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现代菩萨的性格

繁体

第十七课现代菩萨的性格

菩萨者,即发心利益社会大众的人,经云:「欲为佛门龙象,先作众生马牛。」此即菩萨慈心悲愿的表现。因此,想学佛,须先具备菩萨的性格,也就是要修学佛道,先结人缘。肯发心与人结缘的人,就有资格称为菩萨。佛教历史上的菩萨性格是悲智双运,愿行勇猛,福慧齐修,慈悯一切。而现代菩萨要具备什么样的性格呢?

第一、要有包容欢喜的「慈悲性格」

佛陀成道后,四十九年中的说法,往来恒河两岸,足迹踏遍五印度,所言所行,皆是「示教利喜」的示范。跟随佛陀学道的弟子们,如弥勒菩萨,生活丰乐,包容自在,时人称之为「当来下生欢喜佛」;寒山、拾得潇洒自然,大众赞歎他们为解脱自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人人慈悲,人人都发愿要把欢喜布满人间,尤其对当时外道门徒的包容,如:目犍连原谅外道的执杖伤害,舍利弗不计后学的批评,都为后世留下学习的典范。

这些包容欢喜的典范,都是「拔苦予乐」的慈悲性格使然。菩萨包容众生的刚强难调难伏,从不舍弃一个可以得度的众生,菩萨施与众生欢喜,让众生得到信心,对未来充满美好希望。

第二、要有护法卫教的「无畏性格」

菩萨修行历经久远时间,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尤其面对人间的逆境,人事的毁辱,更要有护法为教的大无畏性格。像提婆菩萨为护教而殉难,地藏王菩萨地狱救苦等,他们都有护法卫教的无畏性格。菩萨有时固然低眉,但有时也会金刚怒目。菩萨的慈爱摄受和威力折服都是度众的无上方便,就如同母慈父严的家教。

语云:「佛法弘扬本在僧。」在佛法灯灯相传中,菩萨僧要有「佛教靠我」的信念。阐扬正法即是护法,保护佛教即是弘法,佛教的内忧外患需要发菩提心者的护卫,如中国佛教历史上的多次法难,都是由于菩萨们的舍命为教,才能*轮常转,佛日增辉。这也正是历代大师所提倡的「为大法也,何惜生命」,为教忘躯,为法殉道的精神。总之,能够不畏众生难度,不惧佛道长远,就是护教的无畏性格。

第三、要有实践信仰的「大乘性格」

菩萨要行解并重、福慧双修,所谓「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六度集经》云:「菩萨言行相扶,明犹日月,含怀众生,成济万物。」所以菩萨虽有慈悲、无畏的善美功德,进一步还要有大乘菩萨道的无限信愿。

菩萨实践大乘的信仰,如《华严经.净行品》云:「即断一切恶,具足众善,于诸佛法,心无所碍。」又如菩萨要有怨亲平等、善学于戒、深入经藏、具足威仪、其心谦下、具惭耻心、弃贪瞋痴、恒守正念的大乘性格。

像须达长者实践布施的性格;比丘为鹅身受苦,而不犯于禁戒的性格;《金刚经》中忍辱仙人为歌利王割截身体,不生瞋恨的性格;舍利弗以双目布施的性格;须大拏太子不逆人意的性格;这一切都是菩萨实践大乘信仰的性格。

第四、要有善巧度众的「方便性格」

学菩萨行,应遍学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于度众时有善巧方便的性格,所谓「未成佛道,先结人缘」,结缘就是菩萨度众的方便性格,四摄法是菩萨的方便性格,四悉檀是菩萨的方便性格。如五大菩萨各以大悲、大智、大愿、大行、大慈等方便摄受众生,同时也成就了无尽众生得度的因缘。历代的高僧大德,都有善巧方便,如民初四大高僧:虚云长老以甚深禅定,令人生信;印光大师以信函度众,印经弘化;弘一大师以书写经偈,流布法音;太虚大师以整理僧伽,复兴佛教。

经云:「慈悲为母,方便为父。」三世诸佛由是慈悲与方便,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现代菩萨的性格,除上述以外,佛光会员四句偈:「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结缘利人天,禅净戒行平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这都是菩萨应当具足的性格。

2024-03-17 13:52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五不教悔罪戒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五不教悔罪戒《梵网经》 第五、不教悔罪戒「若佛子。见一切众生犯八戒。五戒。十戒。毁禁。七逆。八难。一切犯戒罪。应教忏悔。而菩萨不教忏悔。同住。同僧利养。而共布萨。同..

每日持诵楞严经感应有哪些

诸位师兄都知道楞严经是佛学的经典之一,而且楞严经作为佛学的万法根本,它自己本身就有着莫大的威力。所以就会有很多的人进行诵持楞严经。而就在很多人修习楞严经的时候他们都会在修持的时候遇到莫大的感应,因此很..

我的心理保健操——刘心武

我把自己城内的居处称做“绿叶居”。居室里的巴西木和大叶绿萝都表明了我对绿叶的偏爱。早在1979年,我就写过一个短篇,叫《我爱每一片绿叶》。爱叶之心,至今不变。我一般在晚上10点开始写作,在优美的古典音乐之中..

我老家的一则县志记载故事,大家怎么看??

我老家的一则县志记载故事,大家怎么看??明朝时候,有一个逃难的落魄家族,姓柳。因为祖上战乱,饥荒,散失了土地,成为流浪家族,一路流浪,从四川流浪到湖南。为了生计,他们从事商业,手工业,私人贩子。后来,..

恣意追逐功名利禄五欲,则苦患无穷

佛陀时代,有一次波斯匿王在静坐中思惟:世间上很少有人得到丰厚的俸禄却不心生憍慢,很少有人不贪着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很少有人不因嫉妒而恼害他人;大部分的人功成名就后总是骄傲自满,对于五欲之乐总是..

我是这样求子的

我是这样求子的我算过命,说我的婚姻不好,命里有三个孩子。我已经有一个女儿,而且,我过去愚痴,曾经堕胎两次,罪过极大。我的婚姻的确很不美满,在闹离婚期间,开始接触佛法。丈夫很想要第二个,最好是儿子。因为..

慧光法师:慈能予乐悲能拔苦

慧光法师: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慈是悲的母亲,慈悲是佛的祖母。 佛的母亲是谁啊?是摩耶夫人,佛的生身(即色身)是摩耶夫人怀胎然后生子所得。 但是佛之所以能够成就清静的、圆满的功德法身,是因为智慧,所以佛法身的母..

我被嗔心控制的感受

我被嗔心控制的感受学习了忍辱学处后,正好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切身体会了一次法义中讲到的“众生被嗔心控制不能自主”的感受。周日去公司加班,计划是审阅上周五下属要提交给我的工作成果,结果一看心里怒火就燃烧起..

我国神话中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为何不叫马面牛头?这才是原因

我国神话中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为何不叫马面牛头?这才是原因在我国神话体系中,一直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存在。这二位是中国佛教以及道教共同承认的两尊阴间神祇。他们的形象分别为牛头人身和马头人身。此二尊阴神专..

读地藏经怎么回向

每次读完地藏经后,大家都要记得回向,这样不但能让你的功德会变得更大,还能让你进行祈愿,帮别人超度等等,总之读完地藏经后回向好处是很多的。而读完地藏经后要怎么回向,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下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读地藏经怎么发愿

师兄在念诵地藏经前是需要发愿的,这个内容可以是师兄自己的心愿,直接念诵出来,也可以是念诵固定的发愿文,不管师兄是选择哪种发愿方法,都是要去进行这个步骤的,那么下面我就简单的为师兄分享一下发愿文吧!“祈..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一、诵咒须知诵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之前,须先洗面,洗手漱口。然后上香、献花、供水、供果。至诚恳切,念净口、净身、安土地真言各三遍,以净三业,而正身心。 1.净口业真言唵、修利、..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第十五 僻教戒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恶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憨山大师: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

戒指有风水戴对戴错大不同中式文化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者风水玄机,就连方寸间的戒指佩戴,也有讲究。戴对了戒指能够富贵荣华,一旦戴错戒指可是要起反作用的。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含义不同。在国际上,戴在食..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第十七恃势乞求戒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物。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