源。再加上年年战争,人类清净的本性被蒙蔽了,心灵迷失了,人类面临著被贪瞋邪见淹没的危险。
我们所面对、所生存的时代,是个怎么样的时代呢?国际间,有政治上的尔虞我诈、唯利是图;有经济上的市场柯断、贫富不均;还有人种、宗教间的排斥分别、相互岐视。这些人为的差异现象,全都源自于价值观念的偏差,以及思想看法的纷歧。
人世间究竟要怎样才能建立真正的安乐与和平呢?佛光学对于当代思潮的发展,提出四个方向:
第一、对人间的不平等,我们提出「平等的主张」。
第二、对生命的不重视,我们提出「人本的思想」。
第三、对生态的不平衡,我们提出「环保的观念」。
第四、对行事的不合理,我们提出「自然的缘起」。
一、佛光学平等的主张
一九九六年国际佛光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五千余位代表在法国巴黎召开,星云于会中发表「平等共尊,和平共荣」的主题演说,正是希望来自世界各国的与会代表们,能将平等的观念与和平的主张带回各地,并且扩大的散播开来,唤起地球人的觉醒与共识。
怎么样才能平等?齐头式的平等是假平等,唯有立足点上的平等才是真平等。什么是立足点上的平等呢?例如儿童只能提五斤的重量,大人不费力的能够提起五十斤的重量,这五斤与五十斤就是差别中的平等,也是立足点上的平等。
真平等要能以大尊小,以富尊贫,以强尊弱,以上尊下。人类要能明白万法缘生的道理,「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如此才能够在差别中求取平等,在矛盾中达到调和。没有螺丝钉,怎能有大机器?没有砂石,怎能起高楼?所以在同体与共生的认知上,人我彼此相依,各自呈现善美的特色,在相辅相成中共同扶持。这样的平等才能带来永久和平的保证。
综合而言,和平要从平等中建立,平等必须人我相互尊重,在沟通与了解上必须彼此立场互易,对于宇宙间差别万象的认识,要能了知万法缘生与一多不异的自然原理。
二、佛光学人本的思想
佛陀在人间证道,自然标示著娑婆世间的重要性,以及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目前的世界,因资用快速的膨胀发展,人们以无限制的时间、体力,投入社会财源的开发,享有物质,然后大量的浪费物质。这股物欲拥有的旋风,把人性物化了,生存也不再那么快乐,死亡也不再那么庄严,变成了以物为本的世间。
过去千百年来,物质普遍的缺乏,人类慨叹生活不易;今日人类拥有超过所需的物质,而人类更加慨叹生存艰难。因为拥有了物质的财富,相对的却失去了精神上的富足。由于心灵的贫乏、空虚,使人随便的生活,任意的杀戮,好比速食食品一样,谈不上美味,但是因为可以立即取得,所以也可以轻易的废弃。因此,也影响到家庭亲友间的关系,因为不重道德、仁义,感情也不耐烦经营,动辄离婚或离家。家已经不像家,父母子女之间亲情疏离,只得各自将爱心维系在宠物上,一朝爱之,呵护照顾,胜过儿女;一朝厌之,则弃如敝屣,造成猫狗、虫鱼、鸟兽随意繁殖,又随意「放生」--令其自生自灭,导致生态的失衡,及对生命的漠视。
二十世纪末,人类已经走到违反自然的时代。迈向两千年的新世纪,人类必须重新省思,重新出发,巩固人伦,以人为本。人为法界中心,唯有人与人之间,无论亲疏远近,怀抱民胞物与,人我一家的胸襟,互相关爱,人类才有未来的希望。
三、佛光学环保的观念
今日,人类不只竭尽所能的去破坏地球自然,并且还尚未省悟到生态破坏是多么严重的问题!
全球性的空气污染,造成南极上空臭氧层破洞、紫外线幅射增强,引发地球温室效应,热带雨林也被砍伐,人为、天旱造成的森林火灾,空气质量受到影响。在洲际间的海陆域,高山、森林、海洋、湖泊,生态系统失衡,河川水资源染污、土壤流失。部份国家对于废弃物不当处理,都市里噪音、压力,加上生活空间狭窄,工作或居家环境不良,精神情绪未能抒发得当,市面上充斥各种致癌食品或用品,凡此种种,人类终于用「聪明」将自己全面地囚禁了起来。地球受到遍体鳞伤的损害,人类又将如何生存?
如何解决环保、生态失衡的问题?首先要使全人类觉醒:「地球是我们的家!」维护地球的完整,人类才有身心健康的未来。而人类的觉醒,要从惜福、惜缘、惜物、惜生做起。要有地球全面环保观念,才能近而从生活中的资源回收做起,这样才能化腐朽为神奇,进而在人格精神上达到资源回收,也就是转烦恼为菩提。
四、佛光学自然的缘起
前面三项严重的问题,均因人类不知自然因果,不明缘起法则,所引发的逆向循环。自然是世间的实况,无论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转、生老病死生命的轮回、生住异灭心念的迁流,乃至成住坏空器物的循环,都是一种自然。
佛教的真理--缘起性空,实际上也就是宇宙间的因果纲常。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自然与不自然的事情。自然,使你身心愉快,行事顺畅;不自然,使你身心俱疲,累己伤他。例如:感情的交流,以平衡协调为自然;语言的沟通,以体念包容为自然;人我的相处,以不违情理为自然;金钱的运用,以量入为出为自然。反之,逆向而行就是不自然。
佛光学倡导人间佛教,顺应缘起真理的发展,也是一种自然。星云于一九九八年国际佛光会第七次的世界会员代表大会上,提出「自然与生命」,作为年度的主题。首先要能觉知自然的定律,才能体会生命的尊严;其次要珍惜自然的生命,个己或全体人类才有生命的自然。第三、好因带来善果,回复自然的和顺,才能期望生命的永恒;第四、生命素质提升,人类善根开发,以慈悲喜舍作为自然的生活,必能「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慈眼视众生,人人都是未来诸佛,自然走上生命的佛道,在自然中圆满一切众生。
平等是人本的和谐,人本是平等的要义;环保是自然的平衡,自然是生命的圆满。
2024-03-17 13:52阿弥陀佛的七宝池,是一种什么样的宝物?大多数人不知道
阿弥陀佛的七宝池,是一种什么样的宝物?大多数人不知道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里,有这样一段经文:“是诸宝池底布金沙,四面周匝有四阶道,四宝庄严甚可爱乐。诸池周匝有妙宝树,间饰行列香气芬馥,七宝庄严甚可爱..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五不教悔罪戒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五不教悔罪戒《梵网经》 第五、不教悔罪戒「若佛子。见一切众生犯八戒。五戒。十戒。毁禁。七逆。八难。一切犯戒罪。应教忏悔。而菩萨不教忏悔。同住。同僧利养。而共布萨。同..
每日持诵楞严经感应有哪些
诸位师兄都知道楞严经是佛学的经典之一,而且楞严经作为佛学的万法根本,它自己本身就有着莫大的威力。所以就会有很多的人进行诵持楞严经。而就在很多人修习楞严经的时候他们都会在修持的时候遇到莫大的感应,因此很..
我的心理保健操——刘心武
我把自己城内的居处称做“绿叶居”。居室里的巴西木和大叶绿萝都表明了我对绿叶的偏爱。早在1979年,我就写过一个短篇,叫《我爱每一片绿叶》。爱叶之心,至今不变。我一般在晚上10点开始写作,在优美的古典音乐之中..
我老家的一则县志记载故事,大家怎么看??
我老家的一则县志记载故事,大家怎么看??明朝时候,有一个逃难的落魄家族,姓柳。因为祖上战乱,饥荒,散失了土地,成为流浪家族,一路流浪,从四川流浪到湖南。为了生计,他们从事商业,手工业,私人贩子。后来,..
恣意追逐功名利禄五欲,则苦患无穷
佛陀时代,有一次波斯匿王在静坐中思惟:世间上很少有人得到丰厚的俸禄却不心生憍慢,很少有人不贪着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很少有人不因嫉妒而恼害他人;大部分的人功成名就后总是骄傲自满,对于五欲之乐总是..
我是这样求子的
我是这样求子的我算过命,说我的婚姻不好,命里有三个孩子。我已经有一个女儿,而且,我过去愚痴,曾经堕胎两次,罪过极大。我的婚姻的确很不美满,在闹离婚期间,开始接触佛法。丈夫很想要第二个,最好是儿子。因为..
慧光法师:慈能予乐悲能拔苦
慧光法师: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慈是悲的母亲,慈悲是佛的祖母。 佛的母亲是谁啊?是摩耶夫人,佛的生身(即色身)是摩耶夫人怀胎然后生子所得。 但是佛之所以能够成就清静的、圆满的功德法身,是因为智慧,所以佛法身的母..
我被嗔心控制的感受
我被嗔心控制的感受学习了忍辱学处后,正好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切身体会了一次法义中讲到的“众生被嗔心控制不能自主”的感受。周日去公司加班,计划是审阅上周五下属要提交给我的工作成果,结果一看心里怒火就燃烧起..
我国神话中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为何不叫马面牛头?这才是原因
我国神话中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为何不叫马面牛头?这才是原因在我国神话体系中,一直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存在。这二位是中国佛教以及道教共同承认的两尊阴间神祇。他们的形象分别为牛头人身和马头人身。此二尊阴神专..
读地藏经怎么回向
每次读完地藏经后,大家都要记得回向,这样不但能让你的功德会变得更大,还能让你进行祈愿,帮别人超度等等,总之读完地藏经后回向好处是很多的。而读完地藏经后要怎么回向,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下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读地藏经怎么发愿
师兄在念诵地藏经前是需要发愿的,这个内容可以是师兄自己的心愿,直接念诵出来,也可以是念诵固定的发愿文,不管师兄是选择哪种发愿方法,都是要去进行这个步骤的,那么下面我就简单的为师兄分享一下发愿文吧!“祈..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一、诵咒须知诵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之前,须先洗面,洗手漱口。然后上香、献花、供水、供果。至诚恳切,念净口、净身、安土地真言各三遍,以净三业,而正身心。 1.净口业真言唵、修利、..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第十五 僻教戒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恶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中式文化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者风水玄机,就连方寸间的戒指佩戴,也有讲究。戴对了戒指能够富贵荣华,一旦戴错戒指可是要起反作用的。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含义不同。在国际上,戴在食..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