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童男与童女
第十六课童男与童女
佛教是一个非常重视青年的宗教,佛菩萨的圣像中,大都没有胡须,没有皱纹,是象征青年的意思。所有的菩萨圣像都是慈悲祥和,这是表示佛教重视和平。可以说每一位菩萨都是青年,都非常清净、纯洁,具备一颗慈悲的心。
青年在佛教里有一定的地位,他们智慧具足,充满热诚,勇猛精进,是现代青年的楷模。今从经典里的童男童女中,列举数码,逐一介绍如下:
一、善财童子
说到童男,最先令人想到的是「善财童子」。庄严圣洁的观世音菩萨圣像的两旁,站立的就是善财和龙女。善财童子是福城长者的儿子,长得健康、活泼、真诚、聪明。出生的那一天,家中珍宝财富源源不断而来,所以取名为「善财」。他受文殊菩萨的指导,到南方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折伏我慢的心理,远离恶友的交往,聚集修行的善缘,以善知识作为模范。善财童子最先到可乐国参访功德云比丘,接著又参访其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医师、船夫、国王、王妃,最后获得普贤菩萨的广大行愿。由此可知,青年是佛教广大行愿的实现者。
二、耶舍
耶舍是佛陀成道后,在缚罗迦河的沿岸,第一个遇到的青年童子。他告诉佛陀说,他是迦尸尸城的耶舍,厌弃世间的欲乐和醇酒美食的场合,希望拥有一个清净的生活。佛陀欢喜的赞歎:「耶舍!你很有善根,你想要舍弃的东西,确实是烦恼的根源;你想到达的希望,我能满足你。」耶舍听到佛陀的法音,感动得流下眼泪,要求佛陀准许他出家。佛陀悲悯地告诉耶舍:「你要跟随我学道,必须得到父母的允准。」
当时,耶舍的父亲俱梨迦长者,正惊慌地找寻爱子耶舍的下落,佛陀为俱梨迦长者讲说证悟的道理,布施持戒的功德,以及无明烦恼的可怕。俱梨迦长者听闻后大受感动,而允许其子跟随佛陀学习。此后,佛陀的僧团即相继有青少年的参于。
三、罗睺罗
罗睺罗是佛陀未出家前,与耶输陀罗所生的独生子。在他十多岁时,即跟随佛陀出家修道。这是僧团中幼童出家的首例,因此,佛陀特别订定沙弥的制度,要罗睺罗礼拜舍利弗尊者为师。
幼年的罗睺罗,不惯于僧团的生活,但是对于师父舍利弗和佛陀的教示,唯有尊敬服从。他每天打扫庭院,清洁环境,为在家的信徒服务,一得空闲,即修学佛陀的言教。有时候受年长比丘欺侮,经常丢弃他的衣单,罗睺罗都能忍耐。又有一次,因寮房被占而在厕所躲雨,遇到毒蛇,别人为他担心,他却毫不畏惧;他也曾经作弄取笑来访客人,受佛陀严厉教诲而发愿努力改变自己的心。由于罗睺罗的忍辱、受教,精勤修道,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即证得圣果。罗睺罗成为十大弟子中唯一的青少年圣者,实是青少年之光。他的天真、温和、忍让、坚强、沈著等美德和风姿,永远值得我们礼赞!
此外,自在主童子、遍友童子、善知众艺童子、德生童子、月光童子、金色童子、睒子童子、光明童子、聚沙童子等,都是佛教中有为的青少年。
四、妙慧童女
在《大宝积经》中,记载一位具深妙智慧,发坚固愿的童女妙慧。她是摩揭陀国王舍城中地方士绅之女。佛陀在耆阇崛山讲经的法会中,年龄才八岁的她就常常在座。
妙慧童女,面貌秀丽,行动举止端庄温和。一次,佛陀说法时,她从容不迫地走到佛前,右绕三匝,顶礼三拜,并向佛陀提出十大问题,震惊全座,即:如何才能获得端正的身体?如何才能获得大富大贵?如何才能免除眷属不和及多病死亡?如何才能像佛陀一样端坐大宝莲花?如何才能游诸国土,礼敬诸佛?如何能够没有冤家对头?如何讲话才能令人生信?如何修持佛法才能免除障碍?如何才能降伏烦恼魔障?如何才能见佛闻法?
妙慧童女以八岁之龄,即具大无畏的勇气和长者般的耆德,难怪文殊菩萨也要向他赞礼。
五、妙贤
妙贤是一位美丽又具贤德的少女,本已许配予杰出的青年大迦叶为妻,为了清净修行,与大迦叶商量后,即各自投师学道。最先学习外道思想,后来弃邪向正,皈投佛陀出家学道。出家后的妙贤,遵循僧团制度外出托钵,却因貌美而受路人指点,不禁为美丽的外表心生悲哀。妙贤少女,生性简朴,不喜浮华,专心向道,很快地便证得圣果。
六、散华天女
《维摩经》记载,维摩居士示疾时,诸大罗汉和大菩萨前往探病。在维摩居士穿来走去的侍者群中,有位年轻貌美的少女。舍利弗对此大为不悦,认为修道的地方,男男女女,太不庄严。因而对这位少女生起轻慢之心。
天女知道舍利弗的心思,即从空中散出缤纷的花朵,那花朵落在菩萨身上,即时坠地;落在舍利弗等罗汉身上,却沾黏不去。正当舍利弗尴尬之时,天女即对舍利弗说道:「尊者舍利弗!你为何要把花朵去除?」舍利弗忍耐著回答说:「这些花朵落在身上,很不如法,所以要去除。」天女微笑说道:「尊者!你不可说此花不如法,花是没有分别的,是尊者自己心生分别!如果皈依佛陀出家,心有分别,就是不如法!」年少的天女一语,竟然使得大阿罗汉哑口无言。
除此之外,在佛经里尚有月上童女、慈行童女、有德女、有德童女,以及《法华经》中的八岁龙女转女成佛。可见少年女性的智慧也可以和大德菩萨平等,无有尊卑高下。
众生本具清净智慧德相,在佛教里,是不可以男、女相分别道德高低,也不可用年龄大小衡量智慧的有无。
2024-03-17 13:52我是这样求子的
我是这样求子的我算过命,说我的婚姻不好,命里有三个孩子。我已经有一个女儿,而且,我过去愚痴,曾经堕胎两次,罪过极大。我的婚姻的确很不美满,在闹离婚期间,开始接触佛法。丈夫很想要第二个,最好是儿子。因为..
慧光法师:慈能予乐悲能拔苦
慧光法师: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慈是悲的母亲,慈悲是佛的祖母。 佛的母亲是谁啊?是摩耶夫人,佛的生身(即色身)是摩耶夫人怀胎然后生子所得。 但是佛之所以能够成就清静的、圆满的功德法身,是因为智慧,所以佛法身的母..
我被嗔心控制的感受
我被嗔心控制的感受学习了忍辱学处后,正好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切身体会了一次法义中讲到的“众生被嗔心控制不能自主”的感受。周日去公司加班,计划是审阅上周五下属要提交给我的工作成果,结果一看心里怒火就燃烧起..
我国神话中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为何不叫马面牛头?这才是原因
我国神话中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为何不叫马面牛头?这才是原因在我国神话体系中,一直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存在。这二位是中国佛教以及道教共同承认的两尊阴间神祇。他们的形象分别为牛头人身和马头人身。此二尊阴神专..
读地藏经怎么回向
每次读完地藏经后,大家都要记得回向,这样不但能让你的功德会变得更大,还能让你进行祈愿,帮别人超度等等,总之读完地藏经后回向好处是很多的。而读完地藏经后要怎么回向,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下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读地藏经怎么发愿
师兄在念诵地藏经前是需要发愿的,这个内容可以是师兄自己的心愿,直接念诵出来,也可以是念诵固定的发愿文,不管师兄是选择哪种发愿方法,都是要去进行这个步骤的,那么下面我就简单的为师兄分享一下发愿文吧!“祈..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一、诵咒须知诵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之前,须先洗面,洗手漱口。然后上香、献花、供水、供果。至诚恳切,念净口、净身、安土地真言各三遍,以净三业,而正身心。 1.净口业真言唵、修利、..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第十五 僻教戒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恶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中式文化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者风水玄机,就连方寸间的戒指佩戴,也有讲究。戴对了戒指能够富贵荣华,一旦戴错戒指可是要起反作用的。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含义不同。在国际上,戴在食..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第十七恃势乞求戒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物。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
史书记载的读诵《金刚经》感应故事系列四李元一李元一,唐代元和五年任饶州司马。有一个女儿住在另一个院中。半夜中忽然看见神人,惊吓而死,她的颜色并不改变。她的丈夫严讷从秦来,到达苍湖。恍恍惚惚地看见他的妻..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
呷绒多吉上师:累积功德不能缺少三殊胜上师教言集:三殊胜的最后一个是“回向殊胜”。为什么要回向?不回向的话,我们所做的功德,说个比如,以后生起一个嗔恨心的话会毁坏这个功德。回向的话,这个功德就不会毁坏,..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13):真正的修行是往内修,修自己的心。要向内努力,要将内心当中的烦恼减少,最终去除。首先我们要把心沉淀下来,才能感觉到心中烦恼的存在,..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
呷绒多吉上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人上师(微博)教言集:如果一个人非常自私自利,非常执着,只想着自己,不考虑他人。那你每做事情都会过分,别人也会很失望,没有人会理你,自己也痛苦。所以,要学会随顺别人,多想想..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
戒色时如何面对女性在戒色方面,一谈及女性,似乎有人就会马上警觉,对女人要远离,女人不净,女人如何可怕等各方面的想法。其实,真正的戒色,并非一味地丑化女性,这样的方法,兴许对初期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然而..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