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菩萨道的次第
第三课菩萨道的次第
大乘菩萨的思想,源于佛陀自述往昔因中所行所为,在十二部经中的「本生谭」提及有发心者,为求佛道,精勤不休;为利有情,不惜身命的大乘行为和思想。凡开始发菩提心,皆称为「初发意菩萨」,必须逐渐实践四弘誓愿、四无量心、四摄法门、六波罗蜜等行门,自此就像初入学的学生,一年又一年的往上升级,自觉觉他、自度度他,一直经过五十一个阶位,自他圆满,才能完成佛道的理想。
菩萨道要历经的次第,依据《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五十二阶位修持的德目,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阶位,在此漫长的修行阶段,必须要自我精进、自我要求、自我策励、自我印证。以下略述菩萨道次第的内容。
一、十信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断除疑网出爱流,开示涅槃无上道。」信为入道的第一步,故菩萨五十二阶位中即以十信位为首,而修习正信不退,成就信心妙德,则为十信位之要务。十信即:
1.信心2.念心3.进心4.戒心5.定心
6.慧心7.护心8.愿心9.不退心10.回向心
如何进入菩萨道的信心之门?首先要皈信三宝,经常忆念佛法,精勤修学慈悲喜舍,严持戒律,修习禅定,诵读般若,护念正见,发大愿心,不失信念回向法界,以上求下化作为不退的菩提,以所积聚的善法功德,普为一切众生息灭诸苦,历经一大阿僧只劫,方能完成四不坏信。
二、十住
菩萨的信心最要紧的是要安住,才能成就功德,能令菩萨安住信心,必须持戒清净,无所毁犯,柔和忍辱,自他平等,施为智慧,契入般若,而以十住为增上次第。十住即:
1.发心住2.治地住3.修行住4.生贵住5.方便住
6.正心住7.不退住8.童真住9.王子住10.灌顶住
菩萨发心要:一住广大心,二住清净心,三住无碍行,四住生贵处,五住大方便,六住有正心,七住不退转,八住菩萨法,九住必成就,十住灌顶位。
发菩提心的菩萨行者,不但要能安住,而且要与佛道相契,不违菩提,安住于四不坏信,安住于禅定法喜,安住于法印圣谛,安住于大悲誓愿,安住于无量方便,安住于般若空慧,安住于平等妙法,安住于无相布施,安住于身、语、意清净,安住于大乘正道。
三、十行
十信、十住的阶位完成后,菩萨应再以「十行」学习菩提佛道的密行。十行即:
1.欢喜行2.饶益行3.无逆行
4.无屈行5.离痴行6.善现行
7.无著行8.难得行9.善法行10.真实行
三世诸佛之密行,以众生为福田,万法为善友。一要让众生欢喜,二要饶益世间,三要无违逆,四要不屈不挠,五要不痴迷乱,六要众善现行,七要无著无染,八要难行能行,九要善法清净,十要真切实践。
四、十回向
行者修习十信、十住、十行等三十心圆满成就后,必须再加强福慧资粮之积聚,此即十回向心之修习。回向,即回己所修之善法功德,转向予众生,并且使自己趣入菩提涅槃。十回向即:
1.救护回向2.不坏回向3.和平回向4.到达回向5.无尽回向
6.坚固回向7.随顺回向8.如是回向9.解脱回向10.平等回向
进入十回向位的菩萨,以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能够不坏一切善法功德,以和平美满给予,世间所有一切善行要真真实实的到达,毫不保留的布施一切,自他都要坚固愿行,能发心随顺善法,不逆人意,要回向大众皆向佛道,人人皆能解脱,希望法界平等圆满。菩萨能离众生相,进入冤亲平等法性,视一切有情如亲友想,不坏不失菩萨誓愿,回向救护众生。发大乘道,了无迷惑,心常平等,于生死、怨亲、憎爱、善恶等无著无缚,愿心广大无边,法界平等、自他一如。
五、十地
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的阶位成满后,即趣入十地的菩萨位,而得甚深的智慧,灭一切烦恼缠缚。于一切时中,念念住于慈悲柔和;于一切人中,怨亲爱憎皆能圆满自在。十地即:
1.欢喜地2.离垢地3.发光地4.焰慧地5.难胜地
6.现前地7.远行地8.不动地9.善慧地10.法云地
今据隋慧远的《十地经论义记》卷一所释,为:(1)欢喜地,初证圣处,遂起大欢喜心。(2)离垢地,即离能起误心犯戒、烦恼垢等,清净戒具足,离心垢故。(3)发光地,随闻、思、修而使真理显现,得法光明。(4)焰慧地,以智慧火而烧烦恼薪,令智慧光倍焰。(5)难胜地,得出世正智,方便善巧能度难度众生。(6)现前地,听闻般若波罗蜜,入甚深法门而大智现前。(7)远行地,成就甚深方便智慧,得无生法忍光明,菩提功德圆满,种种大愿皆具足,更发胜精进,菩萨行转胜。(8)不动地,以本愿力故,诸佛亲现其前,与如来智,令其得入法
流门中,于一念顷,分身遍十方,教化无量众生,随意自在。(9)善慧地,住于此地为法王,以三乘法化众生,随机诲诱无厌倦,如云广布无不及。(10)法云地,依无漏智,一切业惑悉得解脱,与真如理相应。堪受诸佛大法云雨,具佛十力自在,果德圆满,以法身为云,普周一切众生,令住一切智道。
发菩提心修学菩萨道经历此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五十个阶位之后,进入第五十一等觉位。所谓等觉,即行过十地,解与佛同,坐佛坐处,于佛名菩萨,于下菩萨名佛,似佛非佛,待断尽一切无明烦恼,证得圆妙般若,觉悟涅槃之理后,便登上妙觉位,亦即相等于佛陀的正觉之位了。
2024-03-17 13:52和大福报的人接触后发现命运的真相
和大福报的人接触后发现命运的真相我有个朋友,身体相当瘦弱,看起来很没精神。周围不少人觉得是他吃得不够好的原因,都劝他改善下伙食,还有长辈建议他多去买几只土鸡补补身体。其实据我所知,这个朋友脾胃一直都比..
呷绒多吉上师:次第学修才能清净恶业
呷绒多吉上师:次第学修才能清净恶业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69)有的人怕面对这个社会,想逃避,所以就想,“我要修行”,如如不动地坐在那里,既不忏悔罪业,也不修菩提心。可以说,你只是暂时在这里安住了一会儿,就..
吃饭能修福也能造恶,这里面有讲究!
吃饭能修福也能造恶,这里面有讲究! 吃饭能不能修福?吃饭会不会造恶?也能造恶,你杀鸡杀鸭,吃鱼吃肉,是不是造恶?吃了一顿饭,损自己福报,还造下罪业。如果你欠别人钱怎么办?还钱。那欠命怎么办?还命。你有..
晚上听梵音楞严咒驱鬼吗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晚上听梵音楞严咒驱鬼吗。听 "楞严咒”恐怕..
善恶果存乎一念间
善恶果存乎一念间善恶果存乎一念间昔日舍卫国的国王波斯匿,来到佛陀住处,至诚恳切地顶礼佛陀,并长跪著说:“尊贵的佛陀,弟子愿以真诚的心,于城镇的街道上,准备素宴供养佛陀及僧众们,让国人能够认识世尊!愿一..
嘎玛仁波切:坚持奉献是福气
嘎玛仁波切:坚持奉献是福气在任何工作岗位,或者是义工团体,学佛小组等等,以老带新都是要坚持贯彻的一个管理方法。大家要发扬“退而不休”的精神,能奉献,是福气。如果你觉得自己真的很优秀,很能干,并且坚持无..
列举一些佛经中直接翻译成“智慧”的偈颂,帮您更深刻地理解“般若"一词的含义。”
列举一些佛经中直接翻译成“智慧”的偈颂,帮您更深刻地理解“般若一词的含义。”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般若”这个佛经里经常用的词是梵语的音译词。老师们还说了,般若意译过来的意思是大智慧。那么是不是古代大德译经..
吉凶祸福,是自己修来的
吉凶祸福,是自己修来的1世间人所希求的幸福美满生活,就是佛法。我们如果要真正达到究竟圆满,一定要发心自度度他。佛经里面讲的“度”,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帮助的意思。2你要想生活过得幸福美满,你不但要帮助..
刘欣武:教下顿悟
刘欣武:教下顿悟我给你讲讲:1是对2讲,2是对1讲。请问你能听明白吗?不明白再看看:男人是对女人讲,女人是对男人讲。世上如果只有男人,那何必来个女人讲?世上如果只有女人,那何必来个男人讲?这就是世间法,是..
命运是可以改造的
了凡先生,明朝时候人,小时候被一个算命先生算他一生的流年,终身流年。他那个时候十五岁,父亲过世了,母亲带着他,说他父亲有遗言,希望他去学医给人治病,可以糊口,就是可以养家,能有一点收入。而且都是做好事..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1.普通人的圈子,谈论的是闲事,赚的是工资,想的是明天。2.生意人的圈子,谈论的是项目,赚的是利润,想的是下一年。3.事业人的圈子,谈论的是机会,赚的是财富,想到的是未来和保障。4...
嘎玛仁波切:修行,也需要匠心,要有专一、专注的心
嘎玛仁波切:修行,也需要匠心,要有专一、专注的心匠,现在一般形容手艺非凡的人,灵巧、巧妙、熟练的专业人士。什么是匠心?什么是工匠精神 ?首先就要有专一、专注的心。像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应该算是古代的科学..
每日持诵楞严经感应
有的师兄在修习楞严经的时候肯定有一些感应,而且每个人的感应经历肯定有些不一样。那么我们一来看看别的师兄的感应经历。我从学佛后一直诵持【佛说阿弥陀经】,因为看宣化上人的开示,知道楞严咒是佛学中最重要的一..
阿尔佗佛是什么意思-
阿尔佗佛是什么意思?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略称弥陀。梵语amita,意译无量。另有梵名意译无量寿、无量光。浊世之人,死后如没有积善功德,会随业报,流转于六道轮回之内,六道者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鬼..
阿底峡尊者对弟子的几句教言
阿底峡尊者对弟子又讲了几句教言:尊者说:;如今五浊之恶世,非为装模作样时,乃为策励精进时。末法时代,重视形式过于内在。但修行人不应装腔作势,只图人前好看,而应该时时策励、劝勉自己,日日夜夜精进修行。;非..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第十八愿 十念皆生我国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一愿意谓:若我成佛时,十方世界一切有缘的众生,听闻到念佛往生法门,发起至诚的信心至..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